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溪

(福建閩江支流富屯溪的支流)

鎖定
金溪,福建閩江支流富屯溪的支流,古稱西南溪,河源稱寧溪,上游稱濉溪、上溪,泰寧以下稱金溪。發源於寧化縣安遠鎮牛牯崬山麓,流經建寧、泰寧、將樂,在順昌縣縣城附近匯入富屯溪,河道全長224公里(福建省內河普查為210.5公里),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00。徑流總量:豐水年90億立方米,平水年71億立方米,枯水年48億立方米。 [1] 
金溪流域位於武夷山東麓,干支流落差大,水質好,水力資源豐富,得到充分開發。中游有著名的泰寧金湖(池潭水庫),既是旅遊景區,也是流域內最大的水電項目。金溪自古為沿河各縣的水上運輸通道。沿岸城鎮碼頭遍佈,由於水電建壩攔截河道,大部分航道已經廢棄。
中文名
金溪
別    名
西南溪
所屬水系
福建閩江支流富屯溪的支流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
流經地區
寧化、建寧、泰寧、將樂、順昌
發源地
寧化縣安遠鎮牛牯崬山麓
主要支流
杉溪
主要支流
鋪溪
楚溪
池湖溪
安福口溪 展開
主要支流
鋪溪
楚溪
池湖溪
安福口溪
蛟溪 收起
河    長
210.5 m
流域面積
7201 km²
河    口
順昌縣城郊

金溪幹流概況

富屯溪,在順昌縣城以上分為兩支:北支為富屯溪,西支稱金溪。在順昌匯流口以上,金溪長度為253公里,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富屯溪長度為228公里,流域面積5285平方公里。根據“河源唯遠”原則,富屯溪應是金溪支流,但早已公認富屯溪是閩江上游三大河流之一,因此依歷史習慣,仍稱金溪為富屯溪的支流。 [2] 
金溪在閩江水系中的位置 金溪在閩江水系中的位置
金溪趕干支流分佈 金溪趕干支流分佈
  • 寧化段
寧化縣稱安遠溪安遠鎮段 寧化縣稱安遠溪安遠鎮段
金溪在寧化縣稱安遠溪,發源於牛牯崬山麓,《福建省志·地理志》稱源於建寧縣客坊鄉元頭村舞雨塘 [2]  ,《建寧縣誌》稱半山寮的中順山 [3]  。流域內森林植被較好,屬多雨區。因安遠受福建嶂和桃豐山阻隔,在安遠境內自成水系,3條支流在安遠附近匯流後經永躍村向東北流入建寧縣的寧溪,經金溪、富屯溪匯流入閩江,為閩江水系三級支流寧溪的上游,境內河長27.7公里,流域面積321.5平方公里。 [4] 
  • 建寧段
寧溪建寧縣段 寧溪建寧縣段
安遠溪流入建寧縣均口鎮榨樹排即為寧溪。流經龍頭、隆下、均口、車頭、苦竹山、楊家坊、裏湖、黃嶺、三灘,又納龍潭、嶺腰、壟源等6條小溪流之水,至合水口匯合瀾溪之水成為濉溪,自南向北,流經水西、水南,繞縣城半周,濉溪建寧縣城段又稱上溪,流經鬥埕,又向南經器村、大源,從東面的袁莊注入泰寧金湖(池潭水庫),在梅口匯合而成金溪。 [3] 
寧溪建寧縣內流域面積202平方公里,主河道長31.3公里,坡降萬分之24.7,平均年降水量1873毫米,年徑流量2.12億立方米。濉溪寧縣內河道長45公里,流域面積207.3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29‰。年平均降水量1762毫米,年徑流量2.13億立方米。 [3] 
  • 泰寧段
金湖(池潭水庫)庫區河道 金湖(池潭水庫)庫區河道
濉溪泰寧縣城段 濉溪泰寧縣城段
濉溪過建寧,再折向東至泰寧梅口與以西南走向來的杉溪匯合。從濉溪的發源地至原梅口匯合杉溪處,主河道長112.7公里,其中,在泰寧境內長17公里,總比降為萬分之四十八點八。流域面積2018.7公里,流量為19.5億立方米。 [5] 
  • 將樂段
金溪將樂縣段 金溪將樂縣段
金溪從萬全鄉界頭村入將樂縣境,流經萬全、常口、大言、將溪、黃潭、祖教、肖坊、孔頭、南口、蛟湖、城關、積善、高唐、會石等地,於高唐鄉黃坑口村出境。境內河道長80.3公里。 [6] 
  • 順昌段
順昌縣城富屯溪、金溪交匯處 順昌縣城富屯溪、金溪交匯處
金溪在謨武進入順昌縣境,經蛟溪、陳布、桂嶺,在縣城附近匯入富屯溪,河道全長224公里(省內河普查為210.5公里),流域面積7201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1700。 [1] 

金溪水文特徵

據《將樂縣誌》,金溪多年平均年天然徑流總量59.82億立方米,年最大徑流總量95.22億立方米(1975年),年最小徑流總量30.66億立方米(1966年)。4~9月汛期天然徑流量達44.42億立方米,佔全年74.26%。多年平均流量187.56立方米/秒,年平均最大流量302立方米/秒(1975年),最小流量97.3立方米/秒(1963年)。日最大流量6090立方米/秒(1984年6月1日),最小流量5立方米/秒(1986年12月5日)。多年平均水位146.67米(省定以羅星塔基面0.0米為基面高程);最高水位156.08米(1968年6月19日),超過警戒水位(149.5米)6.58米;最低水位144.03米(1986年12月5日)。 [6] 
多年平均年輸沙量38.06噸,年懸移質輸沙率為169.46噸/平方公里。年最大輸沙量73.5萬噸(1975年),最小輸沙量8.03噸(1985年)。河水年平均水温19.3~21.2℃,日平均最高水温34.9℃(1973年8月4日),最低水温3.8℃(1957年2月11日)。1980年,池潭電站建成後,流量受金湖調節制約,河水泥沙劇減。1981~1986年平均輸沙量26.45萬噸,比1975~1979年平均年輸沙量(39.95萬噸)減少33.79%。 [6] 
河口順昌縣水文數據:徑流總量:豐水年90億立方米,平水年71億立方米,枯水年48億立方米。 [1] 

