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荔縣

鎖定
大荔縣,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位於陝西關中渭北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匯流地區。南界渭河與潼關華州區華陰市為鄰;西繞洛河臨渭區蒲城縣毗連;北沿台原與澄城合陽縣接壤;東瀕黃河與山西省永濟市相望。介於北緯34°36′—35°02′、東經109°43′—110°19′之間,總面積1800平方千米 [1]  [44]  。截至2022年10月,大荔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 [57]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常住人口58.39萬人。 [56] 
大荔縣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距今約二十萬年前,大荔人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春秋時代起,大荔便設州建府。境內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魏長城遺址、唐金龍高塔,宋岱祠岑樓、清豐圖義倉等文物古蹟。同州梆子碗碗腔斐聲中外,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13項傳統技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誕生了隋文帝楊堅等4位皇帝、救時宰相閻敬銘等15位宰相、信武將軍張齊等42位將軍,以及原教育部長張奚若、鐵人王進喜、速算大師史豐收等名人。 [2] 
2022年,大荔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64.38億元,第二產業完成47.31億元,第三產業完成93.3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5076元。 [56] 
中文名
大荔縣
外文名
Dali County
別    名
同州
馮翊
臨晉
行政區劃代碼
6105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
地理位置
關中渭北平原東部
面    積
1800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5個鎮
政府駐地
西城街道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編碼
7151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8.3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豐圖義倉、岱祠岑樓、魏長城遺址三河濕地保護區、同州湖景區
火車站
大荔站(大西客運專線)、大荔北站
車牌代碼
陝E
地區生產總值
205.07 億元(2022年)

