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魏

鎖定
陳魏(1885—1971),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姨父攜至蘇州撫養,授其書畫技藝與武術,自幼精通書法、拳術。1904年,由徐錫麟介紹參加光復會,任紹興大通學堂監督兼體操教員。1905年,東渡日本,學習陸軍騎兵科,便於起兵反清。後受清政府留日學生監督王克敏懷疑,被迫改學警務。徐錫麟、秋瑾起義事發,滿清政府通緝革命黨人,陳魏入日本京都醫學專門學校攻讀醫科。1911年畢業,獲外科醫學博士學位辛亥革命成功,參加討袁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國民黨,任黃埔軍校少將軍醫處處長。1927年脱離政界,專心行醫,1971年因病逝世,終年86歲。 [1] 
中文名
陳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71年
畢業院校
日本京都醫學專門學校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
出生地
浙江紹興
性    別

陳魏投身革命

陳魏(1885—1971),浙江紹興人,自幼父母雙亡,由姨夫馬幼漁攜往蘇州撫養,後入中西小學堂就讀。1901年,陳魏由蘇州返回浙江,投靠時任寧紹台道的錢穀師爺的堂叔陳晴峯,被送往奉化龍津學堂求學。1902年,陳魏赴滬,入上海理化傳習所學習。後來,王子餘創辦山後小學堂,陳魏被聘為教習,又任山會縣學堂理化教員。
徐錫麟任紹興府中學堂經學兼算學教員,陳魏因學界同仁與之結識。因具有共同的反清革命思想,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遂成知己。徐錫麟介紹陳魏加入光復會。光復會選擇會員極為嚴格,會友彼此均不相識,唯有在參加多次會議或秘密工作以後,才知道彼此是會友。會員入會時,必須選擇極秘密的地方舉行入會儀式,對天發誓,表示革命的決心。陳魏入會時,對天起誓:“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905年,徐錫麟為聯絡會黨、訓練軍事骨幹之便,在紹興創辦了大通學堂。大通學堂創辦以後,陳魏被聘任為大通學堂體操教員,旋又兼任會稽縣學堂體操教員。
當時,陶成章見光復會同志中有殷實富户,遂提議捐官學習陸軍,以掌握清政府軍權,實行“中央革命”或“襲取重鎮”之法,以為“搗穴覆巢”之計,徐錫麟極為贊成。於是,徐錫麟、陶成章、陳志軍、陳魏、龔寶銓等五人相約捐官。以年齡大小排序,以徐錫麟為長,依次為陶成章、陳志軍、陳魏,龔寶銓年齡最小,排行最後。徐錫麟捐道員,填報步兵科;陶成章捐知府,填寫步兵科;陳志軍捐知府,填寫炮兵科;陳魏捐同知,填寫騎兵科;龔寶銓捐同知,填報工兵科。1906年初,陳魏隨徐錫麟、陶成章、陳伯平等13人前往日本。
先期赴日的陳志軍約正在東京的魯迅趕到橫濱迎接,魯迅後來在《範愛農》一文中回憶了當時迎接陳魏等人時的情景:“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説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税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細地看。我很不滿,心裏想,這些鳥男人,怎麼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後,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羣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座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裏想:連火車上的座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羣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範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説起來也慚愧,這一羣裏,還有後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裏,到革命後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着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無所知,搖着頭將他們一併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魯迅當年自然無法預知其中的許多人後來成了著名的革命黨人,他們為推翻清朝政府的專制統治,慷慨揮灑胸中的熱血。