金溪主要支流

瀾溪,濉溪上游的另一主要支流,由發源於隘上、連家山流經伊家灣、都上、沙田的伊溪,在羅坊與都溪匯合而為瀾溪。瀾溪河道長16公里,流域面積94平方公里,縣內比降1.88‰,平均年降水量1799毫米,年徑流量0.94億立方米。 [3] 
裏沙溪:瀾溪上游支流之一,分別發源於陳家源、大小磜、巖上3處,在裏心匯合後,流經汪家、灘角、黃連溪,在沙洲頭附近注入瀾溪。流域面積210平方公里,河道長33公里,縣內比降6.0‰,平均年降水量1780毫米,平均年徑流量1.99億立方米。 [3] 
都溪,瀾溪上游主要支流。源出中畲源頭村,為富屯溪源頭。流經水尾、龍溪、灣坊、裏源、客坊、嚴田,在石舍導桂陽溪,以及舊圩自然村以下西北15條小溪澗之水,匯成都溪,再流經銀坑、下田、沙洲至羅坊與伊溪匯入瀾溪。都溪流域面積203.2平方公里,河道長49公里,縣內比降6.5‰。平均年降水量1898毫米,平均年徑流量2.2億立方米。桂陽溪是都溪的上游。發源地有三:一出罕壇,流經嚴坑等地至連家陂為隆安溪,分出七功陂後流至嚴田;一出白雲峯,並七功陂之水為裏源溪;一出麻溪隘、茱萸隘之水,流為長老陂,經客坊至嚴田,會合隆安溪成為新城溪。隆安、裏源、新城3小溪自成系統匯為桂陽溪,經桂陽、陳餘、大餘、賢河、湯家灣等地,在石舍附近注入都溪,成為都溪上游。桂陽溪流域面積60.8平方公里,主河道長20公里,縣內比降11.2‰。平均年降水量1898毫米,平均年徑流量0.76億立方米。 [3] 
楊林溪,濉溪小支流。是原黃溪和富田溪的合稱。主溪發源於狐狸隘、百丈鎰,流經上下杉溪、蘭陂水庫,導入嵊背小溪之水至渠村,納發自秦樓山、青山隘、裏西坑之水,經巧洋、楊林、楓源、梘頭等地,沿線彙集鹿山下、峯家寨、新曾坑、蔣家、大南、洋田磜、中楓源、上驛、磜下等近20條小溪澗,在坑井注入濉溪。流域面積212平方公里,河道長36公里,縣內比降4.3‰。平均年降雨量1861毫米,平均年徑流量2.27億立方米。 [3] 
開山溪,濉溪小支流。發源於朝風隘朱坊附近,經紫嶺下到陶家漠溪,合4條小溪澗之水至上高與安寅排下、石山下小溪流會合,流經馬源、桐源等地,在高家嶺至塔下段注入濉溪。流域面積65.9平方公里,河道長22公里,縣內比降5.6‰。平均年降水量1762毫米,平均年徑流量0.68億立方米。 [3] 
黃坊溪,濉溪小支流。發源地有黃桑畲、茶庵隘、馬頭峯、薯嶺、坊家寮、石排、饒家源和高坊多條小溪流,先後於上龔家、黃坊、仍田、橫口匯為黃坊溪,流經武調、洋源,納九流磜、樟溪、稠坪之水,流至小溪口注入濉溪。流域面積187.8平方公里,河道長35.5公里,縣內比降21.1‰。平均年降水量1735毫米,平均年徑流量0.68億立方米。 [3] 
楚溪發源於葉竹隘、五百隘、南山隘、李嶺隘、十字□、石門□、分水嶺和中茶等大山中,流經桐榮、都團、都調、東溪、溪源、蔣坊、楚尾等地,在大坑口出境,流入泰寧大田溪上坊段,然後經梅口注入金湖,是為金溪水系上游小支流。楚溪在縣內的流域面積145.9平方公里,主河道長23公里,比降33.3‰。平均年降水量1827毫米,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 [7] 
杉溪,幹流——大溪(又名東溪、朱口溪),發源於邵武市南部禾坪北面的官尖峯東北麓,集邵武南部禾坪、大埠崗諸路之水從泰寧東北的遊源入境,蕭家坊一帶之水則在龍湖顏坊橋下從西側來匯,從龍湖向南流至朱口鎮,途中在交勝側納交溪(原名信義溪),在梅林溪口東側的黃公橋納梅林溪,朝天橋下納西側的上將溪。從朱口以下至縣城,流向改為東北——西南向,沿途,東納雙溪,西納上將溪、上青溪、長興溪,至泰寧匯聚從將樂西部西來的黃溪,和從泰寧北部以西北——東南走向而來的北溪,三溪相匯於縣城的東北角迎恩橋與零公里之間的中點。從此向西,以南西西走向流向原梅口(今為池潭水庫淹沒區)。途中,東側依次有福衝溪、均福溪,西側有城步溪、瑞溪、石塘溪來匯,從龍湖至梅口整個走向都就範於龍湖——梅口的新華夏系次級斷裂帶,並西納建寧東來的濉溪,它匯聚了寧化西北安遠、營上和建寧全縣之水,以及泰寧、大田溪等溪流,從原梅口至官江,沿弋口——平和蘆溪斷裂帶的北——南走向,先納從西側的草塘溪,再納東側以北東——南西走向來匯的永興溪、仁壽溪,又納受緯向結構影響而東來的大布溪。至歸化灘口,與南來的鋪溪匯合。 [5] 
鋪溪,發源於明溪縣城正北的王婆山(五穀仙頂)之西北,匯聚明溪西半縣諸水。從此,金溪上游的杉溪、濉溪、鋪溪終於匯為一水,通過泰寧縣境東南良淺界頭渡而流入將樂縣境。總的看來,杉溪幹流和金溪在本縣境內由東北至東南的走向是成“C”形。另外,開善的開善溪自成一系,南流至將樂竹丹而匯入金溪。 [5] 
池湖溪,該溪發源於縣南界毗連明溪縣的九天山、大蕪山的鐵嶺村,流經銅嶺、三溪、大里、白蓮、上仰、温坊等地,在南口匯入金溪。河長39公里,流域面積37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8‰,多年平均流量12.3立方米/秒,徑流總量3.88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5條:空溪發源於村頭,流經白蓮小王村,在大里村匯入池湖溪。三溪發源於鐵嶺,經銅嶺、三溪,在大里村與空溪匯合入池湖溪。陳厝溪發源於白蓮村西湖自然村,流經南口鄉陳厝,在裏坊匯入池湖溪。南勝溪上游有大拔溪、小拔溪兩支流。大拔溪發源於漠源鄉大坊、龍坪,流經圭洋、大拔。小拔溪發源於白蓮鄉鼓樓村,流經小拔村。兩溪在大拔口匯合為南勝溪,流經南勝、舍坑,在南口村匯入池湖溪。東坑溪發源於漠源鄉大坊村琵琶丘,流經東坑、井壠,在南口村匯入池湖溪。 [8] 
安福口溪,該溪發源於毗連邵武、泰寧縣界的蓮花山、羊角尖山,流經伍宿口、良坊、坊頭、萬安、福匡、新路口、文曲,在積善村匯入金溪。河長50公里,流域面積3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8‰,多年平均流量12.34立方米/秒,徑流總量3.89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5條:大源溪發源於安仁鄉洞前村,流經大源鄉將王坑、崇善、大源,在大源口與肖坊溪匯合。肖坊溪發源於光明鄉台上村,流經大源鄉溪源、肖坊,在大源口匯入大源溪。安仁溪發源於安仁鄉洞前、上際,流經澤坊、餘坑、半嶺、福山、安仁、石富、伍宿,在伍宿口與大源溪匯合入安福口溪。高坊溪發源於安仁鄉嶺頭村,流經高坊,在萬安村匯入安福口溪。寺許溪發源於安仁鄉嶺頭村,流經寺許,在萬安村匯入安福口溪。 [8] 