大荔縣歷史沿革

大荔縣歷史悠久,境內西北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階地的砂礫層中發現一具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8—23萬年,被命為“大荔人遺址”。
大荔縣景 大荔縣景
秦厲共公十六年(前461年)設臨晉縣始,歷代縣名,曾有過臨晉、懷德、華陰、南五泉、武鄉、朝邑、馮翊、河濱、河西、臨沮、同州、大荔、平民縣。大荔縣名,始於西晉武帝末年,因地處大荔戎國而得名,後多變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復設大荔縣。今之大荔縣是1958年由原大荔、朝邑兩縣合併而成。
郡、州建置,始設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年),相繼沿設郡、州、府、署,至1950年撤銷專署,歷時1750年。最大轄境為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的左馮翊,東自黃河,西至涇河,北據韓城、黃龍、宜君、旬邑一線,南沿渭水,周境約1500裏,東西長約400餘里。歷時較悠久的為同州,始設於西魏元欽三年(554年),以地處古國,故名同州。歷代沿設,迄於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歷時1400多年。
郡、州和縣級行政建置沿革:
夏代(約前21—前16世紀),屬雍州西河侯國地(見《竹書紀年》)。
商代(約前16—前11世紀),屬芮國地。
西周時(前11世紀—前771年)東部屬南芮國(1929年趙渡鎮曾出土過芮公鼎)。西部屬同國。
春秋時期(前770—前476),諸侯稱霸,狄戎交侵。東周初,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內,滅據芮,於老朝邑城東築王城,稱大荔戎國,附屬晉國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秦虜晉君,晉遂獻河西八城(鄭、武城、陰晉、芮、王城、北徵、新城、少梁)予秦,地遂屬秦。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又滅梁、芮。
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秦厲共公十六年(前461年),秦滅大荔戎國,取王城,築高壘以臨晉國,設臨晉縣。魏文侯十六年(前430年)伐秦,重築臨晉城,地又屬魏。魏武侯十二年(前385年)魏乘秦內亂而盡奪河西地。秦商鞅變法圖強,又多次大舉攻魏,終於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因連戰失利而又獻河西地。臨晉復屬秦。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臨晉南部分設德縣,隸屬內史(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楚項當權時,地屬塞國。高祖二年(前205年)臨晉、德縣(曾賜作周勃食邑),同隸河上郡。高祖九年(前198年)改隸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內史分左右,又改隸分設的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改隸新設的左馮翊。
新莽時(9—23年),臨晉改為監晉,德更名德,屬列尉大夫轄縣。
東漢建武二年(26年)撤併監晉、德,復設臨晉縣,仍隸左馮翊。建安五年(200年)縣治由王城遷設今大荔城,左馮翊(郡)亦由高陵遷治臨晉,郡、縣同治一城。郡隸雍州,轄5縣(詳見州郡沿革表以下同)。建安十八年(213年)將高陵的左內史併入左馮翊(郡),仍治臨晉,隸雍州,轄12縣。
三國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左馮翊改名馮翊郡,仍治臨晉,隸雍州,轄9縣、1護軍。
西晉武帝末年,改臨晉為大荔縣。東晉前趙後趙前秦後秦時(318—415年)仍沿稱大荔。後秦永和至夏昌武年間(416—425年)複名臨晉,隸馮翊郡。西晉至東晉前趙、後趙時,馮翊郡隸雍州,轄8縣、1護軍;前秦(改屬司隸)、後秦至夏(351—425年),轄6縣、4護軍。
南北朝北魏神麚四年(431年),馮翊郡縮轄3縣。至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行州、郡、縣行政建置,遷設華州治於李潤堡(今大荔北、為後秦兵戍重鎮),轄3郡、13縣。又分臨晉為兩縣,西部為華陰縣,隸華山郡,東部為南五泉,隸澄城郡。景明初,又移華州治於今大荔城。並遷設華山郡於此,使州、郡、縣同於一城。至西魏大統六年(540年),華山郡(移治鄭縣)改名武鄉郡。華陰縣改名武鄉縣,以隸武鄉郡。南五泉改為朝邑縣,以隸澄城郡。元欽三年(554年)撤銷華州,改設同州·下轄武鄉、澄城2郡、8縣。北周沿設同州,僅轄2郡、4縣。
開皇三年(503年),實行州、縣制,廢武鄉郡,保留同州,直轄9縣。大業三年(607年),同州改為馮翊郡,改隸新設的司隸刺史,轄8縣。並改武鄉為馮翊縣,連同朝邑縣均屬馮翊郡。
武德元年(618年),廢馮翊郡復設同州。武德三年(620年),朝邑分設河濱縣。武德六年(623年),跨兩縣分設沙苑監。武德九年(626年)又分馮翊設臨沮縣。彼時境內分設4縣1監,統隸同州。貞觀元年(627年),河濱併入朝邑,臨沮併入馮翊。同州隸屬於新設的關內道,轄7縣、1監。貞觀八年(634年)又以韓城、邰陽、河西(合陽東地)屬同州,轄9縣、1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同州改隸新設的京畿道。天寶元年(742)同州改為馮翊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同州。乾元三年(760年),朝邑改名河西縣,移治鹽坊,改隸河中府。大曆五年(770年),復設朝邑縣,並跨河東(永濟)地分設河西縣。
五代時期(907—960年),沿設同州,轄6縣、1監(後梁同州轄有同官、白水、奉先,後唐他屬,卻以韓城、澄城、郃陽屬同州)。馮翊、朝邑屬同州轄縣。
北宋初,同州隸關西道。至道三年(977年),改行路、府(州、軍)、縣制,同州改隸陝西路京兆府。熙寧五年(1072年)又改隸永興軍路京兆府,同州轄6縣、1監(乾德三年改設牧馬監)。馮翊、朝邑和牧馬監統屬同州。
皇統二年(1142年),同州改隸京兆府路,轄6縣、1監。馮翊、朝邑並牧馬監仍屬同州。
初,實行省、路、府(州)、縣制。至元十六年(1279年),京兆府路改設安西路,皇慶元年又改為奉元路。同州先後曾屬陝西行中書省、京兆府路、安西路和奉元路。早在至元六年(1269年),廢馮翊縣,地歸同州直轄,同州僅轄5縣。
2016年大荔縣城關街道調整方案 2016年大荔縣城關街道調整方案
洪武二年(1369年),奉元路改為西安府。九年(1376年),府上設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同州歸其統屬,仍轄5縣。
康熙五年(1666年)改行省、道、府(直隸州、廳)、縣制,設陝西省、潼商道。雍正三年(1725年),同州升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升同州府,並附廓設大荔縣,隸屬陝西省、潼商道,統轄十城,即:二華(華陰、華州)、關(潼關)、大(大荔)、水(白水),三城(韓城、澄城、蒲城)、朝(朝邑)、合陽。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同州府,大荔、朝邑屬陝西省關中道轄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在朝邑東灘分設平民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撤銷關中道,大、朝、平由陝西省直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大荔城設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12縣。大、朝、平屬八區專署轄縣。
1949年3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大荔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駐大荔,轄8縣。大、朝、平屬大荔分區。1950年5月,撤銷平民縣,併入朝邑縣。並撤銷大荔分區。1956年9月,渭南專區撤銷後,又由省直轄。1958年12月,撤銷朝邑縣,合併為大荔縣。又將澄城縣醍醐、寺前、業善、韋莊公社和蒲城縣永豐公社劃歸大荔縣。1961年8月,復歸澄城、蒲城上述轄地,大荔復由渭南專區(1969年改稱地區)轄屬。 [3] 

