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乾

(北魏大臣)

鎖定
高乾(497年-533年),字乾邕,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東冀州刺史高翼長子。
高乾出身於渤海高氏,以員外散騎侍郎起家,累升至員外郎,河陰之變後曾在東冀州率流民起事,後雖復歸朝廷,但被爾朱榮免歸鄉里。普泰元年(531年),襲取冀州,跟隨高歡信都起兵,起兵反抗爾朱氏,平定殷州,參與擁立安定王元朗,拜為侍中、司空。孝武帝元修即位後,解除侍中,加封長樂郡公,出任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永熙二年(533年),高乾因捲入皇帝與高歡的紛爭,被賜死於門下省,時年三十七歲,追贈使持節、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號為文昭。
全    名
高乾
乾邕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渤海蓚縣
出生日期
497年 [1] 
逝世日期
533年4月15日 [1] 
主要成就
起兵反抗爾朱氏
官    職
侍中、司空
爵    位
長樂郡公
諡    號
文昭

高乾人物生平

高乾早年經歷

高乾的家族世代是河北豪強,其父高翼素“為州里所宗敬”。 [5]  高乾年輕時和弟弟高敖曹劫掠鄉里 [8]  ,成年後卻能幡然悔改,輕財重義,四處交遊。他生性聰穎,才幹過人,富有謀略,且相貌出眾,舉止合乎禮儀,深得領軍將軍元叉的賞識。 [6] 
孝昌二年(526年),葛榮在河北起兵叛亂,反抗北魏統治。北魏朝廷於是起用河北的地方豪強,欲藉助他們的力量鎮壓叛亂。高翼由此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因難以抵抗亂軍,只得率流民遷徙至河濟一帶,又被拜為東冀州刺史。 [5]  高乾亦於此時入仕,起家為員外散騎侍郎,加領直後。他歷任太尉士曹、司徒中兵、員外郎等職,還和長樂王元子攸結為好友。 [7] 

高乾對抗爾朱

武泰元年(528年),幷州軍閥爾朱榮率軍進入洛陽,擁立元子攸為皇帝(北魏孝莊帝),在河陰之變中殺死胡太后及幼帝元釗,大肆屠戮宗室朝臣,從此控制了北魏朝政。 [10]  高乾遂逃出洛陽,到東冀州投奔高翼。當時,元子攸曾遙授高乾為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但高乾認為天下即將大亂,於是和高敖曹率領河北流民在東冀州起事,投靠葛榮,屢敗官軍。他後來受到元子攸的招撫,又重新歸順了朝廷,被授為給事黃門侍郎。爾朱榮非常忌憚高氏的實力,以高乾曾經叛亂為由,將其免歸鄉里。高乾在鄉間招納驍勇,伺機再起。 [9]  爾朱榮為了牽制高乾,又命冀州刺史元仲宗誘捕了高敖曹,囚禁在自己身邊。 [11] 
武泰三年(530年),元子攸趁爾朱榮入朝之機,將其誘殺於宮中。擁兵在外的爾朱兆爾朱仲遠等爾朱家族成員皆起兵叛亂,攻打洛陽,要為爾朱榮報仇,並擁立了長廣王元曄為皇帝。 [12]  高敖曹當時剛被元子攸釋放,在保衞洛陽的戰鬥中拼死作戰。 [13]  高乾亦馳赴洛陽。元子攸任命高乾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大使,讓他們兄弟回鄉招募鄉勇,以支援洛陽。高乾流着眼淚接受任務,高昂則拔劍起舞,兄弟二人皆立誓要為皇帝效死。 [14]  但就在當年十二月,爾朱兆攻破洛陽,俘殺了元子攸。 [15] 
普泰元年(531年),爾朱氏廢黜元曄,改立廣陵王元恭為皇帝(北魏節閔帝)。 [16]  不久,爾朱兆派監軍孫白鷂以徵調馬匹的名義前往冀州,意欲趁高氏兄弟獻馬之時將他們擒下。但其用意卻被高乾識破。高乾兄弟於是與同鄉豪強封隆之合謀 [17]  ,率部曲潛入州城信都(治今河北衡水),殺死孫白鷂,生擒了刺史元仲宗。他們佔據冀州,推舉封隆之為刺史,公開反抗爾朱氏。當時,冀州三軍掛孝,為元子攸舉哀。高乾還親自登壇誓師,“辭氣激揚,涕淚交下”,三軍將士皆有哀憤之色。 [18] 

