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轄縣,建國後依次隸屬廣東省欽廉專區(先駐北海市後駐欽州鎮)、廣西省欽州專區(治所在欽州鎮和廉州鎮)、廣東省合浦專區(治所在廉州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地區(治所在欽州鎮)。
[29]
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與廣東省廉江市和廣西博白縣接壤,西與欽州相鄰,南臨北部灣,介於東經108°51'-109°46',北緯21°27'-21°55'之間,縣政府駐地廉州鎮距南寧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
[1]
合浦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62平方千米,14個鎮、1個鄉。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合浦縣常住人口為864193人。
[30]
- 中文名
- 合浦縣
- 外文名
- Hepu County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 地理位置
- 廣西南端、北海市北部
- 面 積
- 2762 km²
- 下轄地區
- 14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
- 廉州鎮公園路81號
合浦縣歷史沿革
編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後),統一嶺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合浦縣境屬象郡轄地。
合浦風光(37張)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同年劃出合浦縣南境置珠官縣,與合浦縣同屬珠官郡。太元二年到太平三年(252~258年)複稱合浦郡。永安三年(260年),劃出合浦縣西北部設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
晉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併入合浦郡,同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設蕩昌縣(今容縣)。建武元年(317年)以後,又析合浦縣地置新安縣。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
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屬交州。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464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臨漳郡,屬廣州。泰始七年(471年),劃出廣州臨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同時增設百梁、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6郡,統稱越州。越州和臨漳郡駐地在今浦北縣泉水境內。合浦郡管轄合浦、徐聞、蕩昌、朱官、朱盧、晉始、新安7縣。郡治在合浦縣城。齊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轄徐聞、合浦、朱盧、新安、晉始、蕩昌、朱豐、宋豐、宋廣等9縣。永明六年(488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置北流郡,屬越州。此時,越州管轄的郡增至20個。梁、陳,梁天監元年(502年)後,撤銷臨漳郡及其屬縣,並歸合浦縣。越州治所遷合浦縣城。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合浦郡併入越州。大業元年(605年),越州改稱祿州。大業三年(607年)祿州與合州(今雷州半島)合併,稱合州。同年合州改稱合浦郡,隸屬揚州,轄11縣。其中,合浦、龍蘇、封山3縣在今合浦、浦北境內,郡址在合浦縣。
合浦還珠廣場(6張)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在今常樂圩附近置常樂州,並劃出合浦縣部分轄地,新設博電、零綠、鹽場3縣為其轄地。是時,廉州轄合浦、封山、蔡龍、大廉4縣,廉州駐地在合浦縣城。大寶五年(962年),後主劉 振 在海門鎮(今廉州鎮)設置媚川都。專管採珠。
宋開寶四年(971年),撤銷媚川都。開寶五年(972年)將封山、蔡龍、大廉3縣併入合浦縣。同年撤銷常樂州,將其所屬博電、零綠、鹽場3縣合併置石康縣,(縣城在今石康鎮境內),隸屬廉州。同年廉州駐地遷長沙場(今石康鎮順塔村)。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撤銷廉州,改設太平軍,駐地海門鎮。同年撤銷合浦縣,併入石康縣。太平軍僅轄石康縣。鹹平元年(998年),撤銷太平軍,復設廉州,稱廉州合浦郡,同時復設合浦縣。廉州合浦郡和合浦縣駐地均在海門鎮,廉州合浦郡轄合浦、石康2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州合浦郡改為廉州路安撫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為廉州總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廉州路轄合浦、石康2縣,駐地在合浦縣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廉州路為廉州府,轄合浦、石康2縣,屬廣東布政司。洪武七年(1374年),廉州府降為州,撤銷合浦縣,廉州轄石康一縣。洪武十四年(1381年),廉州升為府,復置合浦縣,欽縣復為州。合浦縣城為廉州府駐地。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石康3縣。成化七年(1471年),將石康縣併入合浦縣,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2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轄欽州和合浦、靈山2縣,駐地合浦縣城,隸屬廣東行省。光緒十四年(1888年),欽州升為直隸州。廉州府轄合浦、靈山2縣。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後,劃出遂溪縣的潿洲島隸屬合浦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廉州府隸屬廉欽道。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將廉欽道改稱欽廉軍政府。廉州府屬欽廉軍政府,仍轄合浦、靈山2縣,駐地合浦縣城。
