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台(讀音:tái,tāi,yí)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台”字最早見於西周 [14]  ,“台”字最早見於戰國 [15]  。“枱”“颱”起源不明。“台”本義為胎,胎胞,常用於表示“以” [18]  。“台”本義指用土築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 [15]  ,泛指像台一樣比地面稍高的設備 [38]  ,引申為古代官署名、奴隸等級、一類植物、墓地等。“枱”是一種木名,“颱”與風組詞時為西太平洋的一種熱帶氣旋 [18] 台灣省簡稱"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39]  ,同時“台”也是台州的簡稱 [41] 
用作姓氏的“台(tái)”仍作“台”,與“台(yí)”是不同的姓氏 [42]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5] 
中文名
拼    音
tái,tāi
繁    體
台、枱、颱
部    首
厶、口
五    筆
CKF
倉    頡
ir
鄭    碼
zsj
字    級
一級(0342) [1] 
平水韻
平聲 十灰 [13] 
總筆畫
5
部外筆畫
2
四角碼
23600
統一碼
53F0
異體字
、𠘭、、𡐬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筆順編號
54251
注音字母
ㄊㄞˊ,ㄊㄞ

字源演變

台字字源 台字字源
會意兼形聲字。“台”在西周金文中開始出現,是在㠯上加口旁分化出來的,與以、厶同源。在甲骨文中是頭朝下的胎兒形。金文另加義符口(象徵胞衣),強調懷胎之意。篆文上邊胎兒稍繁,隸變後隸書、楷書寫作台,是胎的本字 [34]  。造字本意是胎,胎胞 [18]  。台通“幺”“玄”,表示子孫相續,故台有“嗣”的意思 [35]  。篆文“台”字同金文相差不多,但字形更規整一些 [18] 
但“台”不用來表示本義,幾乎都用作“以”。邾公牼鍾:“台(以)樂其身,台(以)匽(宴)大夫。”戰國文字中除人名外,台亦讀作“以”。殷商、西周文字中以“㠯”為“以”。“台”作此用時讀同“以”,即yǐ,但字書、辭典不立此音,不是很妥當 [14] 
説文解字》:“台,説也。從口,㠯聲。”《説文解字》此處析形不確,所解釋的是“台”的假借義。金文、文獻均無此用法,不知許慎所據 [17]  。厶為乙,故台的古音為怡(yí),其義亦同怡。此處讀作yí,字後作“怡 [35]  ”。(另説民間稱懷孕為“有喜”,故引申為“悦”和“怡” [36]  。)“厶”是奸宄邪行以圖謀個人利益”。而“口”字可以表示一塊地域,因此“台”字即為擁有由自己意志支配的地域的人。第一人稱的時候可稱之為“我”“我的” [18]  ,見於《詩》《》等文獻。”泰、楚簡牘中用為“始”或“治”或“殆”等 [14] 
當“台”讀為tái,最初用於星名“三台” [14]  ,但本應為“能”字。《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裴駰《集解》中引蘇林話:“能音台”。這個“三能,就是《晉書·天文志》裏贛説的“三台六星,兩兩而居”的“三台 [37]  ”。古代用“三台”喻指三公,後引申用來指稱宰輔重臣或宰輔之位 [14]  。由此可見古代用“三台”比作“三公”,由此引申出了親密的、敬重的之類的意思 [18]  。“台”舊時作為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作為 [14] 
台字字源 台字字源
會意字。《説文解字》:“台,觀,四方而高者。從至,從之,從高省 [15]  。”篆文上邊像台上建築頂部的裝飾,中間是高的省略,下邊從至,表示是人們登臨遊觀的方形高而平的建築物 [34]  。古人堆土以築高台,用來瞭望四方,所以“台”就是瞭望台,因而本義指用土築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高台是不需要屋頂的,隸書將屋頂“亠”去除而以“士”代替,表示一個男子(士,男子的尊稱)來到高處 [16]  。後來泛指像台一樣比地面稍高的設備 [38] 
由於古代官署的位置一般都高於周圍區域,可以引申出“台”還有古代官署名之意。中國古代監獄是泛指一切依法執行刑罰,拘束和限制人身自由的監禁勞動場所,因此“台”還能進一步引申為奴隸的一個等級。由於是高出地面的地方,那麼一定有相對低窪之處,容易積水長出一些植物,因而也可代指這類植物。古代的墓址選擇也是多為高而平的處所,由此引申出台有墓地的意思 [18] 
形聲字。“枱”字音為tái,其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都還不明確,其楷體由“木”和“台”構成,“木”指木材,“台”既是形旁也是聲旁,由上內容可知其意為土石堆築的瞭望高地,推測造字本意為有利於操作或表演的高大櫃子。《玉篇》中指出“枱”是木名。古代能夠在一個木質的高大而平坦的地方進行表演之後又引申出“枱”作為量詞時的用法,如“一枱戲 [18]  ”。也表桌子義,如“寫字枱(寫字枱)” [43] 
形聲字。“颱”字音為tái,由隸化後的楷書“風”和“台”構成,第一部分已經描述出台字的意義表示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地方,整個“颱”的意思是能控制一個地域全部活動的風,由此產生猛烈風暴的含義 [18]  。颱風一般認為從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但據林紹豪的考據,可能是從閩南語“風篩”演變而來”,於魯鼎梅重修台灣縣誌雲:“所云台者,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空中旋舞如篩,因曰風篩,謂颶風篩雨,未嘗曰颱風也,台音篩同台,加風作台,諸書承誤 [40]  。”
  • 漢字簡化
“台”、“台”、“枱”和“颱”原是四個不同的字。
到了元代,其俗字把“台”同音代替為“台”表示,例如《太平樂府》《目連記》《金瓶梅》, [15]  [19] 
1956年《漢字簡化字總表》將這四個字合併為“台”,因此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的“台”會有比較複雜的詞義與字音 [18]  。1964年,公佈的《簡化字總表》第一表,把“台”作為“台”的簡體字 [19] 
除此之外,中國台灣省的“台”字在簡化之前也寫作“台”,由於“台”字在古代為生僻字因此除了上述的浙江天台山及其相關的台州其餘均為“台”,後因書寫便利等原因有所簡化為“台” [18]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tāi