陳魏辛亥風雲

日本政府為中國留學生預定的學陸軍的預備學校為振武學校。當陳魏等人前往報到時,引起清政府駐日公使汪大燮和陸軍留學生監督王克敏的懷疑,因為他們一舉一動都像學生,不像軍人。王克敏以非官費生不能進振武學校的規定為藉口,拒絕保送五人入學。作為自費生,可以改進其他學校。如要進其他學校,王克敏願意保送入學。陳魏等人回到寓所後,商議由徐錫麟向浙江巡撫疏通。不久,浙江巡撫即致電駐日公使,説明陳魏等五人乃浙江官費生,請求依例送入振武學校。但王克敏仍然設置障礙,以五個人不能單獨開班、要等奉天學生到東京後再入學來阻止。然而,陳魏等人與奉天學生一起參加體檢時,校方又推説五人身體全部不合格。於是,陳魏等人與振武學校校長福島聯繫,福島如實相告,此乃清政府駐日留學生監督處的意見。陳魏等人大失所望。
陶成章與徐錫麟商議,決定改入陸軍經理學校,但也沒有成功。徐錫麟建議掌握警察以取代掌握軍隊,謀求陸軍學校及軍政司令等差使。陶成章表示異議,認為非直接掌握清政府的軍隊不可,否則開展暗殺行動,以擾亂北京,實行“中央革命”。大家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捐官赴日的五人中,除徐錫麟沒有剪辮子外,陶成章、龔寶銓、陳魏、陳志軍均已剪去辮子,給回國從事革命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最後,大家商定開展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徐錫麟回國謀劃分省候補,待掌握了大權後,再安排同人,以佈置一切。安徽雖是小省,卻是南京門户,距離浙江不遠,太平天國時又是一個重要戰場,乃兵家必爭之地,擬以分發安徽為上策。第二,既來之,則安之,其他人可以改進其他相關學校,等候徐錫麟的函招。凡留在日本的同志,由陶成章負責。陳志軍改學政治,陳魏改學警政,入東京警監學校警務科學習,陶成章和龔寶銓擬前往南洋開展活動,籌劃革命經費,作為徐錫麟分省候補用款。第三,繼續辦好大通學堂,作為革命的基地。
皖浙起義失敗後,陳魏等光復會成員受到滿清政府通緝。陳魏不得不繼續留在日本,入京都醫學專門學校,於1911年畢業,獲外科醫學博士學位武昌起義爆發後,陳魏接陶成章通知返回上海,任滬軍都督府軍醫科科長。陳其美是陳魏在日本警察學校不同班同學,皖案發生以後,陳魏經費來源中斷,生活十分困難,難以為繼。陳其美雪中送炭,慷慨解囊,饋贈二十銀元,令陳魏感激不盡。
1912年9月,滬軍都督府取消,陳魏也辦理移交,卸去軍醫科科長職務。時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校長韓清泉和教務長湯爾和,為陳魏留日同學,其幼年同學孫洞環也在該校任教,他們均盛情邀請陳魏到醫專任教。陳魏盛情難卻,於11月出任解剖學教員。浙江醫學專科學校於6月1日剛剛成立,地址設在杭州板兒巷。學校儀器和標本等教具均極為短缺,特別是解剖學必須有標本才能進行教學。為此,陳魏專程前往日本採購,並順便到日本各地醫科專門學校考察教學設施,以便作為教學借鑑。
1913年3月,江蘇都督府成立軍醫課,陳魏應邀前往南京出任軍醫課長。7月,二次革命爆發,黃興在南京出任討袁軍總司令,陳魏調任討袁軍司令部軍醫處處長。討袁失敗後,陳魏離開南京前往上海,自開門診行醫。1914年7月,湯爾和出任國立醫學專門學校校長,聘請陳魏北上京城出任醫專教師。1916年,陳魏又兼任陸軍大學衞生教官。1918年至1922年,陳魏應友人邀請,先後兼任北京師範學校、北京政法學校、邊防軍衞生教練所等校校醫及教官。

陳魏功成身退

1922年,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從日本手中收回膠州灣,定名為膠澳商埠。熊炳琦出任山東省省長,併兼任膠澳商埠督辦,邀請陳魏前往接收膠州灣。後來,陳魏被派任山東普濟醫院副院長兼李村醫院院長。1924年,北京政府派高恩宏任膠澳商埠督辦,前任所任命人員,均辭職交卸,陳魏也辭職返回北京,仍回陸軍大學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陳魏脱離政界,專心行醫,1971年因病逝世,終年86歲。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