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

(氣象學名詞)

鎖定
颱風(英語: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洋麪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中國把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 [1] 
颱風常帶來狂風、暴雨和風暴潮,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益處。颱風給人類送來了豐沛的淡水資源,對改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颱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颱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温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 [1]  [28] 
“颱風”一詞,一説是由廣東話“大風”演變而來,另一説是由閩南話“風台”演變而來。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中心風力一般達到十二級以上、風速達到每秒32.7米的熱帶氣旋均可稱為颱風(或颶風)。當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便給予其具體名稱。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字,形成了包括140個颱風名字的命名錶,名字循環使用。 [2]  [12]  [27] 
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有關,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台風的月份是公曆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2]  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均無颱風生成,是中國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台”。 [3] 
中文名
颱風
外文名
Typhoon
適用領域
氣象學
所屬學科
地理
別    名
TY
熱帶氣旋
地    點
熱帶亞熱帶洋麪
特    點
強勁而極具破壞力
分    類
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
成    因
熱帶氣旋氣温影響下帶動力趨大
屬    性
熱帶氣旋
風    力
12級及以上

颱風氣象定義

颱風 颱風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颱風常帶來狂風、暴雨和風暴潮。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以上(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颱風”一詞,有説來自中國廣東話“大風”的發音,傳至國外後再次傳回國內譯為颱風;亦有説是由閩南話“風台”演變而來。颱風通常在熱帶地區離赤道平均3-5個緯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動主要受大尺度天氣系統等影響,最終在海上消散、或者變性為温帶氣旋、或在登陸陸地後消散。 [1]  [30] 
從等級劃分來看,風力在12級以上的颱風分為三個等級,而颶風等級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級颶風相當於颱風或強颱風,二級颶風相當於強颱風,三級颶風相當於強颱風或者超強颱風,四級和五級颶風相當於超強颱風。我國把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颱風按等級又可分為一般颱風(最大風力12-13級)、強颱風(最大風力14-15級)、超強颱風(最大風力≥16級)。 [1]  [4] 
颱風與颶風二者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不同地域稱呼不同。颱風和颶風都屬於北半球的熱帶氣旋,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產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國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稱謂而已。一般來説,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稱作“颱風”;而把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稱作“颶風”。 [25] 

颱風颱風分類

在中國,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的分類,熱帶氣旋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六個級別。其中台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 米/秒,也即12-13 級, [42]  強颱風為13-15級,而超強颱風為15-17級。 [27] 
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實施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 19201-2006的通知,熱帶氣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風力劃分為六個等級: [5] 
超強颱風(Super 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 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S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 米/秒,也即14-15 級
颱風(TY):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 米/秒,也即12-13 級
強熱帶風暴(STS):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 米/秒,也即風力10-11 級
熱帶風暴(TS) :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 米/秒,也即風力8-9 級
熱帶低壓(TD) :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 米/秒,也即風力為6-7 級 [42] 
颱風分類
風力等級
風速數值(米/秒)
颱風風級圖例
風力等級:6~7級
風速數值:10.8~17.1米/秒
熱帶低壓(熱帶低氣壓的簡稱)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屬於熱帶氣旋強度最弱的級別(其最大風力為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熱帶低壓是颱風形成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到最後消失的結尾。
6~7級風 樹木搖搖晃晃
風力等級:8~9級
風速數值:17.2~24.4米/秒
熱帶風暴,是熱帶氣旋的一種,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8~9級(17.2~24.4米/秒)的熱帶氣旋,熱帶風暴的產生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熱帶低壓),但熱帶風暴卻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熱帶風暴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約佔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對改善這些地區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9級風 樹葉飛天
風力等級:10~11級
風速數值:24.5~32.6米/秒
強熱帶風暴熱帶氣旋的一種。強熱帶風暴(STS,severe tropical storm)的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24.5~32.6米/秒,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0~11級,熱帶氣旋近中心最大風力為10~11級(24.5~32.6米/秒)時,熱帶風暴加強上去時,就稱為強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繼續加強,就會形成颱風。
10~11級風 樹木被吹斷
颱風
風力等級:12~13級
風速數值:32.7~41.4米/秒
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個類別。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力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颱風(typhoon)或颶風(hurricane),颶風的名稱使用在大西洋及東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國際日期線以西,東經100度以東)使用的近義字是颱風,當颱風繼續加強上去時就稱為強颱風
12~13級風 屋頂磚掉了、電杆倒了
風力等級:14~15級
風速數值:41.5~50.9米/秒
強颱風(STY)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15級(41.5~50.9米/秒)的熱帶氣旋。當強颱風繼續加強,會成為超強颱風,如果強颱風的強度減弱,會成為颱風,強颱風發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嘯,發生時,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員傷亡,強颱風給廣大的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成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關係密切的降雨系統,但是,強颱風也總是帶來各種破壞,也是世界上嚴重的自然災害
14~15級風 具有災難性
風力等級:≥16級
風速數值:≥51.0米/秒
超強颱風英語:Super Typhoon,中國氣象局使用縮寫SuperTY,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uperT.)是熱帶氣旋中最強級別。當風速大於51.0米/秒時就稱為超強颱風、風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以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這種風力,陸地少見,極具破壞力。在海上,海浪為逾14米或以上的極巨浪,漫天白沫,能見度極低的情況。故超強颱風的風力明顯更甚,其具有嚴重災害性的破壞,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16級風 具有嚴重災難性
參考資料來源: [5-6] 