高乾投奔高歡

晉州刺史高歡原是爾朱榮舊將,在爾朱氏叛亂後,便有了脱離爾朱氏之意。他用計騙取爾朱兆的信任,成功得到了六鎮降卒的領導權,後又率部到河北謀求發展。 [19]  此時恰是冀州舉兵之時,高歡便聲稱要討伐冀州。冀州人心大恐。高乾卻表示要和高歡合作,道:“高歡雄略無雙,必然不甘久居人下。如今爾朱氏無道,上弒天子,下虐百姓,正是英雄建功之時。高歡此來必有深意。我當輕騎往迎,暗中察其意圖。”他於是和封隆之之子封子繪到滏陽(治今河北磁縣)面見高歡,趁機勸高歡在冀州自立,道:“爾朱氏殘暴叛逆,人神共憤,天下之人皆欲奮起討伐!明公您威德素著,天下傾心,若能興兵,則天下均不足以與您相抗衡。冀州雖小,人口不下十萬,賦税足夠接濟軍資。”高歡大笑,當晚便與高乾同帳共寢,並敍同族之誼,稱高乾為叔父。 [20] 
高歡不久便在高乾、封隆之的迎接下,進入信都,正式入主冀州。 [21]  當時,趙郡李氏李元忠也投奔了高歡。 [22]  高歡便讓李元忠率部去攻打殷州(治今河北隆堯,趙郡為其所轄)。高乾亦率輕騎前往殷州,以前來援助的名義,將殷州刺史爾朱羽生騙出州城,趁機擒獲了爾朱羽生。 [23]  高歡據有冀、殷二州,隨後便在信都正式起兵,與爾朱氏公開決裂。他為了師出有名,又於當年(531年)十月擁立宗室元朗為皇帝(北魏後廢帝)。 [24]  高乾以“定策推立”之功,被拜為侍中、司空。 [25] 

高乾獲罪賜死

主詞條:高乾賜死案
永熙元年(532年),高歡攻滅爾朱氏,並在高乾等人的建議下 [26]  ,改立平陽王元修為皇帝(北魏孝武帝)。他自任大丞相,在晉陽(治今山西太原)建立霸府,遙控洛陽朝政。 [27]  高乾則留在洛陽朝中。他以此前父喪未能守孝為由,上表請辭,以行三年守喪之禮。當時,元修已有擺脱高歡控制之意,於是順勢免去了高乾的侍中實職,只保留其司空虛銜,同時封為長樂郡公。高乾原以為元修必會有所挽留,卻沒料到表章一上即獲批准。他因失去侍中一職,無法多插手朝務,為此怏怏不樂。 [28] 
元修與高歡矛盾不斷加劇,又欲拉攏高乾為己所用。他在華林園宴請羣臣,宴後獨留高乾,表示二人“相與雖則君臣,實亦義同兄弟”,要與其立誓盟約。當時事起倉促,元修又急切催促。高乾也不知元修的真實意圖,便隨口答以“以身許國,何敢有貳”,事後也未將此事稟報高歡。但此後,元修在洛陽擴充禁軍,還秘密聯絡賀拔勝、賀拔嶽等外鎮將領。高乾頓感大事不妙,忙密奏於高歡,又親至晉陽勸高歡篡魏稱帝。高歡自知時機未到,沒有采納高乾的意見,只是表示會爭取讓高乾復任侍中。 [29] 
高歡此後屢次上疏,欲讓高乾復職,但均被元修所拒絕。高乾知道變難將起,於是向高歡表示想要外鎮徐州,不久便在高歡的運作下被任命為驃騎大將軍 [31]  、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並以使持節的身份都督三徐諸軍事。但就在他即將出京之時,其向高歡泄密一事為元修所知。元修遂將高乾與己盟誓之事告知高歡,稱高乾“反覆兩端”。高歡也認為高乾對己不忠,便取出了很多高乾此前評論時事的文書,遣使密送於元修。元修於是將高乾拘禁於門下省,並當着高歡使者的面,歷數其前後罪過。 [32] 
高乾面對皇帝的指責,憤然道:“陛下自己心有異志,卻反而説我反覆無常,您把罪責都推到我身上,我哪裏還有活命的可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功大身危,自古如此。死則死矣,我無愧於孝莊皇帝!”元修於是賜死高乾。武衞將軍元整負責監刑,曾問其遺言。高乾道:“我兄弟散居各處,今日之事,想來都難以保全。兒子雖年幼無知,但巢傾卵破,怕也是無一得免。我還有什麼好説的。”他至死神色不變,見者無不嘆惜。 [34]  時為永熙二年(公元533年)三月,高乾時年僅三十七歲。 [1] 
元修在高乾死後,為剷除後患,又密令東徐州刺史潘紹業去誅殺時任冀州刺史的高敖曹。高敖曹已得高乾死訊,在半路伏殺潘紹業,徑往晉陽投奔高歡。高歡抱着高敖曹大哭,稱“天子枉害司空”。高乾次弟高慎亦自光州(治今山東萊州)奔於晉陽。 [35]  高歡此後與元修矛盾愈加激烈,最終於永熙三年(534年)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兵南攻洛陽。元修西奔關中,投奔軍閥宇文泰。高歡遂擁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皇帝(東魏孝靜帝),隨後遷都鄴城(治今河北臨漳西南),建立了東魏。北魏至此一分為二。 [36]  高乾被東魏追贈為使持節、都督冀定滄瀛幽齊徐青光兗十州軍事、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號文昭。 [37] 