龍池溪,該溪發源於光明鄉西北部,在光明村附近匯合,流經永吉、張公,在城關附近匯入金溪。全長29公里,流域面積15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2‰,多年平均流量4.95立方米/秒,徑流總量1.86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3條:際下溪,亦稱光明溪,發源於光明鄉山頭村,流經際下,在光明匯入龍池溪。渠許溪發源於光明鄉山頭、台上,經渠許、葛布,在葛布村匯入龍池溪。界源溪發源於光明鄉曹地村,經界源,在葛布村匯入龍池溪。 [8] 
常溪,該溪發源於萬全鄉隴源村蓮花山,流經陽源、常安,在常安村匯入金溪。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3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2.8‰。多年平均流量4.28立方米/秒,徑流總量1.35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大言溪發源於龍棲山裏山,流經黃潭鄉大言村,在常安村匯入常溪。 [8] 
將溪,該溪發源於龍棲山主峯附近,流經龍棲山自然保護區餘家坪、石排場,進入白蓮鄉草市自然村,轉入黃潭鄉大坪、馬帶、鄒州、將溪,匯入金溪。河長33公里,流域面積11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5.2‰。多年平均流量3.68立方米/秒,徑流總量1.15億立方米。 [8] 
漠村溪,該溪發源於漠源鄉雪峯山、雞聲崬山,流經伍坊、坑口、漠源、曹溪、下村,在古鏞鎮積善村洋布自然村附近匯入金溪。河長25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6.4‰。多年平均流量3.6立方米/秒,徑流總量1.13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湖管溪發源於漠源鄉張源村雪峯山,流經湖管,在曹溪自然村匯入漠村溪。 [8] 
竹舟溪,該溪發源於縣西界泰寧縣九峯山,流經泰寧縣開善鄉(稱開善溪),進入萬全鄉竹舟村(稱竹舟溪),在竹舟附近匯入金溪。河長16.5公里,流域面積67.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0.8‰。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徑流總量0.57億立方米。其主要支流良地溪發源於萬全鄉良地村,流入泰寧縣境,匯入開善溪。 [8] 
鄧坊溪,又名石帆溪,發源於萬安鎮正溪、孔坪,流經高唐鄉鄧坊、陳坊、下爐,在鄧坊伐木場附近蠟燭山下匯入金溪。河長19公里,流域面積65.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38.1‰。多年平均流量2.1立方米/秒,徑流總量0.66億立方米。 [8] 
賴地溪,該溪發源於高唐鄉高山坊村深夾山,流經順昌縣光地,進入高唐鄉賴地村,在賴地口匯入金溪。境內河長18公里,流域面積55.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36.8‰。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徑流總量0.54億立方米。 [8] 
餘坊溪,又名梅溪,發源於餘坊鄉隆興村,流經餘沅、餘坊,進入泰寧,匯入大溪。 [8] 
檔溪,該溪發源於餘坊鄉洋源村寶台山,在餘十萬自然村與馬嘶坑匯合,進入泰寧縣,匯入餘坊溪。 [8] 
張坑溪,又名橫溪,發源於餘坊鄉張都村九峯山,流經張都,在下張源自然村附近與周厝坑溪匯合,經半色,進入泰寧縣境,匯入大溪。周厝坑溪發源於周厝村東南南花山。 [8] 
樓杉溪,該溪發源於萬安鄉正溪、孔坪,流經高唐鄉樓杉村,進入順昌縣洋坊,在花橋村附近匯入金溪。 [8] 
蓋陽溪,該溪發源於白蓮鄉村頭村,流經明溪縣境,匯入蓋洋溪。北上流經將樂縣萬全鄉上華村,流入泰寧縣境,匯入金溪。 [8] 
萬全溪,該溪發源於萬全鄉萬全村,在萬全鄉政府所在地附近匯入金溪。 [8] 
杏溪,該溪發源於黃潭鄉上峯村三步嶺,流經萬全鄉杏溪村,匯入金溪。 [8] 
坑塘溪,該溪發源於黃潭鄉將溪村中樹坳,流經石排山、下窠,在坑塘村匯入金溪。 [8] 
漠口溪,該溪發源於黃潭鄉上峯村北部九峯山,流經上峯、下峯、漠俚,在漠口自然村匯入金溪。 [8] 
望江溪,該溪發源於光明鄉際下、上地村,流經黃潭鄉吳村、源俚,在祖教村圩上匯入金溪。 [8] 
泰村溪,又稱獬村溪,發源於光明鄉禊俚村,流經黃潭鄉洋伯,在泰村匯入金溪。 [8] 
桃村溪,又稱桃源溪,發源於桃村北部南排山,流經際下、下洋坊、桃村(白蓮塘),在溪口自然村匯入金溪。 [8] 
常口溪,該溪發源於高唐鄉元坪、高山坊,流經常源、村尾,在常口村匯入金溪。 [8] 
會石溪,該溪發源於高唐鄉班州村,流經巖幹自然村,在會石村匯入金溪。 [8] 
蛟溪,發源於沙縣與順昌邊界的法婆山(觀音山),經鄭坊、元坑,在蛟溪村邊流入金溪。河長25公里,有槎溪、杉溪二分支流匯入。流域面積1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1/59。徑流總量:豐水年1.45億立方米,平水年1.14億立方米。
婁山溪,又稱洋坊溪,發源於峨山,流經武坊、寶莊、洋坊,在花橋匯入金溪。河長20公里,建有橫橋、武坊、坪棟頭電站。
派溪,又稱水南溪,源出上坊蘇源,經張坊、九村、際下、派溪,在水南太平橋匯入金溪,全長17公里。建有九村、際下電站,洋菇山礦區在其南側。 [1] 

