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遊縣

(福建省莆田市轄縣)

鎖定
仙遊縣,隸屬福建省莆田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木蘭溪中、上游,位於東經118°27'~118°56',北緯25°11'~25°43'之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少雨乾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風,氣温高,雨水多,氣候温熱濕潤,總面積1835平方千米。 [1]  [7]  2023年末户籍人口數為117.5萬人,常住人口89.7萬人。 [42]  截至2022年10月,仙遊縣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 [25]  縣政府駐鯉城街道清源東路1號。
仙遊縣人文積澱豐厚,因西漢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來仙遊“煉丹成仙、跨鯉昇天”傳説而得名。唐天寶元年(742年),因郡縣同名,更名為仙遊縣。仙遊縣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歷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狀元、13名尚書、28名侍郎、近700名進士,出現“科甲冠八閩”的盛況。是中國“戲劇之鄉”,莆仙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傢俱之都”,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是中國“國畫之鄉”,由李霞、李耕、黃羲所開創的仙遊畫派,以古典人物畫飲譽海內外,其中有“北齊南李”之稱的李耕,曾為人民大會堂國賓廳繪製巨屏《松青鶴白東方紅》,其作品《達摩》《春夜宴桃李園》分別被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收藏。 [4]  [10] 
2022年,仙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9億元,增長7%。 [31] 
中文名
仙遊縣
外文名
Xianyou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503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莆田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
面    積
1835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鯉城街道清源東路1號
電話區號
0594
郵政編碼
351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9.7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九鯉湖
麥斜巖
菜溪巖
天馬山
火車站
仙遊站
車牌代碼
閩B
地區生產總值
609 億元(2022年)

仙遊縣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屬越國地。
秦時,屬閩中郡。
漢武帝至三國時,屬會稽郡、建安郡。
晉時,屬晉安郡。
南北朝時,為梁所屬,隸屬南安郡;陳光大二年(568年)起,仙遊地屬莆田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現仙遊地隸屬泉州的莆田縣;大業三年(607年)起,屬建安郡南安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屬莆田縣。聖歷二年(699年),析莆田縣西部,以俞潭(今蓋尾仙潭)為界置清源縣,屬武榮州(今南安豐州)。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清源縣屬泉州。天寶元年(742年),泉州改稱清源郡,因郡縣同名,清源縣更名為仙遊縣,仙遊縣屬清源郡。 [4]  [24]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稱平海軍,仙遊縣屬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平海節度使陳洪進(今楓亭鎮人),將漳泉兩州及其所屬14縣(含仙遊縣)正式歸入宋廷版圖。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析仙遊縣的遊洋鎮(今仙遊縣的遊洋、石蒼、象溪一帶),莆田縣的百丈鎮、永福縣(今永泰縣)的陳山頭和福唐縣(今福清市)的 頭、百丈嶺、下廬嶺一帶山區置興化縣,縣治設在遊洋(古邑)。同時,設太平軍(後改稱為興化軍)領莆田、仙遊、興化等三縣,軍治亦設在遊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太平軍為興化軍,仙遊屬興化軍。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興化軍治從遊洋遷入莆田城內。景炎二年(1277年),改興化軍為興安州,仙遊縣屬興安州。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月,改興安州為興化路,仙遊縣屬興化路。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從遊洋遷往莆田縣廣業裏湘溪村(今新縣)。
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為興化府,仙遊縣屬興化府。
清,仍沿明制,仙遊縣屬興化府。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宣佈廢府、州,福建省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全省劃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等四道,仙遊縣隸南路道。
民國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仙遊縣隸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仙遊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發生“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史稱“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人民政府第一次中委會決議,將福建劃為閩海、閩上、泉海、龍漳等四省和福州、廈門二特別市。同月13日,第十二次中委會改原劃四省名稱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等四省。仙遊隸屬興泉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閩變”失敗,還屬福建省。同年7月,省以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輔助機關。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仙遊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今仙遊鯉城)。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督察區縮編為7個,仙遊縣仍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在德化、永春、仙遊、永泰等四縣邊境設立鳳頂特種區。同年10月,裁撤,歸還原縣管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至1949年,仙遊縣仍屬第四督察區(專署駐晉江)。
1949年8月25日,仙遊縣解放,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駐泉州)。
1950年4月1日,第五專署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16日,改為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專員公署,仙遊縣屬其管轄。
1955年3月1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專員公署改稱為福建省晉江專員公署,仙遊縣仍屬其管轄。
1967年6月30日,成立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專署行使對全區領導職權。
1968年9月23日,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仙遊為其屬縣。
1970年7月,省革命委員會決定,閩侯專區革委會機關遷入莆田縣。劃出晉江專區的莆田、仙遊兩縣,同原閩侯專區的福清、永泰、閩侯、閩清、長樂、平潭等六縣,成立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駐莆田荔城),仙遊縣屬其管轄。
1971年7月,改閩侯專區革命委員會為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仙遊縣屬其管轄。
1979年1月,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莆田地區行政公署,仙遊縣隸屬之。
1983年5月,撤銷莆田地區行政公署,析原莆田地區的福清、永泰、閩清、長樂、平潭等五縣歸福州市管轄;同年9月9日,劃出莆田、仙遊兩縣和城廂、涵江兩區成立莆田市人民政府(駐莆田荔城)。 [4] 