大荔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大荔縣下轄2個街道、15個鎮 [57]  。大荔縣人民政府駐西城街道 [1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610523001000
西城街道
610523002000
東城街道
610523101000
許莊鎮
610523102000
朝邑鎮
610523103000
安仁鎮
610523104000
兩宜鎮
610523105000
羌白鎮
610523106000
官池鎮
610523107000
馮村鎮
610523108000
雙泉鎮
610523110000
下寨鎮
610523111000
韋林鎮
610523112000
范家鎮
610523113000
蘇村鎮
610523114000
趙渡鎮
610523116000
埝橋鎮
610523117000
段家鎮

大荔縣地理環境

大荔縣位置境域

大荔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匯流之地。南界渭河與潼關華陰、華縣為鄰,西繞洛河蒲城縣臨渭區毗連,北沿台塬與澄城合陽縣接壤,東瀕黃河與山西永濟相望。介於東經109°43′-110°19′,北緯34°36′-35°02′之間,總面積1800平方千米。 [1]  [44] 

大荔縣地形地貌

大荔地處渭河斷陷盆地東部偏北拗陷區,屬渭河斷陷地塹構造。地質構造特徵為北部(台原)斷塊隆起,中部(洛灌區)斷坡階梯狀,南部(沙苑)和東部(黃河灘)為地塹構造深陷區。 [4] 
大荔地史屢經地塹斷裂,湖、河交替沉積、深切,構成北高南低,依次下降,地面趨向渭、洛傾斜,台、階、沙、灘,多級格局的地貌特徵。 [5] 

大荔縣氣候特徵

大荔縣屬暖温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氣團控制,氣温最低,雪雨稀少,寒冷乾旱;春季海洋暖氣團北進,氣温漸高,時冷時暖,風霜多現;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氣團影響,氣温最高,酷暑炎熱,常多伏旱:秋季冷暖氣團交替出現,氣温多變,夜涼晝熱,多連陰雨。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冷暖乾濕,四季分明。 [6] 

大荔縣自然資源

大荔縣植物資源

灘、原植被:主要分佈在黃、渭河灘,台原和洛灌區。野生植物約有120多種。
沙地植被:主要分佈於沙苑地區。常見的有:白蒺藜(又名同蒺藜、沙苑子,名貴藥材)、茅根草、菅葉草、沙草、沙蒿(又名筋面子)、沙條(可作菜)、沙葱、沙蒜(又名沙薤白、小蒜,入藥)、茼花、苦子蔓、兔絲草(入藥)、茵陳草(入藥)、白茅草、山豆花、黃蒿、棉蓬等。
鹼地植被:主要分佈在灌區、河灘鹽鹼窪地周圍,多為鹽蓬、鹽蒿檉柳(又名西河柳、觀音柳)、小蘆草等。
沼澤植被:多分佈於蓄水池塘和水窪地。有蘆葦、荻芋、蒲草、野荷花、水草、浮萍草小白酒草苦蕒菜、苦蔘、水蝕、野蘿蔔刺蓬等。 [7] 

大荔縣動物資源

野獸類:狼、豹、黃鼠狼、狐狸、禾鼠、草兔、獾、田鼠、黃胸鼠等。 [8] 
野鳥類:蒼鷺、白鷺、大雁、小燕、石鳥、野鴿斑鳩、鳶、鷹、鴟鴞、烏鴉、喜鵲、麻雀、杜鵑等。 [9] 
野生昆蟲:黃蜂蝴蝶蜻蜓蚱蜢、蝗蟲、蛾蟲、盲椿象瓢蟲、金牛蟲、蟬、蚊、蠅、虻、螟蟲、蚜蟲、紅蜘蛛螳螂、蜈蚣、蟋蟀、螞蟻、螢火蟲等。
爬行蟲類:、油蜒、蚯蚓、池草蟲、蜇蠍、蜣螂壁虎等。 [10] 
魚類:鯉魚、鯽魚鱔魚、鰱魚、綿魚和草魚等。觀賞魚有各種金魚。還有中華鱉 [10] 