金溪流域概況

金溪蓄水工程

池潭電站水庫大壩 池潭電站水庫大壩
池潭水庫,座落在泰寧縣境東南部,壩址在池潭村上游3公里處金溪河道的蘆庵險灘灘頭,以航道計算距縣城關46.8公里。水庫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養殖和旅遊等綜合效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4766平方公里。攔河壩系混凝土重力壩,高78米,壩頂長253米,寬6米,底寬62米。水庫正常水位275米,汛後回蓄水位276米,死水位245米,總庫容8.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6.3億立方米,死庫容0.7億立方米。壩內設有灌漿反排水廊道,右岸設有過竹木筏道。工程1976年10月動工,1980年3月正式關閘蓄水,1982年全部工程竣工。 [9] 
水埠水庫,是泰寧縣建成的的第一座中型水庫,位於縣境西北部北溪上游,距縣城26公里。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總庫容1307萬立方米。具有灌溉、發電、防洪、養魚綜合效益。庫區淹沒耕地465畝,搬遷下王坑和鄧家地2個自然村,還淹沒泰寧至黎川公路6.8公里。大壩系漿砌石雙曲拱壩,高50.7米,頂寬14米,底寬25米,壩頂弧長129米,外殼用條塊石漿砌,內腹為100#混凝土埋塊石,埋石率為32%。拱壩兩端安重力墩,左岸重力墩高19.2米,右岸重力墩高22米,兩岸山坡布有接觸灌漿。 [10] 
將溪水庫,是泰寧縣最早建的一座小(一)型水庫,壩址位於朱口鎮王坑村坡頭,庫區為下將溪中游的河道,壩頭距縣城22.5公里。壩高28.5米,壩頂寬5米,底寬143.6米,壩頂長76米,總庫容384萬立方米,設計灌溉0.5萬畝。1969年10月開工,1970年5月水庫建成。1973年將土壩頂戴帽加高3米,加高後壩頂寬3.3米,溢洪道底加高0.5米。1975年大壩背水坡平台附近發生濕爛壩,1976年開始加固並將原壩坡培厚4~6米。1979年,加固保險,大壩高為31.5米,壩頂寬4米,底寬174.8米,頂長84米,總庫容413萬立方米。 [11] 
長興水庫,位於泰寧縣中偏北部,洋川小三澗下游,距泰寧縣縣城10公里。為混凝土拱型壩,高16.6米,頂寬1米,底寬3米,壩頂弧長60米,壩頂溢洪。總庫容129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750畝。渠道總長7公里,其中乾渠2公里,支渠長5公里,過水量0.25立方米/秒。1974年11月動工,1975年大壩建成,1981年底渠系配套完成。 [11] 
江家水庫,位於泰寧縣杉城鎮南會村瑞溪下游,為漿砌石周邊縫拱壩。壩高30米,底寬3.6米,頂寬1.4米,壩頂弧長50米,總庫容172萬立方米。壩頂溢洪。在鉸拱壩下游30米處,築二道漿砌石拱壩,作為保護鉸拱壩基礎不受水流沖刷用。1982年4月開工,1983年6月竣工。 [11] 
石階水庫,位於泰寧縣朱口鎮赤坑村的上將溪支流,壩址距下赤坑村3公里,系漿砌石拱壩,高24.15米,頂寬1米,底寬2.5米,壩頂弧長24米,壩頂溢洪。總庫容123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318畝。1979年動工,1980年建成蓄水,但渠系未配套,至1987年,僅起防洪作用,未起灌溉作用。 [11] 
吳地水庫,壩址位於泰寧縣龍安村北,距龍安4公里處。系雙曲拱壩,高33米,頂寬2.2米,底寬5.5米,壩頂弧長78米。總庫容138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300畝。工程於1985年動工,1986年大壩建成蓄水,但渠道未配套,至1987年底尚未發揮灌溉效益。 [11] 
東風水庫,位於建寧伊家鄉雙坑村,是縣內最早興建的小(一)型水庫。水庫大壩高28.30米,頂寬8.8米,頂長95米,壩底寬159.3米。渠道長7.5公里,乾渠2.5公里,3條支渠共5公里。其中渡槽3座長30米,涵洞1座長10米,倒虹吸管253米。 [12] 
蘭陂水庫,位於建寧溪口鄉渠村,投資160.7萬元,勞力35.2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29.90萬立方米,使用鋼材42噸,水泥430噸,木材110立方米。水庫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發電、養殖等效益。受益範圍有渠村、溪楓、楊林、梘頭、高圳等5個村。養殖水面167畝,年產鮮魚2000公斤以上,是建寧至1988年止最大的小(一)型水庫。 [13] 
小王水庫,該水庫位於將樂白蓮鄉小王村空溪上游,屬中型水庫。1974年3月,縣水電科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初步勘測設計。下半年,省、地、縣水利主管部門聯合組成水利規劃隊進行復測和設計。1976年1月破土動工,組織民工889人進行清基。1977年9月,全縣抽調6個公社勞力4200人築壩。1978年1月截流攔洪,10月大壩完工。1980年底,溢洪道工程建成。1983年底,渠道工程完工。1985年6月,經驗收交付使用。。水庫集雨面積23.7平方公里,庫容量135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0170畝。水庫壩後電站和渠道電站總裝機容量5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00萬千瓦時。 [14] 
蘆前水庫,位於將樂新路口村安福溪支流蘆坑溪上游1公里處,屬小(一)型水庫。1979年6月動工興建,1984年1月建成,工程總投資220.8萬元,其中國家補助76萬元。水庫攔河壩為砌石雙曲拱壩,壩高39米,壩頂長100米,可自由溢流泄洪。堰頂溢洪道採用排流板泄洪。渠道長2.5公里。水庫集水面積16.5平方公里,庫容量31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500畝,並建有渠道電站1座,裝機容量400千瓦。 [14] 
大飯水庫,位於將樂安仁鄉嶺頭村大飯自然村高坊溪上游。工程於1974年11月動工興建,1980年12月竣工。工程投資7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5萬元。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高30米,壩頂長120米,填方12萬立方米,反濾層高8米。溢洪道位於壩左岸,為開敞式無閘溢洪道,泄流量41.5立方米/秒。輸水涵洞位於左岸山坡挖方地段,為石砌方涵(0.7×1.5米),放泄量1.27立方米/秒。水庫集水面積2.4平方公里,庫容105萬立方米,可灌溉澤坊、半嶺、餘坑、嶺頭、福山、安仁等村耕地2230畝。渠道電站裝機容量75千瓦。1981年,該水庫大壩兩端發生裂縫。1982年,輸水涵洞出現裂縫。1983年,汛期蓄水時背水坡滑坡。經幾次搶修和回填,加建排水溝,水庫安全,但實際效益只灌溉農田260畝。 [14] 