颱風發生情況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洋麪上最強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或12級以上。颱風登陸後,強度逐漸減弱、消失。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颱風,以7—9月最為頻繁。颱風經過的地區常有狂風暴雨,沿海有高潮巨浪。 [30] 
從全球各地歷年熱帶風暴發生的情況看,在南北兩個半球上,北半球發生的次數多於南半球;在東西兩個半球上,東半球又多於西半球;在各大洋東西兩岸上,大洋的西岸又多於大洋的東岸。全球平均每年發生颱風82個,北半球則佔了3/4,而颱風最多的海區為西北太平洋,佔全球枱風總數的1/3,平均每年有28個左右,是全球枱風的多發區。 [26]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主要出現在北緯5-25℃之間,其中以北緯10 -20度為最多,也就是赤道以北、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海區。 [26]  在西北太平洋地區,全年每個月,都可能有熱帶氣旋出現。熱帶氣旋出現最多的月份為公曆7-10月,近50年資料統計,在這幾個月出現的總數佔全年總數的68%,也就是説有一半以上台風是發生在7-l0月,其中尤以8月為最盛期,其次是9月,1-4月出現次數較少,2月為最少。此外在南海生成或從太平洋移進南海的熱帶氣旋,9-10月是其旺季。 [26] 
西北太平洋海區出現的颱風,有1/4左右會在我國登陸,也就是每年平均有7個,最多年份可達12個,最少年份為3個;登陸時間多在7-9月,在這3個月中登陸的颱風佔3/4,最早登陸可出現在5月初,最晚為12月初;登陸的地區幾乎遍及我國整個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陸次數最多的是廣東沿海,約佔1/3,依次是台、海南、福建、浙。 [26] 
颱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也在保護人類。颱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颱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 [2]  另外,颱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颱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寒帶會更冷,温帶也會從地球上消失。一句話,颱風太大太多不行,沒有也不行。

颱風颱風名由

颱風名稱由來

全球熱帶氣旋等級劃分
全球熱帶氣旋等級劃分(8張)
《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文中論及“颱風一詞的歷史沿革”。作者認為:在古代,人們把颱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颱風”這一名稱,作為寒潮大風或非颱風性大風的統稱。 [7]  “颱風”一詞,有説源中國廣東話“大風”的發音,傳至國外後再次傳回國內譯為颱風。以前,中國東南沿海經常有風暴,當地漁民統稱其為“大風”,後來變成颱風。亦有説是由閩南話“風台”演變而來。 [30] 
typhoon在英語中指發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熱帶暴風。若追溯其語源,也許很少有單詞能像typhoon一樣表明漢語、阿拉伯語、東印度語和希臘語的多國語言背景。希臘單詞typhoon既是風神的姓名又是意為“旋風,颱風”的普通名詞,被借入到阿拉伯語(就像在中世紀時許多希臘語單詞進入阿拉伯語一樣,那時,阿拉伯人的學問保存了古典的風格,同時在把它傳向歐洲時又有所擴充)。Tufan,希臘語的阿拉伯語形式,傳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語言,11世紀時講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來。這樣,阿拉伯語單詞的衍生,從印度語言進入英語(最早記載於1588年),並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現於英語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風暴。
在中國,給了熱帶風暴的另一個單詞-颱風。漢語單詞的廣東語形式toi fung同我們的阿拉伯語借用詞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於1699年載入英語,各種形式合併在一起最後變成了typhoon。 [7] 

