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珠穆朗瑪峯

(喜馬拉雅山脈主峯、世界最高峯)

鎖定
珠穆朗瑪峯(英語:Mount Qomolangma;藏語:ཇོ་མོ་གླང་མ་;尼泊爾語:सगरमाथा),簡稱珠峯,巖面高程8844.43米 [65]  ,雪面高程8848.86米, [1]  [25] 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主峯 [24]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尼泊爾邊界上,位於東經86.9°,北緯27.9°, [27]  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 [30]  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 [24]  [72] 
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向亞歐大陸衝來,並最終撞上亞歐大陸,形成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 [31]  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邊緣的衝撞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地區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釐米。 [5] 
珠穆朗瑪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33]  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極端險峻,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着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佈着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達7260米。 [27]  珠峯南北坡在7500米以下多冰雪,而北坡和西南坡在7500米以上多碎石。 [31]  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氣温是-27.1℃,最熱月是8月,平均氣温是-10.4℃,年平均氣温是-19.6℃。
早在19世紀初,珠峯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新西蘭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峯的殊譽。他們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 [19] 
中文名
珠穆朗瑪峯
外文名
英語:Mount Qomolangma
藏語:ཇོ་མོ་གླང་མ་;威利轉寫:Jo mo glang ma
尼泊爾語:सगरमाथा;轉寫:Sagaramāthā
別    名
珠峯
聖母峯
薩加瑪塔峯
朱母朗瑪阿林
所屬山系
喜馬拉雅山脈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尼泊爾邊界
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日喀則市定日縣正南方
走    向
東西走向
海    拔
8848.86 m(雪面高程) [1] 
主權歸屬
中國(北坡);尼泊爾(南坡)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180.00元
著名景點
珠峯大本營
絨布寺
絨布冰川
適宜遊玩季節
9—10月適宜登山
經緯度
東經86.9°,北緯27.9°
景點級別
AAAA級 [2] 
跨越地區
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

珠穆朗瑪峯形成演變

距今約3.6億年前的遠古時期,地球上僅存在兩個超級大陸,北半球的勞亞大陸,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兩者之間是廣闊的古特提斯大洋。
距今約3億年前,隨着板塊運動,勞亞大陸一分為二,形成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岡瓦納大陸徹底解體,其中的羌塘、拉薩地塊漸漸漂移,跨過赤道最終加入北半球,形成今青藏高原的核心。
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向亞歐大陸衝來,並最終撞上亞歐大陸,構成5億年來地球最重要的造山運動。青藏高原劇烈抬升,形成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 [31] 
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板塊邊緣的衝撞擠壓,使喜馬拉雅山地區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釐米。 [5]  [52] 
珠穆朗瑪峯

珠穆朗瑪峯位置境域

珠穆朗瑪峯分佈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交接處, [30]  位於東經86.9°,北緯27.9°, [27]  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 [30]  海拔8848.86米, [25]  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峯位於中國境內。 [24] 
珠穆朗瑪峯位置 珠穆朗瑪峯位置

珠穆朗瑪峯地理環境

珠穆朗瑪峯地質

從地質研究的角度看,珠穆朗瑪峯並不是一整塊固定的岩石,而是由自上而下的三個部分組成,依次是珠穆朗瑪組、北坳組和絨布組。 [31] 
珠穆朗瑪組是山峯的頂部,常年積雪,海拔在8600米以上。珠峯的大部分岩層屬於7000米至8600米的北坳組,北坳組又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位於8200米至8600米之間,稱為“黃帶”,故名思之就是,裸露在冰雪外的黃色岩層。從海拔7000米到山腳,是由石英片岩和薄層石英大理石,構成的絨布組。 [31] 
珠穆朗瑪峯是典型的斷塊上升山峯。在其前寒武紀變質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積岩系間為衝掩斷層帶,早古生代地層即順此帶自北往南推覆於元古代地層上。峯體上部為奧陶紀早期或寒武—奧陶紀的鈣質巖系(峯頂為灰色結品石灰岩),下部為寒武紀的泥質岩系(如千枚巖、夾片岩等),並有花崗岩體、混合岩脈的侵入。 [39] 
珠穆朗瑪峯的地層及岩石劃分簡圖 珠穆朗瑪峯的地層及岩石劃分簡圖

珠穆朗瑪峯地貌

珠穆朗瑪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33]  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極端險峻,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着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佈着548條大陸型冰川。 [27]  珠峯南北坡在7500米以下多冰雪,而北坡和西南坡在7500米以上多碎石。 [31] 
絨布河谷位於珠穆朗瑪峯北坡,河谷近南北走向(北偏西20°),地勢南高北低,東、西、南三面環山,相對高差在1000—2000米,河谷寬度約1千米,保存了倒數第二次冰期以來的多道側磧壟和終磧壟。 [37] 
在珠穆朗瑪峯周圍20千米的範圍內,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峯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千米處的“洛子峯”(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峯)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峯,東南面是馬卡魯峯(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峯),北面3千米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峯,西面是努子峯(7855米)和普莫里峯(7145米)。在這些巨峯的外圍,還有一些世界高峯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峯干城章嘉峯(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錫金的界峯);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峯、8201米的卓奧友峯和8046米的希夏邦馬峯 [27] 
珠穆朗瑪峯周邊地區 珠穆朗瑪峯周邊地區

