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中山大學
- 外文名
- Sun Yat-sen University
- 簡 稱
- 中大、SYSU
- 創辦時間
- 1924年11月11日
- 辦學性質
- 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 主管部門
- 教育部
目錄
- 1 校史沿革
中山大學校史沿革
編輯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前身為孫中山創辦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7月17日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27年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28年3月,複名為“國立中山大學”,1952年經合併及改組,成立新中山大學並去除“國立”稱謂。1980年,台灣當局(自稱“中華民國政府”)另於台灣高雄市覆校“國立中山大學”
[1]
。
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其前身為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1926年12月28日,由原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等合併建立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7年11月28日,更名為“國立第二中山大學”。1928年7月,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3]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於1927年在“求是書院”校址上,合併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而成立。1928年4月1日,更名為“浙江大學”,同年更名為“國立浙江大學”。1949年,國立浙江大學一部分遷往台灣併入台灣大學和台南工專(即台灣成功大學),另外其文學院院長張其昀和文學院師生創辦中國文化大學。同年,因籌建中國科學院,部分浙大師資被調至中國科學院各院所。此後於1950年初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各自獨立發展,但部分師資力量及浙江大學機構仍有保留。
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學重新合併由浙大衍生出的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組成新的浙江大學。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其前身為國立東南大學。1927年6月,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併入原由該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和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及江蘇境內南京工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四所公立專門學校,改組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1928年4月更名為“江蘇大學”,1928年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 參考資料
-
- 1. 國立中山大學校史沿革 .國立中山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8-02-25]
- 2. 基本情況 .蘭州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5-07-14]
- 3. 武漢大學百年校史 .武漢大學[引用日期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