仙遊縣行政區劃

仙遊縣區劃沿革

1949年8月25日,仙遊縣解放,舊行政區劃廢除。1949年9月初,鯉湖鄉、古邑鄉、潯陽鄉、榜頭鎮、城廂鎮、善化鎮、楓亭鎮、興安鄉、鳳頂鄉、仁德鄉、孝仁鄉、城南鄉、慈孝鄉、香南鄉、香北鄉、木蘭鄉、蘭溪鄉等相繼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同月,全縣整編為9個區,鄉鎮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第一區(城關),第二區(賴店),第三區(楓亭),第四區(蓋尾),第五區(榜頭),第六區(大濟),第七區(度尾),第八區(社硎),第九區(香山)。共轄202個鄉(街)。 [5] 
仙遊景色
仙遊景色(22張)
1950年2月,九區駐地遷麥斜,並增設第十區古邑(遊洋)。 [5] 
1950年8月,增設第十一區(龍華),第十二區(園莊)。全縣劃為12個區,262個鄉(街)。 [5] 
1952年8月,增設第十三區(石馬),第十四區(石蒼),第十五區(西苑),全縣共設十五個區,轄740個鄉(街)。 [5] 
1953年6月,第一區公所(城關區)成立區人民政府。楓亭街改稱楓亭鎮,隸屬第三區公所。 [5] 
1955年9月,撤銷第一、第四、第十一區,全縣編為1個鎮(城關鎮)12個區,轄236個鄉(街),以駐地名稱為區名。 [5] 
1956年6月至1958年春,整編為城關、楓亭、郊尾、榜頭、度尾、社硎、麥斜等7個區和城關鎮,下轄89個鄉(街)。 [5] 
1958年4月,撤區並鄉,全縣編為25個鄉(鎮),下轄91個小鄉(鎮)。 [5] 
仙遊縣地圖 仙遊縣地圖
1958年9月起,撤銷鄉(鎮),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將小鄉改為生產大隊。全縣先後成立13個人民公社,轄240個生產大隊,並先後成立仙遊縣溪口林場、綜合農場、古洋農場、鐘山農場等為縣直國營農場。
1961年12月,將原13個人民公社,改編為18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318個生產大隊,4197個生產隊。
1964年6月,從城關人民公社劃出6個街,成立城關鎮,全縣編為18個人民公社,1個鎮,轄318個生產大隊(街),4801個生產隊(居民隊)。 [5] 
1983年1月,城關鎮改為鯉城鎮,城關公社改為城東公社。 [5] 
1984年11月,改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改生產大隊為村(居)民委員會,改生產隊為村(居)民小組。1985年,全縣劃為5個鎮,14個鄉,轄318個村(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居)民小組。 [5] 
1991年5月,社硎鄉仙頭村分為仙頭、半嶺兩個村;賴店鄉潘硎村分為潘硎、林田兩個村。1992年底,楓亭鎮輝煌村分為輝煌、淪溪兩個村。 [5] 
1992年11月,城東、大濟、龍華、賴店、蓋尾、遊洋、鐘山等7個鄉改為鎮。全縣共有12個鎮,轄17個居民委員會,233個村民委員會,3971個村(居)民小組;7個鄉,轄71個村民委員會,851個村民小組。 [5] 
2000年,仙遊縣轄13個鎮、6個鄉:鯉城鎮、榜頭鎮、楓亭鎮、郊尾鎮、度尾鎮、城東鎮、大濟鎮、龍華鎮、賴店鎮、蓋尾鎮、鐘山鎮、遊洋鎮、園莊鎮、西苑鄉、鳳山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象溪鄉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270號)批覆同意仙遊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
  1. 撤銷鳳山鄉,併入西苑鄉,調整後西苑鄉轄西苑、嶺峯、廣橋、前洋、西土乾、半嶺、仙山、仙東、仙西、鳳頂、鳳山、前縣、前溪、柳園、白巖、頂東湖16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西苑村。
  2. 撤銷鯉城鎮,設立鯉城街道。轄原鯉城鎮的木蘭、十字、洪橋、城內、南橋、仙糖6個居委會,以及原城東鎮的壩壟、龍泉、玉井、來洋、蜚山、東門、萬福、北寶峯、富洋9個村委會(其中壩壟、壟泉、東門、北寶峯4個村委會改為居委會)和大濟鎮的金井、白塔2個村委會,辦事處駐洪橋居委會(原鯉城鎮政府駐地)。
  3. 城東鎮人民政府駐地從東門村遷移到仙安村,更名為鯉南鎮,同時調整行政區域。調整後,鯉南鎮轄原鯉城鎮的柳坑居委會,原城東鎮的仙安、霞苑、下樓、涵井4個村委會,以及原龍華鎮的大坂、平原、象運、象林、象坂5個村委會和賴店鎮的西埔、温泉、聖泉、玉田、玉塔、橫塘、東山7個村委會。
  4. 郊尾鎮的芹林、蓋南和新窯3個村委會劃歸蓋尾鎮管轄。
2003年,仙遊縣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鯉城街道、鯉南鎮榜頭鎮楓亭鎮郊尾鎮度尾鎮大濟鎮龍華鎮賴店鎮蓋尾鎮鐘山鎮遊洋鎮園莊鎮西苑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象溪鄉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關於同意仙遊縣象溪鄉更名為菜溪鄉的批覆》(閩政文[2008]448號):經研究,同意仙遊縣象溪鄉更名為仙遊縣菜溪鄉。 [24] 