金溪引水工程

苦竹山引水工程。在均口上游寧溪上築壩,沿左岸開長為7公里的水渠,終點苦竹山,設計灌溉1000畝,旱澇保收560畝。 [15] 
水埠水庫灌區,原設計渠道全部配套後,可灌溉3個鄉(鎮),13個村及2個農場的1.6萬畝耕地,校核時灌溉0.826萬畝,1987年,實灌溉面積0.28萬畝。總乾渠,自壩後二級電站的尾水,沿左岸至2號隧洞的進口,長5公里,過水流量2立方米/秒,左右乾渠全長32公里,灌溉上青、新橋2個鄉的萬餘畝耕地。右乾渠在總乾渠2號隧洞進口處分水0.6立方米/秒,經新橋赤嶺電站發電後,尾水注入北溪一級電站渠道,渠長7.8公里;經北一站發電後,尾水注入北溪二級電站渠道。右乾渠全長18公里,灌溉洋大坪、豐巖等村的農田、茶園及果園。 [10] 
將溪水庫灌區,輸水系統的隧洞位於大壩的右端,總長117米,開挖洞徑2.2米,用鋼筋混凝土襯砌後內徑1.8米,最大過水量5立方米/秒,總乾渠長3公里,過水溢量1.2立方米/秒。設計灌溉面積5000畝,1987年底實際灌溉面積2200畝。 [11] 
龜山門水利,為解放初期修建的第一處較大型引水工程,屬省重點水利工程項目。1954年12月動工,1955年5月完工。壩址位於張公村龍池溪上游600米處,集水面積120平方公里。攔河壩為漿砌石重力壩,高1.8米,長25米。進水閘設於壩左側,有石砌導流牆22米。渠道總長16公里,引水流量0.6立方米/秒。渠道附屬設施有水閘6座、涵洞3座、木渡槽7座,其中龜山橋木渡槽長42米,後改建為水泥渡槽。該水渠灌溉張公、新華、解放、和平等村耕地2100畝,其中1300畝旱地改種水稻。1955年底,利用主幹渠落差安裝水輪泵,抽水供應城關居民飲用。1958年,又利用泄洪閘落差6米建成小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20千瓦。1965年,水輪泵站、電站先後報廢。 [16] 
遠景水利,壩址位於漠村溪中游,集水面積108平方公里。該工程1957年冬動工,1959年完工,總投資22.4萬元,投工9.7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15.4萬立方米。攔河壩為石砌重力壩,高1.5米,長16米。進水閘在壩左岸,渠道總長16.5公里,引水量0.8立方米/秒。1963年,渠道新建矩形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長120米,高18.6米,縮短渠道3公里,是縣內最長的引水渡槽。1965年,續建黃泥坑到玉華村的玉華支渠。渠長8.6公里,工程投資9.4萬元,投工33萬個工日,主支渠共灌溉下村、水南、玉華等地農田3400畝,同時在水南建成二級電站,裝機164千瓦,供應縣城用電。 [16] 
桃湖水利,壩址位於黃潭鄉將溪桃坑村,集水面積90平方公里。該工程1965年動工,1966年建成,總投資29萬元,投工9.91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18.8萬立方米。攔河壩為漿砌塊石,高3.5米,長30米。渠道總長17.5公里,引水流量0.9立方米/秒,有雙懸臂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長50米,高13.5米。該渠灌溉元坪、黃潭、西湖、祖教等村農田2700畝。 [16] 
新積水利,壩址位於古鏞鎮新路口村安福口溪下游,集水面積328平方公里。該工程於1964年動工,1965年12月完工,總投資39萬元,投工14.6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22.3萬立方米。攔河壩為漿砌塊石,高3米,長40米。左右渠道總長22公里,引水流量1.2立方米/秒,流經新路、文曲、積善等村,灌溉農田3157畝。積善村農田改變十年九旱的狀況,500畝農地改種水稻。 [16] 
萬良水利,壩址位於萬安鎮良坊村安福口溪中游,集水面積200平方公里。該工程於1959年動工,三年困難時期暫停,1963年8月完工,總投資6.7萬元,投工2.6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10.94萬立方米。攔河壩為漿砌塊石,高2.5米,長25米。渠道長5公里,引水流量0.9立方米/秒,流經良坊、坊頭、萬安等村,灌溉農田2300畝。萬良渠道電站裝機75千瓦。 [16] 
永勝水利,壩址位於光明鄉永吉村西彥龍池溪中游,集水面積103平方公里。該工程於1970年1月動工興建。施工隊伍由城關、光明兩公社農民和縣屬機關、廠礦、學校等單位幹部、工人、學生組成,共3000多人。縣直機關抽調30餘人組成突擊隊,負責開炸石方。城關、水南抽調農民、待業青年40餘人,成立縣水利工程隊,負責水壩、水閘、涵洞砌石工程。工程總投資33萬元,其中國家補助6萬元,投工9.26萬個工日,挖填土石方19.2萬立方米。攔河壩高4米,長30米。渠道有石砌涵洞1座,長120米;穿越龍池溪鋼質倒虹吸管1條,長240米,直徑40釐米,高40米。渠道總長20.5公里,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1972年5月,該水渠建成使用,灌溉永吉、張公、勝利、新華等村農田2000畝,併為縣水廠提供水源。1980年,因縣水廠自來水生產量增大,加上沿渠漏水,渠尾流量不足,穿越龍池溪倒虹吸管無水通過而報廢,導致新華村的農田灌溉停止。 [16] 
三角亭水利,壩址位於南口鄉上仰村池湖溪,集水面積70平方公里。該工程1957年動工修建,1964年建成使用,總投資9.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8萬元,總投工4.75萬個工日,挖填土石方8.12萬立方米。渠道總長10公里,灌溉農田2235畝。 [16] 
坊頭水利,壩址位於白蓮鄉大里村池湖溪,集水面積28平方公里。該工程1963年興建,1964年完工,投資4.7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3.5萬元,總投工2.7萬個工日,挖填土石方5.25萬立方米。建成渠道長6.5公里,灌溉農田面積2000畝。 [16] 

