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鎖定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由高等教育司辦公室主抓的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 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十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影響力最大的大學生科創競賽之一 [1] 
該競賽充分體現了“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的主題,緊密圍繞國家能源與環境政策,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領導和廣大高校的積極協作下,起點高、規模大、精品多,覆蓋面廣,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羣眾性的全國大學生競賽,得到了各省教育廳、各高校的高度重視。
競賽作品分為“社會實踐調查”和“科技製作”兩類,倡導大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發現國家重大需求,啓發創新思維,形成發明專利。將人文素養融合到科學知識技能之中,使學以致用不僅體現於頭腦風暴,而且展現在精巧創造。競賽吸引了大陸250多所高校、港澳台以及部分海內外高校,已經形成了“百所高校,千件作品,萬人參賽”的國際性規模。 [2]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專家委員會由包括兩院院士、973首席專家、傑出青年獲得者等130餘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成,每年還特邀一定數量的企業專家參與評選。
2023年,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東南大學舉行。 [11] 
中文名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外文名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 Social Practice and Science Contest on Energy 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別    名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
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 
主抓單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辦公室
承辦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發起單位
浙江大學
主    題
節能減排,綠色能源 [2] 
參賽規模
百所高校,千件作品,萬人參與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歷屆競賽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總目錄

時間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教育部委託)
承辦高校(聯合)
2008
第一屆
(博奇環保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浙江大學
2009
第二屆
(博奇環保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華中科技大學
2010
第三屆
(科信能環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北京科技大學
2011
第四屆
(哈電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2
第五屆
(凱盛開能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西安交通大學
2013
第六屆
(力諾瑞特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上海交通大學
2014
第七屆
(金川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昆明理工大學
2015
第八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3]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6
第九屆
(榮威新能源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江蘇大學 [4] 
2017
第十屆
(神霧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華北電力大學
2018
第十一屆
(東風汽車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武漢理工大學
2019
第十二屆
(首鋼京唐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2020
第十三屆
(賽迪環保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重慶大學
2021
第十四屆 [8] 
(力諾瑞特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山東大學
2022
第十五屆 [7] 
(六百光年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一屆競賽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博奇環保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2008年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辦,共有88所高校的505件作品參加了此次競賽,參賽作品類型多、專業性強、涵蓋面廣,涉及了能源、機械、資源、建築、電氣、海洋、社會、經濟、礦業等多個領域。
閉幕式頒獎 閉幕式頒獎
最終入圍決賽的100件優秀作品來自55所高校,不僅有涉及關係到國民經濟重大發展的能源生產問題,如海上風力發電平台,太陽能梯級開發熱利用系統及生物質能利用系統等作品;也有貼近日常生活節水節電的小發明、小製作,如廚房節能小助手,新型節能開關電源,廚餘堆肥機等;還有一些作品緊跟“節能減排”領域的學術研究前沿。這些都展示了當代大學生對生活的認真觀察和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關注。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二屆競賽

第二屆競賽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幕
第二屆競賽在華中科技大學開幕(2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決定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博奇環保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由華中科技大學承辦。共收到168所高等院校的報名申請,其中,985高校21所,211非985高校25所,一般本科100所,高職高專21所,軍事院校1所,最後收到159所高校提交有效作品共1620項,經過形式審查和專家初審,評選出111項作品入圍決賽,決賽階段將有來自全國各省市的65所高校齊聚華中科技大學。本屆大賽參賽規模和競賽影響遠遠超過第一屆全國競賽。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三屆競賽

北京科技大學開幕式 北京科技大學開幕式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科信能環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於2010年在北京科技大學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市232所高校的1868支參賽隊參加了本次大賽,直接涉及全國賽的學生和指導老師總人數達15000人以上,師生總參與人數達30000餘人。經過專家委員會對眾多的參賽作品的認真評選,共推選出特等獎8項,一等獎32項,二等獎95項,三等獎294項。本屆競賽的競賽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由院士、高校領導、“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等130餘人擔任。同時,每一個代表隊都配備至少一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密切指導,使參賽作品能夠緊跟“節能減排”領域的學術研究前沿。通過作品的評審、展示,有效地促進了節能減排技術及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學科交融。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四屆競賽

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幕式 哈爾濱工業大學開幕式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哈電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於2011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是該項賽事開展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競賽。本次競賽共收到1980件參賽作品,參賽高校覆蓋全國所有省、直轄市和港澳台地區。經過對作品資格審查和形式審查,最後有來自182所高校選送的1673 件作品進入網評,其中科技作品類1391件,社會實踐類282件。網評過程中,共邀請了全國各高校相關專業的知名教授120人,每件作品都經過了3名專家的網上認真評審。經過網評,146所高校的484件作品進入專家會評,最終73所高校的133件作品進入決賽。作品內容覆蓋各行業和日常生活的多個領域。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五屆競賽

