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效

鎖定
人效顧名思義,人效即人的效率,全稱是“人力資源效能(HR Efficiency)” [3]  或“人力資源有效性(HR Effectiveness) [1]  ”。人效同時也是用來衡量企業人力資源價值,形成一種計量現有人力資源獲利能力的指標。人效的本質特徵取決於人力資源的性質特點。
中文名
人效
外文名
HR Efficiency
類    型
理論
主要貢獻者
穆勝 [4-7] 

人效人效的學派

一是人力資源效能(HR Efficiency)。反映人的投入產出,但從本質上看,是要反映人力資源系統有效性。具體來説,就是將經營貢獻與人力單位相聯繫,計算出不同人力的投入是否產出了相應效果。更簡單地説,財務或市場結果除以人力單位,就是人效指標。這是最剛性的指標,也最能彰顯人力資源職能的價值。
二是人力資源有效性(HR Effectiveness)。指人力資源管理達成目標的程度,這種理解導致人力資源部門沉醉於自己的專業性,但卻淪為服務或後勤部門。 [1-2] 
關於人力資源效能的學術觀點 關於人力資源效能的學術觀點

人效工具模型

人力資源效能即人效的工具模型分為兩類:
一是人力資源效能儀表盤(HR Efficiency Dashboard, HED)。人力資源效能儀表盤主張以指標顯示人力資源戰略路徑上的“關鍵節點”,將人力資源管理從動作到結果的傳導機制變成指標和數據,使人力資源戰略地圖極度可量化,以精準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的效能輸出或戰略性貢獻。 [8] 
人力資源效能儀表盤概述圖 人力資源效能儀表盤概述圖
二是人才成長指數。它受職業倦怠、人才晉升、人才賦能、人才儲備薪酬激勵多個因素影響,由企業的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決定,是一個綜合型指標。人才成長指數能夠反映人才隊伍的動態變化,展現企業在人才隊伍上未來成長的可能性。 [4] 
人才成長指數 人才成長指數 [3]

人效人效的重要性

互聯網與數字化時代,任正非張瑞敏馬雲張一鳴等頂級企業家都表現出對人效的極度執着。任正非甚至認為:“不抓人均效益增長,管理就不會進步。一個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長遠地、持續地實現人均效益增長。”
具體來説,人效有如下重要作用:
其一,人效是組織能力的最佳代言。
其二,人效對於財效(財務效能)有強力驅動作用。根據穆勝博士的一項對A股上市公司的大樣本研究,具有互聯網屬性的企業裏,人效每變動一個單位,財效同向變動4.33個單位。人效財效往往會相互影響,將企業拖入深淵,這種現象被他稱為“管理雙殺效應”。考慮到互聯網正成為商業的底層設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規律的普適性,那麼,以人效為支點就可以推動經營。
其三,人效對企業市值有顯著正面影響。同樣來自穆勝博士的一項對家電行業的研究,家電企業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9家近十年來人效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企業以人效為載體做市值管理的可行性。 [9] 

人效人效管理

人力資源效能(HR Efficiency,簡稱“人效”)是組織能力的最佳代言,以人效為支點可以推動經營。人效管理,即人力資源效能管理(HR Efficiency Management),其強調以人效為核心來診斷組織狀態、制定戰略規劃、落地人力配置、優化人力職能,通過循環式的管理來獲得企業的整體人效。人效管理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分支流派或一部分工具,而是人力資源專業的未來。
人效管理遵循“職能→隊伍→人效”的人力資源經營價值鏈,強調以職能(選用育留等)來塑造隊伍狀態,通過隊伍狀態的改變來獲得人效結果。與傳統人力資源專業的不同在於,其將人力資源專業變成了一台精密的儀器,通過職能運作的按鈕,形成對於人效結果的精準影響。

人效人效的兩個口徑

人效分為寬口徑人效和窄口徑人效,前者是公司整體人力的投產比,後者是公司某類核心人才推動北極星指標的投產比,也被稱為“核心人效”。
人效管理上,應該同時關注兩類人效指標。寬口徑人效,解決整體核編和核算人工成本包的問題;窄口徑人效,則解決核心人才隊伍核編和核算人工成本包的問題。
由於數字時代,20%的核心人才產生了80%的業績,那麼顯然,窄口徑人效作為寬口徑人效的驅動因素,更應該受到關注。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