颱風颱風命名

颱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而已。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稱作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説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颱風;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隨着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比如在東亞、東南亞一帶就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説,颱風在歐洲、北美一帶稱“颶風”。在孟加拉灣地區被稱作“氣旋性風暴”。
在發生颱風的西北太平洋地區,由於沿岸國家眾多,在出現國際統一命名規則前,各國都有自己的一套颱風命名方式,導致有些混亂。比如日本對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颱風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中國氣象局則按照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比如9710號颱風,即1997年的第十號颱風;而美國則用傳統的人名命名。對此,世界氣象組織下屬颱風委員會於1997年召開會議,決定自2000年起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熱帶氣旋採用新的統一命名法。颱風名字由中國、日本、美國、泰國、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地區)提出10個,最終形成了包括140個颱風名字的命名錶。此後,颱風的名字就根據這個表按照規定的順序循環使用。當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被確定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後,即根據命名錶給予名稱,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其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 [8-9]  [27]  [10] 
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特點是:每個名字不超過9個字母;容易發音;在各成員語言中沒有不好的意義;不會給各成員帶來任何困難;不是商業機構的名字;選取的名字應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如有任何一成員反對,這個名稱就不能用作颱風命名。 [10] 
UNESCAP/WMO颱風委員會命名名單(2022年) UNESCAP/WMO颱風委員會命名名單(2022年)
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中國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地球物理氣象局 [41]  (舊稱: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國和地區家喻户曉的傳奇故事等。中國提供的名字是:“龍王”(已除名)、“玉兔(已除名)”、“銀杏”、“風神”、“杜鵑”、“海馬”(已除名)、“悟空”、“海燕”(已除名)、“海神”、“電母”和“海棠”“白鹿”“木蘭”“海葵”。 [10]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錶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錶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颱風同名,颱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使用的名稱從命名錶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 [9]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台發佈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10] 
颱風命名錶: [24] 
ESCAP/WMO颱風委員會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
序號(總序號)
英文名
中文譯名
名稱來源
名稱意義
名稱更替情況
1-1(1)
Damrey
達維
柬埔寨
大象
1-2(2)
Haikui
海葵
中國大陸
一種形狀如花朵的海洋動物
龍王→海葵
1-3(3)
Kirogi
鴻雁
朝鮮
一種候鳥
1-4(4)
Yun-yeung
鴛鴦
中國香港
一種水鳥
啓德→鴛鴦
1-5(5)
Koinu
小犬
日本
小犬星座
天秤→小犬
1-6(6)
Bolaven
布拉萬
老撾
高原名
1-7(7)
Sanba
三巴
中國澳門
澳門旅遊名勝
珍珠→三巴
1-8(8)
Jelawat
傑拉華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1-9(9)
Ewiniar
艾雲尼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風暴神(Chuuk語)
1-10(10)
Maliksi
馬力斯
菲律賓
快速
碧利斯→馬力斯
1-11(11)
Gaemi
格美
韓國
螞蟻

1-12(12)
Prapiroon
派比安
泰國
雨神
1-13(13)
Maria
瑪莉亞
美國
女士名(Chamarro語)
1-14(14)
Son-Tinh
山神
越南
越南民間傳説中四不死的山神
桑美→山神
2-1(15)
Ampil
安比
柬埔寨
羅望子,一種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酸豆樹
寶霞→安比
2-2(16)
Wukong
悟空
中國大陸
孫悟空
2-3(17)
Jongdari
雲雀
朝鮮
一種鳴禽
清松→雲雀
2-4(18)
Shanshan
珊珊
中國香港
女孩兒名
2-5(19)
Yagi
摩羯
日本
摩羯星座
2-6(20)
Leepi
麗琵
老撾
老撾南部最美麗的瀑布
象神→麗琵
2-7(21)
Bebinca
貝碧嘉
中國澳門
一種牛奶布丁
2-8(22)
Pulasan
普拉桑
馬來西亞
一種水果
温比亞→普拉桑
2-9(23)
Soulik
蘇力
密克羅尼西亞
傳統的Pohnpei酋長頭銜
2-10(24)
Cimaron
西馬侖
菲律賓
菲律賓野牛
2-11(25)
Jebi
飛燕
韓國
燕子

2-12(26)
Krathon
山陀兒
泰國
一種水果
榴蓮→山竹→山陀兒
2-13(27)
Barijat
百里嘉
美國
風浪拍打下的海岸(Marshall語)
尤特→百里嘉
2-14(28)
Trami
潭美
越南
一種花
3-1(29)
Kong-rey
康妮
柬埔寨
高棉傳説中的可愛女孩兒
3-2(30)
Yinxing
銀杏
中國大陸
一種原產於中國的樹
玉兔→銀杏
3-3(31)
Toraji
桃芝
朝鮮
朝鮮深山中的一種花,開花時無聲無息不惹人注意,花能食用和入藥
3-4(32)
Man-yi
萬宜
中國香港
海峽名,現為水庫
3-5(33)
Usagi
天兔
日本
天兔星座
3-6(34)
Pabuk
帕布
老撾
大淡水魚
3-7(35)
Wutip
蝴蝶
中國澳門
一種昆蟲
3-8(36)
Sepat
聖帕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3-9(37)
Mun
木恩
密克羅尼西亞
六月(Yap語)
菲特→木恩
3-10(38)
Danas
丹娜絲
菲律賓
經歷
3-11(39)
Nari
百合
韓國
一種花
3-12(40)
Wipha
韋帕
泰國
女士名字