西安交通大學閉幕式 西安交通大學閉幕式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凱盛開能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此屆參賽作品充分體現和詮釋了“節能減排、綠色能源”這一大賽的主題,積極推動了全社會節能減排活動的開展。第五屆節能減排大賽從73所高校參與決賽評審的141項作品中,推選出了特等獎9項,一等獎37項,二等獎90項,此外還評出了三等獎345項,優秀組織獎59項。參賽作品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大賽籌辦與組織充分體現了高校與企業的結合。本屆比賽規模大,作品質量好,專家層次高,確保了本屆大賽的質量,擴大了大賽在國內的影響力,進一步促進了節能減排技術及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學術交融。賽事呈現出“四樣精彩”,即“萬人參與,千餘作品,百所高校,十分優秀”。大賽不論從規模、覆蓋面還是參與人數、作品數量和整體質量等方面都堪稱為“五屆之最”。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六屆競賽

上海交通大學開幕式
上海交通大學開幕式(2張)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力諾瑞特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據悉本次大賽共有205所高校參賽,覆蓋全國所有省、直轄市和港澳台地區。收到有效作品2051件,經過網絡初評和專家會評,共有72所高校的150件作品入圍決賽,並有來自普渡大學、挪威科技大學等海外知名學府派代表團前來觀摩參展。本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收到作品數量、參賽人數、觀摩人數、國際化程度等方面均創歷屆新高,大賽推選出特等獎10項,一等獎40項,二等獎99項。有效提高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水平,詮釋了“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低碳宣言。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七屆競賽

開幕式昆明理工大學
開幕式昆明理工大學(2張)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金川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昆明理工大學舉行,據悉本次大賽本屆競賽主題為“節能減排,綠色能源”,參賽作品須緊緊圍繞該主題並體現新思維、新思想的實物製作(含模型)、軟件、設計和社會實踐調研報告,共有252所高校報名,收到有效作品2395件,均創歷屆新高。經過網絡初評和專家會評,共有71所高校共160件作品參加了這次決賽。其中特等獎8項,一等獎54項,二等獎98項,三等獎430項。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八屆競賽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3張)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大賽共收到全國281所高校的2534件作品,經過網評、會評等層層篩選,最終來自全國68所高校的161件涉及能源、機械、資源、建築、電氣、海洋、社會、經濟、礦業等多個領域的節能減排作品集中“亮相” [5]  。大賽將“角逐”出最具“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理念的科技或社會實踐作品。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育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黑龍江教育廳和各高校校長等相關成員出席競賽開幕式。值得關注的是,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也首次加盟到競賽中。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九屆競賽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5張)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江蘇大學舉行。大賽共收到參賽高校達300所,有效作品2839件,作品達到歷屆之最。經過網評、會評等層層篩選,最終來自全國90所高校的180件涉及能源、機械、資源、建築、電氣、海洋、社會、經濟、礦業等多個領域的節能減排作品集中“亮相” [5]  。大賽將“角逐”出最具“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理念的科技或社會實踐作品。最終有十件作品榮獲全國特等獎,53件作品榮獲全國一等獎,116件作品榮獲全國二等獎。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岑可法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吳愛華處長;省委教育工委潘漫副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江蘇大學書記、校長袁壽其教授;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楊勇平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競賽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駱仲泱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王如竹教授;河工大黨委書記李強教授;常工院副校長張紅教授;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湯躍進總監等相關成員出席競賽開幕式。值得關注的是,有二十多家企業加盟到競賽中。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以1分26秒的時長專題報道了節能減排競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新華社、中青在線、江蘇新時空、新華日報、交匯點等55家媒體均報道了本屆賽事,新聞報道篇數、層次和影響力也創下了歷屆之最。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能源動力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討論下,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將在華北電力大學承辦 [6]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屆競賽

