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海高程系

鎖定
黃海高程系是1956年確定的,它是根據青島驗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黃海驗潮資料,求出該站驗潮井裏橫按銅絲的高度為3.61 米,所以就確定這個銅絲以下3.61米處為黃海平均海水面。從這個平均海水面起,於1956年推算出青島水準原點的高程為72.289米。我國測量的地表高程,都是參照這一高程系推算。
中文名
黃海高程系
確立時間
1956年
高    程
72.289米
地理位置
山東青島市大港1號碼頭
東經位置
120°18′40
緯    度
36°05′15

黃海高程系歷史沿革

青島觀象台外觀 青島觀象台外觀
黃海高程系位於山東青島市大港1號碼頭西端青島觀象台驗潮站內,地理位置為東經120°18′40〃,北緯36°05′15〃。驗潮站有一間特殊的房屋,內有一口直徑1米、深10米的驗潮井,它有3個直徑60釐米的進水管與大海相通。最初使用德國的潮汐自動記錄儀,觀測始於1900年。抗日戰爭期間遭到破壞,1947年又恢復驗潮工作,建國後重新修理建築更新設備,現使用的儀器為HCJ1型(又稱瓦爾代)水位計,美國進口SUTRON9000自動水位計以及國家海洋局技術研究所生產的SCA6-1型聲學水位計。每天觀測3次,時間分別為:7h45m~8h00m,13h45m~14h00m,19h45m~20h00m,長年觀測,從不間斷。長年累月天天不間斷。
青島驗潮站測得平均海平面為2.429米,將它確定為我國現行的高程基準面。也就是説青島的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零”。中國的地形和地圖上的海拔高度,就是以青島的海平面(基準面)為座標原點進行測量確定的。1956年,我國規定以青島驗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為統一的高程起算面,稱為黃海平均海平面或黃海基準面,1985年重新測算確定。

黃海高程系設立意義

數據圖 數據圖
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必須確定一個統一的高程基準面,以便確實某山或某物的高度。
根據驗潮站長年獲取的潮位資料,經多次嚴格的測量計算,將青島驗潮站海平面作為我國高程基準。國家測繪局將位於青島市觀象山中巔的一幢小石屋裏旱井底部一塊球形標誌物——水袋瑪瑙的頂端(地理座標為東經120°19′08〃,北緯36°04′10〃)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全國的海拔高度都以這一原點為座標起點進行測量,然後加上72.260米,便得到海拔高度。比如全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海拔高度便是從位於青島的這一國家水準原點測量計算出來的。
這座小石屋全部由嶗山花崗岩砌成,頂部中央及四角各豎一石柱,雕鑿精細,玲瓏別緻,室內牆壁上鑲一塊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的黑色大理石碑,室中有一約2米深的旱井,水袋瑪瑙位於旱井底中。小石屋建築面積7.8平方米,俄式建築風格,1954年建成。國家水準原點,對於我國的生產建設、國防建設、科學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價值。
關於56黃海高程、85國家高程 、吳淞高程之間的關係

黃海高程系基準系統

85國家高程基準是指以青島水準原點和青島驗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驗潮數據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所定義的高程基準,其水準點起算高程為72.260米。
54北京座標系即54國家座標系,採用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參數。
80西安座標系即80國家座標系,採用國際地理聯合會(IGU)第十六屆大會推薦的橢球參數,大地座標原點在陝西涇陽縣永樂鎮北洪流村。
波羅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黃海高程
中國新疆境內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還在使用“波羅的海高程”。
(2) 黃海高程
系以青島驗潮站1950—1956年驗潮資料算得的平均海面為零的高程系統。原點設在青島市觀象山。該原點以“1956年黃海高程系”計算的高程為72.289米。
由於計算這個基面所依據的青島驗潮站的資料系列(1950年~1956年)較短等原因,中國測繪主管部門決定重新計算黃海平均海面,以青島驗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觀測資料為計算依據,並用精密水準測量接測位於青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得出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和1956年黃海高程的關係為:
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1956年黃海高程-0.029m。
大連港 大連港
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已於1987年5月開始啓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同時廢止。
(4)廣州高程及珠江高程
廣州高程 = 1985國家高程系 + 4.44(米)
廣州高程 = 黃海(56)高程系 + 4.41(米)
廣州高程 = 珠江高程基準 + 5.00(米)
廢黃河口風光 廢黃河口風光
日本入侵中國東北期間,在大連港碼頭倉庫區內設立驗潮站,並以多年驗潮資料求得的平均海面為零起算,稱為“大連零點”。該高程系的基點設在遼寧省大連市的大連港原一號碼頭東轉角處,該基點在大連零點高程系中的高程為3.765米。原點設在吉林長春市的人民廣場內,已被毀壞。該系統於1959年以前在中國東北地區曾廣泛使用。1959年中國東北地區精密水準網在山海關與中國東南部水準網連接平差後,改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統。大連基點高程在1956年黃海高程系的高程為3.790米。(6)廢黃河零點
江淮水利測量局,以民國元年11月11日下午5時廢黃河口的潮水位為零,作為起算高程,稱“廢黃河口零點”。後該局又用多年潮位觀測的平均潮水位確定新零點,其大多數高程測量均以新零點起算。“廢黃河口零點”高程系的原點,已湮沒無存,原點處新舊零點的高差和換用時間尚無資料查考。在“廢黃河口零點”系統內,存在“江淮水利局惠濟閘留點”和“蔣壩船塢西江淮水利局水準標”兩個並列引據水準點

黃海高程系轉換關係

零點和高程系
清咸豐十年(1860年),海關巡工司在黃浦江西岸張華浜建立信號站,設置水尺,觀測水位。光緒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據咸豐十年至光緒九年在張華浜信號站測得的最低水位作為水尺零點。後又於光緒二十六年,根據同治十年至光緒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該站觀測的水位資料,制定了比實測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為水尺零點,並正式確定為吳淞零點(W.H.Z)。以吳淞零點計算高程的稱為吳淞高程系,上海歷來採用這個系統。民國11年(1922年),揚子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確定長江流域均採用吳淞高程系。1951年,華東水利部規定,華東區水準測量暫時以吳淞零點為高程起算基準。
吳淞高程系與1956年黃海高程系基面差。
基面差
江蘇省水利廳於1953年以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施測了佘蘇線(佘山—蘇州)、佘高線(佘山—金絲娘橋—高橋—張華浜)和佘張線(佘山—張華浜)等3條水準路線,觀測高差納入華東地區高程控制網,參加國家測繪總局主持的1957年中國東南部地區精密水準網平差。平差後的水準點高程均為1956年黃海高程系,佘山水準基點既有黃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吳淞高程(46.0647米),兩者之差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區吳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黃海高程系基面高1.6297米,遠離上海的地區,同一點的兩個高程值之差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