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曉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

鎖定
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 [94]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93]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 
中文名
張曉晶
職    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
職    稱
教授
工    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張曉晶人物經歷

領銜編制併發布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與及季度宏觀槓桿率,該成果已成為分析研判國家能力、財富構成與債務風險的權威依據,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不平等數據庫(WID)以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等頂級學術期刊論文所引用,並進入國際知名的CEIC全球數據庫。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跟蹤分析;參與、主持“十一五”至“十四五”時期五年規劃的研究與評估工作;主持中財辦重大委託課題及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 [1] 
出版《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 [2]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系列)》 [3]  (合作)等專著。榮獲的獎項有: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首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第五屆“中國軟科學獎”和第六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宏觀金融理論與發展經濟學。 [1] 

張曉晶學術專著

1. 《中國金融報告2020: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變革》 [4]  (張曉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3月。
2.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 [3]  (李揚、張曉晶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2月。
3. 《2020與黑天鵝共舞:新分析範式下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 [5]  (張曉晶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3月。
4. 《新中國經濟學研究70年》 [6]  (張卓元、張曉晶 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5.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7]  (蔡昉、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3月。
6.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 [8]  (李揚、張曉晶、常欣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2月。
7. 《開放大國的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的實證》 [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0月。
8. 《發展新常態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究》 [10]  (蔡昉、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6月。
9. 《中國經濟改革的大邏輯》(張曉晶、常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
10.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槓桿調整與風險管理》 [11]  (李揚、張曉晶、常欣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7月。
11.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理論、方法與風險評估》 [12]  (李揚、張曉晶、常欣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12. 《論新常態》 [13]  (李揚、張曉晶),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
13. 《失衡與再平衡:塑造全球治理新框架》 [14]  (李揚、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14. 《中國經濟再平衡之路:內外均衡與財税改革》 [15]  (樊綱、張曉晶等),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12月。
15. 《哈佛散記:與經濟學的親密接觸》 [16]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16. 《改革年代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遷》 [17]  (劉霞輝、張平、張曉晶),格致出版社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17.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信息經濟:發展與挑戰》 [18]  (樊綱、張曉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18. 《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 [2]  ,上海人民出版社與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11月。
19. 《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 [19]  (樊綱、張曉晶),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