-
地名
Taizhou prefecture
北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二首》:南發交廣東温台。
名詞
同“胎”
-
明·湯顯祖《牡丹亭·婚走》:(生):“小姐搗鬼。”(旦笑介):“秀才搗鬼,不是俺鬼奴台妝妖作乖?”
-
tái
名詞
平而高的建築物,便於在上面遠望
platform
禮記·月令》:可以處台榭。
戰國·宋玉招魂》:層台累榭,臨高山些!
唐·杜牧阿房宮賦》:歌台暖響,春光融融。
唐·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獨登台。
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多少樓台煙雨中。
唐·李朝威柳毅傳》:台閣相向。
《廣東軍務記》:守台軍士。
瞭望台、塔台、亭台樓閣
公共場所室內外高出地面便於講話或表演的設備(用磚砌或用木料製成)
stage;terrace
-
台城、台門、講台
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
stand;support
-
台盞、硯台、磨台
像台的東西
-
唐·韓偓席上有贈》:莫道風流無寶玉,好將心力事妝台。
井台、窗台(兒)
桌子或類似桌子的器物
table
三才圖會·器用·基》:幾,漢·李尤《〈幾銘〉》曰:“黃帝軒轅作……今曰燕几、曰
台、曰書卓。”
寫字枱、梳妝枱、乒乓球枱
陵墓的古稱
mausoleum;tomb
-
-
某些機構的名稱
station
《紅樓夢》:今從寬將賈赦發往台站效力贖罪。
天文台、電視台
莎草
nutgrass
《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 北山有萊。
-
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漢官儀》:尚書初入台為郎中。
清·張廷玉明史》:台謁當以屬禮。
台垣、台輔、台臣
指中國台灣省
Taiwan Province
-
台胞、台商
敬辭,舊時用於稱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動作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左傳·昭公七年》:僕臣台。
兄台、台鑒
古代賤職之稱
-
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輿馬台隸,應為科品。
-
清代郵政驛站名
-
清會典》卷五十一:凡置郵曰驛、曰站、曰塘、曰台……各量其途之衝僻而置焉。
-
數學名詞。立體之一部以平行於底之平面截去之,其所遺部分謂之台或平截體
-
-
圓台、稜台
中國古代南方一種少數民族。
-
太平寰宇記·嶺南道十一·白州》:建寧縣有三種夷:猙、犲、台。台人稍類夏人。
-
同等;輩
-
方言》卷二:台敵,匹也。東齊海岱之間
曰台,自關而西塞置之間物力同者謂之台敵。”
近代·章炳麟新方言·釋言》:蘄州謂我輩曰我台,爾輩曰你台。
-
三台】星名。古代用來比喻三公
-
《後漢書·安帝紀》: 推咎台衡。”李賢注:“台謂三台,三公象也。”
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蠖屈雖百里,鵬騫望三台。
-
颱風】發生在北太平洋西部海洋上的熱帶氣旋,是一種極猛烈的風暴
typhoon
清·王士禎香祖筆記》卷二:台灣風信與他海殊異,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台。颶倏發倏止,台常連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台。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九:山有識台草,一節則一年一跪汛,無節則其年無跪。跪,大具風也。
-
-
通志·氏族略四》:台氏,台駘之後。漢有侍中台崇。後漢高士台佟。晉有術士台彥。《前趙録》特進台彥高。五代有台濛。
-
-
山名
-
山海經·海內東經》:琅邪台在渤海閒琅邪之東。
-
動詞
支;持
support
淮南子·俶真》:其所居神者,台簡以遊太清。
-
量詞
用於整場演出的戲劇、歌舞等
-
-
一台戲、一台晚會
用於機器、儀器等
-
當代·劉白羽《渡口》:五十幾台卡車,裏面有三十台彈藥。
一台機牀、三台天文望遠鏡
代詞
I
尚書·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唐·盧肇漢堤詩》: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
表示疑問的意思
why
《尚書·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
動詞
喜悦。後作“怡”
happy
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
名詞
陶製的一種容器。後作“瓵”
-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中》:《史記·貨殖傳》“檗麴鹽豉千荅”徐廣曰:“荅或作台。器名有瓿。孫叔然雲:瓵,瓦器,受斗六升。台,當為瓵。音貽。”
-
-
-
《通志·氏族略四》 :台氏,亦作怡,本墨台氏,避事改焉。明代有台元。
-
動詞
通“嗣”。繼承
inherit
《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有於德不台淵穆之讓。
-
shǐ
通“始”。開始,起頭
start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德經》: 百仁(仞)之高,台於足(下)。
-
參考資料 [12]  [41]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二】【口部】【與之切】
説也。從口,㠯聲 [5]  [10] 
【卷十二】【至部】【徒哀切】
觀。四方而高者。從至,從之,從高省。與室屋同意。
注:𡌫、㙵,古文。䑓,俗字 [8-9] 

説文解字注

説也。
台説者,今之怡悦字。説文怡訓和,無悦字。今文尚書:舜讓於德不台。見《漢書·王莽傳》、《班固·典引》。而《五帝本紀》本之作舜讓於德不台懌。自序曰:唐堯遜位,虞舜不台。惠之早霣,諸呂不台。皆謂不為百姓所悦也。古文禹貢:祇台德先。鄭注:敬悦天子之德旣先。
從口㠯聲。
與之切。一部。按湯誓、高宗彤日、西伯戡黎皆雲如台,殷本紀皆作柰何,釋詁台予同訓我,此皆以雙聲為用,何、予、台三字雙聲也 [5] 
觀四方而高者也。
