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樹生

(北齊神武帝高歡之父)

鎖定
高樹生(472年~526年),渤海蓚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北魏時期官員,青州刺史高謐之子,北齊神武帝高歡之父。 [1] 
北魏孝文帝時期,跟隨陽平王元頤討伐柔然,拜鎮遠將軍孝昌初年,拜為大都督,鎮守故地。 [2] 
孝昌二年(526年)去世,時年五十五歲,追贈使持節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勃海郡王,諡號文穆。北齊建立後,追封為文穆皇帝。
全    名
高樹生
諡    號
文穆皇帝 [6]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渤海蓚縣(今河北省景縣
出生日期
472年
逝世日期
526年
安葬地
嵩山之北原 [3] 
主要成就
討伐柔然 鎮守故城 生下高歡
最高官職
鎮遠將軍 懷朔鎮將 大都督
封    贈
太師 冀州刺史 勃海王

高樹生人物生平

高樹生是青州刺史高謐長子,北齊神武帝高歡之父。他性格通達,重視節義,廣泛結交英雄豪傑,不從事農業和工商業生產。有見識的人都認為他很了不起,很看重他。 [2] 
柔然侵犯擄掠,北魏孝文帝元宏詔令懷朔鎮將、陽平王元頤率領軍隊討伐。元頤任命高樹生為鎮遠將軍、都將,讓他擔任先鋒並立下戰功。高樹生崇尚俠義之氣,喜歡自由自在,不願意擔任官職,所以辭謝了賞賜,時人都很讚賞他。 [2] 
孝昌初年(525年),北方州郡大亂,朝廷下詔徵發軍隊,廣泛招募士兵並給予賞賜。由於高樹生有威望和謀略,被任命為大都督,命令他率領精鋭勇猛的士兵,鎮守故地。 [2] 
孝昌二年(526年),高樹生去世,享年五十五歲。 [2] 
太昌初年(532年),被追贈為使持節、都督冀相滄瀛殷定六州諸軍事、大將軍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又追封為勃海王,諡號文穆。妻子韓氏,追封為勃海國太妃。 [2] 
永熙二年(533年)四月,下葬於嵩山之北原 [3]  。又追贈為假黃鉞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後部羽葆儀仗隊和鼓吹儀仗隊,其他封號保持不變。 [2] 
天保元年(550年)五月,高歡次子高洋建立北齊,追封祖父高樹生為文穆皇帝。 [6] 

高樹生軼事典故

高樹生的住所多次出現奇異的赤光紫氣,鄰居們都很驚恐,説這是怪異的現象,勸高樹生搬家。高樹生卻説:“怎麼知道不是吉兆呢?”於是依然平靜地居住在那裏。高樹生很愛好音律,常以音樂自娛。 [1-2] 

高樹生家族成員

  • 先祖
高歡家族 高歡家族
四世祖:高隱,西晉玄菟太守 [2] 
高祖:高慶,後燕慕容垂司空
曾祖:高泰,吏部尚書
祖父:高湖,右將軍、涼州鎮將、河東郡侯
祖母:遼東慕容氏,前燕樂浪王慕容度之女 [3] 
  • 父母兄弟
父親:高謐,侍御史、懷朔鎮將,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太尉公、青州刺史,諡號武貞
母親:河南叔孫氏,陳留郡君,給事中叔孫崇之女 [3] 
弟弟:高翻,侍御中散,贈假黃鉞、使持節、侍中 [11] 
  • 妻子
原配:韓期姬,出身昌黎韓氏,追封文穆皇后,生高歡高婁斤 [6-7] 
繼室:趙氏,太安狄那人,生高琛 [5] 
  • 子女
長子:高歡,東魏權臣,追封北齊神武帝
次子:高琛,趙郡貞平王,尚華陽公主元季豔 [9] 
長女:高婁斤,常山郡君,嫁博野縣公尉景 [7]  [10] 
次女:樂陵公主,嫁章武郡王厙狄幹 [8] 

高樹生墓誌銘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師假黃鉞錄尚書事都督冀相滄瀛殷定六州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冀州刺史勃海高王墓誌銘 [3]  [4] 
墓誌銘 墓誌銘
祖諱湖,燕散騎常侍徵虜將軍燕郡太守。歸國為涼州鎮將、河東侯。
祖親,遼東慕容氏;父度,燕司徒公、樂浪王;
父諱謐,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太尉公、都督青徐齊濟兗五州諸軍事、青州刺史,諡武貞。
陳留郡君,河南叔孫氏,父崇,給事中。
長息歡,使持節、侍中、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勃海王。
妻代郡婁氏;父內幹,使持節、都督恆雲朔燕顯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恆州刺史、司徒公。
次息永寶,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左光祿大夫、南陽郡開國公。
妻華陽郡公主,河南元氏,父廣平武穆王(元懷)。
王諱樹生,勃海蓚人也。昔重黎居天地之官,申甫作山嶽之領。枝葉繁而未窮,源流浚而不竭。雖金木相勝,尚有高門之資;水火交代,猶保名家之業。祖氣韻檦舉,領袖一時。父風格峻立,羽儀當世。王稟粹山河,承靈日月。體局閒虛,志業清曠。孝敬表於閨門,仁義洽於州里。四時無以過其信,百金不足比其諾。而道風德望,既揔萃於心神;劍術兵書,亦兼備於衿抱。是以逍遙禮樂,優遊射馭。自得丘壑,不事王侯。雖翹翹車乘,辟引相望。戔戔玉帛,禮命交至。乃獨步南山之南,高蹈北山之北。鐘鼓不能動其心,軒冕豈足回其念。及孝昌在運,天步多阻。王室如,國家若。役車未休,權烽詎已。願言良將,夢想幽人。乃以王為鎮遠將軍、北征都督。雖志在攘夷,而義存急病。亦既豹變,莫不草靡。趙憙之信著南國,曾何足言;伏湛之恩被東土,未之能匹,以此論功,實惟濟世。既有非常之勳,將加不次之賞。王乃逡巡謝病,挹讓辭榮。(介子推)不納綿上之田,(田疇)豈賣盧龍之塞。而寒暑易流,晝夜難息。奄如行客,遽同逝水。其子歡,位登上宰,任居外相。道濟生民,忠存社稷。信有伊尹格天之功,實踵文侯勤王之舉。固能舊翼赤霄之上,驤首玄雲之中。摶扶搖以抑揚,跌虹蜺而騫翥。唯兄及弟,既明且哲。共開黃閣,並駕朱輪。鑾佩連音,軒蓋合影。出門如水,入室生光。但負米莫追,陟岵無見。久客為夢,返葬成禮。雖奪蔡子繞墓之誠,實符韓王守冢之願。乃贈使持節假黃鉞、侍中、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冀州刺史、勃海王,諡曰文穆,加後部羽葆鼓吹。粵以永熙二年歲在癸丑四月己未朔廿七日乙酉,窆於嵩嶽之北原。天旋地遊,年來世往。乃銘方石,式傳朽壤。其詞曰:
發原姜水,構趾崧山。大風未變,高門是專。家慶繁衍,世祿蟬連。或侯或牧,唯德唯賢。粵茲下武,於焉上達。從始及終,自本窮末。德類斧藻,學同羽栝。浩然自居,確乎難奪。黑山未散,白波不已。鞞鼓是聞,將相斯俟。秉麾傑立,援桴鬱起。功成弗居,名立不恃。舟壑既徙,桑榆已暮。駸駸素騏,翼翼朱鷺。銜悲出宿,飲淚相顧。松柏屬宮,祁連寫墓。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