珠穆朗瑪峯氣候

  • 綜述
珠峯地區風景
珠峯地區風景(11張)
珠穆朗瑪峯位於亞洲中部,地理環境獨特,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氣候複雜多變,是全球變化最敏感的區域之一。 [79]  夏季主要受南亞季風影響,冬季主要受西風急流影響。兩個季節是交替影響的過程,所以珠峯氣候特徵季節差異非常顯著。夏季温暖,且降水較多;冬季寒冷乾燥,且風較大。 [68] 
珠穆朗瑪峯地區及其附近高峯的氣候複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大體來説,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温可達-50℃,平均氣温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在這兩個季節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 [18] 
珠穆朗瑪峯地區氣温的日變化規律相似,週期性很強。每年5—10月的平均温度在0℃以上,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氣温均在0℃以下。月平均氣温7月最高、1月最低。這主要是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引起輻射熱量的變化所導致的。據珠穆朗瑪峯腳下的定日氣象站的無線電探空資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温是-27.1℃,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温是-10.4℃,年平均氣温是-19.6℃。珠峯地區的氣温每10年上升0.32℃,冬季升温更為顯著,達到了每10年上升0.44℃。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峯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 [18]  [35-36]  [53]  [79] 
珠穆朗瑪峯
  • 降水
珠峯地區降水的主要來源是夏季南亞季風帶來的水汽。該地區受季風影響的時期始於6月中旬,結束於9月中旬,持續3個月左右。夏季風期水汽由於高山的抬升作用,南坡多雨;北坡則處於雨影區,平均年降水量為260毫米左右,較毗鄰地區的降水量小。2009年降水量為112.7毫米,2010年降水量為298.3毫米,2011年降水量為255毫米。 [53] 
由於珠峯地區南北坡降水量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觀。南坡還有森林和灌木叢分佈。北坡主要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木這些生態景觀 [68] 
  • 冰川風
冰川風是珠穆朗瑪峯北側的特殊天氣現象。在一般山區,往往盛行日變化顯著的山谷風。在一晝夜中,下山風和上山風交替出現的現象叫山谷風。一般來説,上山風又叫穀風,空氣由山谷向山坡流動;下山風又叫山風,空氣由山坡向山谷流動。形成山谷風的原因主要是山谷中下墊面與山谷中大氣接收太陽輻射能力不同而形成山坡上空氣温度及山谷中同高度上大千温度的差異。一般説來,當地時間正午後至午夜前為山風,其它時間為穀風。
在珠穆朗瑪峯北側,由於在海拔5300—7000米主要為冰雪表面,日出後的冰雪表面氣温仍然低於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氣温度,因而幾乎晝夜盛行下山風,這種因冰川分佈而形成的下山風又稱作冰川風。冰川風在當地時間下午2—6時最強,在離地1000米以下的風速平均可達10米/秒,陣風達到7—8級。 [28] 
  • 珠峯旗雲
珠峯頂上不斷形成的對流性積狀雲受高空強風影響而起伏,遠望宛如一面旗幟飄掛在珠峯峯頂。
旗雲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的要素:成雲條件、孤立山頭、強風。成雲條件促成了雲的形成;孤立山頭能夠阻擋強風,保證雲能夠自由發展到一定的高度;強風把雲頂削平形成旗幟的形狀。
旗雲的形狀、厚度和方向還受不同的天氣系統的影響,可以根據旗雲飄動的位置和高度推斷峯頂風力的大小,還可以根據風向變化預報天氣。因此,旗雲還是“世界上最高的風向標”和當地天氣變化的“晴雨表”。 [80] 

珠穆朗瑪峯水文

珠穆朗瑪峯北坡腳下的絨布河,是由冰川融水彙集而成。冰川的強烈消融導致近期徑流增加,為下游地區提供了更多的水資源。但是從長期看,如果氣候持續變暖,冰川持續消融、退縮,冰川融水徑流最終將減少甚至消失。 [81] 
卡瑪河發源於珠穆朗瑪峯的康雄冰川,卡瑪河在全長37千米的流程中,從海拔4200米的高度峯至2300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都生長和棲息着不同的動、植物,呈現出極為明顯的生物垂直分佈現象。從高海拔到低海拔考察,幾天之內就會經歷寒、温、熱三帶的氣候和生物景觀變化。 [49] 

珠穆朗瑪峯森林類型

森林類型
類型
介紹
熱帶季雨林
分佈在海拔1000米 [10]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分佈在海拔1000—2300米 [10]  [49] 
落葉闊葉林
分佈在海拔2300—2800米的高度,落葉闊葉林雨量充沛,樹種繁雜,最高大的樹木是槭樹,其次是榛樹和泡花樹。林下生長着喜陰灌木,草本和蕨類植物,藤本植物纏繞在喬木樹上
針闊葉混交林
分佈在海拔2800—3600米的高度,這裏生長着西藏鐵杉、粗皮樺和槭樹。灌木層有美葉杜鵑、莢蒾和八仙花,林下有蕨類和苔蘚
針葉林
分佈分佈在海拔3600—4300米之間,有高大的亞東冷杉和滇藏方枝柏
自海拔4300米處向上,隨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温、濕度的下降,可以陸續看到高山灌叢、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到6000米以上便是終年積雪的裸岩陡壁。 [49] 

