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老模式

鎖定
養老模式,是指養老保障的方式,包括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居家式社區養老鄉村養老等。
中文名
養老模式
外文名
Old-age Security Model
適合人羣
喜歡熱鬧的單身老人。
正    文
國內外養老模式

養老模式國內外養老模式

包括養老院、養老公寓等多種情形。喜歡過羣體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於養老院,或組建大型的老年社區,組織大量的老年人自願前來入住,社區內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專門化服務。機構養老將是未來養老的一大主體方式。
適合人羣:喜歡熱鬧的單身老人。
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民族生活習慣,選擇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養老機構內,安度晚年生活的傳統養老方式。
適合人羣: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多的中國老人還是選擇在家頤養天年,特別是高齡老人和對到養老院和護理院養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見或顧慮的老人。
居家式社區養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與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確保老人、子女、養老服務人員、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區居家養老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是政府大力倡導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適合人羣:子女工作太忙照顧不到,又不想離開家的空巢老人。
鄉村養老
鄉村的空氣新鮮,生態環境優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眾多的退休老人前來養老。有的城市老人本來家鄉就在農村,退休後是葉落歸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覺生活成本昂貴,故希望在農村養老可生活得輕鬆些;有的老人喜歡貼近大自然,終日種草養花,爬山嬉水,整日與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樂趣,所以催生鄉村養老這一養老模式。 [1] 
適合人羣:“樹挪死,人挪活”,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一些老年人雖入晚境,但生命的韌度不減,常想換個地方換個活法。無疑,鄉村養老的多種新型模式,對這樣的老年人誘惑多多。
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通過一定的金融機制或非金融機制,將住房藴含的價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後住房仍然會保留的巨大價值,在自己生前變現套現用來養老。以房養老已經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
適合人羣:對於手頭有房,無子女或者不願意將房產留給子女的老人。
鑑於不同地域的房價、生活成本和生態環境的巨大差異,從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環境惡劣的大城市移出,遷移到生態環境優越,生活成本較低的城鎮養老居住。
適合人羣:經濟條件不太好但喜歡旅遊的老人,旅遊養老兩不誤。
售房入院養老
老年人將自己的住房對外出售,用這筆錢財居住到較好的養老院養老,既可以節約社會資源,又使得養老生活增添了眾多的樂趣,將部分售房款送交壽險公司辦理養老壽險,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無憂。
適合人羣:有房產、又不願與子女同住,喜歡熱鬧的老年人。
售後回租
人們將已具有完全產權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過“售後回租”的方法達到以房養老的目標。既可以獲取一大筆款項用於養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對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長期乃至終生的使用權,照常有房可居,對老人的更好養老增添了相當的保險係數。
適合人羣:不願意離開家,投資比較謹慎的老年人。
租房入院養老
人們將具有完全產權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過另租房居住或入住養老公寓、養老院的方法達到以房養老的目標。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並獲取持續穩定的租金收入用於養老生活,又能保證在自己身故後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遺留給子女,符合國人養兒防老、遺產繼承傳統習俗。#p#分頁標題#e#
適合人羣: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積較大的老人。
基地養老
在大城市周邊生態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經濟相對不夠發達的區域,建造大規模的養老基地,將城市的老年人自願移入居住,實施基地養老。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養老的品位和生活質量,又相對節約了養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養老後,還可以將原居住於城市的已閒置住房,通過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將價值搞活。
適合人羣:有一定經濟實力,喜歡親近自然又不願離家太遠的老年人。
旅遊養老
如今,出現了一些候鳥式的老人,分別在青島哈爾濱、杭州、海口、昆明等名勝景點購買住宅,一年四季作觀光遊覽式的養老。
適合人羣:退休後身體狀況頗佳,經濟條件非常好,樂意於趁腿腳靈便時好好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的老人。
大房換小房