仙遊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2年10月,仙遊縣轄1個街道、12個鎮、5個鄉:鯉城街道楓亭鎮榜頭鎮郊尾鎮度尾鎮鯉南鎮賴店鎮蓋尾鎮園莊鎮大濟鎮龍華鎮鐘山鎮遊洋鎮西苑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峯鄉菜溪鄉 [25]  縣政府駐鯉城街道清源東路1號。
仙遊縣鄉鎮(街道)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名錶
鄉鎮
直轄
木蘭社區、城內社區、十字社區、洪橋社區、南橋社區、仙糖社區、壩壟社區、龍泉社區、東門社區、北寶峯社區、玉井社區、來洋社區、蜚山社區、萬福社區、金井社區、白塔社區、富洋村
學士社區、霞橋社區、蘭友社區、霞街社區、鋪頭社區、湄工校社區、濱海社區、上滸村、滄溪村、荷珠村、耕豐村、下社村、錦湖村、秀峯村、麟山村、溪北村、溪南村、東宅村、輝煌村、海濱村、和平村、建國村、鬥北村、山頭村、海安村、九社村
赤荷社區、蓮墘社區、上墘社區、東橋社區、下明社區、壩下社區、紫澤社區、泉山社區、龍騰社區、望厝社區、靈山社區、溪東社區、下昆社區、上昆社區、紫洋社區、溪尾社區、光埔村、南溪村、梧店村、後坑村、桃源村、芹山村、後南溪村、崑崙村、雲莊村、後莊村、象塘村、後堡村、官舍村、何麓村、嶺下村、東宮村、新鄭村、仙水村、後坂村、度頂村、象洋村、象山村、洋山村
郊尾社區、西山村、後面村、寶坑村、伍獅村、古店村、湖宅村、梅塘村、東湖村、三埔村、埕邊村、後沈村、長嶺村、長安村、沙溪村、陽穀村、染厝村、後溪村、阮莊村、塘邊村、新和村
度峯社區、潭邊社區、下洲社區、東峯村、礪山村、聖山村、中峯村、後埔村、湘溪村、洋坂村、中嶽村、帽山村、雲水村、劍山村、霞溪村、埔尾村、屏山村、雲居村、仙竹村
柳坑社區、仙安社區、大坂社區、西埔社區、玉田社區、霞苑社區、平原社區、聖泉社區、涵井村、下樓村、象運村、象林村、象坂村、温泉村、玉塔村、橫塘村、東山村、瑞園村
土山社區、坂頭村、張埔村、前埔村、象嶺村、溪埔村、錦田村、新周村、賴店村、樟林村、岐山村、羅峯村、龍興村、山尾村、玉山村、玉墩村、潘硎村、林田村、留仙村
南寶峯社區、瑞溝村、蓮井村、瓊峯村、仙華村、蓋尾村、前連村、湖坂村、仙潭村、仙溪村、杉尾村、昌山村、儀店村、石馬村、東井宮村、聚仙村、後山村、嶺頭村、星莊村、後井村、東許村、斜尾村、芹林村、蓋南村、新窯村
燈塔社區、建華村、東方村、龍西林村、愛和村、團結村、新峯村、貂峯村、紅星村、紅旗村、林內村、金溪村、金建村、金沙村、金山村、東岐村
鐘山村、南興村、西林村、新蓮村、東溪村、卓泉村、湖亭村、鳴和村、天珠村、朗橋村、麥斜村、梅洋村、香山村、南湖村、臨水村、汾山村
遊洋村、梧椿村、金石村、天馬村、雙峯村、石裏村、龍溪村、河星村、興山村、霞峯村、石山村、魯頭村、龍山村、沽山村、裏洋村、五星村、橋光村
園莊社區、後蔡村、土樓村、大埔村、塔兜村、楓林村、霞山村、宮兜村、洋尾村、雲峯村、東石村、高峯村、泗洋村、義路村、嶺北村、六户村、東坪村
大濟社區、壠溪村、山岑村、蒲山村、蒲峯村、坑北村、汾陽村、尾坂村、烏石村、鍾峯村、龍坂村、文殊村、溪口村、古瀨村、北山村、溪車村、洋坑村、阮裏村、東井村、後林村、三會村、西南村、虎壟村
仙山村、仙東村、仙西村、半嶺村、西苑村、前洋村、嶺峯村、西墘村、廣橋村、鳳頂村、鳳山村、前縣村、前溪村、柳園村、頂東湖村、白巖村
高陽村、霞湖村、老山村、田坑村、五湖村、石陽村、潭頭村、隔壁村、濟川村、石蒼村
社硎村、塘西村、湖洋村、白硎村、田樓村、田利村、上垾村、白洋村、仙頭村、沈樓村、修園村、卓林村、厝洋村、半嶺村
鯉嶺村、錦峯村、書峯村、四黃村、西坑村、蘭石村
象星村、黃洋村、園宅村、北象山村、溪邊村、菜溪村、石滿村、石峯村
參考資料 [25] 

仙遊縣地理環境

仙遊縣位置境域

仙遊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位於東經118°27'~118°56',北緯25°11'~25°43'之間,縣境東接莆田市區,西接永春縣德化縣,南連泉州市泉港區惠安縣南安市,北接永泰縣,東南瀕臨湄洲灣,挨天然良港秀嶼港,接肖厝港。縣域東西寬49千米,南北長63.4千米,海岸線長5千米,總面積1835平方千米。 [1] 