金溪水電工程

池潭水庫電站,電站最大水頭66.3米,最小水頭34米,設計水頭51米,裝機容量10萬千瓦,廠房位於壩後偏左岸。1980年5月31日第一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同年10月第二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 [9]  坐落在開善鄉池潭村,裝機容量10萬千瓦。1976年10月動工,1980年5月31日第一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同年10月第二台5萬千瓦機組發電。1982年發電量5.49億千瓦時,1987年發電量4億千瓦時。 [17] 
北門電站,位於縣城北門,截北溪溪流,流量為0.5立方米/秒,設計水頭17米,裝機容量48千瓦,1960年底發電投產,實際出力41千瓦。1961年8月,擴建裝機容量115千瓦。1970年建成的縣自來水廠,水源即來自北門引水工程。為解決發電與城區飲水矛盾,1982年4月將北門電站劃歸縣自來水廠管理。電站總投資12.65萬元,其中國家撥款2萬元,是泰寧縣第一座縣屬電站。 [18] 
北溪一級水電站,位於縣境西北部,距新橋鄉排根自然村南約1公里,泰(寧)~黎(川)公路17公里處。壩址以上集雨面積56平方公里,渠道全長7.8公里,其中隧洞一座長240米。渠道過水流量4.5立方米/秒,水輪機過水總量3.5立方米/秒,設計水頭111米,電站裝機容量2400千瓦。1978年6月動工,工程投資292萬元,其中國家撥款104萬元,投工37.9萬工日,完成土石方31.4萬立方米。1980年3月建成試運行,同年8月正式併網發電,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200萬度。 [19] 
北溪二級水電站,位於北溪中游,泰(寧)~黎(川)公路12公里處。引北一電站尾水,集雨面積76平方公里,並具有水埠水庫補償調節作用。渠道長6.2公里,附屬建築物有隧洞2座,長566米,鋼筋混凝土渡槽3座,長266米。其中一座橫跨北溪及泰(寧)~黎(川)公路,長133米,排架高達80米,大跨度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渡槽,通過流量5.4立方米/秒。電站設計水頭92米,裝機容量2×1250千瓦。1984年元月動工,翌年7月1日發電併網,多年平均年發電量1300萬度。投資369.32萬元,其中國家撥款30萬元,投工50萬工日,完成土石方25.46萬立方米。 [20] 
北溪三級水電站,位於調洋村水尾百餘米處,系由原調洋二級電站改建而成。引北溪二級電站尾水和北溪一級電站至北溪二級電站的區間水量,共計集雨面積107平方公里。電站設計水頭21.6米,裝機容量2×400千瓦。1986年4月動工,1987年2月竣工,多年平均發電量360萬度。投資99.48萬元,投工13.72萬工日,完成土石方1.65萬立方米。 [21] 
良淺水電站位於金溪上游泰寧與將樂縣境交界處,計劃裝機容量3萬千瓦。1987年開始籌建。至1987年底,縣屬水電站共有8處,裝機17台,容量7405千瓦。 [22] 
龍安鄉水尾電站,位於龍安溪下游,距龍安村約5公里。集雨面積33平方公里。設計水頭60米,裝機125千瓦和55千瓦各1台。1977年開工,1980年3月投產發電。總投資17.46萬元,其中國家撥款5萬元。 [23] 
長興水庫壩後建電站,裝機容量250千瓦。 [11] 
新路一級電站,建於萬安鎮福匡村上塘。1969年底動工興建,1973年建成發電,總投資320萬元,投工42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56.4萬立方米。隸屬縣電廠管轄,為全民所有制企業。該電站引用安福口溪徑流開發。上游集水面積270.9平方公里。攔河壩建在八里橋上游400米處,為漿砌塊石重力壩,高8米,長60米。壩右端進水口有短隧洞,長20米,斷面3×2.4米,引水渠長12.52公里。壓力前池600立方米,壓力鋼管2條,各長36.3米,內徑120釐米。設計水頭47米,裝機容量1600千瓦,年利用5188小時,年發電量830萬千瓦時。架設35千伏線路16公里,輸電至城關肖公洞變電站。 [24] 