張曉晶學術論文

1. 《構建中國特色的預期管理》 [20]  (張曉晶、曾一巳、邵興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1年第3期。
2. 《國家大賬本:21世紀中國經濟的“存量趕超”》 [21]  (張曉晶、劉磊、邵興宇),《中國經濟報告》2021年第2期。
3. 《宏觀槓桿率與跨週期調節》 [22]  ,《中國金融》2021年第5期。
4. 《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變革》 [23]  (張曉晶、張明、董昀),《金融評論》2021年第1期。
5. 《中國宏觀金融網絡與風險:基於國家資產負債表數據的分析》 [24]  (劉磊、張曉晶),《世界經濟》2020年第12期。
6. 《宏觀分析新範式下的金融風險與經濟增長:兼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衝擊與在險增長》 [25]  (張曉晶、劉磊),《經濟研究》2020年第6期。
7.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 [26]  ,《經濟學動態》2020年第5期。
8. 《新冠疫情衝擊下穩增長與防風險的艱難平衡》 [27]  (張曉晶、劉磊),《國際經濟評論》2020年第2期。
9. 《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將繼續穩健前行》 [28]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31日。
10. 《穩增長與穩槓桿的平衡》 [29]  ,《中國金融》2019年第18期。
11. 《現代貨幣理論及其批評——兼論主流與非主流經濟學的融合與發展》 [30]  (張曉晶,劉磊),《經濟學動態》2019年第7期。
12. 《債務高企、風險集聚與體制變革——對發展型政府的反思與超越》 [31]  (張曉晶,劉學良、王佳),《經濟研究》2019年第6期。
13. 《信貸、槓桿率與經濟增長:150年的經驗和啓示》 [32]  (張曉晶、劉磊、李成),《比較》2019年第1期。
14. 《結構性去槓桿:進程、邏輯與前景——中國去槓桿2017年度報告》 [33]  (張曉晶、常欣、劉磊),《經濟學動態》2018年第5期。
15. 《扭曲、趕超與可持續增長——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重新審視》 [34]  (張曉晶、李成、李育),《經濟研究》2018年第1期。
16. 《讓新發展理念在新時代開花結果》 [35]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13日。
17. 《國家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金融穩定》 [36]  (張曉晶、劉磊),《經濟學動態》2017年第8期。
18.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原則》 [37]  (蔡昉、張曉晶),《勞動經濟研究》2017年第4期。
19. 《正確認識去槓桿》 [38]  ,《中國金融》2016年第21期。
20. 《金融週期與創新宏觀調控新維度》 [39]  (張曉晶,王宇),《經濟學動態》2016年第7期。
21. 《新常態下當有新作為》 [40]  ,《人民日報》2016年4月26日。
22.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和重大思路》 [42]  (張曉晶,李成,董昀),收入《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李培林、蔡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1月。
23. 《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情況的總體評估》 [41]  (張曉晶,董昀),收入《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李培林、蔡昉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1月。
2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經驗與中國出路》 [43]  ,《國際經濟評論》,2015年第6期。
25. 《探索宏觀經濟政策新框架》 [44]  (張曉晶、王宇),《比較》2015年第4輯(總第79輯)
26. 《經濟新常態下宏觀調控創新與演進》 [45]  ,《學習時報》2015年6月29日。
27. 《不唯GDP,不去GDP,超越GDP》 [46]  ,《人民日報》2015年3月31日。
28. 《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邏輯與前景》 [47]  (李揚、張曉晶),《經濟研究》2015年第5期。
29. 《試論中國宏觀調控新常態》 [48]  ,《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4期。
30.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框架與路徑選擇》 [49]  ,《開放導報》2014年第3期。
31. 《美國製造業迴歸的真相和中國的應對》 [50]  (張曉晶、李成),《求是》2014年6月第12期。
32. 《化解產能過剩更要注重供給管理》 [51]  ,《求是》2014年1月第1期。
33. 《重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的探索與爭論》 [52]  (張曉晶、董昀)《比較》2013年第3期 。
34. 《慎用需求管理 加強供給管理》 [52]  (李揚、張曉晶)《比較》2013年第3期 。
35. 《宏觀經濟政策的新工具:資產負債表分析》 [52]  (李揚、張曉晶、李成)《比較》2013年第3期 。
36.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增速在合理區間》 [52]  ,《人民日報》專訪,2013年9月24日。
37. 《主流經濟學危機與中國經濟學的話語權》 [53]  ,《經濟學動態》2013年12期。
38. 《增長放緩不是狼來了:中國未來增長前景展望》 [54]  ,《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4期。
39. 《中國主權資產負債表及其風險評估(下)》 [55]  (李揚、張曉晶、常欣、湯鐸鐸、李成),《經濟研究》2012年第7期。
40. 《中國主權資產負債表及其風險評估(上)》 [56]  (李揚、張曉晶、常欣、湯鐸鐸、李成) ,《經濟研究》2012年第6期。
41. 《實現物價調控目標:機遇與挑戰並存》 [57]  ,《求是》2011年第12期。
42. 《實現穩增長、控通脹與調結構的動態平衡》 [58]  ,《中國金融》2011年第15期。
43. 《滯脹成因的重新審視與中國的滯脹風險》 [59]  ,《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7期。
44.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宏觀調控》 [60]  (張曉晶、李成、常欣、張平),《經濟研究》2010年第11期。
45. 《西方主流經濟學面臨危機》 [61]  ,《人民日報》2010年9月2日。
46. 《歐債危機的成因、演進路徑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62]  (張曉晶、李成),《開放導報》2010年第4期。
47. 《宏觀調控目標的“十一五”分析和“十二五”展望》 [63]  (張曉晶、湯鐸鐸、劉樹成),《經濟研究》2010年第2期。
48. 《宏觀經濟構築新上升週期》 [64]  ,《人民日報》2010年3月1日。
49. 《主流宏觀經濟學的危機與未來》 [65]  ,《經濟學動態》2009年第12期。
50. 《全球失衡、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的復甦》 [66]  (張曉晶、湯鐸鐸、林躍勤),《經濟研究》2009年第5期。
51. 《中國經濟週期的國際關聯》 [67]  (袁富華、汪紅駒、張曉晶),《世界經濟》2009年第12期。
52. 《通貨膨脹形勢、潛在增長率與宏觀調控的挑戰》 [68]  ,《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1期。
53. 《中國經濟增長的週期性調整、未來走勢與政策選擇》 [69]  ,《財貿經濟》2008年第10期。
54. 《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長與宏觀調控》 [70]  ,《中國金融》2008年第17期。
55. 《外部衝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 [71]  (汪紅駒、張曉晶),《經濟研究》2008年第5期。
56. 《“福利趕超”與“增長陷阱”:拉美的教訓》 [72]  (樊綱、張曉晶),收入林毅夫、莊巨忠、湯敏、林暾編輯的《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一書中(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年4月);並發表於《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57. 《當前通貨膨脹形勢與貨幣政策的挑戰》 [73]  ,《中國金融》2008年第6期。
58. 《努力將外部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74]  ,《求是》2008年第22期。
59. 《開放視角下的國家綜合負債風險與市場化分擔》 [75]  (孫濤、張曉晶),《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
60. 《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特點和地區經濟差異的縮小》 [76]  (劉樹成、張曉晶),《經濟研究》2007年第10期。
61. 《中國房地產週期與金融穩定》 [77]  (張曉晶、孫濤),《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
62. 《跨境資金流動的實證分析:以香港路徑為例》 [78]  (孫濤、張曉晶),《金融研究》2006年第8期。
63. 《增長失衡與政府責任:基於社會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79]  (張曉晶、汪紅駒、常欣),《經濟研究》2006年第10期。
64. 《國際資本流動、經濟扭曲與宏觀穩定》 [80]  ,《經濟研究》2005年第4期。
65. 《實現經濟週期波動在適度高位的平滑化》 [81]  (劉樹成、張曉晶、張平),《經濟研究》2005年第11期。
66. 《中國市場化進程報告:現狀分析與未來預測》 [82]  ,《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67. 《開放中的經濟增長與政策選擇》 [83]  (張曉晶、張平),《經濟研究》2004年第4期。
68. 《把握現代經濟學前沿 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評《近現代經濟學之演進》》 [84]  ,《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
69. 《經濟增長、結構調整的累積效應與資本形成》 [85]  (張平、張曉晶),《經濟研究》2003年第8期。
70. 《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文獻概覽與未來研究方向》 [52]  ,收入《經濟學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71. 《加入金融創新的IS-LM模型》 [86]  ,《經濟研究》2002年第10期。
72. 《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 [52]  ,《世界經濟》2001年第2期。
73. 《貨幣政策、資本形成與經濟增長:評《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 [87]  ,《經濟研究》2001年第5期。
74. 《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穩定增長》 [88]  ,《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
75. 《金融經濟學與一般經濟學之間的距離》 [89]  ,《國際經濟評論》1998年第1~ 2期。
76. 《維克塞爾與今日主流經濟學》 [90]  ,《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第3~4期。
77. 《試論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 [91]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張曉晶英文著作

