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吾彥

(三國時期吳國及西晉初年將領)

鎖定
吾彥(生卒年不詳)字士則,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1]  。三國時期吳國西晉初年將領。初任通江縣吏,後得到大司馬陸抗的提拔重用,逐漸升至建平太守。
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亡吳國,吾彥投降西晉,被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為金城太守。後歷任敦煌太守、雁門太守、順陽內史、員外散騎常侍
交州刺史陶璜死後,吾彥出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平定各地叛軍。
永嘉元年(307年)吾彥奉晉懷帝司馬熾之命,令其子吾諮率軍援助寧州討伐夷人。 [16] 
吾彥在任交州刺史二十多年,威名恩德顯著,南方州郡得以安寧。後入朝擔任大長秋,最終在任內逝世。
本    名
吾彥
士則
所處時代
三國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
主要成就
平定九真郡叛亂
國    籍
吳國→西晉
職    業
將領、官員
官    職
交州刺史、大長秋

吾彥人物生平

吾彥初露頭角

吾彥出身貧寒低微,有文武才幹,身高八尺,能徒手與猛獸搏鬥,體力超羣。起初擔任通江縣吏 [2] 
後來,吾彥受大將陸抗差遣。陸抗欣賞吾彥的勇氣和謀略,打算提拔重用他。但顧慮眾將不服,於是會集眾多將領,暗中派人裝瘋拔刀闖進來,座上的眾將都恐懼逃跑,惟獨吾彥不動聲色,舉起小桌几抵擋那人,眾人都佩服他的勇敢,陸抗於是就提升重用他。 [3] 
吳鳳皇元年(272年),吾彥跟隨陸抗征討降晉的西陵督步闡,奉命與左奕蔡貢等人直接抵達西陵外進行圍城。 [14] 

吾彥鎮守建平

後來,吾彥逐漸升遷至建平太守。當時,西晉益州刺史王濬奉命在蜀地建造戰船,準備攻打吳國。吾彥發覺這一動向,請求朝廷增加兵力防備建平,但吳國皇帝孫皓不聽。吾彥於是就製造鐵鎖鏈,橫鎖長江斷絕水路,用以阻止西晉戰船東進。太康元年(280年),晉軍逼近吳境,沿長江各城都望風投降,有的城池被攻打而陷落,惟獨吾彥堅守建平,晉軍大批兵力攻打而不能攻下,就退卻表示禮敬他。 [4] 

吾彥吳亡降晉

不久,晉軍攻滅吳國。吳國滅亡後,吾彥歸降西晉,晉武帝司馬炎任命他為金城太守。 [5]  後來改任敦煌太守,吾彥威名恩德非常顯著。後吾彥升任為雁門太守。當時順陽王司馬暢驕傲放縱,前後任內史的都被他捏造罪名陷害。等到吾彥擔任順陽內史時,以自身清正作為下屬的表率,嚴格肅整刑罰,令眾人都畏懼他。而司馬暢不能誣陷他,反而舉薦他,希望儘快將他送走。後升任員外散騎常侍 [6] 

吾彥安定南方

交州刺史陶璜死後,吾彥出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7]  陶璜死時,九真郡的戍兵作亂,驅逐九真太守,叛軍首領趙祉又圍困郡城;吾彥上任後領兵將叛軍一一平定 [8] 
晉惠帝司馬衷時,寧州夷人作亂,刺史李毅遭叛軍圍困,病逝於州城,州人奉其女李秀執掌州事,繼續與叛軍交戰。 [17-18]  永嘉元年(307年)李毅之子李釗回到寧州,州人又推舉他接替李秀領州事。同年,李毅故吏毛孟到達洛陽求救,晉懷帝司馬熾下詔令交州出兵幫助李釗,吾彥於是派遣其子威遠將軍吾諮率軍救援寧州。 [15]  [16] 
吾彥在交州擔任刺史二十多年,威名恩德顯著,南方州郡安寧平定。自己上表請求朝廷派人接替他,於是朝廷徵召他入朝擔任大長秋。吾彥最終在任內逝世。 [8] 

吾彥軼事典故

吾彥面相富貴

吾彥在擔任通江縣吏時,將軍薛珝持節出征南方,大軍的陣容和聲勢極為浩大,吾彥看到這一情景。慷慨讚歎不已。有個善於看相的劉札對他説:“憑你的面相,以後應當達到這樣的地位,不值得羨慕他。” [9] 

吾彥不忘舊主

吳國滅亡後,晉武帝曾經問薛瑩,孫皓亡國的原因。薛瑩回答説孫皓親近小人,胡亂施加刑罰,文武官員得不到信任,令人人擔心害怕,各自驚恐不安。總結是孫皓自己令國家滅亡的。
但問到吾彥時,吾彥則認為孫皓英明而大臣賢能,吳國滅亡只是天命所歸,並非是人為。張華隨即質問吾彥為何在吳國擔任將領多年仍然默默無聞,不受英明的孫皓重用。吾彥大聲説這只是張華不知孫皓知道自己的才能。可見吾彥雖然已投效西晉,但都不忘敬重舊主,毫無忌諱地批評舊主的行為。 [10] 
資治通鑑·卷八十一》:帝從容問散騎常侍薛瑩孫皓所以亡,對曰:“皓暱近小人,刑罰放濫,大臣諸將,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它日,又問吾彥,對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若是,何故亡?”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故為陛下禽耳。”帝善之。