珠穆朗瑪峯資源狀況

珠穆朗瑪峯生物資源

  • 綜述
在生物地理區劃上,珠穆朗瑪峯北坡屬於古北區的高山寒漠帶。 [51]  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內不僅有豐富的野生生物資源,而且還有極其豐富的農作物品種資源及畜種資源。根據初步調查,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2348種,其中被子植物2106種,裸子植物20種,蕨類植物222種,苔蘚植物472種,地衣植物172種。農作物品種繁多,有小麥青稞蕎麥雞爪谷、玉米、馬鈴薯、豌豆、油菜等。
珠穆朗瑪峯自然保護區內有哺乳動物53種,鳥類206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6種,魚類5種。其中含有代表該地域特色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4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10種,二級保護動植物28種。如雪豹、藏野驢、長尾葉猴等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其中雪豹被確定為保護區的標誌性動物。牲畜品種有犛牛、黃牛、犏牛、馬、騾、驢、山羊、綿羊等。據不完全統計,保護區內已知的藥用植物資源達50多科160種。真菌也有136種。 [11]  [34]  [39] 
  • 新物種
1958年10月至1959年9月,中國珠穆朗瑪峯登山隊科學考察隊於珠穆朗瑪峯進行科學考察,在動物方面一共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2種,中國獸類新紀錄1種和獸類新亞種2種,分別為雜色噪鶥玫紅眉朱雀、錫金長爪鼩鼱、珠峯高山田鼠、絨布帕米爾田鼠。 [49-50] 

珠穆朗瑪峯水資源

珠穆朗瑪峯周圍輻射狀展布有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達7260米。 [27]  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18條。其中以北坡的中絨布、西絨布和東絨布三大冰川與它們的30多條中小型支冰川組成的冰川羣為主。珠穆朗瑪峯周圍5000平方千米範圍內的冰川覆蓋面積約1600平方千米。在許多大冰川的冰舌區還普遍出現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蝕堆積平台、側磧和終磧壟等古冰川活動遺蹟也屢見不鮮。因寒凍風化強烈,峯頂岩石嶙峋,角峯與刃脊高聳危立,遍佈着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層反覆融凍形成石環、石欄等特殊的冰緣地貌現象。 [39] 
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27] 
珠穆朗瑪峯北坡的絨布冰川是該地區最大的冰川,在冰川分類上屬亞大陸性冰川,長約18千米,冰川總面積為152千米,冰川覆蓋度為46.6%。 [53] 
珠峯地區發育的冰川 珠峯地區發育的冰川

珠穆朗瑪峯旅遊資源

珠穆朗瑪峯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包括河流、湖泊、冰川、冰緣、風沙等多種地貌類型及其複雜的現代地表形態,還有眾多地史學遺蹟,有吉隆縣聶汝雄拉上新世的三趾馬化石羣、希夏邦瑪峯的高山爍化石羣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34] 
在珠穆朗瑪峯海拔4900米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絨布寺,該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紅教喇嘛阿旺丹增羅布創建。這裏是普通遊客遊覽的終點,也是珠峯大本營之前最後的文明。絨布寺也是觀看珠穆朗瑪峯的最佳位置;兩者直線距離25千米。 [30-31] 

珠穆朗瑪峯所屬山脈

珠穆朗瑪峯是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主峯, [24]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年齡在1000—2000萬年間。它由許多平行的山脈組成,東西全長2450千米,南北寬200—300千米。呈向南延伸的弧形,是構造複雜的年輕褶皺山脈。由北向南分為柴斯克山、拉達克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和西瓦利克山等4帶,主脈以大喜馬拉雅山最為高峻,寬約50—90千米,主要有結晶岩石構成。大喜馬拉雅山脈習慣上分為三段:阿里普蘭以西到巴基斯坦控克什米爾南迦帕爾巴特峯為西喜馬拉雅山;普蘭以東那木尼那峯到亞東綽莫拉利峯之間為中喜馬拉雅山;亞東以東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南迦巴瓦峯為東喜馬拉雅山。 [30] 

珠穆朗瑪峯歷史文化

珠穆朗瑪峯名稱來歷

朱母朗馬是藏語的音譯,阿林是滿語,意為“山峯”。在西藏佛經裏,“朱母”是女神,“朗馬”有“高山柳”“母象”“第三”等多種意思,因珠穆朗瑪峯附近還有四座山峯,珠穆朗瑪峯位居第三,故稱“女神第三”或“第三女神”。“珠穆朗瑪”也有多種文化含義:“天地之母”“聖母之地”“長壽五天女所居住的宮室”等。如果將“朱母朗馬阿林”意譯出來,就是“神女峯”。 [32] 
珠穆朗瑪峯的名稱可追溯到元朝,對珠峯最早的文獻記載始於元朝,其名稱為“次仁瑪”。已出土的南宋寶祐六年(1258年)《蓮花遺教》以“拉齊”稱之,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米拉日巴道歌集》稱珠穆朗瑪峯所在地為“頂多雪”。 [32] 
《皇輿全覽圖》標出“朱母郎馬阿林” 《皇輿全覽圖》標出“朱母郎馬阿林”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兩名懂技術的喇嘛,從青海西寧進入西藏踏勘地形,繪製山水圖紙,首次用漢、滿文標註了珠穆朗瑪峯的位置(漢文為“朱母朗馬阿林”,“阿林”滿語為大山),明確其位於中國境內,並載於清《皇輿全覽圖》中,這是世界最高峯最早的文獻記載。 [29]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製成銅版《皇輿全覽圖》。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製成木版《黃輿全覽圖》。西藏圖分三幅,在雅魯藏布江這幅圖上,清晰地標註着“朱母朗馬阿林”,並把滿文改為漢字。 [32] 
咸豐二年(1852年),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埃佛勒斯帶領測量人員測量珠穆朗瑪峯。 [29]  [32] 
清咸豐五年(1855年),烏阿擅自用他前任局長埃佛勒斯(Gorge Everest)的姓氏來命名此峯。 [32] 
1952年5月8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聯合發佈通報,將“額菲爾士峯”正名為“珠穆朗瑪峯”。之後,中國官方依據當時通行的威妥瑪式拼法,按藏語發音將珠穆朗瑪峯英譯為Mount JolmoLungma。 [30]  [32] 
1978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的報告》中要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是取代‘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消除……混亂現象的重要措施”。測繪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拼音中國地名手冊》,將珠穆朗瑪峯英譯為Mount Qomolangma。 [32] 