合浦縣城區(10張)
1949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
1950年,合浦縣改屬廣東省欽廉專區。
1951年,合浦縣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10日將合浦縣轄的東鎮、西鎮、高德鄉、潿洲鄉設北海市。
1952年,合浦縣隸屬廣西省欽州專區。同年5月31日將合浦縣北部析置浦北縣。
1953年,欽州專署遷合浦縣廉州鎮。
1955年,欽州專區劃歸廣東省,改稱合浦專區,合浦縣屬合浦專區。
1958年,撤銷合浦專區,將所屬縣市併入廣東省湛江專區。合浦縣屬湛江專區,同時將北海市和浦北縣並歸合浦縣。
1959年6月,設北海鎮(縣級),1965年復設浦北縣,同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專區。
1970年,欽州專區改稱欽州地區,合浦縣屬欽州地區。
1987年7月,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1988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縣。
1994年12月,劃出南康鎮、營盤鎮設立北海市鐵山港區,劃出福成鎮歸北海市銀海區管轄。
[6]
合浦縣行政區劃
編輯合浦縣地理環境
編輯合浦縣位置境域
合浦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與廣東省廉江市和廣西博白縣接壤,西與欽州相鄰,南臨北部灣,縣政府駐地廉州鎮距南寧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縣境東西最大橫距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公里,總面積2762平方千米,
[2]
介於東經108°51'~109°46',北緯21°27'~21°55'之間。
[1]
合浦縣地質
合浦縣,位於南華準地台的南端,第四系鬆散沉積層覆蓋面佔全縣面積的67%。出露的老地層以古生界較發育,中生界僅見上白堊統陸相地層,岩漿岩主要有花崗岩和玄武岩。早古生代時期,縣境處於坳陷沉積狀態。志留紀末期由於廣西運動影響,使縣境東部形成北東向的線形褶皺構造。晚古生代初,東部升起成陸,之後海水時浸時退。古生代晚期由於東吳運動影響,縣境全部升起成陸。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由於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影響,形成白沙、合浦、南康三個盆地,至新生代晚期各盆地相繼隆起,在東部新圩發生基性火山噴溢。至全新世中後期(約距今3000年),形成海陸分佈現狀。
[9]
合浦縣地形地貌
合浦縣,北枕丘陵,中部斜貫沖積平原,其中海拔50-554米的丘陵佔陸地總面積的32.3%,海拔15-50米的台地佔43.9%,海拔15米以下的平原佔23.8%。92.5%的陸地坡度在25°以下。全縣沿海灘塗面積426.6平方公里,0-10米淺海域795.5平方公里。
[10]
合浦縣氣候
合浦縣,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區,日照較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夏熱冬暖,無霜期長。氣候受季風環流控制,雨熱同季。冬幹夏濕,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盛行風向有明顯的季節性轉換,在沿海鄉鎮還有晝夜交替的海陸風出現。由於各季節雨熱不均以及瀕臨北部灣,主要氣象災害有颱風、暴雨、乾旱、低温陰雨及霜凍、冰雹、雷電和龍捲風等。主要氣候特徵是年平均氣温偏高,年總降雨量偏多,年總日照時數偏多。
[11]
合浦縣自然資源
編輯合浦縣水資源
合浦縣,境內河流屬桂南沿海諸河水系,境內共有河流55條,均注入北部灣。全縣河流總長558.1千米,集水面積大於25平方千米的主要河流有23條。縣內河流流域面積232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87.75立方米/秒,水能藴藏量75854千瓦。其中南流江是合浦縣的最大河流,境內集水面積1157平方千米。南流江自常樂鎮以下,沿江右岸有車板江、武利江、洪潮江、白沙江、大溝江匯入,左岸有鴨馬江、二步水、七里江、清水江匯入,武利江是南流江在合浦縣境內最大的支流。縣境內還有獨流入海的白沙河、公館河、丹竹江等。縣內主要水庫有特大型水庫合浦水庫和洪潮江水庫,中型水庫有清水江水庫、石康水庫、閘口水庫3座,還有小(一)、小(二)型水庫24座,山塘陂壩和小型水利工程829座,總庫容20.73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0.64億立方米。
[35]
合浦縣生物資源
合浦縣,海洋生物種類繁多,主要經濟魚類有170多種,貝類40多種,蝦類200多種,頭足類50多種。其中著名的有合浦珍珠、牡蠣、文昌魚、青蟹、毛蚶、文蛤、槍烏賊(魷魚)、方格星蟲(沙蟲)、海蜇等。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的中國鱟,以及大米草、茜草等眾多藻類,珍稀海洋動物儒艮和中華白海豚等,其中儒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6]
合浦縣礦產資源
合浦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高嶺土、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岩、石膏、鈦鐵礦、石英砂等。其中高嶺土礦區總面積80多平方公里,礦產總儲量約4億噸,礦牀儲量達到大型規模,為全國第一,礦區主要分佈在廉州鎮、石康鎮、常樂鎮、曲樟鄉境內。全縣已查明的金屬礦有30多種,非金屬礦有數十種,大部分礦產集中連片,儲量豐富,品位高,易於開採。主要有:石英砂、黃金、石油、鈦鐵砂、三氧化二鈧、黃玉、鋯石、金紅石、粘土、高嶺土、石膏、石灰石、火山灰、花崗岩、玄武岩、鉀長石、水晶、無煙煤、褐煤、泥炭土、油頁岩、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黃鐵礦、鉛鋅礦、重晶石、獨居石、雲母、磷釔礦、磷灰巖、辰砂、硬錳礦、錫石、輝銻礦、金、銅、泥等等。公館盆地的礦產有鉛鋅礦、黃鐵礦、重晶石等;鐵山港沿岸有石灰石及無煙煤、褐鐵礦、花崗岩;縣北部丘陵有褐煤、陶土、泥炭等;濱海及南流江沿岸有鈦鐵礦、石英砂等礦產。
[37]
合浦縣人口民族