1. “Towar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ith FAN Gang), ADB East Asia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8, December, 2019.
2. “Distortions, Growth Catch-up, and Sustainable Growth” (with Cheng LI,Yu LI), China Economist, Volume 13, No.5 ,September-October 2018.
3. “Structural Reform for Economic Growth ” (with Cai FANG), The Australian Economic Review, Volume 50, No.4 ,2017.
4.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New Normal: Progress, Determinants and Policy Discussions”, China & World Economy / 22–44, Vol. 25, No. 2, 2017.
5. “Deleveraging: Data,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with Xin CHANG), China Economist, Volume 12, No.1, January-February 2017.
6.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Policy”,China Economist, Vol. 11, No. 3, May-June, 2016.
7. “China’s sovereign balance sheet and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tability”,(with Yang LI), in China's Road to Greater Financial Stability: Some Policy Perspectives (editor: Udaibir S Das, Jonathan Fiechter and Tao Sun), IMF Press, 2013.
8. “China's Inflation: Demand-Pull or Cost-Push?”, Asian Economic Papers, Vol.11, No.3, 2012.
9. “Shar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BRICS Have 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s” (with Jiagui CHEN),China Economist,Vol. 5, No. 1, 2010.
10. “Rebalanc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Global Power Re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 published by Foresight, 2009.
11. “Spillovers of the U.S. Subprime Financial Turmoil to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SAR: Evidence from Stock Markets”(with Tao SUN), IMF Working Paper WP/09/166, September, 2009.
12. “How Should China Handle Trade-offs between Growth and Inflation”, China Economist, No.14, May, 2008.
13. “Growth Imbalance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pending”, (with Hongju WANG and Xin CHA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China, Vol. 2, No. 3, July 2007.
14. “China’s Current Real Estate Cycle and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with Tao SUN),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14, No. 4, 2006.Blackwell Publishing.
15. “Report on Marketization Process inChina: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Forecast for the Future”, The Chinese Economy, November-December, 2004. M.E. Sharpe.
16. “How Can Developing Countries Benefit from Global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with Gang FAN),China &World Economy, No.9~10, 2003.
17. “The Chinese Reform Agenda”, (with Gang FAN), in Jan Joost Teunissen (eds.), China’s Role in Asia and the World Economy: Fostering Stability and Growth, FONDAD, the Hague, 2003.
18. "China's 'New Economy':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Journal of Transforming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Volume 9, No. 3, 2002.

張曉晶相關言論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召開的《中國宏觀金融分析》2023年第一季度發佈會上,張曉晶表示,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並非要打壓房地產,因為住房是中低收入家庭財富的最重要構成,如果房價暴跌,受損最大的是中低收入家庭。 [9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