珠穆朗瑪峯測高歷史

在1300萬年以前,珠穆朗瑪峯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經超過12000米。 [40] 
1966年,中國第一次成功測量珠峯的雪面高程值為8849.75米。 [27] 
1975年,中國科學家測出珠峯峯頂雪面的高度為8849.05米,減去當時測量得到的峯頂0.92米的雪深,最終得出珠峯高度為8848.13米。 [27] 
1992年,科學家所測得的珠峯雪面高程的最終計算值是8849.04米。 [27] 
1999年,第五次觀測的結果則下降為8848.45米。 [27] 
2005年10月9日,中國國家測繪局正式公佈由中國珠峯高程測量隊於2005年5月22日在珠峯峯頂測量獲得的新數據:珠穆朗瑪峯峯頂岩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測量精度為±0.21米;峯頂冰雪深度為3.50米。中國於1975年公佈的珠峯高程數據8848.13米停止使用。 [3]  [26] 
2010年起,中尼兩國官方互相承認對方的測量數據。 [24]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了8.1級大地震後,國際科技界,包括測繪界認為,此次地震表明印度洋板塊運動劇烈,珠峯高度發生了較大變化。 [41]  同年6月15日,國家測繪地信局稱,尼泊爾地震導致珠峯地區向西南方向移動3釐米,高程方向基本沒變化。同時,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珠峯地區以每年約4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以每年約0.3釐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釐米、上升3釐米。 [6] 
2018年,尼泊爾對外公開提出將重測珠峯高程。隨之,中國測繪部門積極與尼方測繪部門溝通協商,提出了聯合進行珠峯高程測量的建議。 [41] 
2020年4月30日,2020珠峯高程測量在珠峯大本營正式啓動。此次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峯高度。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的測量登山隊,正在開展登山適應性訓練和高海拔地區測量技能操練,計劃在5月份開展登頂測量。 [7]  同年5月27日,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他們將在峯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峯頂測量工作。 [8]  同年6月3日,2020珠峯高程測量GNSS測量、峯頂測量、一等水準測量等部分數據已移交至此,中心各工作組已全員到位,加緊計算,整個數據處理工作將於8月10日左右完成。 [9] 
2020年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裏互致信函,共同宣佈珠穆朗瑪峯高程為8848.86米。 [1]  [4]  [17]  [25] 