大荔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常住人口58.39萬人,比上年減少0.15萬人。出生人口0.36萬人,出生率6.22‰;死亡人口0.54萬人,死亡率9.29‰;自然增長率-3.07‰。城鎮人口25.88萬人,佔44.32%;鄉村人口32.51萬人,佔55.68%。 [56] 

大荔縣經濟

大荔縣綜述

2022年,大荔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07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完成64.38億元,增長5.1%,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1.4%;第二產業完成47.31億元,增長11.9%,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1%;第三產業完成93.38億元,增長4.4%,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5.5%。人均生產總值35076元。全縣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111.69億元,佔生產總值比重為54.5%,較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 [56]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大荔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6.6%。按產業劃分:一產投資下降2.1%;二產投資增長19.6%;三產投資下降12.5%。 [56] 
財税收支
2022年,大荔縣地方財政收入2.82億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後,同口徑下降3.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7億元,下降13.8%;非税收入完成0.55億元,增長99%。地方財政支出完成47.3億元,增長12.6%。其中:民生累計支出39.23億元,增長13.1%,佔財政支出的82.9%。 [56] 
人民生活
2022年,大荔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375元,增長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400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777元,增長6.8%。 [56] 

大荔縣第一產業

2022年,大荔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6.94億元,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87.03億元,增長4.2%;林業產值0.39億元,增長23.7%;牧業產值21.5億元,增長8%;漁業產值4.3億元,增長9.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71億元,增長6.9%。 [56] 
農業
2022年,大荔縣糧食播種面積94.68萬畝,增長0.4%。糧食總產量達32.32萬噸,增長1.4%。其中:夏糧產量15.94萬噸,下降0.7%;秋糧產量16.38萬噸,增長3.5%。2022年,大荔縣蔬菜種植面積21.99萬畝,增長4.6%;產量53.46萬噸,增長4.8%。 [56] 
林業
2022年,大荔縣園林水果種植面積66.03萬畝,增長0.9%;產量73.68萬噸,增長8.7%。 [56] 
畜牧業
2022年,大荔縣生豬存欄18.54萬頭,牛存欄4.39萬頭,分別增長1.7%和5.9%;羊存欄8.56萬頭,家禽類存欄169.6萬隻,分別下降0.6%和2.6%。出欄三增一減。出欄生豬35.9萬頭,出欄牛1.16萬頭,出欄羊13.87萬隻,分別增長2.8%、1.1%和2.2%;出欄家禽97.18萬隻,下降0.3%。為全社會提供肉、蛋、奶分別為3.45萬噸、1.39萬噸和7.74萬噸。 [56] 

大荔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大荔縣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61.28億元,增長13.7%。其中:經開區41户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7.04億元,增長24%。按輕重工業來劃分:輕工業完成產值94.95億元,增長14.4%;重工業完成66.33億元,增長12.6%。2022年,大荔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155.14億元,增長14%,產銷率為96.2%。2022年,大荔縣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49億元,增長12.9%。 [56] 
建築業
2022年,大荔縣建築業增加值完成7.11億元,同比增長4.5%。全縣20户資質以上在庫建築企業產值完成24.4億元,增長11.7%。 [56] 

大荔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大荔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4%。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35.22億元,增長14.3%。分行業看:批發業增長6.1%;零售業增長17.2%,住宿業下降10.2%,餐飲業增長8.1%。 [56] 
招商引資
2022年,大荔縣參加了渭南市招商引資項目雲簽約、陝西—京津冀產業合作活動啓動暨項目簽約儀式、山東省陝西企業商會成立大會暨陝魯兩省城市推介會、第六屆絲博會、渭南市產業合作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全市四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雲簽約儀式等活動,舉辦了大荔縣招商引資項目雲簽約儀式和砥“荔”前行·合作共贏大荔縣優勢產業宣傳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活動共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156億元。2022年,大荔縣新建項目24個,總投資123.8億元,續建項目36個,總投資337.96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36.48億元,同比增長3.3%。 [56] 
房地產業
2022年,大荔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4.71億元,下降3.8%。商品房銷售面積48.13萬平方米,下降6.1%;商品房銷售額完成20.48億元,下降1.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5.97萬平方米,增長2.0%;住宅銷售總額19.33億元,增長7.2%。 [56] 
郵電通信
2022年,大荔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0.72億元,下降11.6%,其中快遞業務量810萬件,增長35%。年末固定電話用户7萬户,移動電話用户57.5萬户,互聯網用户22.94萬户。 [56] 
旅遊業
2022年,大荔縣旅遊接待人數659.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9.67億元,下降32.8%。 [56]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09.36億元,增長1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1.87億元,增長16.6%。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23.05億元,增長23.7%。 [56] 