仙遊縣地形地貌

仙遊縣地處戴雲山脈東坡,地勢總體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主體成向東南開口的馬蹄形。境內以丘陵為主,盆地、河谷錯雜其間。各地海拔差別很大,西北邊境的石谷解海拔1803.3米,是全縣最高峯,東南部楓亭海濱海拔僅5米,是全縣最低點。境內分成四個不同的地貌地帶。 [6] 
  • 地貌類型
  1. 山地主要分佈在縣西北部、東北部及東、西、南部邊境。西北部的鳳山、西苑、社硎鄉多為中山,海拔在800米以上。東北部的遊洋、石蒼、象溪、鐘山鄉鎮多為低山,海拔在500~800米之間。東、西、南部邊境,由低中山逐漸降低為丘陵。
  2. 丘陵主要分佈於中部及南部盆地,谷地周圍,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3. 山間盆地與河谷平原:主要分佈於中部。多呈卵圓形。有度尾、大濟、鯉城、賴店、榜頭、蓋尾、郊尾等盆地。縣城以東的盆地統稱東鄉平原,縣城以西的盆地統西鄉平原。東西鄉平原總面積352.7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19.3%。
  4. 河谷平原主要分佈於木蘭溪幹流上游及支流兩岸,以及楓慈溪、粗溪、九魯鯉湖溪、九溪沿岸等。

仙遊縣氣候

仙遊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少雨乾燥;夏半年盛行偏南風,氣温高,雨水多,氣候温熱濕潤。又因境內北南地勢高差懸殊,形成北南兩種不同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部山區為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南部平原和沿海為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境內年平均氣温15°~21℃,日平均氣温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温4300~6720℃,無霜期230~340天。年降水量1300~2300毫米。熱量、水分、光照等三大基本氣候資源比較豐富。 [7] 

仙遊縣水文

仙遊縣溪流蜿蜒曲折、短小、湍急,落差大,易漲易退,屬山地性溪流。歷史上,境內通航小木船,從會仙(鯉城)至俞潭(今蓋尾仙潭),水程30千米。絕大多數溪流發源於境內,合流或分流出境,分屬木蘭溪、大樟溪、楓慈溪、晉江東溪、滄溪等五條溪,其中,主要屬木蘭溪水系。 [28] 
仙遊縣地表水資源在空間分佈上的總體情況由北部山區向東南部遞減。每平方千米集雨面積產水量,以北部鳳山、西苑、社硎、象溪、石蒼、遊洋、鐘山等最多,南部蓋尾、郊尾、楓亭、園莊等最少,中部大濟、城關、龍華、賴店、榜頭等略少。人均與畝均水資源,以鳳山、西苑最多,榜頭、郊尾最少。  [28]   
仙遊縣地下水可劃分為2個大分佈類型:一是北部濕潤山地貧水區,主要分佈於北部中低山區的鳳山、石蒼、象溪大部及社硎、遊洋、書峯、鐘山部分和中部低山區的度尾、大濟、榜頭、蓋尾部分,地下水儲存水岩石裂隙和構造裂隙之中。二是中部和南部水量中等--貧乏低山丘陵區,主要分佈於中部的木蘭溪旁的度尾、大濟、龍華、城關、賴店、榜頭、蓋尾等的部分及楓亭、園莊等部分。 [28] 

仙遊縣自然資源

仙遊縣礦產資源

仙遊石 仙遊石
仙遊縣以非金屬礦為主,金屬礦資源相對匱乏。主要有高嶺土、葉蠟石、花崗岩、石英石、伊利石、温泉及礦泉水等,儲量多、品質好、分佈廣泛,境內高嶺土儲量2000萬噸以上,花崗石儲量1億立方米,可形成規模開發和系列產品。境內礦產資源有飾面用石材、建築用石料、建築用砂、磚瓦用黏土、高嶺土、葉蠟石、石英、鉀長石、明礬石、地下熱水、礦泉水、鉬、金等,鉀長石、高嶺土2種被列入福建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仙遊郊尾鎮東湖鉀長石、鐘山高嶺土);探明有資源儲量,但未列入福建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葉蠟石、石英、建築用石料、磚瓦用黏土4種礦產。金屬礦產鉛、鋅、金、銀、鉬等有一定的儲量;能源礦產、地下熱水儲量較豐富,開發利用前景良好。已探明的礦產種類少、質量欠佳。除幾種非金屬礦產,以及少量金屬礦外,其他的重要礦產很少。相對優勢礦產中非金屬礦居多,但無明顯優勢。資源分佈不均,零星分佈居多,開採難度大。 [26] 

仙遊縣生物資源

仙遊縣自然保護地中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蟒蛇、黃腹角雉、雲豹、穿山甲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花鰻鱺、虎紋蛙、鴛鴦、白鷳、大靈貓、鬣羚等36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8種。為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監測,在保護區內安裝紅外設備監測器32個,已採集保護區內生存活動的數千張野外動物照片。 [27] 
仙遊縣植物品種共有171科,2876種。其中,藻菌類11科,43屬,計92種;苔蘚類4科,5屬,計28種;蕨類15科,23屬,125種;裸子植物類7科,8屬,計81種;孢子植物134科,250屬,計2350種。珍稀植物有國家Ⅰ保護野生植物南方紅豆杉、水松和銀杏等3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刺桫欏、福建柏、香樟、花櫚木、喜樹等6種。 [27] 

仙遊縣水資源

仙遊縣水力資源主要分佈在木蘭溪、延壽溪、九溪、粗溪等溪流,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千米的1條,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條,流域雨量充沛,溪牀坡降較大,水流湍急,利於發電。據勘測,全縣水能理論藴藏量為26萬千瓦,其中木蘭溪11.72萬千瓦,延壽溪1.08千瓦,九溪7.1萬千瓦,粗溪3.9萬千瓦,楓慈溪0.8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力發電站近200處,總裝機容量17.43萬千瓦,其中木蘭溪7.81萬千瓦,延壽溪0.65萬千瓦,九溪5.61萬千瓦,粗溪2.58萬千瓦,楓慈溪0.1萬千瓦,其他溪流0.669萬千瓦。 [28] 
仙遊縣地表水資源總量約18.55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集雨面積產水量101.85萬立方米,人均水量2027.8立方米,畝均水量5260.9萬立方米,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28] 
仙遊縣境內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1.3億噸,枯水年為0.97億噸,枯水年可利用水量為0.84億噸。按1992年全縣總人口計算,人均年擁有量92噸。 [28] 