珠穆朗瑪峯攀登歷史

1921年,英國登山隊(隊長克·哈瓦德巴里)首次從中國西藏境內攀登珠峯,他們沒有越過北坳頂部,自己宣稱到達的高度是6985米,由於沒有成功,他們宣佈這是一次偵察登山活動。
1922年,英國第二支珠穆朗瑪峯登山隊(隊長吉·布魯斯),仍取中國西藏境內的北坡路線,他們越過了北坳,但在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因七人死亡而宣告失敗。
1924年,英國第三支珠峯登山隊(隊長弗·諾頓),仍從珠峯北坡中國境內登山,當諾頓等人到達北坡“第二台階”下邊的8572米附近時,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隊員喬治·馬洛裏和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g)堅持繼續前進,一去未返。
1933年,英國一支由16人組成的登山隊(隊長赫·盧託列吉),仍使用中國西藏境內北坡路線,也失敗了,該隊隊員温·哈利斯和威格爾兩人到達海拔8570米的高度時,發現了1924年英國珠峯登山隊隊員馬洛裏的冰鎬,證實了馬洛裏等2人死在這個高度附近。
1934年,英國人米·威爾遜使用輕型飛機進行單獨登山,結果飛機損壞在孔布冰川附近,他本人也受了輕傷,後來他又僱用當地一些夏爾巴族人協助登山,但在一場風暴之後,他被凍死在東俄布冰川上。
1935年,英國珠峯登山隊,由7人組成(隊長伊·希普頓),只偵察到中國西藏境內珠峯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1936年,英國珠峯登山隊,由10人組成(隊長赫·盧託列吉),到達海拔7007米的北坳頂部後而返(注:北坳頂部過去定為7007米的高度,1975年中國登山隊經過實地測量計算出確切高度是7050米)。
1938年,英國珠峯登山隊,由7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仍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山,在到達海拔829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攀登珠峯的活動,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僱用當地一些山地居民當搬運工,仍走北坡中國境內,未超過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後也失敗而返。
(注:上述幾次攀登珠峯的活動都是從中國境內的西藏地區進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後,西藏地區獲得解放,地處西南邊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許外國登山隊任意進行登山活動。從此,外國登山隊便改由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峯。
1950年,由美國人克·修斯頓等人組成的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南坡首次對珠峯進行試登,只到達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區附近,便返回來了。同年,英國登山隊,由五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事先聲稱是一支從南坡攀登珠峯的偵查隊,在到達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後返回。
1951年,英國登山隊,由伊·希普頓任隊長,全隊共7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達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同年,一個叫克·貝加·拉爾遜的丹麥人,非法偷偷越境進入中國西藏地區。擬從北坡攀登珠峯,但他連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沒有越過就失敗了。
1952年5月,由隊長勒·狄特瑪爾率領的10人瑞士登山隊,從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峯,隊員勒·蘭比爾和他們僱用的搬運工尼泊爾人藤辛,到達海拔8540米的高度後,因天氣變壞而告失敗,但他們卻開創了一條從珠峯南坡通向頂峯的路線。 [42] 
1953年,隊員埃文斯和布爾吉朗到達了8720米的高度。 [42]  同年5月29日,夏爾巴漢藏語系)嚮導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和新西蘭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峯。 [23] 
1956年,瑞士登山隊(隊長阿爾貝爾·埃格爾)由5人組成,隊員埃·施米特,尤·瑪爾米特,阿·列伊斯,格·貢欽,在大批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嚮導人員的支援下,於5月23日,先後分兩個結組登上了珠峯。
1960年,中國首次登上珠峯的3人——王富洲、貢布、屈銀 1960年,中國首次登上珠峯的3人——王富洲、貢布、屈銀
1960年5月,當中國登山隊正在從北坡向珠穆朗瑪峯突擊時,一支由印軍少校吉·辛格率領的印度登山隊也在從珠峯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峯。當他們到達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時,宣佈由於風大無法前進,而放棄了這次登頂活動。同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頂,五星紅旗被插在峯頂。 [43] 
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峯登山隊,在隊長——印軍陸軍中校捷·狄阿斯率領下,再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峯,又是因為怕大風而宣告失敗,隊員中有兩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1969年春,日本登山隊從珠峯南坡首次進行試探性登山,在登達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區之後,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氣象觀測人員,他們整整在珠峯山中呆了一年,對氣象、冰川等作了較長時間觀測,為1970年日本隊正式攀登珠峯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1971年春,由歐洲英、法、意、奧、瑞士和印度等11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聯合組成的“國際珠穆朗瑪峯登山隊”,在隊長、瑞士登山運動員恩·基連富爾特的率領下,沿珠峯南坡西南山脊路線登頂(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國登山隊的路線)。由於一開始步調就不一致,內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隊員胡古納遇雪崩死亡後,宣告失敗。
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費爾率領的歐洲八個國家(英、法、意、奧、西德、瑞士等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歐洲珠穆朗瑪峯登山隊”,沿傳統路線從南坡登頂,在到達海拔820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1973年春(2—5月),意大利軍事登山隊,在意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意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峯登山隊,於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4人),一共8人登上了珠峯頂峯。
“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峯”郵票 “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峯”郵票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時30分,中國登山隊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峯。在世界登山史上,這是一次男女混合集體登上世界最高峯人數最多的世界新紀錄。為了紀念這次登頂,同年9月26日,中國郵電部發行了“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特種郵票一套3枚。 [43]  同年9月24日,尼泊爾時間下午6時,英國登山隊的兩名隊員黑斯頓(32歲)、斯科特(33歲),從珠穆朗瑪峯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峯。
1978年,意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首次無氧登頂。
1980年,意大利登山家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北側線路,首次單人登頂。
1988年,中國、日本和尼泊爾三國登山家攜手挑戰珠峯,從南北兩側會師頂峯、雙向跨越珠峯成功,中國的3名隊員成功跨越珠峯,1人登頂,次仁多吉創造了在頂峯無氧停留99分鐘的世界紀錄。 [48] 
1990年,中國、蘇聯和美國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義會聚珠峯,向世界展示了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中國的7名藏族隊員在這次登山中先後站到了頂峯上。 [44]  [48] 
1993年,海峽兩岸的6名登山運動員首次攜手登上珠峯,吳錦雄成為第一位登頂珠峯的台灣同胞。 [48] 
1996年和1997年,中國先後和斯洛伐克、巴基斯坦開展聯合攀登活動,4名藏族隊員登頂,其中次洛成為中國第一個登上珠峯的在校大學生,大齊米、開村成為兩次登過珠峯的人。 [48] 
1998年5月26日上午7時22分,英國登山者貝爾格里爾斯與其朋友登上珠峯之巔。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隊10名藏族隊員一次全員登上珠峯,並在8848.13米的頂峯採集到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聖火火種。 [48] 
2000年,中國第一個民間單人挑戰珠峯的黑龍江人閻庚華於5月21日登頂,但不幸的是在下山途中遇難。 [48] 
2001年,美國人埃裏克·韋恩邁耶成為首名登上珠峯的盲人。 [21] 
2002年,王天漢單人挑戰珠峯獲得成功。 [48] 
2003年,中國珠峯登山隊的14名中國隊員分別在5月21日和22日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他們是小齊米、普布卓嘎(女)、倉木拉(女)、尼瑪次仁、梁羣(女)、陳俊池、阿旺、普布頓珠、扎西次仁、旺堆、加拉、羅申王石和劉健。 [43] 
珠穆朗瑪峯 珠穆朗瑪峯
2005年3月20日到6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測繪局將再次對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峯地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還將聯合中國女子登山隊員登上珠峯頂,用雷達的手段以及GPS定位方法重新測高。
2006年,一對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中年夫婦,40歲出頭的格倫·辛格萊曼和希瑟·斯萬成功登頂;同年,新西蘭人馬克·英格利斯成為首名征服珠峯的雙腿截肢者。 [21] 
2007年,20歲的夏爾巴人塔什·拉克帕·謝爾帕從加德滿都出發,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峯發起衝擊。 [47] 
2008年5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祥雲,被中國健兒帶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山峯(海拔8844.43米)。成為奧運火炬傳遞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傳遞站。 [45]  同月25日凌晨,76歲尼泊爾老人明·謝爾錢成功登頂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峯,成為世界上成功登頂珠峯最年長者。
三名多米尼加志願者登頂珠峯 三名多米尼加志願者登頂珠峯 [66]
2011年5月21日清晨,卡里姆·梅亞(Karim Mella)、伊萬·戈麥斯(Iván Gómez)和費德里克·候比納(Federico Jovine)三名多米尼加人登頂珠穆朗瑪峯,在珠穆朗瑪峯頂插上了多米尼加國旗。這是第一次由多米尼加人組織領導的珠峯探險,由專業的志願者組成。卡里姆·梅亞也成為了第一個將多米尼加國旗飄揚在世界最高峯的多米尼加人。 [66] 
2012年5月,尼泊爾加德滿州市Kame Sherpa先生在9天內分別於2012年5月19日12時05分、5月24日6時36分、5月27日5時27分3次登上珠穆朗瑪峯,創下9天內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次數最多世界紀錄。 [12]  同月19日上午8時16分,由中國地質大學京、漢兩校聯合組建的中國地質大學珠峯登山隊4名隊員成功登頂珠峯。
2013年,中國登山者董紅娟(又名靜雪)登頂珠穆朗瑪峯 [67] 
2014年6月5日,印度一名出身於低下階層家庭的13歲少女蒲爾娜,成功登頂珠峯,成為全球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最年輕女性。 [13] 
2018年5月15日10時23分,北京大學珠峯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 [14]  同年6月17日,16歲女孩Chhamji Sherpa和她的父親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刷新年齡最小的女性/第一對登上珠穆朗瑪峯的父女紀錄。吉尼斯 [15] 
2022年5月12日,尼泊爾登山者拉克帕·夏爾巴12日第10次登上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成為首位完成這一壯舉的女性。 [61]  同日,香港登山專家曾志成與兒子曾朗傑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成為首對攀登珠峯的港人父子,而曾朗傑更以18歲之齡,打破最年輕登頂港人的紀錄。 [62]  同月13日上午6時30分,68歲Graham成功登上了珠峯。成為登上珠穆朗瑪峯最年長的英國人。 [63]  同月15日05:55分,貴陽登山愛好者陳曉藝成功登頂珠峯。 [64] 
2023年5月23日,2023年珠峯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 [71] 

