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苑

鎖定
沙苑——陝西大荔南洛水與渭水間一大片沙草地,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漢時期灌草植被豐富,動物種類繁多,為歷朝的牧馬場所。唐在此置牧馬監。南北朝高歡與宇文泰大戰於此。五代至明代中後期逐漸演變為池涸沙徒、旱澇頻繁的環境惡化之地。
中文名
沙苑
名稱起源
《周禮地官固人疏》
形    成
白水茫茫,汪洋的一片大海
位    置
大荔縣洛、渭河之間

目錄

沙苑簡介

沙苑,位於大荔縣洛、渭河之間。兩河,也正是它的南北界限。東至原朝邑縣的南陽洪,西至渭南縣的孝義鎮。
《水經注》裏有一段話:“洛水東經沙阜北,其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沙苑。”
《同州府志》裏也説:“沙苑在縣南洛渭之間,亦名沙海,沙澤其中盆起者曰沙阜。東跨朝邑,西至渭南,南連華州。廣八十里,袤(音茂,東西曰廣,南北曰袤)三之二。其沙隨風流徙,不可耕植。
”它的廣域,涉及大荔和渭南兩縣,而渭南只佔極少部分。
根據一般習慣講,凡提及沙苑,又實際僅指大荔縣。按現在的區劃説,沙苑在大荔縣的面積,包括着沙底、西寨、蘇村、下寨、官池、張家、八魚、石槽鄉的全部地區和羌白鎮的部分地區。但由於它的面積廣,變化大,到處凸、凹不平,遍地水、鹼、草、沙,因而,羣眾對這種複雜的地形變化,又各有其不同的稱謂:高的地方叫沙阜,低的地方叫沙窪,有水的地方叫沙地,有鹼的地方叫沙滷(音魯)。有草的地方叫沙灘,平坦的地方叫沙板,黃沙一片叫沙漠,沙礫大的叫沙磧(音鵲或責)。 [1] 
在古代中國只有兩個地方可作為優良馬場。一在東北,一在西北。一是所謂薊北之野,即今熱察一帶。一是甘涼河套一帶。
唐朝初期,在沒有得到薊北之野和甘涼河套前,沙苑是最佳的馬場。
貞觀年,康國向唐朝獻馬4000匹的撒馬爾罕良馬,就由張萬歲父子負責養在沙苑。

沙苑名稱起源

沙苑的名稱起於何時?史料沒明確記載,根據《周禮地官固人疏》裏對“苑”字的解釋是:“古謂之囿,漢謂之苑。”那麼,沙苑定名的最早時間,是不能超越漢代的。但它的定名時間,卻不能代替形成時間,兩者也不能相互混淆。 [1] 

沙苑形成

沙苑的形成,至今也然是個歷史的遺留問題。要説吧,沙苑的前身應該是個白水茫茫,汪洋的一片大海。傳説素有“水國”之稱,也就是這個意思。
據李自反先生(原朝邑人)的記載:“當堯舜之世,沙苑在洪水之中,潼關以南之終南,以北之中條,二山相連,水無出路,關口閉塞,此處系一大盆地,黃、洛、渭、涇之急流,挾沙而下,沉澱於此。大禹治水時,方由潼關開一缺口,導水而下,此沙苑之所以生成也。”
沙苑原在洪水之中,以後於水出沙成。這個道理,我們是想得通的,也是比較可靠的。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至現在沙苑地區泊、池之名甚多,諸如:泊子池、麻子池、太白池、蓮花池、九龍池、官子池等等,都應該是彼時洪水退出以後的跡象。但把具體時間説到堯舜之世,大禹治水,卻與如今的考古新發現有了較大的距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