仙遊縣人口

仙遊縣人口數量

截至2018年末,仙遊縣常住人口86.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8.9%,比2017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出生率為12.8‰;死亡率為6.0‰;自然增長率為6.8‰。2018年末全縣户籍人口117.17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1.17萬人。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仙遊縣常住人口905068人。 [19] 
2023年末户籍人口數為117.5萬人,常住人口89.7萬人。 [42] 

仙遊縣民族構成

仙遊縣是個多民族的縣份,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侗族、瑤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納西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京族、朝鮮族、布依族、滿族等共26個少數民族。 [29] 

仙遊縣經濟

仙遊縣綜述

2020年,仙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1.49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2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57.08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242.11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第一產業為4.3%,第二產業為49.3%,第三產業為46.4%。 [9] 
2022年,仙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9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5.2億元,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增長11.2%;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7.26億元,增長9.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7億元,增長11.2%;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36億元,增長4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億元,增長10.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2億元,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00元,增長8.5%。 [31] 

仙遊縣第一產業

2020年,仙遊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42.08億元,比上年增長4.0%。糧食種植面積20.37萬畝,比上年增加0.37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5.46萬畝,減少0.1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3.85萬畝,增加0.2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48萬畝,增加0.39萬畝。
2020年,仙遊縣糧食產量8.41萬噸,比上年增加0.12萬噸,增長1.4%。其中,稻穀產量6.90萬噸,減少0.02萬噸,下降0.4%。
2020年,仙遊縣肉蛋奶總產量3.62萬噸,比上年增長1.1%。肉類總產量2.40萬噸,下降0.5%。其中,豬肉產量0.98萬噸,增長0.2%;主要禽肉產量1.35萬噸,下降2.1%;牛肉產量0.02萬噸,增長95.5%;羊肉產量0.05萬噸,增長13.6%。年末生豬存欄9.77萬頭,增長99.7%;生豬出欄11.91萬頭,下降3.3%。牛奶產量0.05萬噸,增長2.8%。
2020年,仙遊縣水產品產量1.53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1.04萬噸,增長7.8%;海洋產品產量0.49萬噸,同比下降3.4%。 [9] 

仙遊縣第二產業

2020年,仙遊縣全部工業增加值257.08億元,比上年下降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0.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下降16.4%,集體企業下降16.7%,有限責任公司企業下降75.6%,股份有限公司下降100.0%,私營企業增長66.7%,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4.0%,外商投資企業增長13.4%。分工業門類看,製造業增長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0%。工業產品銷售率97.5%,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2020年,仙遊縣規模以上工業的30個行業大類中有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實現正增長。其中:化學纖維製造業比上年增長9547.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21.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13.4%;紡織業比上年增長9.6%;農副食品加工業比上年增長4.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8%;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5%;儀器儀表製造業比上年增長0.2%。
2020年,仙遊縣規模以上工業中工藝美術、鞋服紡織、金屬製品、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比上年下降0.9%,其中,工藝美術產業增長1.9%;鞋服紡織產業增長21.2%;金屬製品產業下降11.3%;化工新材料產業下降39.8%。高技術產業增長11.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4%。
2020年,仙遊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47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0.1億元,下降60.0%;集體企業實現0.05億元,下降37.5%;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實現50.39億元,增長4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0.93億元,增長17.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達49.4%,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6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7.6%。
2020年,仙遊縣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2.3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20.32億元,增長8.0%。 [9] 

仙遊縣第三產業

2020年,仙遊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92億元,比上年下降3.6%。“十三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0%。在縣統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29.3%,日用品類增長23.3%,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14.7%,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3.1%,石油及製品類下降3.1%,傢俱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4.5%,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9.7%。
2020年,仙遊縣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0家,比去年同期減少6家。實際利用外資為100萬元人民幣。市商務局備案和核準對外直接投資項目1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0萬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額40萬美元。
2020年,仙遊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5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95億元,增長30.3%;電信業務總量6.63億元,增長1.4%。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7.99萬件,包裹業務1.18萬件,快遞業務量2114.60萬件,快遞業務投遞量4471.81萬件。年末電話用户總數101.56萬户,下降3.0%。其中,固定電話用户12.44萬户,下降10.0%;移動電話用户89.16萬户,下降1.9%。(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9.60萬户,增長2.0%。其中,光纖寬帶用户27.42萬户,下降0.4%。移動互聯網用户85.76萬户,增長3.6%。其中,4G用户70.42萬户,下降2.9%。
2020年,仙遊縣累計接待遊客人數95.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87.3%;主要景區門票收入1295.5萬元,下降58.0%。其中,九鯉湖景區接待遊客人數31.31萬人次,下降66.8%,實現門票收入899.6萬元,下降61.2%;菜溪巖景區接待遊客人數11.9萬人次,下降52.7%,實現門票收入223.6萬元,下降63.0%;仙水洋景區接待遊客人數9.71萬人次,下降35.7%,實現門票收入172.3萬元,下降47.4%。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48.5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0%;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12.56 億元,增長14.2%。年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00.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9.5%。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25.6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8%。 [9] 
仙遊縣 仙遊縣

