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黴素皮試

鎖定
皮試是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的簡稱。青黴素應用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較高,常見的過敏反應包括皮疹蕁麻疹皮炎發熱、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過敏性休克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甚至可導致死亡。為了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規定青黴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膚敏感試驗,皮試陰性的藥物可以給病人使用,皮試陽性的則禁止使用。
中文名
青黴素皮試,青黴素皮內注射
反    應
皮疹蕁麻疹皮炎
陰    性
紅腫
陽    性
皮丘局部隆起
假陽性
紅暈直徑小於1㎝
注    意
嚴重者出現過敏性休克

青黴素皮試皮試結果判斷

陰性:皮丘局部無紅腫,無自覺症狀。
陽性:皮丘局部隆起,並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於1㎝,或紅暈周圍有偽足,癢感,嚴重時全身出現皮疹過敏性休克反應。
假陽性:由於稀釋液的刺激,也可出現假陽性反應,皮丘不大,紅暈直徑小於1㎝,應在另一側前臂作生理鹽水對照試驗
遲緩反應:有些患者過敏試驗雖陰性,但在注射藥物數小時或數日後,甚至出現發熱皮疹,過敏性休克症狀,應立即停藥及處理。 :
皮丘紅腫,周圍伴偽足,局部有瘙癢感. 有些患者只出現直徑為1釐米的硬結.全身反應為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腹痛心慌,嚴重者出現過敏性休克。

青黴素皮試過敏性休克

1 立即停藥,報告醫生,患者平卧,就地搶救.
青黴素皮試 青黴素皮試
2 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患者吸氧.
3 注意保暖;
4 遵醫囑皮下注射 0.1%鹽酸腎上腺素1ml 小兒酌減.(收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升血壓,興奮心肌,增加心排心血量)
5 靜注地塞米松5-10mg;
6 靜脈滴注5%~10%葡萄糖液 500ml(擴充血容量,維持體液的平衡).
8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生命體徵,意識神志,尿量,血常規等.

青黴素皮試皮試方法要領

青黴素皮試 青黴素皮試
皮試液宜用生理鹽水,而不可應用注射用水。因後者可使青黴素產生青黴烯酸 [1]  不僅局部刺激性強,還易與血漿蛋白結合形成青黴素噻唑蛋白,誘致過敏反應。據測定,青黴素的水溶液在37℃下放置24小時,青黴烯酸的含量較配製時增加200倍左右。其水劑在放置過程中pH值會逐漸降低,下降速度與温度、藥物濃度、放置時間呈負相關。溶液pH下降易使青黴素產生聚合反應,生成大分子致敏性聚合物。用做皮試液,不僅能呈現假陽性反應,還容易引起過敏性休克。因此皮試液配製好後應置低温保存,現配現用,超過2小時應重新配置。

青黴素皮試適宜劑量

我們從應用的安全性、敏感性、疼痛比較與皮試結果是否容易判斷等方面作長期追蹤比較,發現青黴素皮試液的最佳濃度為400單位/毫升,每次注射皮丘的容積以0.05毫升,劑量20單位最為適宜。
再次用藥別忘了皮試
停用青黴素超過3天,應重新皮試。

青黴素皮試皮試説明

青黴素皮試 青黴素皮試
青黴素過敏的根源在於藥物品質不純,其中所含青黴烯酸、青黴噻唑等是主要的致敏原。應用進口的高品質青黴素是不作皮試的,這在西方的多數國家亦成慣例。鑑於國產藥物因不同工藝流程所含致敏物的種類與數量不同,使用不同種青黴素(如氨苄青黴素,新青黴素等)不宜一律應用青黴素G鹽替代皮試,用藥中途更換不同廠家或同一廠家的不同生產批號的藥物時亦應重新皮試,以策安全。皮試液宜用生理鹽水,而不可應用注射用水。因後者可使青黴素產生青黴烯酸,不僅局部刺激性強,還易與血漿蛋白結合形成青黴素噻唑蛋白,誘致過敏反應。據測定,青黴素的水溶液在37℃下放置24小時,青黴烯酸的含量較配製時增加200倍左右。其水劑在放置過程中pH值會逐漸降低,下降速度與温度、藥物濃度、放置時間呈負相關。溶液pH下降易使青黴素產生聚合反應,生成大分子致敏性聚合物。用做皮試液,不僅能呈現假陽性反應,還容易引起過敏性休克。因此皮試液配製好後應置低温保存,只限當日使用。

青黴素皮試皮試特點

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願接受皮試,要求醫務人員先用小劑量肌注,若無反應再用大劑量,某些基層醫院有時因此釀發事故。因為青黴素過敏多為I型變態反應,藥物僅在特異質的人體中起激發信號作用,過敏與否和用量多少無關,我們曾遇2位到醫院探視病人,嗅到含青黴素分子的空氣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

青黴素皮試局部用藥皮試

曾見鄉村醫生將青黴素粉劑撒在創面上,作為消炎殺菌藥物,也有的將青黴素乳劑或粉劑作為結膜炎時的點眼用藥,這樣做危險極大。因為青黴素及其降解產物只是半抗原,它們可與表皮蛋白結合形成完整抗原,在體內產生多種抗體引起過敏。因此青黴素類不宜局部用藥,確需使用,一定勿忘皮試

青黴素皮試皮試觀察期間

衞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監控中心的統計表明,少數人可於皮試時發生過敏性休克,因此致命的病人中25%死於皮試時。因此青黴素皮試前應備好急救藥物,注射後嚴密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反應,立即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即使皮試陰性者,在首次用藥或每次注射後的半小時內,亦應警惕。因不少過敏反應發生在續用過程中,倘過早離開醫院,可因來不及搶救而致命。

青黴素皮試小兒用藥皮試

小兒用藥應否皮試爭論已久。一種觀點認為即使是新生兒,在首次應用青黴素前也無法排除曾與此類抗原有過隱性接觸的可能,故應作皮試。另有人認為,出生後4周內初次用藥可免作皮試,因這一年齡的小兒體內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即使屬過敏體質或已潛在接觸過青黴素抗原,機體亦不能完成致敏過程。再者,新生兒皮膚紅潤,容易出現假陽性,故半歲以內的兒童應儘量免作皮試,確需皮試者需用生理鹽水作對照。

青黴素皮試能否脱敏注射

較早認為青黴素過敏者又確需用藥(如孕婦患梅毒)時,可口服脱敏。這一方法隨着新型抗菌藥物的問世,已失去應有價值。為防意外,青黴素脱敏注射應予禁止。

青黴素皮試皮試最佳部位

有人將前臂分為三區九點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發現腕橫紋上3釐米正中點為最佳注藥點,此處為前臂內外側皮神經、尺神經結合部,神經末梢較為稀疏,痛感較輕,觀察容易。

青黴素皮試過敏試驗

頭孢類與青黴素類有共同的化學結構—β內酰胺環,可呈現部分交叉過敏反應,不少基層單位常以青黴素皮試代替頭孢類。但頭孢類過敏幾率明顯低於青黴素(僅為其25%),青黴素過敏者使用頭孢亦僅10%~14%發生過敏,鑑於兩者各有其獨自的致敏物質,因此不可以青黴素皮試完全替代後者。臨牀發現確有少數患者,僅對頭孢過敏而對青黴素無交叉過敏的奇特現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