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價值鏈

鎖定
價值鏈(value chain)概念首先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於1985年提出。最初,波特所指的價值鏈主要是指針對垂直一體化公司的,強調單個企業的競爭優勢。隨着國際外包業務的開展,波特於1998年進一步提出了價值體系(value system)的概念,將研究視角擴展到不同的公司之間,這與後來出現的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概念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之後,寇伽特(Kogut)也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他的觀點比波特的觀點更能反映價值鏈的垂直分離和全球空間再配置之間的關係。2001年,格里芬在分析全球範圍內國際分工產業聯繫問題時,提出了全球價值鏈概念。全球價值鏈概念提供了一種基於網絡、用來分析國際性生產的地理和組織特徵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全球產業動態性特徵。 [1] 
中文名
價值鏈
外文名
value chain
分    類
基本活動和支持活動
基本活動包含
生產、營銷、運輸等
來源書籍
競爭優勢

價值鏈簡介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提出的概念,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
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採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價值鏈內容構成

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為企業的股東和其他利益集團包括員工、顧客、供貨商以及所在地區和相關行業等創造價值。如果把“企業”這個“黑匣子”打開,我們可以把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分解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經濟活動,或者稱之為“增值活動”,其總和即構成企業的“價值鏈”。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其產品在設計、生產、銷售、交貨和售後服務方面所進行的各項活動的聚合體。每一項經營管理活動就是這一價值鏈條上的一個環節。企業的價值鏈及其進行單個活動的方式,反映了該企業的歷史、戰略、實施戰略的方式以及活動自身的主要經濟狀況
價值鏈的增值活動可以分為基本增值活動和輔助性增值活動兩大部分。
企業的基本增值活動,即一般意義上的“生產經營環節”,如材料供應、成品開發、生產運行、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這些活動都與商品實體的加工流轉直接相關。
企業的輔助性增值活動,包括組織建設、人事管理技術開發採購管理。這裏的技術和採購都是廣義的,既可以包括生產性技術,也包括非生產性的開發管理,例如,決策技術、信息技術、計劃技術;採購管理既包括生產原材料,也包括其他資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請有關諮詢公司為企業進行廣告策劃、市場預測、法律諮詢信息系統設計和長期戰略計劃等。
價值鏈的各環節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個環節經營管理的好壞可以影響到其他環節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説,如果多花一點成本採購高質量的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就可以減少工序,少出次品,縮短加工時間。
雖然價值鏈的每一環節都與其他環節相關,但是一個環節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其他環節的價值活動,則與其在價值鏈條上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根據產品實體在價值鏈各環節的流轉程序,企業的價值活動可以被分為“上游環節”和“下游環節”兩大類。在企業的基本價值活動中,材料供應、產品開發、生產運行可以被稱為“上游環節”;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可以被稱為“下游環節”。上游環節經濟活動的中心是產品,與產品的技術特性緊密相關;下游環節的中心是顧客,成敗優劣主要取決於顧客特點。不管是生產性還是服務性行業,企業的基本活動都可以用上價值鏈來表示,但是不同的行業價值的具體構成並不完全相同,同一環節在各行業中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在農產品行業,由於產品本身相對簡單,競爭主要表現為價格競爭,一般較少需要廣告營銷,對售後服務的要求也不是特別強烈,與之相應,價值鏈的下游環節對企業經營的整體效應的影響相對次要;而在許多工業機械行業以及其他技術性要求較高的行業,售後服務往往是競爭成敗的關鍵。

價值鏈優勢

“價值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在一個企業眾多的“價值活動”中,並不是每一個環節都創造價值。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實際上來自企業價值鏈上的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尤其是能夠長期保持的優勢,説到底,是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戰略價值環節上的優勢。而行業的壟斷優勢來自於該行業的某些特定環節的壟斷優勢,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也就抓住了整個價值鏈。這些決定企業經營成敗和效益的戰略環節可以是產品開發工藝設計,也可以是市場營銷、信息技術,或者人事管理等等,視不同的行業而異。在高檔時裝業,這種戰略環節一般是設計能力;在捲煙業,這種戰略環節主要是廣告宣傳和公共關係策略(也就是如何對付各種政府和消費者組織的經驗努力);在餐飲業,這種戰略環節主要是餐館地點的選擇。雖然如前所述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價值鏈,同一環節在各行業的作用也不相同,但是,對於具有較大規模的企業,例如跨國公司則可以通過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也就是核心能力在相關行業中進行擴散和移植,從而提高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在國際營銷活動中擁有全球跨行業營銷的範圍經濟效應。這種範圍經濟效應是跨國公司通過最佳廣度(範圍)地使用通用型要素和資源而獲得的。這種通用型要素可以是通用的生產設備、管理經驗、營銷技能研究開發能力。由於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能發現通用型要素的存在,那麼,當兩個行業的價值鏈上的關鍵環節也就是核心能力需要相同的通用型要素時,跨國公司就將自己在一個行業中的核心能力擴散到另一個相關行業,使得範圍經濟效應轉化為範圍經濟優勢。因此,跨國公司在一個行業的營銷溝通活動中獲得的先進知識、經驗和技能,可以不需要很大的追加投資就能轉移到其他相關行業。

價值鏈作用

價值鏈在經濟活動中是無處不在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行業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繫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之間也存在着價值鏈聯結。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價值鏈對收益、國際分工以及經營戰略具有重大作用。
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揭示,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而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用波特的話來説:“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由一連串企業內部物質與技術上的具體活動與利潤所構成,當你和其他企業競爭時,其實是內部多項活動在進行競爭,而不是某一項活動的競爭。”

價值鏈應用

微軟及其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個人電腦桌面——許多商業軟件都是為此開發的核心,經常被看作驅動了一條價值鏈(value chain)的公司和產品的典型。企業在為個人電腦購買軟件時,花在附加軟件的支出遠遠超過基本操作系統的支出,而操作系統是運行這些附加軟件的事實上的標準。其他公司必須符合Windows的標準,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微軟控制了一條價值鏈。根據麥肯錫公司的一項研究報告,這條獨特的價值鏈在1998年價值達到3830億美元。而微軟在這條價值鏈中所佔的份額只有4%,即153億美元。
如果一家公司通過開發產品或服務、為其他公司提供了平台而創造出一條價值鏈,相比於試圖獨自提供整條價值鏈的公司,更有可能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 [2] 
參考資料
  • 1.    付泉.管理信息系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 2.    價值鏈  .TechTarget信息化[引用日期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