3-13(41)
Francisco
範斯高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3-14(42)
Co-May
竹節草
越南
竹節草
利奇馬→竹節草
4-1(43)
Krosa
羅莎
柬埔寨
4-2(44)
Bailu
白鹿
中國大陸
一種動物
海燕→白鹿
4-3(45)
Podul
楊柳
朝鮮
一種在城鄉均有種植的樹
4-4(46)
Lingling
玲玲
中國香港
女孩名
4-5(47)
Kajiki
劍魚
日本
劍魚星座
4-6(48)
Nongfa
藍湖
老撾
老撾境內的湖泊
法茜→藍湖
4-7(49)
Peipah
琵琶
中國澳門
一種在澳門受歡迎的寵物魚
畫眉→琵琶
4-8(50)
Tapah
塔巴
馬來西亞
一種淡水魚
4-9(51)
Mitag
米娜
密克羅尼西亞
女士名字(Yap語)
4-10(52)
Ragasa
樺加沙
菲律賓
快速移動
海貝思→樺加沙
4-11(53)
Neoguri
浣熊
韓國

4-12(54)
Bualoi
博羅依
泰國
一種泰式甜品
威馬遜→博羅依
4-13(55)
Matmo
麥德姆
美國
大雨(Chamarro語)
查特安→麥德姆
4-14(56)
Halong
夏浪
越南
越南一海灣名
5-1(57)
Nakri
娜基莉
柬埔寨
一種花
5-2(58)
Fengshen
風神
中國大陸
神話中的風之神
5-3(59)
Kalmaegi
海鷗
朝鮮
一種海鳥
5-4(60)
Fung-wong
鳳凰
中國香港
山峯名
5-5(61)
Koto
天琴
日本
天琴星座
北冕→天琴
5-6(62)
Nokaen
洛鞍
老撾
燕子
巴蓬→洛鞍
5-7(63)
Penha
西望洋
中國澳門
澳門新八景之一
黃蜂→西望洋
5-8(64)
Nuri
鸚鵡
馬來西亞
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鹿莎→鸚鵡
5-9(65)
Sinlaku
森拉克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説中的Kosrae女神
5-10(66)
Hagupit
黑格比
菲律賓
鞭子
5-11(67)
Jangmi
薔薇
韓國
花名