高乾歷史評價

李百藥:高、封二公,無一人尺土之資,奮臂而起河朔,將致勤王之舉,以雪莊帝仇,不亦壯哉!既克本藩,成其讓德,異夫韓馥袁紹之威。然力謝時雄,才非命世,是以奉迎麾掞,用葉本圖。高祖因之,遂成霸業。……然則齊氏元功,一門而已。但以非潁川元從,異豐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啓疏,假手天誅,枉濫之極,莫過於此。 [2] 
李延壽:乾邕兄弟,不階尺土之資,奮臂河朔,自致勤王之舉。神武因之,以成霸業。但以非潁川元從,異豐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啓疏,假手天誅,枉濫之極,莫或過此。 [3] 

高乾軼事典故

高乾年輕時,曾向博陵崔氏的崔聖念求親,卻被拒絕。高乾便與弟弟高敖曹將崔家女兒搶走。到村外後,高敖曹對高乾道:“為何不行夫妻之禮。”高乾便在野外與崔家女交合,然後帶她回家。 [4] 

高乾人際關係

  • 父親
高翼,官至鎮東將軍、東冀州刺史,封樂城縣侯。 [5]  他在高歡信都起兵前後病逝,追贈使持節、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冀定瀛相殷幽六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號文宣。 [30] 
  • 兄弟
二弟:高慎(高仲密),御史中尉。因高澄謀奪其妻,叛逃西魏,以為侍中、司徒。 [2] 
三弟:高昂(高敖曹),司徒、驃騎大將軍,封京兆郡公,追封永昌王。 [2] 
四弟:高季式,字子通,儀同三司,封乘氏縣子,追贈侍中、冀州刺史。 [2] 
  • 兒子
長子:高繼叔,襲祖爵為樂城縣侯。
次子:高呂兒,襲父爵為長樂郡公。 [33] 