編輯2014年,合浦縣總人口105.66萬,其中農村人口64.54萬,人口自然增長率7.93‰。
[2]
截至2013年,合浦縣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26個少數民族分佈。
[1]
合浦縣政治
編輯合浦縣縣委
書記:楊斌
副書記:李安洪、羅鵬、劉忠廣
常委:劉情香、譚奇志、韓德金、李鋼、餘新能、龐學強、龐富國、何來、何立雲
合浦縣人大
主任:沈德棠
副主任:梁世安、吳景美、張榮、花偉隆
合浦縣政府
縣長:李安洪
副縣長:譚奇志、韓德金、何立雲、鄭仕桂、彭在清、黎壽強、陳冬生、勞小蘭、梁建維
合浦縣政協
主席:韓傳福
合浦縣經濟
編輯合浦縣綜述
2017年,合浦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8.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3.25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66.23億元,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89.15億元,增長11.4%。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7.5%、26.6%和35.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34.9%和47.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6715元。
全年財政收入1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86億元,增長4.8%。全縣各項税收收入9.73億元,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32億元,增長5.3%。
[13]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25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33.7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二產業投資140.12億元,增長25.6%,全部為工業投資;第三產業投資81.84億元,增長10.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05.32億元,增長27.5%,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0.3%。
[13]
合浦縣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3張)
全年糧食產量32.33萬噸,比上年減產1.4%;油料產量3.08萬噸,增產5.2%;甘蔗產量145.80萬噸,增產5.9%;蔬菜產量(含食用菌)61.66萬噸,增產7.3%;園林水果產量噸9.10萬噸,增產8.1%。
全年肉類總產量9.51萬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豬肉產量5.49萬噸,增長2.2%;牛肉產量0.25萬噸,增長3.9%;羊肉產量0.02萬噸,增長4.9%;禽肉產量3.73萬噸,下降1.8%。蠶繭產量0.04萬噸,增長9.3%。水產品產量46.56萬噸,增長4.2%。
全年木材採伐量55.5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1%。
合浦縣第二產業
2017年,合浦縣全年全縣工業增加值49.52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6.4%,集體企業增長37.4%,股份制企業增長1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7.3%,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5.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52.2%,製造業增長1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9%。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縣水平的行業有:造紙和紙製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2.8%,非金屬礦採選業增長59.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長56.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7.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0.6%,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28.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27.9%,其他採礦業增長26.9%,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22.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7%,紡織業增長16.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9%。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68億元,比上年增長76.8%。分經濟類型看,私營企業實現利潤4.21億元,增長80.9%;股份制企業2.03億元,增長1.76倍;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4.47億元,增長53.6%;國有企業虧損0.02億元,下降1.23倍;集體企業虧損0.01億元,下降59.4%。分門類看,製造業實現利潤11.07億元,增長68.0%;採礦業虧損0.39億元,下降34.1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142.85元,比上年下降12.29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7.5%,比上年末增長1.1個百分點。
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銷率92.8%;工業品出口交貨值20.6億元,增長13.27%。
合浦縣第三產業