珠穆朗瑪峯神話傳説

在遠古時這裏本是一片汪洋大海,漫長的海岸線遍佈松柏、鐵杉和棕櫚,海浪搏擊,嘩嘩作響,重山疊翠,雲霧繚繞。森林裏長滿了奇花異草,百靈鳥在樹梢跳躍歡唱;野兔無憂無慮地在嫩綠茂盛的草地上散步;成羣的斑鹿羚羊在奔跑,三三五五的犀牛邁着蹣跚的步伐,悠閒地在湖邊飲水。但是,有一天,海里來了一頭巨大的五頭毒龍,它攪起萬丈海浪,森林傾倒、草地淹沒,狂濤惡浪,飛沙走石。飛禽走獸都預感到災難臨頭了,於是東躲西藏,居無定所。正在它們走投無路的時候,大海的上空飄來了五朵彩雲,變成五位仙女,她們施展無邊法力,降服了五頭毒龍,大海也隨之風平浪靜。
眾生對五仙女頂禮膜拜,感謝她們的救命之恩,而當眾仙女想辭歸天庭時,眾生苦苦哀求她們留在此地。五仙女發慈悲之心,同意留下共享太平。五仙女喝令大海退去,於是,東邊變成了茂密的森林,西邊變成了萬頃良田,南邊是花草茂盛的花園,北邊是無邊無際的牧場。五位仙女變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五個主峯,即祥壽仙女峯、翠顏仙女峯、貞慧仙女峯、冠詠仙女峯、施仁仙女峯,屹立在西南部邊緣,守衞着這片樂園。為首的翠顏仙女峯便是珠穆朗瑪,在壁畫中的翠顏仙女總着白衣,騎白獅,右持金剛杵,左捧長寶瓶,而當地人都親熱地稱珠穆朗瑪峯為“神女峯”。 [38] 

珠穆朗瑪峯衍生產物

1965年5月2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中國登山運動”特70郵票一套5枚,其中第3枚為登上珠穆朗瑪峯。 [87] 
1975年9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峯”郵票一套3枚。 [88] 
1981年1月14日,中國國家郵政局發行志號為普21的“祖國風光”普通郵票一套17枚,其中第13枚是珠穆朗瑪峯。 [86] 
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10元幣背面有珠峯圖案。 [85] 
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 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

珠穆朗瑪峯生態保護

為保護珠穆朗瑪峯自然生態,中國於1988年成立珠峯自然保護區,面積3.38萬平方千米,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極高山生態系統;1994年,珠峯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82] 
2018年,為更好地促進珠峯區域生態環保工作,定日縣結合國家“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專項檢查整治行動,將珠峯大本營帳篷營地從核心區後撤至省道S515珠峯大本營絨布營地(絨布寺附近)實驗區,基本實現了在核心保護區範圍內無人類活動,有效維護了珠峯保護區的生態原貌。
2019年開始,定日縣先後通過本級配套、援藏扶持形式採購61輛純電動環保車及配套建設基礎硬件設施,共投資4360萬元。截至5月份,按照自駕遊客每台車4人計算,共計減少進入核心區車輛為11.62萬餘輛,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614.5萬餘公斤。 [83] 
截至2020年6月,珠峯大本營沿線共配置30台垃圾轉運處置機械、81個垃圾箱、16個廁所,購置20輛遊客換乘電動環保車,定日縣垃圾無害化處理站、污水處理廠建設在有序推進。 [84] 

