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

鎖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是大學最早建立並開始招生的學院之一。2020年9月,經濟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融合,經濟所領導同時擔任經濟學院主要領導。現任院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研究員。
經濟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學位點1個,碩士學位點10個,博士學位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在讀學生600餘人。專業覆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範圍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統計學等二級學科;包含上述7個二級學科的同時,經濟學院還在世界經濟數量經濟金融學共計10個二級學科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院有專任教師120餘人,博士學位獲得者佔95%以上。 [22] 
中文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管部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本科專業
1個(經濟學)
碩士點
10個(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數量經濟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統計學)
博士點
政治經濟學
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展開
博士點
政治經濟學
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統計學 收起
地    址
北京市房山區長於大街11號(大學校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小街2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知名校友
慄戰書 [16] 
陳元 [5] 
江小涓 [6] 
樓繼偉 [7] 
蔡昉 [8]  展開
知名校友
慄戰書 [16] 
陳元 [5] 
江小涓 [6] 
樓繼偉 [7] 
蔡昉 [8] 
樊綱 [9] 
顧海良 [10] 
王雍君 [11] 
李劍閣 [12]  收起
知名教師
潘家華 [13] 
裴長洪 [13] 
張曉晶 [13] 
何德旭 [13] 
魏後凱 [13]  展開
知名教師
潘家華 [13] 
裴長洪 [13] 
張曉晶 [13] 
何德旭 [13] 
魏後凱 [13] 
胡樂明 [13] 
楊虎濤 [13]  收起
所屬地區
北京市
現任院長
黃羣慧
名譽院長
逄錦聚
常務副院長
張濤 [24]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辦學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張)
2020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印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院系調整暨推進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該方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將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一起,共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並進一步加強各研究生教學系建設。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20餘人,其中學部委員4人、榮譽學部委員12人、特聘教授17人、教授60餘人。博士學位獲得者佔95%以上。學院在職教師中,有3人獲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稱號,2人獲評“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稱號,4人獲國家級“百千萬”人才稱號,1人獲宣傳文化思想青年英才稱號,8人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位教師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省部級學會會長及副會長。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學院概況