2017年,合浦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3.98億元,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23億元,增長10.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3.34億元,增長11.0%;餐飲收入額75.87億元,增長11.4%。
2017年,合浦縣批發業完成商品銷售額26.64億元,增長12.0%,零售業完成商品銷售額87.18億元,增長17.2%,住宿業完成營業額1.78億元,增長11.1%,餐飲業完成營業額14.04億元,增長18.8%。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飲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8.5%,汽車類增長37.8%,中西藥品類增長22.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0.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0.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2.3%,五金、電科類增長10.5%,日用品類增長8.2%,書報雜誌類增長6.3%,糧油食品類增長3.6%,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0.7%,煙酒類增長0.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4.5%,機電產品及設備類下降7.1%,化妝品類下降10.1%,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下降65.9%,其他類增長21.0%。
[13]
2017年,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43.7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205.85億元,增長15.3%;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30.11億元,增長12.8%。
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47億元,比上年下降54.9%。其中,住宅投資5.25億元,下降48.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09億元,下降93.6%。商品房施工面積111.54萬平方米,下降37.7%,其中住宅施工面積94.63萬平方米,下降36.7%。商品房竣工面積10.01萬平方米,下降89.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8.85萬平方米,下降88.9。商品房銷售面積61.34萬平方米,增長50.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8.38萬平方米,增長5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0.05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41.1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42.63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33.15萬平方米。
[13]
合浦縣社會事業
編輯合浦縣文化體育
合浦縣教育事業
全縣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含技工)招生0.18萬人,在校生0.42萬人,畢業生0.1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0.66萬人,在校1.88萬人,畢業生0.52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28萬人,在校生3.2萬人,畢業生1.26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39萬人,在校生7.83萬人,畢業生1.29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5人。
[13]
合浦縣部分中學 | |||
合浦縣醫療衞生
合浦縣社會保障
2017年末,合浦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73萬人,比上年增長0.9%。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67萬人,下降4.1%;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18萬人,下降18.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7.05萬人,下降1.0%;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4萬人,增長4.4%。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7.51萬人,增長0.6%;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9萬人,增長0.6%;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1.02萬人,增長0.6%。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42萬人,下降15.0%;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20萬人,下降3.1%。民政資助參保人數1.65萬人;民政資助參合人數2.39萬人;民政直接醫療救助人次數8492人次。全縣共有養老性機構4個,養老牀位252張。
[13]
合浦縣人民生活
2017年末,合浦縣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1元,比上年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2元,比上年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17元,比上年增長8.4%。