高乾史料索引

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 [2]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3] 
參考資料
  • 1.    據《魏書》卷11《出帝紀》載:“永熙二年三月甲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高乾邕坐事賜死。”根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的換算,公曆為公元533年4月15日。另,《北齊書》卷21《高乾傳》稱其死時“時年三十七”,上推得其生年為公元497年。
  • 2.    北齊書: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3.    北史:列傳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    《北史·高昂傳》:兄乾求博陵崔聖念女為婚,崔氏不許。昂與兄往劫之,置女村外,謂兄曰:“何不行禮?”於是野合而歸。
  • 5.    《北齊書》卷21《高乾傳》:父翼,字次同,豪俠有風神,為州里所宗敬。孝昌末,葛榮作亂於燕、趙,朝廷以翼山東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幾,賊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河、濟之間。魏因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加鎮東將軍、樂城縣侯。
  • 6.    《北齊書》卷21《高乾傳》:乾性明悟,俊偉有知略,美音容,進止都雅。少時輕俠,數犯公法,長而修改,輕財重義,多所交結。魏領軍元叉,權重當世,以意氣相得,接乾甚厚。
  • 7.    《北齊書》卷21《高乾傳》:起家拜員外散騎侍郎,領直後,轉太尉士曹、司徒中兵,遷員外。魏孝莊之居藩也,乾潛相托附。
  • 8.    《北齊書》卷21《高乾傳附弟昂傳》:與兄乾數為劫掠,州縣莫能窮治。招聚劍客,家資傾盡,鄉閭畏之,無敢違迕。
  • 9.    《北齊書》卷21《高乾傳》:及爾朱榮入洛,乾東奔於翼。莊帝立,遙除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乾兄弟本有從橫志,見榮殺害人士,謂天下遂亂,乃率河北流人反於河、濟之間,受葛榮官爵,屢敗齊州士馬。莊帝尋遣右僕射元羅巡撫三齊,乾兄弟相率出降。朝廷以乾為給事黃門侍郎。爾朱榮以乾前罪,不應復居近要,莊帝聽乾解官歸鄉里。於是招納驍勇,以射獵自娛。
  • 10.    《魏書》卷10《孝莊帝紀》:武泰元年春二月,肅宗崩,大都督爾朱榮將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帝家有忠勳,且兼民望,陰與帝通,榮乃率眾來赴。夏四月丙申,帝與兄弟夜北渡河;丁酉,會榮於河陽。戊戌,南濟河,即帝位。以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太原王。……榮以兵權在己,遂有異志,乃害靈太后及幼主,次害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中山王叔仁、齊郡王温,公卿已下二千餘人。
  • 11.    《北齊書》卷21《高乾傳附弟昂傳》:乾解官歸,與昂俱在鄉里,陰養壯士。爾朱榮聞而惡之,密令刺史元仲宗誘執昂,送於晉陽。
  • 12.    《魏書》卷10《孝莊帝紀》:武泰三年九月辛卯,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上黨王天穆自晉陽來朝。戊戌,帝殺榮、天穆於明光殿。遣武衞將軍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淵率兵鎮北中。是夜,僕射爾朱世隆、榮妻鄉郡長公主,率榮部曲焚西陽門,出屯河陰。己亥,攻河橋,擒毅等於途,害之;據北中城,南逼京邑。冬十月壬申,爾朱世隆停建興之高都,爾朱兆自晉陽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行幷州刺史長廣王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普泛四級。徐州刺史爾朱仲遠反,率眾向京師。
  • 13.    《北齊書》卷21《高乾傳附弟昂傳》:永安末,榮入洛,以昂自隨,禁於駝牛署。既而榮死,魏莊帝既引見勞勉之。時爾朱既隆還逼宮闕,帝親臨大夏門指麾處分。昂既免縲紲,被甲橫戈,志凌勁敵。乃與其從子長命等推鋒徑進,所向披靡。