珠穆朗瑪峯科學研究

珠穆朗瑪峯歷史

1959—1960年,中國科學院和國家體委組織的中國珠穆朗瑪峯登山科學考察隊,有地質、地貌、測量、氣象、水文、植物、動物等專業的46名科學工作者參加,完成了以珠穆朗瑪峯為中心的7000平方千米從海拔2500米至6500米範圍的科學考察。編寫了《珠穆朗瑪峯地區科學考察報告》,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珠穆朗瑪峯地區的自然面貌,劃分了自然垂直帶,確認該地區現代冰川處於強烈消融退縮階段,發現了生物新記錄和新亞種。 [55]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氣象工作者們展開了珠穆朗瑪峯地區的研究,其中包括1966、1968、1975和2005年4次珠峯地區科學考察試驗以及相關的氣象、水文觀測研究。 [53] 
1966年,在珠穆朗瑪峯科考期間對絨布河有2個月的流量觀測資料。 [54] 
1966—1968年,中國科學院西藏科學考察隊,以“喜馬拉雅山的隆起及其對自然界與人類活動的影響”為中心課題,對西起吉隆、東至亞東、南自中尼邊境國界,北及藏南分水嶺,總面積約5×104平方千米的珠穆朗瑪峯地區,進行了地質、地理、氣象、測繪和高山生理等方面的綜合科學考察。 [55] 
1972年,中國科學院召開了珠穆朗瑪峯科學考察學術會議,全面總結了該次考察成果。研究制定了青藏科考八年規劃,為中國開展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55]  [74] 
1974年起,陸續出版《珠穆朗瑪峯地區科學考察報告》,共分地質、古生物、第四紀地質、自然地理、現代冰川及地貌、生物及高山生理、氣象及太陽輻射等7個分冊。同上次考察相比,在探討高原自然特徵、發展歷史等方面有較大的突破。
1975年,再次組成珠穆朗瑪峯登山科學考察分隊,對珠穆朗瑪峯地區進行地質、氣象、高山生理與測量方面的考察研究。還進行了環境背景值(本底)和天然水體中氫氧同位素分佈的研究。考察的範圍主要是珠峯北坡直到頂峯的特高海拔地帶。 [55] 
2005年4—10月,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寒區與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0個單位的50多名科考隊員,對珠穆朗瑪峯及其毗鄰地區進行了第四次綜合科學考察。 [75]  在中國科學院第四次珠峯科學考察期間科考人員在中絨布冰川末端海拔5150米的珠峯大本營架設一臨時水文斷面進行了水位流速流量觀測;同時在海拔6500米的東絨布冰川埡口架設一套自動氣象站進行冰川氣象觀測。 [54]  同年9月,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站建立(28°21′54″N,86°56′53″E,海拔4300米),位於西藏自治區定日縣扎西宗鄉巴松村附近的峽谷地帶中,距珠峯大本營約為30千米,距東絨布冰川末端為42千米。 [53] 
2016年,中國科學院聯合國家氣候中心等研究機構和高校,對珠峯地區開展了氣候、環境和人文動態等綜合科學考察。 [77] 
2018—2019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組織了珠峯地區綜合科學考察。 [78] 
2020年4月,中國華為5G網首次覆蓋了珠穆朗瑪峯。 [16] 
2021年10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採集隊在珠穆朗瑪峯6200米地帶成功採集到須彌扇葉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種子。 [22] 
2022年4—5月,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開展了“巔峯使命-珠峯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其中一項重要科考任務是開展珠峯峯頂積雪的厚度與結構測量。科考隊員利用1000MHz的一體化冰雪測厚雷達,從珠峯頂部裸露基岩處開始測量,逐步測量到珠峯頂部。相比過去頂部單點雷達測量方法,該剖面測量方法可以保證積雪-基岩雷達反射界面呈現清晰而且漸變趨勢,易於後期數據的正確解讀。雷達測量結果顯示,2022年5月珠峯頂部積雪厚度為9.5±1.2米。 [73] 
珠峯科考登頂13名科考隊員已抵達8300米突擊營地 珠峯科考登頂13名科考隊員已抵達8300米突擊營地 [59]
2022年5月3日19時左右,“巔峯使命”珠峯科考登頂13名科考隊員抵達8300米突擊營地。 [59] 
2022年5月4日,有5名中國科考隊員抵達珠峯海拔8800米的位置,即將開始架設氣象站,將成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 [60] 
2023年5月23日12時30分許,2023年珠峯科考13名科考登頂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峯。 [69]  11時54分,海拔883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技術升級成功,12時20分,數據通過該氣象站成功傳輸至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 [70] 

珠穆朗瑪峯設備

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
在2005年珠峯科考期間,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簡稱“珠峯站”)建成,填補了中國在珠峯地區地學終合觀測研究機構的空白。在全球變暖的青景下,開展對珠辭地區的大氣、冰川、生態和地球物理等長期觀測記錄。珠峯站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的扎西宗鄉、在距珠峯登山大本營30千米左右的絨布河河谷中。珠峯峯頂在台站正南方41千米左右。珠峯站包括觀測場和生活區兩個區域,總面積為30畝,為高山戈壁荒漠下墊面。已建成近800平方米的綜合樓房和活動房,2000平方米的觀測場地,配有市電和太陽能供電系統及野外交通工具。珠峯站不但可以與意大利科學家在珠峯南坡建立的金掌塔站進行對比研究,還可以進一步認識喜馬拉雅山區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奠定了中國在世界最高峯地學研究領域的發言權。 [76] 