大荔縣交通運輸

大荔縣交通

大荔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素稱“三省通衢,三輔重鎮”。朝邑連接山西永濟的“朝坂故道”上的蒲津關,自漢唐至近代,都是長安通往中原的咽喉。大荔交通發達,境內路網縱橫密佈,韋羅高速、大西高鐵、西韓鐵路、108國道、202省道、沿黃旅遊專線穿境而過,韋羅高速公路將連(雲港)霍(爾果斯)、西(安)禹(門口)高速接為一體,大(同)西(安)高鐵每天途經的高鐵有25列,向西安方向始發高鐵3列。鎮鎮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里程居全省全市之首。大荔北距北京4小時車程,西距西安40分鐘車程,並且實現高速公路出境,大西高鐵和榆商高速公路在大荔交匯, 連霍 、京昆二條高速公路由韋羅高速穿境大荔相接,交通便捷。 [12] 
截至2021年末,大荔縣境內二級以上等級公路已通車裏程共200.21千米,其中:一級公路73.51千米,二級公路126.7千米。縣道233千米,鄉道430千米,村道1985千米,高速36.5千米,高鐵52千米,鐵路10千米。 [53] 

大荔縣運輸

2022年,大荔縣公路貨運量500萬噸,比上年下降6.5%;公路貨運週轉量107280萬噸千米,下降4.7%。公路客運量19.5萬人,下降61%;旅客週轉量608萬人千米,下降61%。 [56] 
大西高鐵大荔站 大西高鐵大荔站

大荔縣社會事業

大荔縣科技事業

2022年,大荔縣專利授權量106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4.24億元。全縣高新技術企業8家,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2家。2021年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為0.64%。 [56] 

大荔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共有高中4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初中22所,小學108所(含教學點43個),幼兒園207所(教育部門和集體辦85所,民辦122所)。全縣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323人,職中教師89人,小學教師2708人,幼兒園教師1369人。全縣高中在校學生9009人,職中在校學生1657人,初中在校學生16770人,小學在校學生41036人,幼兒園在園學生19833人。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56] 

大荔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共有劇團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7個,電影公司1個。2022年,大荔縣公共文化惠民演出3000場次以上。 [56] 

大荔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共有體育場館1個,舉辦中冠足球聯賽和全省汽摩越野賽,縣體育運動中心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56] 

大荔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共有衞生機構數395個,其中:縣級醫院4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個,衞生院26個,村衞生室287個,其他衞生機構74個。擁有病牀4011張,衞生技術人員3472人。 [56] 

大荔縣社會保障

2022年,大荔縣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8.44萬人,其中:居民參保54.34萬人,職工參保4.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6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9萬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0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2.8萬人。
截至2022年末,大荔縣共有敬老院1個,擁有牀位180張;養老院13個,擁有牀位數1615張;農村五保户供養人數821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25人,發放補助686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8340人,發放補助7238萬元。 [56] 

大荔縣基礎建設

2022年,大荔縣老舊小區改造梯次推進,被列為“陝西省老舊小區改造示範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項目建成投用。完成4條天然氣管網和2條供熱管網建設,天然氣覆蓋率達到93%,集中供熱簽約69個小區75萬平方米。城區共有各類停車泊位22814個。 [56] 

大荔縣環境保護

2022年,大荔縣實現優良天數254天,優良率69.6%。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9。PM10濃度為86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 [56] 

大荔縣歷史文化

大荔縣概述

“二華關渭水,三城朝合陽”大荔歷史悠久,距今20萬年左右的“大荔人”就在此刀耕火種、繁衍生息。岱祠岑樓、豐圖義倉、魏長城遺址、金龍高塔、八魚石墓羣等古蹟猶存。同州梆子被譽為中國梆子腔的鼻祖,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和朝邑剪紙史稱“同州三絕”。 [13-14] 