5-12(68)
Mekkhala
米克拉
泰國
雷天使

5-13(69)
Higos
海高斯
美國
無花果(Chamarro語)
5-14(70)
Bavi
巴威
越南
越南北部一山名
6-1(71)
Maysak
美莎克
柬埔寨
一種樹
6-2(72)
Haishen
海神
中國大陸
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6-3(73)
Noul
紅霞
朝鮮
紅色的天空
鳳仙→紅霞
6-4(74)
Dolphin
白海豚
中國香港
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
欣欣→白海豚
6-5(75)
Kujira
鯨魚
日本
鯨魚星座
6-6(76)
Chan-hom
燦鴻
老撾
一種樹
6-7(77)
Peilou
琵鷺
中國澳門
一種澳門常見的候鳥
蓮花→琵鷺
6-8(78)
Nangka
浪卡
馬來西亞
一種水果
6-9(79)
Saudel
沙德爾
密克羅尼西亞
傳説中的將領“蘇迪羅”的首席守衞/士兵
蘇迪羅→沙德爾
6-10(80)
Narra
紫檀
菲律賓
一種喬木
伊布都→莫拉菲→紫檀
6-11(81)
Gaenari
簡拉維
韓國
一種春天開花的灌木,有黃色的花朵;連翹
天鵝→簡拉維
6-12(82)
Atsani
艾莎尼
泰國
閃電
翰文→莫拉克→艾莎尼
6-13(83)
Etau
艾濤
美國
風暴雲(Palauan語)
6-14(84)
Bang-lang
班朗
越南
一種開花喬木;大花紫薇
環高→班朗
7-1(85)
Krovanh
科羅旺
柬埔寨
一種樹
7-2(86)
Dujuan
杜鵑
中國大陸
一種花
7-3(87)
Surigae
舒力基
朝鮮
一種鷹
鳴蟬→彩虹→舒力基
7-4(88)
Choi-wan
彩雲
中國香港
天上的雲彩
7-5(89)
Koguma
小熊
日本
小熊星座
巨爵→小熊
7-6(90)
Champi
薔琵
老撾
一種花
凱薩娜→薔琵
7-7(91)
In-Fa
煙花
中國澳門
煙花
芭瑪→煙花
7-8(92)
Cempaka
查帕卡
馬來西亞
以其芬芳的花聞名的植物
茉莉→查帕卡
7-9(93)
Nepartak
尼伯特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勇士(Kosrae語)
7-10(94)
Lupit
盧碧
菲律賓
殘酷
7-11(95)
Mirinae
銀河
韓國
宇宙的銀河
蘇特→銀河
7-12(96)
Nida
妮妲
泰國
女士名字
7-13(97)
Omais
奧麥斯
美國
漫遊(Palauan語)
7-14(98)
-
-
越南
“康森”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康森→(待定)
8-1(99)
Chanthu
燦都
柬埔寨
一種花
8-2(100)
Dianmu
電母
中國大陸
神話中的雷電之神
8-3(101)
Mindule
蒲公英
朝鮮
一種小黃花
8-4(102)
Lionrock
獅子山
中國香港
香港一座遠眺九龍半島的山峯名稱
婷婷→獅子山
8-5(103)
-
-
日本
“圓規”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圓規→(待定)
8-6(104)
Namtheun
南川
老撾
老撾的一條河流
8-7(105)
Malou
瑪瑙
中國澳門
一種呈現環扎㝎、非常堅硬、還有各種顏色的寶石
8-8(106)
Nyatoh
妮亞圖
馬來西亞
一種在東南亞熱帶雨林環境中生長的樹木
莫蘭蒂→妮亞圖
8-9(107)
-
-
密克羅尼西亞
“雷伊”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雲娜→凡亞比→雷伊→(待定)
8-10(108)
-
-
菲律賓
“馬勒卡”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馬勒卡→(待定)
8-11(109)
-
-
韓國
“鮎魚”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鮎魚→(待定)
8-12(110)
Chaba
暹芭
泰國
熱帶花
8-13(111)
Aere
艾利
美國
風暴(Marshall語)
庫都→艾利
8-14(112)
Songda
桑達
越南
越南北部一河流
9-1(113)
Trases
翠絲
柬埔寨
啄木鳥
莎莉嘉→翠絲
9-2(114)
Mulan
木蘭
中國大陸
一種原產於中國的花
海馬→木蘭
9-3(115)
Meari
米雷
朝鮮
回聲
9-4(116)
-
-
中國香港
“馬鞍”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馬鞍→(待定)
9-5(117)
Tokage
蠍虎
日本
蠍虎星座
9-6(118)
-
-
老撾
“軒嵐諾”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洛坦→軒嵐諾→(待定)
9-7(119)
Muifa
梅花
中國澳門
一種耐寒的花
9-8(120)
Merbok
苗柏
馬來西亞
一種鳥
9-9(121)
Nanmadol
南瑪都
密克羅尼西亞
著名的Pohnpei廢墟
9-10(122)
Talas
塔拉斯
菲律賓
鋭利
9-11(123)
-
-
韓國
“奧鹿”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奧鹿→(待定)
9-12(124)
Kulap
玫瑰
泰國
一種花

9-13(125)
Roke
洛克
美國
男子名(Chamarro語)
9-14(126)
Sonca
桑卡
越南
一種會唱歌的鳥
10-1(127)
Nesat
納沙
柬埔寨
漁夫
10-2(128)
Haitang
海棠
中國大陸
10-3(129)
-
-
朝鮮
“尼格”於2023年台風委員會第55屆會議被除名,新名稱待定 [31] 
尼格→(待定)
10-4(130)
Banyan
榕樹
中國香港
一種樹
10-5(131)
Yamaneko
山貓
日本
一種動物
天鷹→天鴿→山貓
10-6(132)
Pakhar
帕卡
老撾
生長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種淡水魚
麥莎→帕卡
10-7(133)
Sanvu
珊瑚
中國澳門
一種水生物
10-8(134)
Mawar
瑪娃
馬來西亞
玫瑰花
10-9(135)
Guchol
古超
密克羅尼西亞
一種香料(Yap語)
10-10(136)
Talim
泰利
菲律賓
明顯的邊緣
10-11(137)
Doksuri
杜蘇芮
韓國
一種猛禽
彩蝶→杜蘇芮
10-12(138)
Khanun
卡努
泰國
一種水果
10-13(139)
Lan
蘭恩
美國
風暴(Marshall語)
韋森特→蘭恩
10-14(140)
Saola
蘇拉
越南
越南的一種珍貴動物

注:本表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3月 [11]  [24] 

颱風改名原則

颱風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或者是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麼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錶中刪除,其他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一名稱,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命名給這次熱帶氣旋,這就是除名。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錶。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新名稱需在第二年之前提交至颱風委員會,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熱帶氣旋名稱進行增補。 [29] 