  • 14.    《北齊書》卷21《高乾傳》:榮死,乾馳赴洛陽,莊帝見之,大喜。時爾朱徒黨擁兵在外,莊帝以乾為金紫光祿大夫、河北大使,令招集鄉閭為表裏形援。乾垂涕奉詔,弟昂拔劍起舞,請以死自效。
  • 15.    《魏書》卷10《孝莊帝紀》:武泰三年十有二月壬寅朔,爾朱兆寇丹谷,都督崔伯鳳戰歿,都督羊文義、史五龍降兆,大都督源子恭奔退。甲辰,爾朱兆、爾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事出倉卒,禁衞不守。帝出雲龍門。兆逼帝幸永寧佛寺。戊申,元曄大赦天下。甲寅,爾朱兆遷帝於晉陽;甲子,崩於城內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
  • 16.    《魏書》卷11《前廢帝紀》:及莊帝崩,爾朱世隆等以元曄疏遠,又非人望所推,以王潛默晦身,有過人之量,將謀廢立。……春二月己巳,曄進至邙南,世隆等奉王東郭之外,行禪讓之禮……詔曰:“……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
  • 17.    《北齊書》卷21《封隆之傳》:時高乾告隆之曰:“爾朱暴逆,禍加至尊,弟與兄並荷先帝殊常之眷,豈可不出身為主,以報仇恥乎?”隆之對曰:“國恥家怨,痛入骨髓,乘機而動,今實其時。”遂與乾等定計,夜襲州城,克之。
  • 18.    《北齊書》卷21《高乾傳》:俄而爾朱兆入洛,尋遣其監軍孫白鷂百餘騎至冀州,託言普徵民馬,欲待乾兄弟送馬,因收之。乾既宿有報復之心,而白鷂忽至,知將見圖,乃先機定策,潛勒壯士,襲據州城,傳檄州郡,殺白鷂,執刺史元仲宗,推封隆之權行州事,為莊帝舉哀,三軍縞素。乾升壇誓眾,辭氣激揚,涕淚交下,將士莫不哀憤。
  • 19.    《北齊書》卷1《神武帝紀上》:及爾朱兆自晉陽將舉兵赴洛,召神武。神武使長史孫騰辭以絳蜀、汾胡欲反,不可委去。兆恨焉。騰覆命,神武曰:“兆舉兵犯上,此大賊也,吾不能久事之。”自是始有圖兆計。……步藩既敗兆等,以兵勢日盛,兆又請救於神武。神武內圖兆,復慮步藩後之難除,乃與兆悉力破之。藩死,深德神武,誓為兄弟。葛榮眾流入並、肆者二十餘萬,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誅夷者半,猶草竊不止。兆患之,問計於神武。神武曰:“六鎮反殘,不可盡殺,宜選王素腹心者私使統焉。若有犯者,直罪其帥,則所罪者寡。”兆曰:“善,誰可行也?”賀拔允時在坐,請神武。神武拳毆之,折其一齒,曰:“生平天柱時,奴輩伏處分如鷹犬,今日天下安置在王,而阿鞠泥敢誣下罔上,請殺之。”兆以神武為誠,遂以委焉。……居無何,又使劉貴請兆,以並、肆頻歲霜旱,降户掘黃鼠而食之,皆面無谷色,徒污人國土,請令就食山東,待温飽而處分之。兆從其議。
  • 20.    《北史》卷31《高允傳附高乾傳》:屬齊神武出山東,揚聲以討乾為辭,眾情惶懼。乾謂之曰:“高晉州雄材蓋世,不居人下。且爾朱弒主肆虐,正是英雄效節之時,今者之來,必有深計。勿憂,吾將諸君見之。”乃間行,與封隆之子子繪,俱迎於滏陽。因説神武曰:“爾朱氏酷逆,痛結人神,凡厥生靈,莫不思奮。明公威德素著,天下傾心,若兵以忠立,則屈強之徒不足為明公敵矣。鄙州雖小,户口不減十萬,谷秸之税,足濟軍資。願公熟詳其計。”神武大笑曰:“吾事諧矣!”遂與乾同帳而寢,呼乾為叔父。乾旦日受命而去。
  • 21.    《北齊書》卷1《神武帝紀上》:魏普泰元年二月,神武自軍次信都,高乾、封隆之開門以待,遂據冀州。
  • 22.    《北齊書》卷22《李元忠傳》:會高祖率眾東出,便自往奉迎。乘露車,載素箏濁酒以見高祖,因進從橫之策,備陳誠款,深見嘉納。
  • 23.    《北齊書》卷21《高乾傳》:時高祖雖內有遠圖,而外跡未見,爾朱羽生為殷州刺史,高祖密遣李元忠舉兵逼其城,令乾率眾偽往救之。乾遂輕騎入見羽生,與指畫軍計。羽生與乾俱出,因擒之,遂平殷州。
  • 24.    《北齊書》卷1《神武帝紀上》:六月庚子,建義於信都,尚未顯背爾朱氏。及李元忠與高乾平殷州,斬爾朱羽生首來謁,神武撫膺曰:“今日反決矣。”乃以元忠為殷州刺史。是時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狀爾朱氏。世隆等秘表不通。十月壬寅,奉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朗為皇帝,年號中興,是為廢帝。
  • 25.    《北齊書》卷21《高乾傳》:又共定策推立中興主,拜乾侍中、司空。
  • 26.    《北齊書》卷23《魏蘭根傳》:帝神采高明,蘭根恐於後難測,遂與高乾兄弟及黃門崔忄夌同心固請於高祖,言廢帝本是胡賊所推,今若仍立,於理不允。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 27.    《北齊書》卷1《神武帝紀上》:永熙元年四月,斛斯椿執天光、度律送洛陽。長孫承業遣都督賈顯智、張歡入洛陽,執世隆、彥伯斬之。兆奔幷州。仲遠奔梁州,遂死焉。既而神武至洛陽,廢節閔及中興主而立孝武。孝武既即位,授神武大丞相,……七月壬寅,神武帥師北伐爾朱兆。……爾朱兆大掠晉陽,北保秀容。幷州平。神武以晉陽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