大荔縣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又叫“同州腔”、“東路秦腔”,也叫老秦腔。因為歷史悠久,影響深遠,被奉為梆子腔鼻祖。2008年6月7日,同州梆子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州梆子是中國梆子戲之鼻祖,聲腔形成歷史源遠流長。它是在“西音”、“秦音”、“秦風”、“秦聲”音樂舞蹈基礎上,逐漸演演變而成。
舊石器時代,在大荔沙苑已經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的西音就指大荔這一帶的腔調。春秋時,在西音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秦風琴聲,秦繆公取秦音。到了明清時期同州梆子發展到了興盛時期,並且引發了明清兩代“花部”的勃興和全國梆子腔的興盛。
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三朝,是同州梆子發展的鼎盛時期,唱腔有了急板、慢板、散板、滾板等與雜腔的區別,以至於梆子腔在北京都成了大劇種,並以其曲折的劇情、高亢的曲調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呈現出壓倒昆、戈兩腔之勢。據《大荔縣戲曲志》記載:清乾隆年間,曾在大荔學藝的著名同州梆子表演藝術家魏長生,在化妝、表演、聲腔諸方面對同州梆子進行了改進與提高,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1774—1780年),他三次赴京演出,“一出《滾樓》名動京師,舉國若狂,觀者日至千餘,六大班為之減色,士大夫為之心醉”(引自《燕蘭小譜》)。 [15-17] 
同州梆子——《銀鐲鑑》 同州梆子——《銀鐲鑑》

大荔縣南留鑼鼓

陝西大荔縣的漢族傳統音樂。發端於明、成熟於清,因起源於陝西省原朝邑縣南留村而得名。
南留村位於原朝邑縣(今大荔縣朝邑鎮)南十五千米處。自古以來就是東渡黃河西進關中的交通要衢,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南留人在這片地肥水美的富庶之鄉,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豐衣足食的農耕文明的同時,在長期的祭祀慶典活動中逐步創立了具有濃厚地域特色和完整鼓譜套路的鑼鼓文化,幾百年來盛行於當地而不衰。
南留鑼鼓”的鼓譜曾勒碑鑲於廟堂之上,使它得以完整傳承。每套鼓譜自成篇章,有獨立而明確的主題,風格多樣,打法豐富。其遒勁如健牛之耕耘,迅馳似奪食於龍口,悠然若採摘於枝蔓,纏綿則如泣如訴,而奔放更是豐收後的狂歡。惜因修造三門峽水庫,南留人西遷北移,流離失所,碑譜佚失,“南留鑼鼓”幾近失傳。1982年在蒐集整理民間音樂時,大荔縣文化館對其進行了挖掘整理,經過艱苦工作,在散居各地的民間老藝人的大力支持下,“南留鑼鼓”得以重現異彩。 [18] 

大荔縣大荔背花鑼

每副背花鑼上裝飾20多件刺繡,高1.5米、寬1.2米、竹子綁紮成架子,再罩上黃布,嵌上裝飾。大荔縣官池鎮西里村背花鑼代表性傳承人員貟平選18歲開始從師習藝,他背過的背花約重20斤,每副背花上裝飾有精緻刺繡作品20多件,連同花苫鼓、差傘裝飾的刺繡作品一組共計50多件。
背花分正背兩面,正面綴有十帶裙、肚兜以及小孩子使用的圍涎、裹肚等刺繡。背面多為圍涎、肚兜等,圍涎中間綴有小銅鏡,用於反射光線和避邪,再下面有個小神龕,神龕中多為藥王、財神等神像,上面插5面5色小旗。背花上的十帶裙是古代婦女的服飾用品,紮在腰間,每條帶子上繡有精緻的刺繡,是背花上最為豔麗古樸的裝飾。這些看似花裏胡哨,依附在鑼手的脊背上來哄託氣氛,增強陣容,同時也表現出一種原始圖騰文化和對母性的崇拜。與背花鑼相互映襯表演的差傘,是仿照皇傘的形式結構,高1米左右,用篩子或竹籮子製成,每把傘用紅綢、繡花裹肚、圍圍,十帶裙和一個棉花姑娘裝扮。民俗中將差傘當成神傘,一般由10歲以下的小孩撐搭,祈求神靈保佑孩子在神傘護照下健康成長,有望子成龍,一生平安之意。
背花鑼表演中,鑼手揹着背花,行進時由三路縱隊並列排成,有倒步、轉身、閃動背花等動作,與花苫鼓、差傘、大釵等互相配合,背花隨舞步閃動,有着原始舞蹈的跳神意味,是不可多得的保留完整的巫舞形式之一,被稱為古文化的“活化石”。觀後使人彷彿回到古風古韻的遠古時代,意藴悠長。舞蹈寓意深刻,表達了人們祈福、驅邪、酬神之意。