“神霧杯”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北京華北電力大學舉行。本屆競賽共有343所高校報名參加,提交有效作品3196件,參賽學生人數超過16000人,參與高校和作品申報數量創歷史新高。經過310名專家網絡評議、50名專家現場評議,共有101所高校的189件作品進入全國決賽。8月9-11日,中國工程院岑可法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處吳愛華處長、北京市教委領導、北京市昌平區領導、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等出席競賽開閉幕式。參加決賽的團隊經過作品現場展示評審和分組答辯等環節的角逐,最終10件作品獲大賽特等獎,63件作品獲大賽一等獎,116件作品獲大賽二等獎,86所高校獲大賽優秀組織獎。本屆競賽組委會對十年來競賽開展工作做了全面的回顧,充分展示了競賽十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本屆競賽獲獎高校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決賽共邀請20餘家節能環保方面企業觀摩作品展示,首次引入“啓迪之星”作為賽事孵化合作方,為企業和參賽隊伍搭建溝通合作的橋樑,為大學生的參賽作品提供了成果轉化專業服務平台,決賽期間共有4家企業與10支參賽隊伍達成合作意向並進行現場簽約儀式,簽約數量為歷屆競賽最多 [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一屆競賽

東風汽車杯”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武漢理工大學舉行。本屆競賽共有來自海內外418所高校報名參賽,收到3881件有效作品,參賽人數首次超過20000人,參賽作品數量和參賽人數均創歷史新高。經專家評審會審議表決通過,共有599件作品被評為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13件作品被推薦進入決賽,進入會評和決賽的作品數量和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本次大賽還特邀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衞大學團隊參與實物展示。大賽首次設置“成果轉化專項賽道”,來自51所高校的69件作品參加成果轉化專項賽,最終評選出金獎2項、銀獎4項、銅獎12項 [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二屆競賽

“首鋼京唐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華北理工大學舉行。本屆比賽啓動以來,共有393所高校報名參賽,參賽作品4102件。其中,經專家網評及組織會評,669件作品被評為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102所高校的199件作品進入決賽。經過為期三天的現場展示和嚴格評審,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0件、一等獎72件、二等獎117件;此前,經專家網評及組織會評,669件作品被評為三等獎;105所院校獲優秀組織獎 [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三屆競賽

“賽迪環保杯”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重慶大學舉辦。本屆競賽共有427所高校報名參加,提交有效作品4138件,參賽人數超過22000人,參與高校和作品申報數量創歷史新高。經過專家網絡評議和專家會評,672件作品被評為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219件作品進入決賽。由於疫情防控需要,本次競賽決賽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評審專家採用線下評審方式,參賽隊員採用線上答辯方式,參賽作品通過雲展廳在雲端展示。在為期三天的時間裏,經過嚴格的線上答辯和線下評審,大賽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0項,一等獎91項,二等獎118項,143所院校獲優秀組織獎 [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四屆競賽

“力諾瑞特杯”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山東大學舉行。本屆競賽共有514所高校報名參加,提交有效作品5201件,參賽學生人數超過3萬人,參與高校和作品申報數量創歷史新高。經專家評審會審議表決通過,共有1035件作品被評為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共有110所高校的244件作品進入全國決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決賽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賽隊員將圍繞主題進行線上答辯,參賽作品在雲展廳進行展示。經過嚴格的線上答辯和線下評審,最終評選出特等獎10項,一等獎112項,二等獎121項,241所院校獲優秀組織獎。此外,本屆大賽還評選出“力諾瑞特節能創新專項獎”金獎3項、銀獎6項、銅獎7項 [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五屆競賽

第十五屆競賽參賽師生閉幕式合影 第十五屆競賽參賽師生閉幕式合影
“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在天津大學舉行 [7]  。本屆大賽自2022年3月啓動以來,共有623所高校報名參加,包括13所境外高校,其中境內高校提交有效作品6218件,同比增長19.6%,參與高校和作品申報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科技作品為5373件,佔86.4%,同比增長17.1%;社會實踐與調查報告作品為845件,佔13.6%,同比增長38.1%,參賽人數達46139人次。決賽從8月2日開始至5日結束,期間還將舉辦“節能減排·創新未來”主題論壇,“點亮生命之光、綻放生命之魂”大賽歷屆回顧展等活動。最終,廈門大學的“‘藍’能可貴——雙碳目標下的海洋能發電裝置設計”、天津大學的“‘醇暖車開’一種用作電動汽車輔助熱源的甲醇多孔介質燃燒器”、西安交通大學的“‘迎風’而上 — 一種基於寄生換熱器的高效抑霜除霜智能控制裝置”等10所高校的10件作品獲特等獎,65所高校的138件作品獲一等獎,135所高校的227件作品獲二等獎,449所高校的1164件作品獲三等獎 [10]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第十六屆競賽