全縣職工人數3.64萬人,比上年減少2.49%,其中:國有單位2.62萬人,增長2.7%,城鎮集體單位0.67萬人,降低12.6%。全部在崗職工(含勞務)年平均工資62046元,增長12.4%。其中:國有經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年平均工資66560元,增長8.7%,集體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平均工資49880元,增長29.2%。
[13]
合浦縣城鄉建設
合浦縣交通運輸
編輯水路
鐵路
合浦縣轄區內有欽(州)北(海)鐵路通過城郊,與湘黔線、湘桂線、南昆線、粵桂線相連;境內還有合浦火車站,是南寧至北海高速鐵路沿線的一箇中間站。
公路
合浦縣境內有209國道、325國道、重慶至湛江高速公路、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玉林至鐵山港高速公路和南寧至北海二級公路貫穿。截至2014年,該縣等級公路里程1749千米,其中二級以上公路189千米,高速公路80千米。
[2]
合浦縣地方文化
編輯合浦縣地方語言
合浦境內的主要方言有粵語欽廉片和廣府片(廉州話、白話),除粵語外,還有客家涯話、軍話、黎話、什兼話、海邊話(屬閩語)、佤話等。
合浦縣民間藝術
戲劇
清朝初年,粵劇傳入合浦,後廢除,20世紀70年代後,粵劇得到了恢復,縣專業劇團演出古裝粵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合浦珠還》、《逼上梁山》、《秦香蓮》、《百花公主》、《馬福龍賣箭》等;縣內一些公社重新組建業餘粵劇團,排演古裝戲和現代戲。
[18]
木偶戲
木偶戲在明代從福建傳入合浦。最初是單人在田頭或樹下賣藝演唱,後演變為多人演唱。清初,民間演木偶戲,用正字唱,後改用白話演唱。木偶戲以白沙、公館、山口等地最盛。演出用的木偶均為藝人自己雕刻製作,木偶眼睛能開閉、轉動,嘴舌也能活動,旦、生、醜、武各種角色形象不一。全隊音樂只一人“掌板”,另一人手、腳、口並用,左手打鑼,右手打雙皮鼓、沙的、扣鑼,腳打鑼,口吹嗩吶。
[18]
歌舞
合浦民間歌舞主要有“老楊公”和“耍花樓”等。演“老楊公”時,主要是由老楊公與仙姑且歌且舞。“耍花樓”,主要由一男一女對唱對舞,男的手持花傘、扇子,女的手持扇子和手帕,邊唱邊舞,曲調優美,舞步多姿。主要曲調有“遊山打獵”、“石榴花”、“二環調”、“插仙花”、“嘆五更”、“採茶調”等。
[18]
歌謠
合浦縣歌謠主要有:(一)大堂歌,是20世紀以前合浦民間盛行的一個歌種。它是四樂句的樂段結構。每唱一首,便敲一下鑼落序,再唱一首音調單純、唱腔緩慢的。(二)西海歌,也稱山歌,流行在合浦沿海一帶,用廉州話演唱。這種山歌有獨唱、男女對唱或三人聯唱,種類有催請歌、盤問歌、辨駁歌、慶賀歌、苦情歌、交情歌等。(三)黎歌,俗稱“海邊歌”,流行於北海沿海和潿洲島一帶。這種民歌是從雷州半島和海南等地區移植過來的,唱腔、唱法與雷州半島、海南等地黎歌差別不大。
[18]
合浦縣生活習俗
主食
合浦縣居民以大米為主糧。解放前,富裕之家一日三餐吃飯,夏天間或每日吃一餐粥。中等之家每日三餐粥飯相間。貧苦之家以食粥為主或佐以番薯、木薯等雜糧。雜糧貧苦之家,特別是山區貧苦農家,以雜糧為主。合浦雜糧有番薯、木薯、葛薯等。西場以葛薯、番薯為雜良,沙崗、石灣、石康、南康、福成、常樂等以番薯為雜糧;山口、沙田、營盤以木薯為雜糧,逢年過節才吃飯。解放後,合浦各地均以大米為主食,大部分羣眾夏、秋喜歡吃粥,冬春喜歡吃飯,雜糧大多作飼料用以及製作其他食品。
[19]
菜餚
合浦城鎮居民多到市場買菜,富裕之家則以葷菜為主,農村之家則以自種瓜菜為主。縣內傳統菜多種多樣,有豆腐、油炸豆腐、腐竹、黃豆芽、竹筍、花生等,鹹菜有頭菜、冬菜、蘿蔔乾、酸筍、酸菜、黃瓜皮、芋芒等。一年四季的瓜菜隨季節而異,冬春間有白菜、芥菜、生菜、黃牙白、火筒菜、南豆、香芹、生蒜、韭菜、西洋菜、椰菜、蓮藕、蘿蔔等;春夏間有水芹、青骨菜、豆角、莧菜、蕹菜、蕃茄、冬瓜、南瓜、油菜、葛薯等。近年來發展不少反季節蔬菜,原屬冬春季節的蔬菜交秋季節也有上市,反之亦然。
[19]
服飾
清末,合浦縣男性均着大襟衫(右衽上衣)、闊腳長褲。富者穿馬褂長衫,顏色多為藍黑兩種。衣料質量貧富有別,富者衣分四季:冬春穿呢絨、夏秋着絲綢。貧者衣無四季之分。布料多是自織自用的土布(夾紗布)。民國初年,富裕人家多穿長衫馬褂。商人和城市居民多穿四袋企領唐裝衫,婦女着旗袍(長衫)。一般婦女多着大襟衫;女學生則穿白色高領大襟衫、陰丹仕林裙。男學生穿企領三明袋學生裝。城市居民盛行四明袋唐裝,部分商人也時興西裝,公務人員則多穿中山裝。
解放初,城市居民、農村農民以四明袋唐裝為主,學生以中山裝為主。是時城市男學生穿列寧裝,女學生則穿反領兩袋對胸衫,下着黑裙或蘭裙。1957年女青年喜穿花布連衣裙,男青年學生也喜穿烏克蘭裝。“文革”期間,青年男女喜穿草綠色軍服,俗稱“紅衞兵”服。1981年青年男女喜穿港式喇叭褲或牛仔褲。1984年盛行直桶褲和蘿蔔褲;女青年喜穿百褶裙、迷爾裙或穿蝙蝠衫。
20世紀90年代後,合浦縣穿西服的人越來越普遍,流行服裝有:男青年在春秋二季多喜穿V字領春秋衫,仿中山裝春秋衫、獵裝、夾克衫或落肩夾克衫。冬天青年男女多喜穿馬褲呢秋大衣、帶帽長大衣或西服式大衣。女青年多喜穿寬鬆式春秋衫、單雙排鈕春秋時裝衫、連袖夾克衫、喇叭半身裙、揹帶裙、圓領裙套、紮結領直身裙、無袖直身裙等。
[19]
合浦縣名優特產
編輯名稱 | 簡介 | 圖片 |
合浦豇豆是2010年廣西特供上海世博會5個農產品之一,豆莢一般呈淡青色,條勻稱無鼠尾,莢面光滑無皺紋。 |
合浦縣旅遊景點
編輯合浦縣概況
合浦縣境內主要旅遊景區(點)有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的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仕閣、漢墓羣、惠愛橋、草鞋村遺址和大浪古城遺址,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星島湖,3A級旅遊景區漢代文化博物館,以及東山寺、海角亭、東坡亭、文昌塔等名勝古蹟。
[2]
合浦縣自然景觀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合浦縣人文景觀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漢文化博物館 | ||
大浪漢城遺址 | ||
槐園 | ||
阜民路騎樓建築羣 | ||
曲木客家圍屋 |
合浦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合浦縣 .合浦地情網[引用日期2016-10-09]
- 2. 合浦概況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10-09]
- 3. 廣西北海合浦縣發展林下經濟情況簡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國際在線[引用日期2016-10-09]