大荔縣同朝皮影

“同朝”即同州和朝邑的合稱,現今的大荔縣。 [19] 
皮影藝術源於秦漢時期,盛行於唐代,皮影戲也叫“燈影戲”、“土影戲”,屬板腔體民間小戲劇種,發源於古時同州府(即大荔縣)與當時的朝邑縣,稱為“同朝皮影”的東路皮影的唱腔——“碗碗腔”久負盛名。據史書記載,乾隆年間“碗碗腔”皮影戲在“同朝”一代廣為盛行。我國皮影分為牛皮影和驢皮影,而牛皮影最具代表性和歷史性,其發源地便是“同朝” [20]  。陝西東路碗碗腔皮影戲,因在音樂中有銅碗伴奏而得名。周總理曾命名為華劇,當地的老百姓仍然習慣稱它為碗碗腔。陝西皮影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以渭南皮影為代表,是中華民族皮影這一藝術瑰寶的主要源頭。 [21] 
同朝皮影 同朝皮影

大荔縣大荔面花

面花,也叫“禮饃”、“花花饃”,相傳是由古代金石禮品和圖騰演化的產物。每當民間四時八節,生婚壽葬,民間農婦用白麪,以針線、梳子、剪刀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鳥、蟲、魚、豬、狗、雞、鱉、蝙蝠、青蛙、人物、建築物等千姿百態的一種民間塑藝,造形拙撲,意態紛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令人樂見。大凡若需送喜慶、節日、祭祀多種規格的禮饃,以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人生信仰。故內涵豐富,喜聞樂見。 [22] 
大荔面花 大荔面花

大荔縣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
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大荔縣朝邑鎮原為朝邑縣城舊址,地處黃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帶,東接黃河灘萬頃良田,西連八百里秦川。鎮內景觀資源豐富,建築獨特,保存完整,已列入保護範圍內的歷史文物古蹟多達7處,其中的“唐塔、宋祠、清倉”最為著名。古鎮上最引人關注的是著名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豐圖義倉”,因慈禧太后批為“天下第一倉”而馳名。豐圖義倉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仍然保存完好,並一直儲藏着糧食,它主體建築是一座以磚結構為主的窯羣式倉城,外觀酷似一座古城,環內城一週排列窯洞58面,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是集儲存糧食、軍事要塞、觀光聖地為一體的絕佳境地。 [23] 
趙渡四景 趙渡四景
趙渡四景
原朝邑縣趙渡鎮一帶,在春秋戰國前西周時期,系芮國都城所在。1929年此處曾出土過“芮國鼎”。該鎮是原朝邑縣一座名鎮,人傑地靈。清代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閻敬銘,民國時期的著名紳士、社會活動家徐少南均系趙渡鎮人。1956年修建三門峽水庫,民遷村廢,l988年移民返庫,重新建趙渡鎮,但不在原址。趙渡四景是對原老鎮的描述:第一景:中條晚照,第二景:雙廟並立,第三景:西門奇井,第四景:端陽遊船。 [24] 
文殊塔 文殊塔
位於大荔縣城北大街與環城北路相匯的十字路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閣”而得名。“文殊閣”為“同州長興萬壽禪院”的主體建築。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別駕楊公所建,計三層,高百餘尺,因塑文殊菩薩像得名。文殊閣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閣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民國戰亂,摧毀塔頂及塔身半壁。民國廿五年(1936年)抗日愛國將領,民國中央執行委員、駐軍馮欽哉倡議修建,在“長興萬壽禪院”故址,興建“方山公園”,又在“文殊塔”基礎上重建文殊新塔。 [25] 
岱祠岑樓 岱祠岑樓
岱祠也叫東嶽行祠,又叫岱祠行宮,四名崇佑觀,五名東嶽廟。位於大荔朝邑鎮大寨村東,距縣城東16.3千米處。岱祠始建時間不詳,只知唐貞觀元年(627年)重修,明隆慶六年(1572年)增建殿宇。後遭破壞全毀,只有岱祠岑樓保存完好。岱祠岑樓,亦名岱祠樓,俗名東嶽廟戲樓。始建於宋政和八年(1118年),坐落於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慶六年(1572年)增建,清時又多次重建。新中國成立後,於1963年至1964年間再次進持整修。 [26] 
同州湖景區 同州湖景區
以同州湖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產業園區,北到縣城馮翊路,西鄰同州湖西路休閒景觀大道,東瀕洛河,景區規劃面積4平方千米。其中同州湖核心區佔地約2000畝,水面面積1000畝。 [27] 
沙苑國家沙漠公園 沙苑國家沙漠公園
沙苑國家沙漠公園
位於大荔縣蘇村境內,地處渭洛河夾槽地帶,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沙漠,面積360公頃,2014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正式納入國家沙漠公園試點建設,成為陝西省首個國家級沙漠公園。沙苑地處渭洛河夾槽地帶,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灌草植被豐富,動物種類繁多,為歷朝的牧馬場所。面積400多平方千米,是唐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是內陸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帶。據文獻記載,1956年考古中發現“沙苑文化”是中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佐證了大荔沙苑是黃河流域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萌芽之地,沙苑地區漢代養畜植樹,唐為皇家園林,明時變牧為農,明末進入大面積農桑時代。 [28] 