老人退休後,賣出原居住的大屋,再買進適合居住的小屋,用售房購房的差價款作股市或債券投資,可為養老提供更有實力的保障。老人還可將該筆差價款辦理養老年金壽險,每年支取現金用來養老,等到一定年份再將該小房用以房養老的辦法,繼續獲取現金流入,養度晚年。或者把這個小房子對外出售,自己住到養老院安度晚年。
適合人羣:住房處於市區較為中心位置的老人。
合居養老
一些老人可以商議將自己的住房出售,將錢財合併一起,對養老問題做個特殊組合,在較好的地段合資購買面積較大,功能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購房,共同居住開銷,結成一個養老的生活共同體搭伴養老。養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虛感
適合人羣: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較低、住房環境較差的老年人。
集中養老
浙江省的農村,以鄉鎮為單位舉辦養老機構,將村莊的“三無”老人適度集中一起居住養老,由政府來買單。此舉解決了農村老人的眾多問題,受到好評。
適合人羣:農村的“無兒女、無固定收入、無法定贍養義務”老人。
家內售房養老
美國的許多家庭有一種富有特色的家庭內部售房養老的交易行為。父母將自有住宅出售給子女,藉以換得房款做養老金。這是將父母與子女的贍養與繼承關係,用金錢的方式加以明碼標價、等價交換,對不願意贍養父母而只喜歡承繼房產的子女是一大打擊。
適合人羣:容易接受新觀念的老年人。
鐘點託老
在居住社區內像舉辦幼兒園那樣舉辦一兩個託老所,或者説老年活動室等,向老人們提供飲食、娛樂、圖書等,老人們白天在此託管,兒女們也感覺到很放心。
適合人羣:住在社區內的老人。
老人同親朋好友約定,由對方負責養自己的老,自己死亡後,將住房遺贈給對方。這是我國幾千年來民間社會廣泛流傳,仍由國家法律認可的“遺贈扶養”模式。它作為“你給我住房,我為你養老”的以房換養的鼻祖,已有了悠久歷史。
適合人羣:沒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招租養老
老人在家中招徠年輕的大學生做房客,一掃往日的沉悶暮氣,身邊既多了人員照顧,又有一筆可觀的房租做為生活費補充;對年輕大學生而言,也有助於解決住房和情感歸宿問題;城市的住房資源也得到較好運用,極大地緩解了住房的緊張局面,可謂是一舉三得。
適合人羣:城市中的孤寡老人。
利用自己的住房,把其裝修成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場所,一般10張牀左右,僱用養護員或由原家庭成員為受養員服務。
適合人羣: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
貨幣化養老
貨幣化養老就是由相關部門拿出一定的資金,以貨幣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發放,老人可以持券到社區購買服務,從而實現居家養老。
適合人羣:城市特困和孤寡老人。
在不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以及市場商業習慣下,通過日常消費,由國家授權單位,通過一定消費積分比例,增攢養老金
適用人羣:18歲以上成年人。
據瞭解,全國多地已經開始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2016年,北京市的西城朝陽、海淀、順義、密雲五個區試點“失能補貼”,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進行補貼,每月不低於300元,幫助他們提高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能力;廣西提出,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符合標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基本覆蓋城鎮社區,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35張,其中護理型牀位超過15張,健康養老服務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2000億元,建成15個左右規模較大、功能完善的養老服務業集聚區等。
此外,把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和養老機構的模式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日前,《昆明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爐,方案鼓勵二級醫院轉型為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專科醫院、老年護理和康復等機構,主要提供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和常見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昆明市政協委員谷欣分析説,各級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醫養結合,有其現實的背景和迫切性。老年人羣體疾病病情變化快,治療和康復週期長,到大醫院看病並非最佳選擇。把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和養老機構,就成為了必然。 [2] 

養老模式新型養老模式

一、養生養老社區養老
隨着養老需求不斷釋放,一些新型養老模式也已出現,如養生養老社區,該項目通過會員型養老公寓結合產權型親子養老產品,依託於全配套設施,實現父母同子女兩代居住的生活理念,打造三代人全齡共生的社區。 [3] 
“村級主辦”就是由村委會利用集體資金、閒置房產或租用農户閒置房產設施,村集體量力而行地承擔水、電、暖等日常運轉費用。“互助服務”就是由子女申請、老人自願入住,衣、食、醫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內老人年輕的照顧年老的,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互相幫助、互相服務,共同生活。“羣眾參與”就是由村集體組織、動員和鼓勵村民、社會力量和志願者,特別是外出經商“成功人士”回報鄉親,為互助幸福院提供經濟支持或服務。“政府支持”就是由各級政府從政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管理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指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