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伯宗

(明朝武英殿大學士)

鎖定
吳伯宗(1334~1384),本名祐,字伯宗,以字行撫州金谿(今江西金溪)人,洪武四年(1371)狀元,官至武英殿大學士
全    名
吳伯宗
伯宗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撫州金谿(今江西金溪)
出生日期
1334年
逝世日期
1384年
主要成就
明朝第一個狀元
最高官職
武英殿大學士
本    名
吳祐

吳伯宗人物生平

十歲時,吳伯宗通舉子業,先達見其文,讚歎説:“此王光劍氣,終不可掩”。
洪武三年(1370),鄉試第一。
洪武四年(1371),參加中書省會試,名在前列,考試官是宋濂鮑恂廷試第一,考中狀元。因為是明朝開科之始,明太祖親制策問,題目是“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漢之賢良,宋之制科,得人之盛。今特延子大夫於廷,不知古帝王敬天勤民,其道何由”。吳伯宗條對稱旨,擢進士第一人。明太祖得吳伯宗甚喜,賜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命與學士宋訥編修《大明日曆》。胡惟庸專權,欲人附己,吳伯宗不屈,被胡惟庸所忌恨。
洪武八年(1375),吳伯宗被胡惟庸所誣陷,謫居鳳陽。吳伯宗上書論時政,因為進言胡惟庸專橫放肆,多為不法,不宜獨任,久之必為國患。辭甚懇切。明太祖得奏,召還,賜衣鈔。吳伯宗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以名德為安南人所尊重,稱旨。歷任國子助教
洪武十二年(1379),命進講東宮。吳伯宗首陳正心誠意之説,得到太子朱標的採納。
洪武十三年(1380),改任翰林院典籍。明太祖制十題命賦,吳伯宗援筆立就,詞旨雅潔,明太祖稱讚他才思敏捷,大加稱賞,賜織金錦衣。
洪武十四年(1381),任太常寺丞,被吳伯宗推辭。
洪武十五年(1382),改任國子司業,掌國子監事,又被吳伯宗推辭。忤旨,貶官陝西金縣教諭。沒有上任,詔還為翰林院檢討。不久,升任武英殿大學士
洪武十六年(1383)冬,因弟吳仲實任三河知縣,薦舉不實,牽連吳伯宗,貶官檢討。
洪武十七年(1384)四月乙未,坐文字進不以時,貶謫雲南,去世。 [1-2] 

吳伯宗文學著作

著有《南宮集》、《使交集》、《成均玉堂集》。 [2] 

吳伯宗親屬成員

父:吳儀,元朝鄉貢進士,遭遇戰亂而隱居。
弟:吳仲實 [1-2] 

吳伯宗人物評價

明史》:伯宗為人温厚,然內剛,不苟媕阿,故屢 [1] 
黃佐:温厚詳雅,博學能文,然不苟媕阿,故屢獲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