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鎮,隸屬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地處仙遊縣西南部,東、東南與鯉南鎮相鄰,南與泉州市洛江區交界,西南、西與南安市、永春縣毗連,北與大濟鎮、鯉城街道相望。
[2]
行政區域面積60.4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龍華鎮户籍人口有68327人。
[4]
- 政府駐地
- 燈塔社區
- 電話區號
- 0594
- 郵政區碼
- 351264
- 氣候條件
- 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
- 閩B
- 人 口
- 68327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龍華鎮歷史沿革
編輯宋至元時期,屬嘉禾鄉。
明至清時期,屬仁德里、孝仁裏。
民國時期,屬仁德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仙遊縣六區、十一區。
1958年9月,成立龍華公社。
1984年12月,改鄉。
龍華鎮行政區劃
編輯燈塔社區 | 愛和村 | 紅星村 | 金建村 |
建華村 | 團結村 | 紅旗村 | 金沙村 |
東方村 | 新峯村 | 林內村 | 金山村 |
龍西林村 | 貂峯村 | 金溪村 | 東岐村 |
龍華鎮地理環境
編輯龍華鎮地理位置
龍華鎮地形地貌
龍華鎮地處戴雲山脈東麓,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盆地、河谷錯雜期間。地勢自西向東傾斜。西部山丘起伏,海拔一般在200—600米;東部為木蘭溪與龍華溪交匯的開闊平原,海拔一般在70—100米。境內最高峯位於金山村海拔680米;最低點位於東方村海拔65米。
[2]
龍華鎮氣候
龍華鎮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20.2℃,1月平均氣温11.3℃,極端最低氣温-3.8℃(1969年1月19日);7月平均氣温29.8℃,極端最高氣温39.2℃(1978年8月1日)。平均氣温年較差18.5℃,最大日較差20.9℃(1965年3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320天,無霜期年平均350天,最長達355天,最短為345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815小時,年總輻射117.5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38天(一般為2月1日—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32.5天,最多達148天(1960年),最少為78天(196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772毫米(195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74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2]
龍華鎮水文
龍華鎮境內河流屬木蘭溪水系。主要有木蘭溪、龍華溪2條河流,境內總長度23.8千米,河網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2億立方米,年平均排澇量0.8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7億立方米。境內最長河流為龍華溪,從金山村至鯉南鎮大坂村,流經境內金沙、金溪、林內、紅旗、紅星、團結、愛和等17個行政村,長22千米,年均流量3.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大洋溪、金溪等。
[2]
龍華鎮自然災害
龍華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乾旱、洪澇、低温、陰雨、冰雹及病蟲害等。颱風平均每年約3次,通常在每年6—8月出現,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69年7月23日,受損農作物0.1萬畝,受災人口1.7萬人,倒塌房屋120間,直接經濟損失6000萬元。
[2]
龍華鎮人口
編輯2011年末,龍華鎮轄區總人口6.3萬人,另有流動人口2075人。總人口中,男性3.2萬人,佔50.8%;女性3.1萬人,佔49.2%;14歲以下13110人,佔20.8%;15—64歲4.6萬人,佔73.4%;65歲以上3622人,佔5.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萬人,佔96.4%;有回族2300人,佔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69人。
[2]
龍華鎮經濟
編輯龍華鎮綜述
2011年,龍華鎮財政總收入3569萬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6萬元,比上年增長20.8%;人均財政收入524元,比上年增長21.3%,是1949年24倍,比1978年增長7.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4152元。
[2]
龍華鎮農業
2011年,龍華鎮有耕地面積1.8萬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325.7公頃。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9億元,比上年增長19.6%。糧食作物以大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5萬噸,人均52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意米、茶葉等。慧米種植面積350.7公頃,產量1809噸;茶葉種植面積1666.7公頃,產量2148噸。
[2]
龍華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雞、鴨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7500頭;羊飼養量4100只,年末存欄4500只;家禽飼養量24萬羽,上市家禽15.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380噸,其中豬肉790噸,羊肉58噸,禽蛋532噸。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400公頃,其中防護林350.7公頃,經濟林800公頃,竹林292公頃,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120萬株,林木覆蓋率56%。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30台(輛);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惹米、茶葉。
[2]
龍華鎮工業
龍華鎮商業
2011年末,龍華鎮有商業網點16個,職工10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3%。2011年,出口1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
[2]
龍華鎮金融
龍華鎮社會事業
編輯龍華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龍華鎮有幼兒園(所)7所,在園幼兒480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14所,在校生8000人,專任教師3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650人,專任教師1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80人,專任教師62人。
[2]
龍華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龍華鎮廣播綜合覆蓋率92.8%,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1642小時。有線電視用户1.2萬户,數字電視用户4355户,數字電視入户率達26%。2011年末,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30個,其中團體會員1個,個人會員38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35人,劇院1座,座位540個,年演出13場次,觀眾達3萬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540個,年放映65場次,觀眾達3.5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藏書1250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紅星説唱隊。
[2]
龍華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龍華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7個,其中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所16所;病牀6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固定資產0.45億元。專業衞生人員42人,其中執業醫師20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67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0.35人、註冊護士0.2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7.4萬人次。2011年末,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8.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7萬人,參合率99.9%。
[2]
龍華鎮社會保障
仙遊龍華風光(1張)
龍華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龍華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4.4千米,投遞點3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2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9萬件,徵訂報紙21.6萬份、期刊5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萬門,固定電話用户1.2萬户,比上年增加158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100%,比上年增加12.8%;移動電話用户0.6萬户,比上年增加1200户,移動電話用户普及率達100%,比上年增加3.6%;光纜線路總長達34500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1.8萬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0.6萬個,寬帶接入用户0.6萬户,比上年增加850户。
[2]
龍華鎮基礎設施
- 能源
- 給排水
2011年末,龍華鎮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15噸。
- 供電
- 園林綠化
龍華鎮交通
編輯龍華鎮境內有公路S306、S35穿過。
龍華鎮歷史文化
編輯- 地名由來
傳説隋朝時有個惟勝和尚,一路化緣來到此地,遙望寶幢山“煙花蒼蒼,花氣如雲”,十分欣賞,決定在山下(燈塔村)結茅為廬住下,供佛唸經。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人們把茅廬擴建為上下兩座廳堂的禪院,稱萬壽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宣宗皇帝親自賜名“龍華萬壽禪寺”,此後因寺得名。
[2]
龍華鎮風景名勝
編輯- 龍華寺
龍華寺(2張)
- 龍華雙塔
- 金沙村羅漢巖
羅漢巖(2張)
- 安平橋
安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該橋系全石結構,橋長60米,橋面寬2.5米,共有5個橋墩。從橋墩向上看去,長約8米、寬0.6米的長條形石塊共有三塊,直接鋪設在石墩上,承載行人匆匆的腳步。而橋墩是架設在溪牀的一塊巨石上,巨石經過長年的流水沖刷,光滑的基石表面被磨成“V”字形,平整而又光滑。
- 參考資料
-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24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507-508.
- 3. 龍華鎮2021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06]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