經濟學院成立於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最早建立並開始招生的學院之一,近兩年的招生規模穩居全校第一。經濟學院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部分經濟類專業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類專業師資等而建立的。
經濟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立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41年研究生培養的辦學經驗和辦學特色,廣泛吸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生培養的寶貴經驗,並強化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各研究所的深度科教融合。
經濟學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主要是基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以及經濟學部其他研究所的雄厚師資和科研資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有九個研究所(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研究所,農村發展研究所,財經戰略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這些研究所從師資、學科建設、科研等多個方面,支持經濟學院的建設和發展。2020年9月,經濟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融合,經濟所領導同時擔任經濟學院主要領導。現任院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研究員。 [15] 
經濟學院現有本科專業學位點1個,碩士學位點10個,博士學位點7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在讀學生600餘人。專業覆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範圍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西方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國民經濟學、統計學等二級學科;包含上述7個二級學科的同時,經濟學院還在世界經濟、數量經濟和金融學共計10個二級學科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15] 
經濟學院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以及經濟學部各研究所研究人員構成。他們具有豐富的本科和碩士教學經驗,還有老師獲得了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學院還聘請社科院眾多知名學者和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研究人員擔任學院的長聘教授、副教授。裴長洪、張宇燕、楊春學、左大培、李雪松、楊志勇等專家學者均是學院的長聘教授。
在教學中,學院的長聘教授、副教授與學院專任教師共同為學生授課。通過平行選課等形式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通過組建教學團隊授課的方式,充分發揮長聘教授和專任教師各自的優勢。為達成高質量實施課堂教學和科研教學,學院很多課程都進行小班化教學、研究型教學。
基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師資雄厚,學生人數規模小的特點,學校在本科生的培養中,設立學業導師制度,探索“師徒制”的培養模式。經濟學院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的100餘位博士生導師擔任本科生的學業導師。學業導師不僅對學生進行學科專業方面的指導,更對學生進行追求科學、嚴謹求學等方面的言傳身教。學院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在科研工作中招募學生作為自己的學術助手,通過幹中學的方式強化學生的科研能力訓練。
經濟學院堅持高水平、開放、國際化辦學。學院與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相關院系開展教學培養上的互動合作。學院還與中國對外貿易中心用友軟件、北京市註冊會計師協會等實務部門有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多元化、高水準的實習、實踐機會。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的國際化,已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杜蘭大學、美國聖母大學等建立合作關係,邀請國際知名的經濟學者來院訪問和講學,還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周、專題工作坊、海外學習交流項目等形式,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國際學習和科研機會。
經濟學院在提升和強化教學的同時,非常注重科研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高等研究院管理機構設在經濟學院。學院現擁有大數據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創新創業研究中心,公共經濟與投融資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品牌領導力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促進學術研究的成果轉化和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經濟學院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學金頒獎現場
經濟學院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學金頒獎現場(2張)
經濟學院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學校在馬克思主義和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研究資源上的優勢,做好學生的黨團等學生組織建設,加強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組織三位一體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學校為鼓勵本科生參與實踐和科研活動,特別設立了新苗計劃。經濟學院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新苗計劃,成立學術團體、讀書會,參與課題研究等。
經濟學院在校生,不僅人數是各學院中最多的,而且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勤奮好學。他們在各種學習競賽學術活動中斬獲眾多獎項,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和數學建模比賽、美賽中,分別獲得多個一等獎、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ERP沙盤對抗賽中,先後獲得全國總決賽一、二等獎;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他們是學校各類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骨幹,不僅推動着建設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經濟學院文化,而且還引領學校的學生學術和校園文化。
經濟學院將充分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師資和科研優勢,着力發展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科的辦學特色,聚焦英才教育,致力於培養擁護黨的領導,具有家國情懷,具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能夠在黨政機關、高校科研院所、其他部門從事經濟學研究、教育、管理和實操的高級專門人才。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特色培養

本科生學業導師
“師徒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多年探索不斷完善建立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社科大本科教育將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設立本科生學業導師。導師由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每位導師指導2-5名學生。導師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對學生進行學科專業方面的指導,更對學生進行追求科學、嚴謹求學等方面的言傳身教。
中國社科大實施課程主講教授制、講座教師制等師資建設制度,聘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知名教授、國家長江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內外知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才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師徒制”提供支持。同時,中國社科大聘任頂尖的教師投入到一線教學,負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的講授,為學生提供紮實的優質教育。 [18] 
本碩博一體化
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中國社科大經濟學院將在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基礎學科、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學科中,陸續開展連續培養,向本科教育導入研究生教育資源,通過加大推免力度、碩博連讀等形式,推動實現“本碩博”一體化培養。 [19] 
國際化
經濟學院與美國聖母大學師生交流 經濟學院與美國聖母大學師生交流
中國社科大注重通過國際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對外交流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0多個機構間合作協議,合作伙伴涵蓋各國的科學院、知名大學、智庫、政府部門及國際組織,形成了一個覆蓋完整的高層次交流合作網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與美國、英國等十幾個國家、港澳台地區多所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
中國社科大在此基礎上,深化本科生的聯合培養、雙聯學位、海外學習等形式,在經過2-3年本科校內學習基礎上,優秀的在校生可選擇海外學習途徑,繼續攻讀學位。同時中國社科大也將大力引進國際學術資源,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多元教育。 [20] 
學生學術發展
中國社科大努力發揮社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推進科教融合,為學生提供獨具特色的優質教育。根據學生學歷層次、專業特點不同,中國社科大啓動了本科生“人文社會科學新苗支持計劃”,該計劃是以“重學術、愛科研、強能力”為原則,積極探索本科生科學研究能力提升,形成以“課題研究”、“讀書會”、“學術團體”、“學術競賽”、“成果獎勵”五位一體的本科生科學研究管理體系。
在“人文社會科學新苗支持計劃”實施過程中,中國社科大經濟學院注意整合學業導師和青年教師力量,共同助力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院希望通過“人文社會科學新苗支持計劃”的實施,激發學生科學研究興趣,提升本科生的學術能力,尤其是學術邏輯思維能力、學術分析思考能力和學術語言表達能力,挖掘學生學術潛能,真正培養出一批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廣闊學術視野和卓越學術潛質的優秀人才。 [21]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組織機構