大荔縣著名人物

楊堅(隋文帝)
漢族,隋朝開國皇帝,出生在馮翊郡(今大荔縣城龍窩巷)。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户,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巔峯時期。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29] 
閻敬銘(1817—1892年)
字丹初,晚年自號“無不悔翁”,諡號“文介”,陝西朝邑(今大荔)人。清東閣大學士户部尚書。他任山東巡撫期間,告病回鄉休養,僑居永濟虞鄉屯裏村,曾設學堂收徒講學。光緒丁丑(1877年)至戌寅(1878年)年間,山西遭了荒災,他奉命稽查山西賑務。嚴格執法,盡職盡責,災民額手稱慶。他不但在虞鄉建立學校,而且掃除積弊,減免繁苛的差徭賦税。同時,大力提倡栽桑養蠶,戒種罌粟(大煙),出版發行格言十七種及司馬温公《資治通鑑》、《涑水紀聞》等書,深受人民讚頌。光緒癸未年(1883年),閻敬銘以户部侍郎之職奉詔進京,不久晉升尚書、軍機大臣,拜東閣大學士。 [29] 
張奚若(1889—1973年)
字熙若,自號耘,陝西大荔縣朝邑鎮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政治學家。歷任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部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等職。1949年6月21日,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會議上,當討論到新中國國名時,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奚若先生提出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名的建議。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採納了張奚若先生提出的新中國國名,並將這一名稱寫進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9] 
祖籍大荔縣羌白鎮焦家村,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幹勁,被譽為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羣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王進喜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王鐵人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29] 
史豐收(1956年2月23日—2009年9月29日)
男,陝西省大荔縣兩宜鎮人。從11歲開始鑽研速算法,經過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幾千年來四則運算的傳統計算法,創立了能夠不用計算工具、不列運算程序、從高位算起、一口報出正確答案的快速計算法,因而轟動海內外,獲得極高的評價。史豐收教授不但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亦被列為中國大陸的數學奇才。史豐收速算法的計算速度甚至比計算器還快,1990年由國家正式命名,現已編入中國大陸九年制義務教育《現代小學數學》教材和馬來西亞國家正規教材,史豐收教授的事蹟已編入中國大陸小學《語文》課本和《思想品德》課本及中學《政治》課本等。 [29] 

大荔縣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大荔縣獲2017年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縣 [30] 
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31]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32]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33] 
2019年10月29日,入選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55]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34]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縣”榮譽稱號。 [35]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56位。 [36]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37] 
2020年8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38]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39] 
2020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40]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41]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42]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43] 
2021年8月,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為“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45]  [49] 
2021年7月30日,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46]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48] 
2021年11月,擬入選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名單(第一批)。 [50] 
2021年11月5日,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2021-2023年度“陝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47]  [51]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52] 
2022年6月,入選2022年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 [5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