颱風形成原因

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由於如今人們對台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颱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颱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而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 [12] 
雖然每個颱風形成的地區,達到的強度各不相同,但是人們從大量颱風的發生與發展的觀測資料中,歸納出了幾種颱風形成必備的基本條件。至2020年,學術界公認的四點是:
(1)有一個原先存在的擾動
颱風都是從一個原先存在的熱帶低壓擾動發展而形成的。據我國的統計,西太平洋-南海地區熱帶氣旋來源於四種初始擾動熱帶輻合帶中的擾動,佔80%~85%;東風波,約佔10%;中高緯長波槽中的切斷低壓,或高空冷渦,約佔5%;斜壓性擾動,約佔5%以下。 [13] 
(2)暖性洋麪,海水温度高於26.5℃
熱帶海洋上低層大氣的温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則低層大氣的氣温越高、濕度越大,位勢不穩定越明顯。颱風形成於SST≥26~27℃的暖洋麪上,一般來説,全球熱帶海洋麪上全年都滿足此條件,只有赤道東南太平洋全年SST≤26.5℃,這是這裏沒有颱風發生的主要原因。 [13]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個緯距之外
地轉參數的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在不考慮摩擦作用並忽略傾斜項的等壓面座標系中的渦度方程如下:
圖為渦度方程。𝜁表示渦度;f表示地轉偏向力參數與緯度有關 圖為渦度方程。𝜁表示渦度;f表示地轉偏向力參數與緯度有關
該式表明,對給定的輻合值,渦度隨時間的變化正比於絕對渦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擾動的相對渦度也為零,則無論輻否有多大,擾動的渦度也不會增加。在離開赤道一定緯度的地區f≠0,輻合能引起渦度的增大,並且對相同的輻合,離開赤道越遠渦度的產生率越高。
因此,颱風都生成於距赤道5個緯距以外的熱帶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個別颱風形成於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個緯距以內鮮有發現颱風形成。 [13] 
(4)整個對流層風的垂直切變要小
對流層風速垂直切變的大小,決定着一個初始熱帶擾動中分散的對流釋放的潛熱,能否集中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之內。如果垂直切變小,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則凝結釋放的潛熱始終加熱一個有限範圍內的同一些氣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結構,初始擾動能迅速發展形成颱風。反之,如果上下切變大,潛熱將被很快輸送出擾動區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結構,也不可能形成颱風。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條件僅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13] 

颱風颱風結構

颱風是一個深厚的低氣壓系統,它的中心氣壓很低,低層有顯著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輻散。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有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從中心向外依次為:颱風眼區雲牆區螺旋雨帶區 [4] 
颱風眼區:非常奇特,那裏風力很小,天氣晴朗,平均直徑為40千米,身臨其中的海員風趣地稱颱風眼為颱風的“世外桃源”。
雲牆區:颱風眼周圍寬幾十千米、高十幾千米的雲牆區,也稱眼壁。這裏雲牆高聳,狂風呼嘯,大雨如注,海水翻騰,天氣最惡劣。
螺旋雨帶區:雲牆外是螺旋雨帶,這裏有幾條雨(雲)帶呈螺旋狀向眼壁四周輻合,雨帶寬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長几千千米,雨帶所經之處會降陣雨,出現大風天氣。 [14] 
颱風結構圖 颱風結構圖

颱風生命週期

颱風孕育階段

經過太陽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強盛的積雨雲,這些積雨雲裏的熱空氣上升,周圍較冷空氣源源不絕的補充進來,再次遇熱上升,如此循環,使得上方的空氣熱,下方空氣冷,上方的熱空氣裏的水汽蒸發擴大了雲帶範圍,雲帶的擴大使得這種運動更加劇烈。經過不斷擴大的雲團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逆時針旋轉起來(在南半球是順時針),形成熱帶氣旋,熱帶氣旋里旋轉的空氣產生的離心力把空氣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空氣壓力不斷變小,形成了熱帶低壓—颱風初始階段。 [13] 

颱風發展增強階段

因為熱帶低壓中心氣壓比外界低,所以周圍空氣湧向熱帶低壓,遇熱上升,供給了熱帶低壓較多的能量,超過輸出能量,此時,熱帶低壓裏空氣旋轉更厲害,中心最大風力升高,中心氣壓進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一定標準時,就會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級別。熱帶低壓提升到熱帶風暴,再提升到強熱帶風暴、颱風,有時能提升到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這要看能量輸入與輸出比決定,輸入能量大於輸出能量,颱風就會增強,反之就會減弱。 [13] 

颱風成熟階段

颱風經過漫長的發展之路,變得強大,具有了造成災害的能力,如果這時登陸,可能就會造成重大損失。 [13] 

颱風消亡階段

颱風消亡路徑有兩個,第一個是:颱風登陸陸地後,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應不足的共同影響,颱風會迅速減弱消亡,消亡之後的殘留雲系可以給某地帶來長時間強降雨。第二個是:颱風登陸後,北上容易變性為温帶氣旋,變性為温帶氣旋後,消亡一般較慢。 [13] 