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台。大雅:經始靈台。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台。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台讀同持。心曰靈台,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台𥳑以遊大清。注:台,持也。又台無所鑑,謂之狂生。注:台,持也。此皆作台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台形相似。
從至,從高省。
與室、屋同意。按台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台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台,築高而已。雲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雲從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㞢聲。徒哀切。一部 [9]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台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又《説文》:悦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tāi
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𠀤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注: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雲: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為太尉,中台司中為司徒,下台司祿為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會稽。
又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為赤城郡,唐攺台州。
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注: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台,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tái
又《集韻》堂來切。音台。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又《集韻》:台谷,地名。
又《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於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6] 
【未集下】【至部】台
tái
〔古文〕𡌫㙵《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苔。《説文》:觀四方而高者。《釋名》:台,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爾雅·釋宮》:闍謂之台。注:積土四方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台榭。疏:積土為之,所以觀望。《五經要義》:天子三台,靈台以觀天文,時台以觀四時,圃台以觀鳥獸。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為之。累土曰台,故亦謂之台門。
又官名。《正字通》:《袁紹傳》三台注:漢官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謁者為外台。又《漢·百官表》注: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台。又王彥威為《曲台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台。又漢秘書監曰芸台,唐改秘書為麟台,《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台,宋銀台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台,支也。
又賤者之稱。《左傳·昭七年》:僕臣台。注:皂輿,隸僕之至卑者也。《孟子》:蓋自是台無饋也。注:台,賤官,主使令者。又《輟耕錄》婢役於婢者,謂之重台。蘇軾《梅花詩》:天教桃李作輿台。
又《博雅》:台,輩也。
又揚子《方言》:台,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間曰台,自關而西,秦晉之間,物力同者謂之台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台。注:靈台者,心也。
又姓。漢侍中台佟。又澹台,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為台,如鄴都之三台,《山海經》帝堯台,帝嚳台是也。
又咍台,即台𠷂之聲也。《世説》:許噪於丞相帳,咍台大鼾。《通雅》:咍台,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輿地志》:五台山,在雁門郡。《山海經》:鹿台之山。注:今名麓台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台、台、術。注:時、泗、沂皆水名。台、台、術皆山名。《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台山石室中。
又神名。《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汾神也。《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注:郭曰:帝台,神人名。
又漸台,星名也。
又宮殿名。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三輔黃圖》:未央有曲台殿。