2023年,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的“建行杯”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東南大學舉行。本屆節能減排大賽以“聚力雙碳,共創未來”為主題,共吸引了國內包括清華、西交、浙大、上交、重大等638所高校報名,有效作品總數6852件,參賽高校、作品申報數量、參賽人數均創歷史新高。經過學校初選、競賽組委會的網絡評議與專家評審,最終甄選出來自133所高校的具有創新性和代表性的259支主賽道隊伍、40支港澳台及國際賽道隊伍和21支海洋與島礁能源動力挑戰賽隊伍進入總決賽。重大學子以出色的表現,在本屆大賽中斬獲一等獎3項(2.29%)二等獎6項(3.62%),三等獎1項(18.49%),重慶大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11]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競賽意義

該競賽緊緊圍繞創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標杆和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等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學校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辦好此次競賽是對我校辦學實力、辦學水平最好的宣傳,擴大我校在社會上的積極影響,展示我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在社會引導服務方面做出的貢獻。競賽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以下簡稱“節能減排競賽”)是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競賽目的在於,通過競賽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重要意義的宣傳,增強大學生節能環保意識科技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擴大大學生科學視野,提高大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社會調查能力。
第二條 節能減排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辦,委託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部分高校承辦,贊助企業協辦。
第三條 節能減排競賽每年舉辦一次,原則上申報時間為1月份,競賽時間為8月份。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第四條 節能減排競賽設競賽委員會,競賽委員會下設專家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
第五條 競賽委員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聘請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部分高校有關負責人與專家教授組成。設主任委員一名,副主任委員若干名、秘書長一名、委員若干名,聘期三年。秘書處設在浙江大學。根據工作需要,競賽委員會可聘請顧問若干名。
第六條 競賽委員會工作職責
1、制訂、審議、修改競賽章程和評審規則;
2、聘任專家委員會成員;
3、確定獲獎比例;
4、討論和確定競賽的承辦單位;
5、負責涉及競賽活動的其他重大問題
第七條 專家委員會成員由競賽委員會聘請。設顧問若干名,主任委員一名,副主任委員若干名,委員若干名,秘書長一名。
第八條 專家委員會工作職責:
1、根據評審規則制定本次競賽的評審實施細則
2、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並確定獲獎作品等級;
3、負責處理競賽過程中的有關專業技術問題。
第九條 組織委員會由承辦單位有關人員組成。設主任委員一名,副主任委員若干名,委員若干名,並根據工作需要下設若干工作組。具體組織形式由承辦單位自定。
第十條 組織委員會工作職責:
1、根據競賽委員會的決定,實施競賽的組織籌備工作;
2、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競賽的全過程;
3、負責競賽所需的經費。經費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學校的相關財務制度
第三章 參賽資格和作品申報
第十一條 參賽學校為普通高等院校。參賽隊員應為在競賽報名起始日前正式註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校中國籍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
第十二條 申報參賽的作品以小組申報,每個小組不超過七人。
第四章 作品展示、出版和學術交流
第十三條 參賽作品在現場展覽或演示,供專家委員會評審和其它人員觀摩。
第十四條 組織委員會在競賽期間,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如:報告會、論壇、講座、專家點評等,加強對節能減排活動的宣傳。
第十五條 競賽委員會擁有參賽作品實物模型、結集出版競賽獲獎作品介紹及評委評語的使用權。參賽作品可由作者自行取回,不取回者不退還。
第五章 獎 勵
第十六條 節能減排競賽設立等級獎、單項獎和優秀組織獎三類獎項。
第十七條 等級獎設特等獎(可空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獲獎比例由競賽委員會根據參賽規模的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八條 單項獎由專家委員會提出設立,報競賽委員會批准。
第十九條 優秀組織獎,由競賽委員會對競賽組織中表現突出的單位進行表彰。
第二十條 對參賽獲獎的學生和單位,給予不同形式獎勵。
第六章 附 則
二十一條 通過預審的作品,設置十五天公示期。若收到投訴或異議,由競賽委員會秘書處組織調查,並上報競賽委員會討論。經調查確認有違規行為的,則取消該作品參賽資格,並予以通報。
第二十二條 競賽承辦單位可以節能減排競賽委員會的名義尋求贊助和冠名,經主辦單位審核後,方可實施。
第二十三條 為了補充競賽所需經費,參加全國競賽作品的作者所在學校應交納一定數額的參賽費。
第二十四條 競賽要提倡節約,體現節能減排精神。
第二十五條 本章程未盡事宜,由節能減排競賽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章程自節能減排競賽委員會審議通過之日起生效,解釋權歸競賽委員會。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競賽標誌

競賽標誌 競賽標誌
標誌主題部分由四條綵帶組成;藍色代表着藍天大海,綠色代表着森林,紅色代表着能源,黃色代表這大地;將其整合在一起,作為一個統一體,代表着自然界萬物的和諧相處,同時又充滿朝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