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健康檔案

鎖定
電子健康檔案英文全稱為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是人們在健康相關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備查價值的電子化歷史記錄
它是存儲於計算機系統之中、面向個人提供服務、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終身個人健康檔案。EHR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多渠道信息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決策需要的信息資源。 [1] 
中文名
電子健康檔案
外文名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縮    寫
EHR
包    括
基本信息、主要疾病等

電子健康檔案具體內容

電子健康檔案中的個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問題摘要、主要衞生服務記錄等內容。健康檔案信息主要來源於醫療衞生服務記錄、健康體檢記錄和疾病調查記錄,並將其進行數字化存儲和管理。今後,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中還可增加健康評估、健康指導等功能,跟蹤健康狀況走勢。
2009年新標準規定的五類電子健康檔案將會實行標準化,它們分別是:個人基本健康信息檔案、疾病控制檔案、婦幼保健檔案、醫療服務檔案、社區衞生檔案。此標準化的實行,使我國的個人健康檔案更加統一和規範化。統一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實現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實解決羣眾看病就醫問題。

電子健康檔案信息來源

由於人的主要健康和疾病問題一般是在接受相關衞生服務過程中被記錄和被發現,所以健康檔案信息內容主要來源於各類衞生服務記錄。主要有3方面:一是衞生服務過程中的各種服務記錄;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體檢記錄;三是專題健康或疾病調查記錄。衞生記錄的主要載體是衞生服務記錄表單。衞生服務記錄表單時衞生管理部門幾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衞生制度和技術規範的要求,用於記錄服務對象的有關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以及衞生服務操作過程與結果信息醫學技術文檔,具有醫學效力和法律效力 [2] 

電子健康檔案所起作用

電子信息能夠更方便更快速的融入醫療衞生機構的日常診療工作之中,一方錄入,多方使用,各種記錄的標準化和數字化,實現醫療機構、患者/常人、衞生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完全建立後,人們的健康信息將更簡單更快捷更安全的被計算機管理,減少了物理資源的消耗,擴展了傳播途徑,提供了更系統的管理方式和查看方式,人們將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健康。
居民可以通過身份安全認證、授權查閲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完整地瞭解自己不同生命階段的健康狀況和利用衞生服務的情況,接受醫療衞生機構的健康諮詢和指導,提高自我預防保健意識和主動識別健康危險因素的能力。
持續積累、動態更新的電子健康檔案有助於衞生服務提供者系統地掌握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重要疾病或健康問題、篩選高危人羣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從而達到預防為主健康促進目的。基於知情選擇的電子健康檔案共享將使居民跨機構、跨地域的就醫行為以及醫療保險轉移成為現實。
完整的電子健康檔案能及時、有效地提供基於個案的各類衞生統計信息,幫助衞生管理者客觀地評價居民健康水平、醫療費用負擔以及衞生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為區域衞生規劃、衞生政策制定以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指揮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 

電子健康檔案技術原理

採用面向服務SOA)的思想和架構。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將首先對業務進行整理和抽象,將業務模型化、組件化,以此來應對業務的共性問題和差異問題,使系統更加靈活,各功能之間更容易通訊和協作。使用分佈和集中數據存儲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信息管理,既保證系統的響應性能,同時又滿足對數據的檢索、分析和挖掘等信息使用需求。使用工作流管理技術來應對參與者之間的動態關係,使平台能很好的應對業務需求和業務關係的變化;為用户提供以工作流驅動的高效率的工作環境。綜合多種安全技術,保證平台對各種安全威脅的深度防禦。採用CA認證方案,保證電子簽名真實性,解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合法化問題。將健康信息交互通過網絡、手機等渠道引入家庭,讓居民個人和家庭更多地參與健康管理,使電子居民健康檔案成為“數字家庭”的有機組成部分。

電子健康檔案技術指標

SOA架構的行業使用化;HL7DICOM3.0標準及IHE規範的合理應用;ESB引擎;工作流管理、過程管理引擎;PKI及工具;行業數據模型數據倉庫模型;健康檔案模型;XML對複雜醫療數據的存儲;軟件服務的管理和發佈;Portal的行業應用。

電子健康檔案應用價值

電子健康檔案系統記錄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體徵的變化,包括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及歷次診療經過、歷次體檢結果等信息。環球軟件電子健康檔案系統以“六位一體”為中心,通過標準數據接口實現與醫院HIS、PACS、LIS、電子病歷、社區衞生、新農合等系統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可實現健康檔案動態更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活檔”。
電子健康檔案是進行健康信息的蒐集、存儲、查詢和傳遞的最好助手。電子健康檔案融合當今最新IT軟硬件技術於一身。電子健康檔案可以為個人建立始自出生、終其一生的健康檔案,從而為健康保健、疾病治療和急救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使人們的醫療保健有了科學、準確、完整的信息基礎,為人們的醫療保健提供了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思路。
電子健康檔案可以將人們分散在不同醫院電腦系統中的體檢報告、門診和住院治療中的治療方案和檢查結果蒐集在一起。
當發生意外時,可以立即通過電腦查閲其中的急救信息,瞭解危重病人的血型、過敏藥品、當前的慢性病以及個人保健醫生的聯繫方式,從而採取及時、正確的急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

電子健康檔案最新情況

今日上午,衞生部部長陳竺在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推進會上介紹,居民健康檔案還將進行統一編碼,將採用17位編碼制。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到一半。

電子健康檔案現狀

陳竺介紹,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服務對象是城鄉轄區內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以0-6歲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羣為重點。
會上,陳竺表示,2011年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建檔率要達到50%,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數分別要達到4500萬和1500萬。

電子健康檔案17位編碼

記者從會上獲悉,國家將統一為居民健康檔案進行編碼,採用17位編碼制,同時將建檔居民的身份證號作為統一的身份識別碼,為在信息平台下實現資源共享奠定基礎。

電子健康檔案解疑

第一段為6位數字,表示縣以及縣以上的行政區劃,統一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2260);
第二段為3位數字,表示鄉鎮(街道)級行政區劃,按照國家標準《縣以下行政區劃代碼編碼規則》(GB/T10114-2003);
第三段為3位數字,表示村(居)民委員會等,具體劃分為:001-099表示居委會,101-199表示村委會,901-999表示其他組織;
第四段為5位數字,表示居民個人序號,由建檔機構根據建檔順序編制。
參考資料
  • 1.    醫學信息學概論 董建成主編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 133頁
  • 2.    醫學信息學概論 董建成主編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0年1月第一版134-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