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鞏賓

(北朝大臣)

鎖定
鞏賓(514~569年),字客卿,張掖郡永平縣(今甘肅古浪縣)人。北魏到北周時期大臣,涼州刺史鞏澄曾孫,汝南太守鞏天慶之子。 [1] 
出生豪門,天資聰慧,遠近聞名。戰亂頻繁的年代,從軍征戰是大丈夫最好的進身之途。永安二年,跟從隴西王爾朱天光平定關隴起義 [2] 平東將軍太中大夫。跟隨宇文泰征戰四方,參加沙苑之戰,封雲陽縣開國男,遷陳倉縣令,拜敷州中部郡守。北周保定二年,授司士上士,遷下大夫 [3] 
天和二年,授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遷豫州長史別駕。同年去世,時年五十五歲。
本    名
鞏賓
客卿
所處時代
北魏→北周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張掖郡永平縣
出生日期
514年
逝世日期
569年
主要成就
平定關隴起義 北周開國功臣
官    職
驃騎將軍 右光祿大夫 豫州長史別駕
爵    位
雲陽縣開國男

鞏賓人物生平

鞏賓家世背景

鞏賓墓誌銘 鞏賓墓誌銘 [1]
鞏賓祖上世居西河(今陝西臨汾縣西),為西河望族。賓曾祖父鞏澄,善行鄉里,為人稱頌,後涼召為中書侍郎建威將軍玉門太守。當在此時,鞏賓一家才隨鞏澄定居河西
至於為何落户古浪,已無從考證了。北涼王沮渠無諱在位(443~444)時,大量強迫民眾向河西遷移,鞏澄即被委派負責此事。遷移途中,看到一路上百姓顛沛流離,苦不堪言,心情非常沉痛。此時,恰逢北魏遣將討伐沮渠無諱敦煌,乃與敦煌公李保率軍歸誠北魏。此舉使北涼元氣大傷,投降北魏。魏太武帝拓拔燾十分讚賞鞏澄,倍加禮遇,授持節、大鴻臚散騎常侍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縣東)、張掖(今甘肅張掖)二郡太守,後封永平縣侯,贈涼州刺史。鞏賓的祖父鞏幼文,為西平鎮(今青海西寧市)將。父親鞏天慶,歷任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太守。為官清廉,政績卓著,世襲王侯。母親陳氏,是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岐州刺史、西都公陳豐德之女。

鞏賓將門出身

鞏賓墓誌 鞏賓墓誌
北魏末年,北方暴發了六鎮(即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雲、懷荒等六個軍鎮)、關隴(關中、隴右一帶)、河北等地各族人民大起義、永安三年(530),跟隨隴西王爾朱天光賀拔嶽率軍入關,鎮壓關隴起義,擔任中兵參軍。精通軍事,熟諳用兵,很受爾朱天光信任,對內參預軍機大事籌劃,對外則統領軍隊作戰,對爾朱天光取得戰爭的勝利起了很大作用,戰後被封為平東將軍大中大夫
永熙三年(534),北魏分為東西兩部分。宇文泰鴆殺孝武帝元修,另立西魏文帝,掌握朝政,史稱西魏。東魏實權,入大將高歡手裏,這是一個鮮卑化的漢人。東西魏建立初年,兩國戰爭頻繁,關中、黃河南北一帶尤為劇烈。鞏賓隨宇文泰征戰多年,平定關河一帶東魏軍隊,控制了這一地區。大統三年(538),兩軍在沙苑(今陝西大荔縣南)展開決戰,這是一場雙方力量大體相當的異常艱苦的戰鬥。戰鬥中,鞏賓身先士卒,屢建奇功,威震敵軍,戰後被封為雲陽縣男,封邑五百户。大統十七年(551),出為岐州陳倉縣(今陝西寶雞市)縣令。

鞏賓效力北周

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廢魏自立,建立北周。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鞏賓出任敷州中部(今陝西黃陵縣)郡守。勵精圖治,斂賦薄税。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休養生息措施,使戰後地區的農業生產得以迅速恢復,人民安居樂業。“歷居宰蒞,民慶來蘇,野有三異之祥,朝承九里之潤”(《鞏賓墓誌銘》)。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改授司土上士。四年(564),遷下大夫。天和二年(567),授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四年(569),任豫州(今河南汝南縣一帶)長史。同年十二月,薨於京師長安。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葬於雍州始平縣(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孝義鄉永豐裏。
參見《周故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雲陽縣開國男鞏君墓誌銘》

鞏賓親屬成員

鞏賓長輩

曾祖:鞏澄,散騎常侍、高昌張掖二郡太守、永平侯,贈涼州刺史。 [1] 
祖父:鞏幼文,西平鎮將、永平侯。
父親鞏天慶,汝南太守、永平侯。
母親:陳氏,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歧州刺史、西都郡公陳豐德之女。

鞏賓兒子

長子:鞏志,營州司馬,武陽縣男;
次子:鞏寧,授右勳衞大都督,上洪男爵。
參見《周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雲陽縣開國男鞏君墓誌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