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訥

鎖定
宋訥(1311~1390),字仲敏,大名府滑縣(今屬河南)人,元朝陝西侍御史宋崇祿之子,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進士,得到明太祖的徵召,官至國子監祭酒
宋訥是明朝第一位賜祭葬的四品文官。正德年間,追諡文恪。
全    名
宋訥
仲敏
諡    號
文恪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出生地
大名府滑縣(今屬河南)
出生日期
1311年
逝世日期
1390年
主要成就
明朝第一位賜祭葬的四品文官
主要作品
《西隱集》
最高官職
國子監祭酒

宋訥人物生平

宋訥性持重,不妄言笑,學問廣博。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考中進士,任鹽山縣尹。因為戰亂,棄官歸鄉。
明朝洪武二年(1369)正月,中書省徵召儒士十八人編撰《》、《》等書,宋訥參與其中。任務完成後,沒有出仕而歸鄉。
洪武五年(1372)秋,路過元故宮,非常悲痛,作詩以寓黍離之感,朗誦宋訥的詩的人知其明於華夷之辨
洪武十三年(1380),得到四輔官杜斅的推薦,授國子助教。宋訥以説經為學者所宗。
洪武十五年(1382)五月,同諸儒應制撰寫諸敕文 ,操筆立成,符合上意,超遷翰林學士奉議大夫。命撰《宣聖廟碑》,稱旨,得到很多賞賜。召其子宋安賜鈔十錠。十一月,改任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當時年過七十歲,明太祖親制誥詞:“朕觀古今賢能者,遇君有遲速,名彰有先後,蓋時運不齊而壯衰相臨故也。然昔望(呂望)於磻溪,猶有非熊之兆,而興周八百爾。訥年雖高邁,且往欽哉”。宋訥感恩於明太祖的知遇之恩,愈加得到明太祖的親信。宋訥曾因身體寒冷而烤火,火點燃了他脅下的衣服,燒到皮膚才覺察危險。明太祖制文警示他:“脅者協也,豈爾居內相,不能協助人王為政,致神怒若此邪”,宋訥頓首,羞慚謝過。
洪武十六年(1383),升任朝列大夫國子監祭酒。功臣子弟皆入學國子監,加上歲貢,共計數千人。宋訥嚴立學規,終日端坐講解,沒有休息,夜晚就居住學舍
洪武十八年(1385),再次開進士科,取士四百七十餘人,國子生佔了三分之二。接着策士,同樣如此。明太祖大悦。制詞褒獎。國子助教金文徵等嫉妒宋訥,向吏部尚書餘熂構陷他,牒令宋訥致仕。宋訥陛辭,明太祖驚問,大怒,誅殺餘熂、金文徵等,留任宋訥。宋訥曾經生病,明太祖説:“訥有壽骨,無憂也。”不久,宋訥的病情得到痊癒。明太祖命畫工暗中窺探宋訥,繪畫成畫像,宋訥正襟危坐,有怒色。次日,宋訥入對,明太祖問:“昨日為何而怒?”宋訥非常吃驚,對答:“諸生有趨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訟耳。且陛下何自知之?”明太祖拿出了畫像。宋訥頓首謝罪。
宋訥的長子宋麟考中進士,擢升監察御史,出任望江主簿。明太祖念及宋訥年老,召還宋麟服侍父親。洪武二十三年(1390)春,宋訥病重,居住於學舍。宋麟請求宋訥回到私第,宋訥大聲呵斥説:“時當丁祭,敢不敬耶!”祭祀完畢,剛回到學舍而去世,享年八十歲。明太祖表示哀悼惋惜,親自作祭文,並賜祭葬。文臣四品官得到賜祭葬的,自宋訥開始。
正德年間,追諡文恪。 [1-2] 

宋訥個人成就

宋訥建議屯田

宋訥曾應詔建議邊事,進言:“海內乂安,惟沙漠尚煩聖慮。若窮追遠擊,未免勞費。陛下為聖子神孫計,不過謹邊備而已。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乎屯田。漢趙充國將四萬騎,分屯緣邊九郡,而單于引卻。陛下宜於諸將中選謀勇數人,以東西五百里為制,立法分屯,佈列要害,遠近相應。遇敵則戰,寇去則耕。此長策也。”明太祖頗為採納他的進言。 [1-2] 

宋訥深得器重

宋訥去世,明太祖十分懷念他,任命他的次子宋復祖為國子司業,告誡諸生守宋訥的學規,違者罪至死罪。 [1-2] 

宋訥親屬成員

父:宋崇祿
長子:宋麟,進士,官至望江主簿
次子:宋復祖,本是鄉邑訓導,召為國子司業
子:宋安 [1-2] 

宋訥人物評價

宋訥半身像 宋訥半身像
明史》:明開國時即重師儒官許存仁魏觀為祭酒,老成端謹;訥(宋訥)稍晚進,最蒙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