仙遊縣交通運輸

仙遊縣木蘭溪步行橋 仙遊縣木蘭溪步行橋
仙遊縣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瀕臨湄洲灣,北承省會城市福州(距離130千米),南接泉州、廈門(距離153千米)。福廈鐵路、福廈高速公路、324國道、省道秀裏線、省道201線貫穿境內,莆永高速仙遊段2012年11月份通車,瀋海複線高速仙遊段2013年底通車,湄渝高速仙遊段2014年內動工,設有7個高速公路互通口,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2014年,擁有海岸線8千米,已建立500噸級和300噸級的碼頭各一座,正在規劃建設楓亭3000噸級幹散貨碼頭1座。農村村道硬化率達100%。 [8] 
2020年,仙遊縣公路通車裏程3193千米,比上年下降0.3%。其中海西高速公路網通車裏程108千米,與上年持平。全年貨運量901.46萬噸。貨物週轉量98164.78萬噸千米,增長7.9%。全年客運量55.00萬人,比上年下降82.8%。旅客週轉量1.85億人千米,下降56.28%。 [9]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汽車保有量7.0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4.4%,其中,在仙遊註冊登記的小型轎車0.3萬輛。 [9] 

仙遊縣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陳朝霞 [40]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仙遊縣行政學校校長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4年4月 [41] 

仙遊縣社會事業

仙遊縣教育事業

2022年,仙遊縣21個教育類項目完成投資8600萬元,建成小學、幼兒園項目8個,新增學位1940個。仙遊一中創成全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福建師範大學仙遊附屬學校簽約落地。仙遊電大工作站升格為仙遊開放大學。基礎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295名學生考取“雙一流”學校,中考總分平均分躍居全市各縣區第二。縣教師進修學校創成省級示範性教師進修學校。 [30] 
仙遊縣中學一覽
仙遊縣第一道德中學
仙遊縣私立第一中學
仙遊縣第三中學 [11] 
仙遊縣第二華僑中學
仙遊華僑中學
仙遊縣城東中學
仙遊縣芹林中學
仙遊縣遊洋第二中學
仙遊縣遊洋中學
仙遊石蒼中學
仙遊縣書峯中學
仙遊縣社硎中學
仙遊縣承璜中學
仙遊龍華第二中學
仙遊縣西苑中學
仙遊私立第一中學南方校區
仙遊大學專科院校: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莆田學院仙遊校區、仙遊高峯中學

仙遊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16個,其中縣直公立醫療機構6個,民營醫院12個,鄉鎮衞生院17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衞生服務站9個,村衞生所305個,門診部診所66個。年末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14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658人,註冊護士2420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牀位4219張,鄉村醫生和衞生員643人。 [9] 
2022年,仙遊縣總醫院入選國家第二批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名單,與省立醫院結對共建。 [30] 

仙遊縣科學技術

2022年,仙遊縣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組織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8家。海安集團創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完成上市申報。 [30] 

仙遊縣文化事業

2022年,仙遊縣建成15個莆陽文化驛站,新增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5項。舉辦鯉聲劇團建團70週年系列活動。獲評省級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中共仙遊上宮支部列入“省委黨校現場教學點”“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0] 

仙遊縣體育事業

2020年,仙遊縣運動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得6金3銀8銅,在省級比賽中獲2金1銀1銅。建設全民健身中心(改造),新建1個客山智慧體育公園,新建2個多功能運動場,2個籠式足球場。 [9] 

仙遊縣社會保障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45萬人,其中在職參保人數1.61萬人,離退休人員0.84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34萬人,其中在職參保人數6.19萬人,離退休人員1.15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72.85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8%,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全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3.3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5.11萬人,參保的城鄉居民98.23萬人。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4萬人。 [9]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5038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88人次;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54人,與上年末持平;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8858人,比上年末增加1738人;城鄉特困人員2022人。 [9] 
截至2020年末,仙遊縣養老機構牀位數增至3587張(不含在建),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牀位19.23張。建立社區服務中心(站)325個。 [9] 

仙遊縣歷史文化

仙遊縣地名由來

仙遊縣人文積澱豐厚,因西漢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來仙遊“煉丹成仙、跨鯉昇天”傳説而得名。 [10] 

仙遊縣戲劇之鄉

仙遊縣是中國“戲劇之鄉”,莆仙戲是全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鯉聲劇團六度晉京獻演,其中:莆仙戲《團圓之後》是中國近代十大悲劇之一,參加國慶10週年演出,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春草闖堂》是中國近代十大喜劇之一,參加國慶30週年獻禮演出,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國優秀保留劇目”;《白兔記》一舉囊獲福建省第24屆戲劇會演五項大獎,並在2011年第五屆巴黎中國戲曲節上,獲得最佳傳統劇目獎。 [10] 

仙遊縣方言

仙遊話屬於閩方言莆仙方言區。早期的莆仙話應屬於閩南方言區,該方言區是經過東晉和唐末兩次中原人民南遷而逐步形成的。 [12] 
北宋末年以後,從北方遷入莆仙地區人口增多,在木蘭溪流域形成了具有顯著特點的社會生活方式。隨着福州成為閩中首府,莆仙方言又和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連片,受到閩東方言的不少影響,逐漸形成了兼有閩東、閩南兩個方言區特點的莆仙方言。就文白異讀的對應説,它近於閩南;就聲韻母的連音變化説,則近於閩東。莆仙方言也有和這兩個區都不相同的一些特點。 [12] 
仙遊話屬於莆仙方言區的仙遊片。和莆田話相比,它更加接近閩南方言,這顯然是因地理位置相近造成的。 [12] 
仙遊話以城關話為代表,城關話和附近的榜頭、賴店、龍華、大濟、度尾等地的口音比較接近。與城關口音有明顯差異的有南北兩片。南片的楓亭、園莊兩鄉鎮因和惠安縣連界,帶有更多的閩南腔;其中園莊鄉的義路、嶺北、六户及龍華鎮的金山、金溪的松柏洋的村民講閩南話;北片的大漳溪上游的遊洋、石蒼、鳳山等地,因與永泰縣連界,帶有閩東永泰腔,其中游洋五星、石蒼的老山、鳳山的白巖村民也會講永泰話。南北的邊界村落也有兼通仙遊話和閩東話(或閩南話)的,城關口音在全縣有較大的權威性。莆田話在縣內亦可通行。 [12] 