又草名。《爾雅·釋草》:艾,冰台。疏:艾,一名冰台,即今艾蒿也。《詩·小雅》:南山有台。傳:台,夫須也。疏:夫須,莎草也,可為簑笠。又:彼都人士,台笠緇撮。傳: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箋:台,夫須也。都人之士,以台皮為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台駘,邾地名。《禮·檀弓》:敗於台駘。注:台音壺,駘音台。台當為壺字之譌。一作壺駘,或作狐駘。《正字通》台有壺音,非台與壺同。字彙以台為古壺字,誤也。
又《字彙補》:《左傳》,台駘。歷考註疏,𠀤無狐音。《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又《韻補》葉田黎切。音題。《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台,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葉同都切,音徒。《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台 [7] 
【辰集中】【木部】枱
tái
《唐韻》徒哀切。《集韻》《類篇》堂來切。𠀤音台。《玉篇》:木名 [3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從左到右依次為:中國內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的“台”字字形 [5]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5]

書寫提示

“厶”寬“口”略窄。“厶”,居上居中;撇折起筆豎中線,折點在橫中線,點收筆橫中線。“口”,居下居中,略扁 [11] 
台字的筆順 台字的筆順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字頭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
d
i̯əɡ
-
əɡ
王力系統
d
ə
董同龢系統
d
jəɡ
ə̂ɡ
周法高系統
r
iəɣ
d
əɣ
李方桂系統
r
əg
d
əɡ
兩漢
西漢
-
-
東漢
-
-
-
-
əї
-
-
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皆灰咍廢
-
əi
北魏後期北齊
皆灰咍廢
-
əi
齊梁陳北周隋
灰咍廢
-
əi
脂之
-
jei
隋唐
高本漢系統
-
0
i
-
ɑ̆i
王力系統
-
j
ǐə
-
d
ɒi
-
董同龢系統
-
0
i
-
Ai
-
周法高系統
-
0
i
-
d
əi
-
李方桂系統
-
ji
ï
-
d
ậi
-
陳新雄系統
-
0
ǐə
-
əi
-
參考資料 [2-3]  [22-24]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
開口呼
次濁
與之切/音胎
0i
平聲
-
開口呼
次清
土來切/與之切
tʰAi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徒哀切
dʰAi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徒哀切
dʰAi
集韻
平聲
-
開口呼
次濁
盈之切
0ie
平聲
-
開口呼
次清
湯來切
tʰɒi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堂來切
dɒi
去聲
-
開口呼
全濁
祥吏切
zie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堂來切
dɒi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堂來切
dɒi
禮部韻略
-
-
平聲
-
-
-
-
-
盈之切
-
-
-
平聲
-
-
-
-
-
湯來切
-
-
-
平聲
-
-
-
-
-
洪孤切
-
增韻
-
-
平聲
-
-
-
-
-
盈之切
-
-
-
平聲
-
-
-
-
-
湯來切
-
-
-
平聲
-
-
-
-
-
洪孤切
-
-
-
平聲
-
-
-
-
-
湯來切
-
中原音韻
-
陰平
皆來
-
-
-
次清
-
tʼai
-
陽平
皆來
-
-
-
次清
-
tʼai
中州音韻
-
-
平聲
皆來
-
-
-
-
-
他來切
-
-
-
平聲
皆來
-
-
-
-
-
徒來切
-
洪武正韻
-
平聲
-
-
次濁
延知切
oie
-
平聲
-
-
次清
湯來切
t‘ai
-
平聲
-
-
全濁
洪孤切
ɣu
-
平聲
-
-
全濁
堂來切
d‘ai
分韻撮要
-
陰平
第十九栽宰載
-
-
-
-
-
-
-
陽平
第十九栽宰載
-
-
-
-
-
-
參考資料 [3-4]  [20-22] 

方音集成

方言類別
片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京師片
北京
tʰai
35
陽平
-
北方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tʰɛ
42
陰平
-
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tʰæ
24
陰平
-
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tʰai
213
陽平
-
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tʰai
21
陽平
-
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tʰᴇ
55
陽平
-
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tʰɛ
34
陽平
-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tʰai
11
平聲
-
吳語
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蘇州
dᴇ
24
陽平
-
吳語
甌江片
温州
de
31
陽平
-
湘語
長益片
長沙
tai
13
陽平
-
湘語
婁邵片
雙峯
due
13
陽平
-
贛語
昌靖片
南昌
tʰai
24
陽平
-
客語
粵台片-梅惠小片
梅縣
tʰɔi
11
陽平
-
粵語
廣府片
廣州
tʰɔi
21
陽平
-
粵語
高陽片
陽江
tʰɔi
43
陽平
-
閩南語
泉漳片
廈門
tai
24
陽平
-
閩南語
潮汕片
潮州
tʰai
55
陽平
-
閩東語
侯官片
福州
tai
52
陽平
文讀
tøy
陽平
白讀
閩北語
東南片
建甌
to
21
上聲
-