- 4. 合浦漢文化 旅遊大亮點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10-09]
- 5. “南珠之鄉”——廣西合浦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6-10-09]
- 6. 歷史沿革 .合浦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12-24]
- 7. 行政區劃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31]
- 8. 合浦縣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6-10-09]
- 9. 地質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3-12-02]
- 10. 地貌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3-12-02]
- 11. 氣候特徵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8-14]
- 12. 領導班子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7-20]
- 13. 合浦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合浦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2018-05-14[引用日期2018-05-25]
- 14.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9-03]
- 15.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引用日期2019-10-06]
- 16. 關於公佈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 綜合整治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引用日期2020-04-23]
- 17. 廣西 .廣西壯族自治區[引用日期2017-06-21]
- 18. 第二節 民間文藝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6-10-09]
- 19. 第五節 生活習俗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6-10-09]
- 20. 珍珠的珍品——合浦珍珠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10-10]
- 21. 第三十四章 合浦珍珠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6-10-10]
- 22. 核心城市: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概況(圖) .網易[引用日期2016-10-10]
- 23. 遊星島湖 訪水滸古寨 .廣西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10-10]
- 24. 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引用日期2016-10-10]
- 25. 合浦縣重要文勝古蹟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6-10-10]
- 26.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27. 「四川在線」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揭曉:四川29個縣市上榜,總數西部第一,西昌領跑四川縣域發展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0-10-02]
- 28. 關於表彰第八輪自治區文明城市和第二屆自治區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 .廣西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12-30]
- 29. 合浦縣政區歷史沿革 .合浦縣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1-04-30]
- 30. 北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北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1]
- 31. 政府工作報告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1]
- 32. 自治區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關於印發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的通知 - 公示公告 - 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網站 - fpb.gxzf.gov.cn .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網站[引用日期2021-08-12]
- 33. 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揭曉:四川26縣上榜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9-23]
- 34.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名單公佈 .微信[引用日期2021-12-13]
- 35. 水資源 .合浦縣人民政府.2018-09-26[引用日期2022-07-17]
- 36. 生物資源 .合浦縣人民政府.2018-09-26[引用日期2022-07-17]
- 37. 礦產資源 .合浦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17]
- 38. 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8-1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