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卓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鎖定
張卓元,1933年7月出生於廣東梅縣 [5] 中共黨員 [8]  ,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4]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究員。 [1] 
張卓元於1954年從中南財經學院經濟系畢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83年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 [5]  ;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4]  ;1995年—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10]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 
張卓元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價格學。 [3] 
中文名
張卓元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933年7月
畢業院校
中南財經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經濟學60年》
《新中國經濟學史綱》
主要成就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卓元人物經歷

1933年7月,張卓元出生於廣東梅縣。 [5] 
1944年9月—1950年7月,就讀於廣東省立梅州中學。 [9] 
1950年,入讀於中山大學經濟系。
1953年,轉入中南財經學院經濟系。
1954年,從中南財經學院經濟系畢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4] 
1995年—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長。 [10]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 

張卓元主要成就

張卓元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卓元涉足經濟學等諸多研究領域,包括價格改革、流通問題、國企改革、控制通貨膨脹、統一國內外市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源配置機制形成、宏觀調控體系設計、重塑政府與市場關係、企業改革與治理機制現代化等。 [7]  [9] 
20世紀60年代,張卓元主張以資金利潤率作為評價經濟活動的標準,以生產價格作為定價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致力於研究價格改革理論與市場問題,提出價格改革“一調二放三掛鈎”和“走小步、不停步”的改革方略,着力處理好理順價格關係和穩定物價水平的關係,成為支撐中國“漸進市場化改革”的理論依據;與劉國光等一起提出“穩中求進”的改革和發展思路 [1]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張卓元專注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提出了加快中央企業改革步伐、引進中國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改善產權結構等主張;從1993年參與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文件的起草工作始,歷經起草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報告以及若干次中央全會文件等,推進理論向政策的轉化。 [1] 
  • 學術論著

張卓元人才培養

  • 教材建設
張卓元作為課題組編寫成員,參與編寫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 [4] 
  • 指導學生
張卓元指導培養的學生有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房漢廷等。 [7] 

張卓元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1991年
2006年
2013年
吳玉章基金委員會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 [1]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 [1] 
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

張卓元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5年—1998年
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理論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2] 
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國成本研究會名譽會長 [1] 

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榮譽理事長、評獎委員會主任 [1]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 

經濟研究》主 [4] 

中國價格學會副會長 [2] 

《財貿經濟》主編 [8] 

經濟學文摘》主編 [8] 

張卓元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張卓元和妻子李秀珍是中學、大學同學,畢業後又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同事。 [5] 

張卓元人物評價

“張卓元是中國經濟學界的‘常青樹’,為中國改革新時期的經濟理論創新,為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突出的理論貢獻。”(《深圳特區報》評) [5] 
“張卓元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之一,緊跟改革步伐的理論探討,參與了重要改革階段的理論創新,是‘穩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最重要的市場經濟專家之一,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光明日報》評) [4] 
“張卓元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久負盛名的優秀經濟學家,是中國重要的市場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梅州日報》評)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