仙遊縣節慶活動

仙遊縣端午龍舟賽 仙遊縣端午龍舟賽
仙遊民間的端午節,從五月初一至初五皆為節日。民間有“初一糕、初二桃(或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賽龍舟)”的民謠。意味着“五日節”生活豐富多彩,活動形式多樣,具有淳樸的地方風情。
仙遊端午節有“送節”和“送粽子”的習俗。初五之前,出嫁的女兒生育後,須給孃家“送節”。由女兒親送一些米粉、麪條和肉類。孃家以小兒服裝、紅肚兜、紙扇和雞蛋十二粒回贈;鯉城及山區人們,用上等白米,添加蟶乾、蝦肉、香菇等佐料,製作粽子,作為禮物,饋贈親朋戚友,以示情誼。
民間初一食糕點,初二食桃子或粽子,初三食海螺,初四在窗户上插艾葉。這個節日,農家均要蒸果糕,供祀神靈,初五日天未亮,庶民用麥稈點燃把屋裏的蚊子引送田野,寓為夏天免受蚊蟲騷擾。與此同時,家家户户清掃室內外環境衞生或點燃蚊香,噴灑雄黃酒水,清毒驅邪,以示消災,祈保家人平安。
初五中午庶民以炒米粉或麪條當午飯。飯後大人小孩均要洗澡,換除冬服,穿上新夏裝。洗澡水須用午時正的井水,加上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蘭草、豆稈等的“午時草”燒開水(俗稱午時水),燒水時亦把雞(鴨)蛋放入共煮。全家老幼均食一雙蛋,把畫上虎圖案的蛋,裝在香囊袋裏掛在孩童的脖子上,並在孩子的鼻子上和耳朵抹上雄黃,寓為迎祥納福,消災避禍,來日好經風雨,少生病。初五下午在鯉城的虎嘯潭、會仙、大坂口、榜頭的溪東、龍騰、紫澤、大濟、杉尾等木蘭溪溪流及楓亭的霞橋太平港,舉行“扒龍船”競賽活動,場面非常。
還有楓亭的蘭友、學士兩個社區組織龍鼓隊,敲鑼打鼓走街串巷進行遊唱《十二月景》的龍船詩,以慰屈原遊魂,祈求福壽安康。
而仙遊端午時最與眾不同的習俗就是把鴨蛋用午時草煮得黃黃的。盛在一起後,有興趣時孩子或有童趣的大人便會把起兩個鴨蛋對碰,先碰碎者為輸。

仙遊縣風景名勝

  • 九鯉湖
九鯉湖
九鯉湖(4張)
九鯉湖位於仙遊城關東北方向約25千米處的何嶺山巒之巔。是一個天然石湖,相傳漢武帝時,廬江府何氏九兄弟在此騎鯉昇仙,九鯉湖因此得名。九鯉湖有九飛瀑,這九祭瀑布分別為:雷轟、瀑布、珠簾、玉柱、石門、五星、飛鳳、棋盤和將軍。九飛瀑之間,近者相距不足五百米,遠者長達十千米。九鯉湖怪石嶙峋,有“蓬萊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龍擦石”“枕流石”等等。這些奇石上還留有歷代文人題刻。這些題刻,筆法蒼勁,古樸大方,是探究九鯉湖淵源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34] 
  • 麥斜巖
麥斜巖
麥斜巖(3張)
麥斜巖位於莆田市仙遊縣城東北的鐘山鎮麥斜村境內石所山北端,距縣城31千米,平均海拔700米。景區面積約4平方千米,遍佈着紫紅色的石崖、石峯、石球,是一座花崗岩構成的山峯。石所山有麥斜巖、雲居巖、滴水巖、樂應巖、極樂巖、臨水巖、黃道巖、臨漈巖、善果巖和棋盤巖等諸巖景,其主峯海拔1006.5米。麥斜巖有元世祖忽必烈手書“樵谷山”石刻,有宋史學家鄭樵夜觀星象的“占星石”,宋代著名理學家林光朝稱之為“小武夷山”。也是莆田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團省委“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民國十九年(1930年)10月,鄧子恢同志在這裏組建工農紅軍108團。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108團的豐功偉績,2007年,仙遊縣人民政府在麥斜巖設立中國工農紅軍108團革命遺址,建設紀念碑、紀念亭和紀念館等。 [35-36] 
  • 菜溪巖
菜溪巖
菜溪巖(5張)
菜溪巖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仙遊縣象溪鄉境內,戴雲山脈東南麓,距仙遊縣城約43千米,是“仙遊四大名景”之一。有自然景觀120多處,其中又以“心動石”為地標。人文景觀有潯陽書院、源山寺、菜溪書院等,曾育有進士、狀元多名。菜溪巖的主要景觀大多沿峽谷分佈,景觀比較豐富和壯觀的山峽有搖籃溪峽谷,天門坑峽谷。較有價值的洞穴主要有:羅漢洞、水簾洞、仙人洞、彌勒洞、通天洞、觀音洞、狀元洞等。萊溪巖地區雨量充沛,地形複雜,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深潭、湖泊等水體景觀。大小瀑布22處,主要有雷轟瀑布、幻遊瀑布、仙女瀑布、天女散花瀑布、新月瀑布、瀑布溪等。 [37-38] 
  • 天馬山
天馬山
天馬山(1張)
天馬山位於仙遊縣城東面15千米的榜頭鎮境內,是仙遊四大景點之一。它傍依木蘭溪,與崑崙山隔水相峙,距九鯉湖約十多華里,海拔655米。其山勢巍峨,壁立千仞,直插霄漢,氣勢磅礴,似天馬行空,故名。天馬山有五峯七漈。五峯有天馬、龜柱、雙兔、海日、天梯等,七漈瀑布是鼎湖、丹室、龍首、藥槽、雲門、天津、松關等。 [39] 