參考資料 [25-3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4-13]
  • 2.    「台」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19]
  • 3.    「台」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19]
  • 4.    「台」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19]
  • 5.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19]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0-101.
  • 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70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 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59
  • 9.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19]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 上[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94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35.
  •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商務印書館,2012:1261-1262
  • 13.    平水韻 十灰 台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4-20]
  • 1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6.
  • 1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36.
  • 16.    廖文豪著. 漢字樹 5 漢字中的建築與器皿[M].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01:9.
  • 17.    黨懷興,王輝主編. 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9.01:227-230.
  • 18.    張瑞靜.“台”字音形意探源[J].漢字文化,2019(09):56-57+60.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19.09.018.
  • 19.    劉照劍.説“台、台”[J].書法,2020,(05):186-187.
  • 20.    「台」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1.    「枱」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2.    「台」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3.    「台」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4.    「枱」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46.
  • 26.    「台」官話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7.    「台」晉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8.    「台」吳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29.    「台」贛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30.    「台」湘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31.    「台」閩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32.    「台」粵語  .漢典[引用日期2023-04-20]
  • 3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04.
  • 34.    吳繼鴻.“台”與“台”之異同[J].中國書法,2014,(16):143-144.
  • 35.    方守獅著. 漢字通道[M].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9.08:186.
  • 36.    蔣振帆,黃傳遠著.金文簡釋字帖[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08:63.
  • 37.    趙子廉.台字探源[J].東南文化,1994,(02):176-177.
  • 38.    古敬恆編著.漢字趣談[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12:63.
  • 39.    台灣省基本概況  .中共廣州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廣州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4-21]
  • 40.    王奉安著. 探知萬千氣象[M]. 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 2009.01:95.
  • 4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622-623+1401+3009+4776-4777.
  • 4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1263
  • 43.      .兩岸萌典[引用日期2024-04-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