珠穆朗瑪峯旅遊信息

珠穆朗瑪峯攀登路線

早在19世紀初葉,珠穆朗瑪峯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峯的殊譽。他們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 [19] 
珠穆朗瑪峯登峯路線
路線名稱
時間/備註
東南山脊路線
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發現;1953年由英國隊沿此線登頂成功。
東北山脊路線
196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隊開創併成功地登頂。
西北脊轉北壁路線
1963年,由美國隊開創並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線
1975年,由英國博寧隊開創並登上頂峯。
西北脊路線
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隊發現並由此登上頂極。
北壁直上路線
1980年,由日本隊開創並登上頂峯。
南面柱狀山脊路線
1980年,由波蘭隊開闢並登上頂峯。
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
1980年,由意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開創並取得成功。
西南壁轉西北脊路線
1982年,由前蘇聯隊開創,並沿此線登上頂峯。
東壁轉東南山脊路線
1983年,由美國舊金山灣區隊開創並取得成功。
東壁路線
1988年,由美國一新西蘭國際探險開創並由此登頂。
同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並會師頂峯的壯舉。
參考資料: [19] 

珠穆朗瑪峯季節選擇

珠穆朗瑪峯北側地區的雨季時段為6月中旬至9月中旬,其中以7—8月降水量最大。珠峯地區7000米以上高空風速的季節變化主要決定於副熱帶西風急流帶(也稱南支西風急流帶)的變化,副熱帶西風急流帶所處的位置即是出現大風的位置。據統計,珠峯上空(7000—9000米)的風速在1—3月和11—12月最大,一般不宜攀登。綜合上述兩個條件,在從珠峯北側攀登頂峯的登山季節以4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最好。 [28] 

珠穆朗瑪峯登山營地

珠峯大本營 珠峯大本營
珠穆朗瑪峯北坡有6個登山營地,分別是海拔5200米大本營、海拔5800米中間營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海拔7028米一號營地、海拔7900米二號營地、海拔8300米突擊營地。 [45] 

珠穆朗瑪峯門票價格

  • 景區價格
自2006年11月1日起,珠峯旅遊景區門票實行“一票制”,門票價格為每人每張180元人民幣。對從事登山、探險、科考以及拍攝廣告等活動的人員,除收取門票外,根據其停留時間另收取環境衞生費:停留1天,每人20元;停留2—10天,每人60元;停留11—30天,每人100元;停留31天以上者,每人150元。 對進入珠峯景區的機動車輛收取公路養護費,大車每次進入600元,小車每次進入400元。 [56]  [58] 
  • 登山價格
北坡:根據相關規定,攀登珠峯必須由當地專業的登山向導公司負責服務。登山者只要想從北坡登珠峯,就基本上繞不開向導公司,登頂珠峯每人需繳納費用35萬元,包含攀登珠峯的註冊費用,以及報名人員在西藏一個多月期間的食宿開銷,修路、運輸、協作等費用也統統包括其中。其他個人性質的消費及個人技術裝備和服裝費用等不包含在此,需隊員自己承擔。
南坡:尼泊爾一側登山許可的價格是每人11000美元,在尼泊爾,許可的花費僅僅是允許人們攀登山峯。尼泊爾要求使用本地公司來組織許可的申請過程,費用為每支隊伍2500美元,同時,團隊需要支付可以退還的4000元美元的垃圾押金,此外,每個隊伍還要支付一位聯絡官的花費3000美元。這共是9500美元,而且是在申請登山許可之前產生的花費。 [57] 

珠穆朗瑪峯所需證件

進入珠穆朗瑪峯前,需要辦理邊防證,可在拉薩或拉孜縣辦理。 [30] 

珠穆朗瑪峯交通路線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山的路線是: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羊湖、江孜日喀則、協格爾、絨布寺、珠峯、尼木縣曲水縣、拉薩,總計670千米,行程兩天,然後再經帕卓區沿簡易公路南下,行車110千米後就到珠峯北麓,海拔5145米的絨布冰川末端——絨布寺。
珠峯遠在中尼公路南大約100千米的國境線上。從日喀則、拉孜找便車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難,但是餘下到大本營的100千米,能搭上便車的機會相當低,所以建議從拉薩包車前往。 [30] 

珠穆朗瑪峯相關事件

2014年4月18日,珠穆朗瑪峯尼泊爾一側一條登山線路發生重大雪崩事故,造成13位尼泊爾夏爾巴嚮導死亡,另外有3人失蹤。加德滿都方面稱,這次雪崩造成的死亡人數,是珠峯現代登山史上最多的。 [46] 
2015年3月5日,西藏自治區登山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張明興表示將加強珠峯垃圾清理工作,已計劃從起向登山者收取相關環保費用,而後組織專項珠峯垃圾清理工作。 [20] 
2017年12月28日,尼泊爾政府修改登山管理辦法,禁止單人攀登珠峯,同時禁止雙腿截肢和失明登山者挑戰這座世界最高峯。英國廣播公司則報道,如果持有效醫學證明,雙腿截肢和失明者仍可獲准攀登珠峯。 [21] 
2024年初,尼泊爾旅遊部門要求從該國一側攀登珠峯的人租賃並使用定位芯片,以便在不測事件發生時展開搜救。 [8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