機構設置
學科專業
經濟學教研室
世界經濟教研室
金融學教研室
數學教研中心
國民經濟教研室
-
職能部門
院長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教學科研外事辦公室
教學管理辦公室
學生管理和活動辦公室
行政辦公室
研究機構
公共政策與經濟高等研究院 [17]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現任領導

名譽院長:逄錦聚
院長黃羣慧 院長黃羣慧
院長:黃羣慧 [3] 
常務副院長:張濤 [24] 
黨總支書記:鍾德壽
副院長:朱恆鵬李石強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2020級碩士班團支部被評為“北京市五四紅旗團支部”。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所

社科院經濟所 社科院經濟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由20世紀20年代成立的兩家研究機構改組、合併、更名,幾經變遷發展而來。1926年7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於北平設立社會調查部,1929年改組成為獨立的社會調查所;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於上海設立社會科學研究所。1934年,社會調查所與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成為新的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45年更名為社會研究所。1950年改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經濟研究所。1977年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並發展至今(各發展時期以下統一簡稱經濟所)。
自社會調查所組建,經濟所先後經歷了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展時期。經抗戰烽火之洗禮、見亂世中國之重生、立時代改革之潮頭、發經濟理論之先聲,在國家經濟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發展主流。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主要研究領域為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勞動問題、對外貿易、財政、金融、人口、統計、經濟史、戰時經濟等。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濟所逐漸發展為以經濟學綜合性、基礎性領域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堅持學術研究與智庫研究並重,發揮“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堅強陣地、中國經濟學發展的學術引領、中國重大經濟問題研究的智庫支撐”三大定位的國家級綜合性經濟學專業研究機構。經濟所目前設有14個研究室:政治經濟學研究室、《資本論》研究室、宏觀經濟學研究室、微觀經濟學研究室、公共經濟學研究室、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中國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外國經濟思想史研究室、經濟增長研究室、收入分配研究室、人工智能經濟研究室、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室;5個院級研究中心: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欠發達經濟研究中心、上市公司研究中心、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個所級研究中心: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決策科學研究中心;管理2個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1個全國性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管5個學術社團:中國《資本論》研究會、中國比較經濟學研究會、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1個基金會: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
經濟所在9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先後有一大批對中國經濟建設和經濟理論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在此耕耘不輟、著書立説、學術報國,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人(陶孟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4人(狄超白許滌新、陶孟和、駱耕漠),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5人(劉國光、張卓元劉樹成朱玲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2人(於祖堯、朱紹文吳承明汪敬虞趙人偉、駱耕漠、戴園晨孫世錚宓汝成經君健聶寶璋項啓源),以及千家駒陳翰笙顧準嚴中平李文治等學界泰斗。陶孟和、楊端六蔡元培楊銓傅斯年巫寶三、狄超白、孫冶方、許滌新、劉國光、董輔礽、趙人偉、何建章、張卓元、劉樹成吳太昌裴長洪、高培勇先後擔任所長。現任所長黃羣慧。
經濟所注重學術交流和學術傳播,主辦的《經濟研究》(1955年創刊)、《經濟學動態》(1960年創刊)、《中國經濟史研究》(1986年創刊),在國內經濟研究領域學術期刊中居領先地位。2020年又創辦了《經濟思想史學刊》(季刊)。經濟所圖書館積累了包括較為齊全的中外經濟學專業藏書約70萬冊,其中古籍、地方誌7400餘種、近6.2萬冊,文書檔案約2.5萬件,其中不乏珍稀館藏。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