新路二級電站,位於安福溪下游新路口村。1975年9月動工,1979年建成發電,總投資263萬元,投工51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46.65萬立方米。屬集體企業,由縣電廠管轄。該電站壩址緊接新路一級電站尾水,上游集水面積309平方公里。砌石拱壩高10米、長72米。壩左進水洞長120米,斷面4×2.5米。渠長6.6公里,水流量7.13立方米/秒。壓力前池900立方米,壓力鋼管內徑150釐米。設計水頭38.2米,裝機容量3×500千瓦,年利用5000小時,年發電量750萬千瓦時。還建有35千伏升壓站1處,電能併入新路一級電站35千伏輸電線路。另架1條10千伏線路0.5公里,輸電縣合成氨廠。 [25] 
新路三級電站,又名文曲電站。位於古鏞鎮文曲村,由縣水電局與古鏞鎮合資興建。1980年6月動工,1984年建成發電,總投資214.33萬元。該電站攔河壩接新路二級電站尾水,上游集水面積327.4平方公里。引水渠長4.48公里,引水流量8立方米/秒。設計水頭18.2米,裝機容量2×500千瓦,年利用5000小時,年發電量500萬千瓦時。 [26] 
範厝電站位於縣城上游7公里處桃村溪口自然村。上游集水面積581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94立方米/秒,利用水頭1.33米。1977年,縣組織技術人員對金溪水電工程進行初步勘察設計,選定在範厝建設水輪泵電站,設計裝機容量1.28萬千瓦。1978年,改設計裝機容量2.56萬千瓦。1984年11月,省電力工業局、閩江水電工程局和將樂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協議,由三方合資興建範厝電站,為全國第一家由政府與企業合資興建的中型電站。1985年10月17日工程動工,次年12月5日攔河壩順利截流。1988年11月30日第一台機組發電,1990年12月3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裝機容量3.6萬千瓦,年發電量1.58億千瓦時。 [27] 
建寧縣金溪流域電站
電站名稱
建造年份
裝機容量(台/千瓦)
電站名稱
建造年份
裝機容量(台/千瓦)
武調電站
1959
1×125+1×400
金溪漁家洲電站
1981
4/160
合水口電站
1975
3/800
伊家瀾溪電站
1981
1/125
徐家地電站
1983
2/400
溪口雷缽嶺電站
1981
2/125
王坪棟四級電站、王坪棟三級電站、王坪棟二級電站、王坪棟一級電站
1985至1987
1/200+
1/160
2/400
2/200
2/400
黃坊深溪電站
1986
2/75
均口隆下電站
1958
2/125
溪源百丈礤電站
1988
2/320
伊家東風水庫電站
1964
1/75
渠村電站
1958
1/10
客坊嚴田電站
1970
1/55
溪楓電站
1964
1/10
金溪小溪口電站
1972
1×125+1×200
客坊電站
1959
1/10
裏心麼下山電站
1978
2/125
桂陽電站
1959
1/10
均口嶺腰電站
1974
2/75
羅源電站
1985
1/10
黃埠電站
1977
2/75
賢河電站
1962
1/10
客坊馬尾寨電站
1977
3/125
裏源電站
1962
1/10
溪口蘭陂電站
1977
2/125
陳餘電站
1964
1/10
黃坊曹溪電站
1978
2/55
梘頭電站
1962
1/20
溪源大坑口電站
1981
2/100
安寅上高電站
1965
1/10
將上電站
1969
1/10
蔣坊電站
1978
1/40
桐源電站
1970
1/10
洋坑電站
1978
1/40
馬源電站
1970
1/10
高山電站
1980
1/20
靖安電站
1971
1/10
安寅電站
1980
1/55
花排電站
1970
1/10
半寮胡家地電站
1982
1/55
修竹裏湖電站
1971
1/40
龍頭電站
1982
1/125
蘆嶺電站
1970
1/20
官常培頭電站
1983
2/40
陳嶺電站
1976
1/40
蕉坑電站
1984
1/55
山下電站
1973
1/12
茶坑電站
1984
1/10
上坪電站
1974
1/26
灘角電站
1983
1/26
桐榮電站
1976
1/40
修竹雙溪口電站
1986
1/75
瀾溪電站
1980
1/75
將上林場電站
1976
1/10
陳家下田電站
1977
1/40
溪源伐木場電站
1980
1/40
巖上電站
1978
1/40
-
-
-
[28] 