吾彥陸機詆譭

晉武帝曾經問吾彥,陸喜陸抗兩人誰更優秀。吾彥回答説,道德名望,陸抗不如陸喜;建功立業,陸喜不如陸抗。 [11] 
吾彥擔任交州刺史後,送厚禮給陸抗的兒子陸機陸雲。陸機準備接受,但陸雲指吾彥出身低微貧賤,因陸抗提拔才有此地位,他認為吾彥當日迴應晉武帝,説陸喜道德名望較陸抗好的言論不友善,不應接受他的禮物。陸機於是打消念頭,更多次詆譭吾彥。
長沙孝廉尹虞則對陸機説:“自古發跡自微賤身世的人連皇帝都有,又何止公卿。何楨侯史光唐彬、張義允都是出身寒微,都曾在朝中侍帝和出外鎮守,沒有人會譏笑他們。你現在以吾彥迴應皇帝的話有點不友善就不斷謗毀他,我恐怕你這會失盡南方人民的心,將你孤立了。”於是陸機等怨恨之意才開始消解,壞話漸漸止息。 [12] 

吾彥人物評價

劉札:“以君之相,後當至此,不足慕也。”
房玄齡等《晉書》:①“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幹。身長八尺,手格猛獸,旅力絕羣。” [13]  ;②“陶璜、吾彥,逸足齊驅,毛炅屈其深謀,陸抗奇其茂略。” [13]  ;③“璜謀超絕,彥材雄傑。” [13] 

吾彥親屬成員

兒子:吾諮,為威遠將軍,永嘉元年奉命支援寧州。 [15]  [16] 

吾彥史籍記載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13] 

吾彥文學形象

吾彥登場於小説《三國演義》第120回,是吳國的建平太守。
晉朝大舉伐吳時,惟獨吾彥拒城不下,後得知吳國已亡,於是降晉。 [19]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吾彥,字士則,吳郡吳人也。
  • 2.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幹。身長八尺,手格猛獸,旅力絕羣。仕吳為通江吏。
  • 3.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初為小將,給吳大司馬陸抗。抗奇其勇略,將拔用之,患眾情不允,乃會諸將,密使人陽狂拔刀跳躍而來,坐上諸將皆懼而走,唯彥不動,舉幾御之,眾服其勇,乃擢用焉。
  • 4.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稍遷建平太守。時王濬將伐吳,造船於蜀,彥覺之,請增兵為備,皓不從,彥乃輒為鐵鎖,橫斷江路。及師臨境,緣江諸城皆望風降附,或見攻而拔,唯彥堅守,大眾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禮之。
  • 5.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吳亡,彥始歸降,武帝以為金城太守。
  • 6.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轉在敦煌,威恩甚著。遷雁門太守。時順陽王暢驕縱,前後內史皆誣之以罪。乃彥為順陽內史,彥清身率下,威刑嚴肅,眾皆畏懼。暢不能誣,乃更薦之,冀其去職。遷員外散騎常侍。
  • 7.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會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彥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
  • 8.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亂,逐其太守,九真賊帥趙祉圍郡城,彥悉討平之。在鎮二十餘年,威恩宣著,南州寧靖。自表求代,徵為大長秋。卒於官。
  • 9.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時將軍薛珝杖節南征,軍容甚盛,彥觀之,慨然而嘆。有善相者劉札謂之曰:“以君之相,後當至此,不足慕也。”
  • 10.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帝嘗從容問薛瑩曰:“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瑩對曰:“歸命侯臣皓之君吳,暱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安,敗亡之釁,由此而作矣。”其後帝又問彥,對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張華時在坐,謂彥曰:“君為吳將,積有歲年,蔑爾無聞,竊所惑矣。”彥厲聲曰:“陛下知我,而卿不聞乎?”帝甚嘉之。”
  • 11.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帝嘗問彥:“陸喜、陸抗二人誰多也?”彥對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 12.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重餉陸機兄弟,機將受之,雲曰:“彥本微賤,為先公所拔,而答詔不善,安可愛之!”機乃止。因此每毀之。長沙孝廉尹虞謂機等曰:“自古由賤而興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幹、侯孝明、唐儒宗、張義允等,並起自寒役,皆內侍外鎮,人無譏者。卿以士則答詔小有不善,毀之無已,吾恐南人皆將去卿,卿便獨坐也。”於是機等意始解,毀言漸息矣。
  • 13.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9]
  • 14.    《三國志 卷五十八 吳書十三 陸遜傳第十三》: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抗聞之,日部分諸軍,令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徑赴西陵,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禦寇,晝夜催切,如敵以至,眾甚苦之。
  • 15.    《華陽國志 卷四 南中志》:毅故吏毛孟等詣洛求救,至欲自刎。懷帝乃下交州使救助之;以釗為平寇將軍,領南夷護軍;遣御史趙濤贈毅少府,諡曰威侯。交州刺史吾彥遣子威遠將軍諮以援之。
  • 16.    《資治通鑑 卷八十六》:永嘉元年……李釗至寧州,州人奉釗領州事。治中毛孟詣京師,求刺史,累上奏,不見省。孟曰:"君亡親喪,幽閉窮城,萬里訴哀,精誠無感,生不如死!"欲自刎,朝廷憐之,以魏興大守王遜為寧州刺史,仍詔交州出兵救李釗。交州刺史吾彥遣其子諮將兵救之。
  • 17.    《晉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惠帝末,西南夷叛,寧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餘人奉毅女固守經年。
  • 18.    《華陽國志·卷十一·後賢志》:夷遂大反,破沒郡縣,攻圍州城。中原亂而李雄寇蜀,救援不至,疾病,薨於窮城。
  • 19.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20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