仙遊縣地方特產

  • 風味小吃
仙遊蓼花和麻筒基本原料是糯米、蔗糖、純鹼、麥芽糖。製作方法是:先把糯米浸水24小時,然後淘淨、涼幹、粉碎,再加熱水製成一個個小軟粿,小軟粿用水燉過,加入少量純鹼,再放在金屬桶中用木棍猛攪直到起泡不收縮為止,接着把小軟粿切成長四公分、厚四公釐的冬瓜條樣的白粿條,白粿條油炸之後就成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滿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讓蓼花胚沾滿炒芝麻,那就成為麻筒了。
壩下“餛飩”(俗稱扁食)以精豬肉切碎為餡,拌以蝦仁、葱米、味精、五香、胡椒、精鹽等。餡皮多用精粉打成,因而薄而透明。湯多用肉骨湯,且拌以蒜、油芝麻、葱等香味佐料。
蓋尾“蚮餅”(即“海蠣餅”)原料是地瓜粉、豆腐渣,拌以葱、芫葵、五香、胡椒、味精等。油炸時先放人凹瓢,中夾心生蚮。炸熟後,可以沾着蒜泥醬醋食用。
度尾“草粿”,又稱“清明龜”每當清明季節麥田裏盛長一種花黃、葉黃且葉面有絨毛的黃花曲草,採回洗淨、曬乾、磨成粉,加上糯米粉,蒸成龜背形的草粿,是度尾、大濟一帶特有的曲粿。
龍泉“鬆糕”(即發糕):用純白米磨成漿,讓其發酵、再加糖、芝麻。蒸熟後,發糕鬆軟,可以配花生湯吃發糕食用。
城內“赤餅”:用麪粉拌成漿團,再在平鍋燙成麪皮,然後用幾張麪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就做成一個“赤餅”。
二保“小嘜”:餡為糯米,拌以糖、鹽、花生、蝦仁、香菇、筍服等,外包豆漿皮,蒸熟即食。
楓亭“蟶熗”:用無浸水的鮮蟶為料,拌以純地瓜粉,放在熱湯中做成“蟶熗”,以湯不糊為佳,加上醋、酒即食。
遊洋“白粿”:用冬米蒸成飯,再放進石臼中舂打,然後放在案板上壓平,切成塊狀(過年時做成圓糕狀),食用時可以炒成甜白粿、鹹白粿、炸白粿等。
嶺頭坪“鍋邊”:用米磨成漿,加上硼砂等原料,放在平鍋(一般用鐵皮盤)中蒸熟,越薄越好,食用時切成條狀,可以製成湯鍋邊和炒鍋邊,質優價廉。
西門兜“燜蒸糕”:用麪粉拌成漿,讓其發酵,再用提壺澆在架上炭火的平鍋上,燜熟時,加上糖、芝麻等,對摺讓其夾心即食。
度壠“蕪糕”:把一些薄荷草(俗名溪蕪菇)放在鋪糯米粉的蒸籠底部,蒸煮後即食,是仙遊獨特的糕點。
仙草 仙草
鯉城“仙草”:用遊洋、度尾等地出產的仙草,清水蒸之,加上曲粉,冷卻後就凝凍成黑色的仙草,性清涼能敗火,切成小豆腐大小,加些糖,再放些冷開水,是夏令解暑冷食。
靈陂“乒乓凍”:採用薛藶樹上結的“鴨腰”果。掏出仔肉,用紗布裹住,然後用力在清水中搓洗,其汁溶於水,加上硼砂、明礬,經過四至五小時的凝凍後即成,性清涼能敗火,是夏令消暑佳品。
楓亭糕:用純糯米粉為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幹蒸熟後,切成四方塊食用。
下徐“仁丹糕”:以糯米粉為原料,拌以白糖、精鹽、酸汁,蒸熟後壓平切成方形小粒,趁熱撒上白砂糖讓其附着即食。
半路街“碟蒸粿”,俗稱“塌頭粿”以糯米漿為原料,拌上糖油、硼砂,裝在碟子裏,放到竹籠裏蒸熟。冷卻後即食,吃時用竹籤挑起。

仙遊縣榮譽稱號

2019年2月2日,仙遊縣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3] 
2019年5月18日,仙遊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14] 
2019年11月,仙遊縣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3] 
2020年,仙遊縣在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15。 [15] 
2020年5月,仙遊縣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第68。 [16] 
2020年6月29日,仙遊縣入選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名單。 [17] 
2021年,仙遊縣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18] 
2021年9月8日,仙遊縣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 
2022年1月7日,仙遊縣入選“第一屆(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 [21] 
2022年6月,仙遊縣位列“數字鄉村”百強縣榜單第24位。 [22] 
2022年8月,仙遊縣入選福建首批省級試點公示名單。 [23] 
2023年11月7日,入選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3),排名第99。 [4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