金溪航道航運

金溪航道

  • 泰寧縣段
金溪,發源於寧化吊鐘嶺,流經建寧和泰寧梅口,經將樂抵順昌與富屯溪匯合,統稱金溪。再經沙溪口、南平達福州。是將(樂)、建(寧)、泰(寧)三縣的主要航道。在泰寧境內起於茅店經梅口、弋口、官江、池潭、良淺進入將樂,長45公里,主要水運口岸是梅口、弋口、官江、池潭。 [29] 
這條航道可供竹木流放和通行麻雀船,載重量視水位而定。下行時高水位梅口到良淺,麻雀船可載4~4.5噸貨物,良淺到洋口,可載5~5.5噸,枯水期載重減半,遇險灘還得盤灘(把貨物卸下,搬運過險灘再裝上船)。上行只能載下行的三分之一重量,上灘時還得並幫拉縴。 [29] 
金溪航道灘多浪急,從梅口到良淺有50多個灘,其中最險被喻為“鬼門關”的18險灘是:觀音亭灘、官常口上坊灘、下坊門前灘、雞母州灘、梅庵灘、山牛灘、王布門下灘、柴樹檔灘、歸化灘、官材灘、蓬灘、蘆庵灘、下官材灘、大排灘、辛苦灘、馬門灘、車碾匣灘、雷公尖灘。水流平穩處卵石砂質河牀堅硬船易擱淺,急流處礁石林立,船常觸礁碎裂。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縣知事宋子鶴曾撥款開鑿蘆庵灘。民國期間,也炸灘幾次,但成效不大,未能排除險患。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並組織交通、林業部門的船員、艄工和技術人員,全面整治金溪航道,把保證航道暢通列為縣交通部門常年性工作。1969年10~12月,重點整治梅口至良淺段航道,炸石326立方米,挖沙石1536立方米,同時在貓兒山灘頭、灘尾拋石構築引航牆2條,長100多米;在官江門口又築一條20多米的引航牆。1972年7月至11月,重點整治茅店至梅口段航道,炸石147立方米,挖河石213立方米,挖沙96立方米,整治後基本排除險患。 [29] 
1978年,國家建設池潭電站,在蓬灘上築高壩,欄腰截斷金溪,原來的金溪航道成為巨大的人工湖——金湖,險灘淹湖底,險水成平湖,可以自由通航。 [29] 
  • 建寧縣段
濉溪自合水口至界牌長35.9公里,途經14個村鎮,15處險灘。常年可通麻雀船及竹木筏,下航泰寧、將樂、順昌、南平、福州等地。 [30] 
寧溪航道自合水口至均口長17.5公里,均口至隆下長3.9公里,龍頭至榨樹排長5.2公里,合計長26.6公里。沿岸經過20個村莊,7處險灘。均口以上水淺河窄,岩石密佈,航行困難。1954年和1957年,先後整治疏浚,只能分段通航□船。 [30] 
  • 將樂縣段
金溪自古可以通排筏、船隻,為縣內主要航道。境內航程從萬全鄉界頭至高唐鄉黃坑口,全長80.3公里。航道沿岸經過萬全、黃潭、南口、古鏞、水南、高唐等6個鄉(鎮、場)24個主村。 [31] 
1958年前,航道長期沒有整治,礁石險灘密佈。從萬全至黃坑口有險灘淺瀨30餘處,運輸艱難而危險。全年洪水期2個月,航運要受洪水威脅;枯水期4個月,船載重量要降低。正常水位,船隻下行可以滿載(麻雀船4~5噸,公雞船6~7噸)。中途遇險灘淺瀨得盤淺而過,即卸下部分物資分次盤船裝運。上行只能半載,還得由船工上岸拉縴,勞動強度大。 [31] 
1958年,省航務工程處派員進行技術指導,整治境內金溪航道。整治後航道平均水深0.8米以上,從縣城至萬全可通17噸級淺水客貨輪船。1962年8月11日成立炸灘隊,扒港挖淺,炸掉10個險灘,炸礁865.06立方米,挖石270.5立方米,築壩1080立方米,航道進一步改善。1980年,上游池潭電站時常關閘蓄水,金溪水位升降不定,又給船隻航行帶來新的困難。1985年,範厝電站動工興建,由於未建船閘,船隻無法通行,至此境內金溪航道僅能筏運木、竹。 [31] 

金溪碼頭

小溪口碼,頭位於泰寧大田溪出處口,是簡易土碼頭,可停泊3~5噸麻雀船。民國前,這裏是商賈雲集處,後因運輸路線改變而廢。 [32] 
梅口碼頭,位於泰寧梅口大街頭,是自然形成的碼頭,僅用石頭鋪成適用的裝卸平台,可停泊5~7噸麻雀船。1953年,梅口航運站在此設貨運碼頭。1954年,延建公路修通後設方舟渡汽車,池潭水庫蓄水後,碼頭被淹沒。 [32] 
弋口碼頭,古渡沿用,位於泰寧弋口街中河邊碼頭,用條石卵石砌築,過去為鄉政府所在地,商貿中心,1945年間設驛運站,1947年6月設“新光運輸泰寧糧食接運站”,過往船舶停靠點。1980年4月池潭電站蓄水後,湖水淹設,碼頭廢。 [32] 
官江碼頭,位於泰寧官江街頭河邊,1940年間抗日戰爭時期,田賦徵收稻穀,龍安、大布糧食集中於官江,再分別船運至洋口、南平、福州等地,為中轉貨運碼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官江又為大布、龍安一帶竹木筏運的裝排點。1980年4月池潭電站蓄水後,湖水淹沒,碼頭廢。 [32] 
池潭碼頭,位於泰寧蘆庵灘下,是過往船舶、排筏的停靠點,為過往洋口、南平、福州等地船隻並裝加載處。 [32] 
良淺碼頭,位於泰寧良淺村前,是自然形成的碼頭,只能停泊5~7噸的麻雀船。 [32] 
溪口碼頭,歷來是建寧縣物資集散的地方。自清末至民國初期,濉溪船隻全部停靠此處裝卸貨物。抗日戰爭期間,船隻積聚達800餘艘,船工1000餘人。贛米閩鹽以及全縣的生豬、毛邊紙、蓮子、筍乾、茶葉、香菇、竹木等農副土特產品,大都在此轉運。 [33] 
下坊碼頭,原名第一碼頭。民國32年(1943)建,因年久失修,石基坍塌。1956年,建寧縣人民政府撥款修葺。初建時,擬將溪口停靠船隻全部移泊此處裝卸貨物,但因碼頭附近有竹洲灘,貨船上航不易,故下游船隻仍在溪口碼頭停泊。下坊碼頭吞吐量民國36年為5936噸,1950年6236噸,1957年為8881噸,1958年8374噸。 [33] 
三華碼頭,位於將樂三華橋下游北岸,曾是將樂、建寧、泰寧3縣水上運輸物資中轉、集散地,可停泊船隻近百艘。民國時期,在三華門城樓(也稱八景樓)設税務稽查處,對過往船隻進行檢查、徵税。已廢。 [34] 
水門碼頭,位於將樂三華門碼頭上游近200米處,是供外地來往船隻停靠點。現為金溪農貿市場。 [34] 
白龍庵碼頭,位於將樂三華門碼頭上游約500米處。建寧、泰寧的過往船隻常於此停泊。現為羣眾游泳場所。 [34] 
新碼頭,位於將樂水門碼頭和白龍庵碼頭之間。1958年施工興建,為兩層漿砌塊石結構,長53米,寬6米,高2米。上層為板車道,與公路銜接,下層為裝卸台,可同時停泊船隻25艘,並附設囤倉1座,容積84立方米。1971年8月和1979年3月,兩次整修,下層增設平地索道,寬3米,長90米。搬運工在裝卸台可將船上物資裝上板車,經電動捲揚機牽引到公路。年吞吐量達3.6萬餘噸。1980年後,新碼頭成為船隻修造和部分基建砂石料卸船之地。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