颱風颱風利弊

颱風益處

在我國沿海地區,幾乎每年夏秋兩季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颱風的侵襲,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財產損失也不小。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可以説,提起颱風,沒有人會對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兩重性,颱風是給人類帶來了災害,但假如沒有颱風,人類將更加遭殃。科學研究發現,颱風對人類至少有如下幾大好處:
其一,隨着全球人口激增和工農業發展,對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擴大,加上陸地上有限的淡水資源分佈不均勻,世界性水荒已日趨嚴重。而颱風這一熱帶風暴卻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颱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約佔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對改善這些地區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二,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裏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温帶將會消失。我國將沒有云南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長青的嶺南,“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其三,颱風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當於400顆2000噸級氫彈爆炸時所放出的能量,所到之處,摧枯拉朽。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給人類造成災難,但也全憑着這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着熱平衡,使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
其四,能量巨大的颱風在形成及運行時,藉助閃電等作用,可以擊碎水分子長鏈,形成具有活性的短鏈水分子。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吸入這些短鏈水分子後,可增添生命的活力,從而使地球生態持久發展下去。
其五,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每當颱風吹襲時翻江倒海,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捲上來,魚餌增多,吸引魚羣在水面附近聚集,漁獲量自然提高。
據統計,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颱風降雨量約佔這些地區總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沒有颱風,這些國家的農業困境不堪想象;此外颱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颱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颱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帶也就不復存在了,眾多的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而將可能出現滅絕。 [15] 

颱風災害

颱風災害示意圖 颱風災害示意圖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台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狂風、暴雨、風暴潮三方面造成: [16] 
  • 一是狂風
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因此當超強颱風來臨時,其帶來的狂風及其引起的巨浪可以把沿海船隻拋起乃至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也足以損壞甚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樑、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也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並使其高速飛行,危及行人生命財產安全,使户外環境變得非常危險。 [16] 
  • 二是暴雨
一次颱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甚至500~800毫米的大暴雨。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 [16] 
  • 三是風暴潮
當颱風移向陸地時,由於颱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颱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6] 
另外颱風的這些災害極易誘發城市內澇、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15-16] 

颱風颱風路徑

大多數颱風形成於西北太平洋的一個區域,稱為颱風巷,在那裏,地球上最強大的熱帶氣旋最常發生。 [20] 
西北太平洋的颱風路徑儘管千變萬化,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這樣三條:一是颱風生成後,從菲律賓以東洋麪一直向西移動,進入南海,在我國廣東、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陸。一般在5-6、10-11月份出現的颱風多取這條路徑;二是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麪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或日本的琉球羣島,在我國台、福建、浙和江蘇沿海一帶登陸。登陸後或者消失,或者再轉向東北入海,7-8月份出現的颱風主要沿這條路徑活動;三是颱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麪直接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在東經125°以東轉向東北的日本,這是5、10-11月台風最常見的拋物線路徑。生成於南海的颱風,移動路徑較複雜,規律性不突出,難於歸納出常見路徑。 [21-22]  [26] 
颱風路徑遵循三個一般方向:
  • 直道(或直跑者)。一般向西路徑影響菲律賓、中國南部、中國台灣地區和越南。
  • 拋物線的反曲軌道。風暴反覆影響菲律賓東部、中國東部、中國台灣地區、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 向北軌道。從起源點開始,風暴向北移動,隻影響小島嶼。
少數風暴,如約翰颶風,由於起源於東太平洋/中太平洋並進入西太平洋,因此被重新命名為颱風。

颱風其它相關

颱風防颱措施

●居民
  1. 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閲颱風預警信息,瞭解政府的防颱行動對策。
  2. 關緊門窗,緊固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
  3. 從危舊房屋中轉移至安全處。
  4. 處於可能受淹的低窪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
  5. 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6. 幼兒園、小中學校應採取暫避措施,必要時停課。
  7. 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並做好人員疏散工作。 [17] 
●海上
  1. 颱風來臨前,船舶應聽從指揮,立即到避風場所避風。
  2. 萬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風時,應及時與岸上有關部門聯繫,爭取救援。
  3. 等待救援時,應主動採取應急措施,迅速果斷地採取離開台風的措施,如停(滯航)、繞(繞航)、穿(迅速穿過)。
  4. 強颱風過後不久的風浪平靜,可能是颱風眼經過時的平靜,此時泊港船主千萬不能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回去加固船隻。
  5. 有條件時在船舶上配備信標機、無線電通訊機、衞星電話等現代設備。
  6. 在沒有無線電通訊設備的時候,當發現過往船舶或飛機,或與陸地較近時,可以利用物件及時發出易被察覺的求救信號,如堆“SOS”字樣,放煙火,發出光信號、聲信號,搖動色彩鮮豔的物品等。 [17] 
●疾病防治
颱風過後,由於洪水的沖刷污染了生活用水和居住地,加之蚊蠅的大量孳生繁殖,老鼠的遷移,造成了生活環境的嚴重污染;長期陰雨、室內受淹,食品容易發黴變質。以上這些因素均易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危害,特別是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為此特別要注意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18] 

