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薑

鎖定
乾薑,中藥名。為姜科植物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乾燥根莖。冬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或低温乾燥。趁鮮切片曬乾或低温乾燥者稱為“乾薑片”。
別    名
白姜
均姜
幹生薑
植物界
姜科
分佈區域
中國中部、東南部、西南部廣為栽培
中文學名
乾薑
採收時間
冬季採挖
用 量
3~l0g
毒 性
無毒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乾薑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莖

乾薑性 味

味辛,性熱。

乾薑歸 經

歸脾、胃、腎、心、肺經。

乾薑功 效

温中散寒,回陽通脈,温肺化飲

乾薑主 治

乾薑
乾薑(3張)
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乾薑相關配伍

1、用於治脾胃虛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飲,喜唾涎沫:人蔘、乾薑、白朮、甘草。如理中湯。(《傷寒論》)
2、用於治中寒水瀉:乾薑(炮)研末,飲服二錢。(《千金方》)
3、用於治寒痢青色:乾薑切豆大,海米飲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補缺肘後方》)
4、用於治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蔘各一兩,半夏二兩。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蔘半夏丸。(《金匱要略》)

乾薑用法用量

3~l0g。

乾薑禁 忌

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服。

乾薑炮製方法

1、乾薑: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乾燥。
2、姜炭:取乾薑塊,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色、內部棕褐色。

乾薑生理特性

1、乾薑: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枝,長3~175px,厚1~50px。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和明顯的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顆粒性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2、乾薑片:本品呈不規則縱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狀分枝,長1~150px,寬1~50px,厚0.2~10px。外皮灰黃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切面灰黃色或灰白色,略顯粉性,可見較多的縱向纖維,有的呈毛狀。質堅實,斷面纖維性。氣香特,異味辛辣。

乾薑產 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四川、貴州等地。

乾薑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乾薑,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亦宜用之,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 [1] 
2、《本草經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結,温可除寒通氣,故主胸滿咳逆上氣,温中出汗,逐風濕痹,下痢因於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蓋血虛發熱,熱則血妄行,乾薑炒黑,能引諸補血藥入陰分,血得補則陰生而熱退,血不妄行矣。治腸僻,亦其義也。
3、《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温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僻下痢,生者尤良。
[2-4]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5月
  • 4.    楊衞平.《臨牀常用中藥手冊》: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