  • 28.    《北齊書》卷21《高乾傳》:先是信都草創,軍國權輿,乾遭喪不得終制。及武帝立,天下初定,乾乃表請解職,行三年之禮。詔聽解侍中,司空如故,封長樂郡公,邑一千户。乾雖求退,不謂便見從許。既去內侍,朝廷罕所關知,居常怏怏。
  • 29.    《北齊書》卷21《高乾傳》:武帝將貳於高祖,望乾為己用,會於華林園,宴罷,獨留乾,謂之曰:“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復建殊效,相與雖則君臣,實亦義同兄弟,宜共立盟約以敦情契。”殷勤逼之。乾對曰:“臣世奉朝廷,遇荷殊寵,以身許國,何敢有貳。”乾雖有此對,然非其本心。事出倉卒,又不謂武帝便有異圖,遂不固辭,而不啓高祖。及武帝置部曲,乾乃私謂所親曰:“主上不親勳賢,而招集羣豎。數遣元士弼、王思政往來關西,與賀拔嶽計議。又出賀拔勝為荊州刺史,外示疏忌,實欲樹黨,令其兄弟相近,冀據有西方。禍難將作,必及於我。”乃密啓高祖。高祖召乾詣幷州,面論時事,乾因勸高祖以受魏禪。高祖以袖掩其口曰:“勿妄言。今啓司空復為侍中,門下之事,一以相委。”
  • 30.    《北齊書》卷21《高乾傳》:及爾朱兆弒莊帝,翼保境自守。謂諸子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危,人神憤怨,破家報國,在此時也。爾朱兄弟,性甚猜忌,忌則多害,汝等宜早圖之。先人有奪人之心,時不可失也。”事未輯而卒。中興初,贈使持節、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冀定瀛相殷幽六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曰文宣。
  • 31.    《魏書》卷11《出帝紀》:永熙二年二月辛酉,以司空公高乾邕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咸陽王坦為司空公。
  • 32.    《北齊書》卷21《高乾傳》:高祖屢啓,詔書竟不施行。乾以頻請不遂,知變難將起,密啓高祖,求為徐州,乃除使持節、都督三徐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指期將發,而帝知乾泄漏前事,乃詔高祖雲:“曾與乾邕私有盟約,今復反覆兩端。”高祖便取乾前後數啓論時事者,遣使封送武帝。帝召乾邕示之,禁於門下省,對高祖使人責乾前後之失。
  • 33.    《北齊書》卷21《高乾傳》:長子繼叔襲祖樂城縣侯,令第二子呂兒襲乾爵。
  • 34.    《北齊書》卷21《高乾傳》:乾曰:“臣以身奉國,義盡忠貞,陛下既立異圖,而乃雲臣反覆。以匹夫加諸罪,尚或難免,況人主推惡,復何逃命。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功大身危,自古然也。若死而有知,庶無負莊帝。”遂賜死,時年三十七。乾臨死,神色不變,見者莫不嘆惜焉。時武衞將軍元整監刑,謂乾曰:“頗有書及家人乎?”乾曰:“吾兄弟分張,各在異處,今日之事,想無全者,兒子既小,未有所識,亦恐巢傾卵破,夫欲何言。”
  • 35.    《北齊書》卷1《神武帝紀上》:時司空高乾密啓神武,言魏帝之貳,神武封呈。魏帝殺之,又遣東徐州刺史潘紹業密敕長樂太守龐蒼鷹令殺其弟昂。昂先聞其兄死,以槊刺柱,伏壯士執紹業於路,得敕書於袍領,來奔。神武抱其首,哭曰:“天子枉害司空!”時乾次弟慎在光州,……亦來奔。於是魏帝與神武隙矣。
  • 36.    《北齊書》卷2《神武帝紀下》:天平元年六月,……魏帝乃敕文武官北來者任去留,下詔罪狀神武,為北伐經營。神武亦勒馬宣告曰:“孤遇爾朱擅權,舉大義於四海,奉戴主上,義貫幽明。橫為斛斯椿讒構,以誠節為逆首。昔趙鞅興晉陽之甲,誅君側惡人,今者南邁,誅椿而已。”以高昂為前鋒。……七月,魏帝躬率大眾屯河橋。神武至河北十餘里,……斌之棄椿徑還,紿帝雲:“神武兵至。”即日,魏帝遜於長安。己酉,神武入洛陽,停於永寧寺。……九月庚寅,神武還於洛陽,乃遣僧道榮奉表關中,又不答。乃集百僚四門耆老,……遂議立清河王世子善見。……是為孝靜帝。魏於是始分為二。神武以孝武既西,……乃議遷鄴。詔下三日,車駕便發,户四十萬狼狽就道。神武留洛陽部分,事畢還晉陽。自是軍國政務,皆歸相府。
  • 37.    《北齊書》卷21《高乾傳》:天平初,贈使持節、都督冀定滄瀛幽齊徐青光兗十州軍事、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曰文昭。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