颱風預警標準

預警等級
圖例
標準
防禦指南
24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或者陣風8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準備工作;
2、停止露天集體活動和高空等户外危險作業;
3、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如回港避風或者繞道航行等;
4、加固門窗、圍板、棚架、廣告牌等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切斷危險的室外電源。
24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8級以上,或者陣風10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應急準備工作;
2、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户外危險作業;
3、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12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10級以上,或者陣風12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搶險應急工作;
2、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相關應急處置部門和搶險單位加強值班,密切監視災情,落實應對措施;
4、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
5、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應當儘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6、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6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沿海或者陸地平均風力達12級以上,或者陣風達14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應急和搶險工作;
2、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回港避風的船舶要視情況採取積極措施,妥善安排人員留守或者轉移到安全地帶;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應當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5、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參考資料: [19] 

颱風除名颱風

被除名颱風名稱清單
颱風年份
颱風編號
颱風名稱
1960
-
Lucille
1960
6027
Ophelia
1962
6221
Karen
1974
7421
Bess*
1982
8210
Bess*
1984
8410
Ike
1988
8801
Roy
1990
9025
Mike
1991
9120
Mireille
1991
9125
Thelma
1992
9215
Omar
-
-
庫都(Kodo)
-
-
翰文(Hanuman)
2001
0126
畫眉(Vamei)
2002
0206
查特安(Chataan)
2002
0215
鹿莎(Rusa)
2002
0226
鳳仙(Pongsona)
2003
0301
欣欣(Yanyan)
2003
0307
伊布都(Imbudo)
2003
0314
鳴蟬(Maemi)
2004
0401
蘇特(Sudal)
2004
0408
婷婷(Tingting)
2004
0414
雲娜(Rananim)
2005
0509
麥莎(Matsa)
2005
0514
彩蝶(Nabi)
2005
0519
龍王(Longwang)
2006
0601
珍珠(Chanchu)
2006
0604
碧利斯(Bilis)
2006
0608
桑美(Saomai)
2006
0616
象神(Xangsane)
2006
0622
榴蓮(Durian)
2009
0908
莫拉克(Morakot)
2009
0916
凱薩娜(Ketsana)
2009
0917
芭瑪(Parma)
2010
1011
凡亞比(Fanapi) [23] 
2011
1121
天鷹(Washi)
2012
1208
韋森特(Vicente)
2012
1224
寶霞(Bopha)
2013
1301
清松(Sonamu)
2013
1311
尤特(Utor)
2013
1323
菲特(Fitow)
2013
1330
海燕(Haiyan)
2014
1409
威馬遜(Rammasun)
2015
1513
蘇迪羅(Soudelor)
2015
1522
彩虹(Mujigae)
2015
1524
巨爵(Koppu)
2015
1527
茉莉(Melor)
2016
1614
莫蘭蒂(Meranti)
2016
1621
莎莉嘉(Sarika)
2016
1622
海馬(Haima)
2016
1626
洛坦(Nock-ten)
2017
1713
天鴿(Hato)
2017
1726
啓德(Kai-tak)
2017
1727
天秤(Tembin)
2018
1818
温比亞(Rumbia)
2018
1822
山竹(Mangkhut)
2018
1826
玉兔(Yutu)
2019
1909
利奇馬(Lekima)
2019
1915
法茜(Faxai)
2019
1919
海貝思(Hagibis)
2019
1928
北冕(Kammuri)
2019
1929
巴蓬(Phanfone)
2020
2001
黃蜂(Vongfong)
2020
2015
蓮花(Linfa)
2020
2018
莫拉菲(Molave)
2020
2019
天鵝(Goni)
2020
2022
環高(Vamco)
2021
2113 [32] 
康森(Conson) [31] 
2021
2118 [33] 
圓規(Kompasu) [31] 
2021
2122 [34] 
雷伊(Rai) [31] 
2022
2201 [35] 
馬勒卡(Malakas) [31] 
2022
2202 [36] 
鮎魚(Megi) [31] 
2022
2209 [37] 
馬鞍(Ma-on) [31] 
2022
2211 [38] 
軒嵐諾(Hinnamnor) [31] 
2022
2216 [39] 
奧鹿(Noru) [31] 
2022
2222 [40] 
尼格(Nalgae) [31] 
2000年以來台風中英文名稱來源: [24] 
*於1974年除名的Bess在1979年命名錶改革中再次被加入,但於1982年因Bess嚴重影響日本而再次被取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