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錫麟

(辛亥先烈、安慶起義帶頭人)

鎖定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別號光漢子,清山陰東浦人。自幼崇拜英雄豪傑,好縱論國事,同情勞苦羣眾。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紹興府學堂教習。旋升副監督。在紹興城內開設特別書店,經銷新書,宣傳排滿反清。二十九年,去日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等,反清之志益堅。三十年底赴滬,加入光復會。翌年,與陶成章等創辦大通學堂,訓練會黨骨幹,以培養、蓄積革命力量。為在清政府內進行革命活動,捐資為道員,分發安徽。行前,與秋瑾約定皖、浙兩地聯合起義。到皖後,任陸軍小學會辦、巡警學堂監督。宣傳革命,鼓動學生,爭取新軍,準備起義。事機不密,被察覺,遂於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際,倉卒提前起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因眾寡不敵被捕,於五月二十七日晨,慘遭剖腹挖心之酷刑,壯烈捐軀。民國元年(1912)浙江軍政府迎柩回浙,葬於杭州西湖邊。 [1] 
別    名
徐伯蓀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873年12月17日(清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逝世日期
1907年7月7日
主要成就
傳播新譯書報
宣傳反清革命
本    名
徐錫麟
黨    會
光復會

徐錫麟人物生平

徐錫麟,字伯蓀。浙江紹興東浦村人。生於1873年12月17日(清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徐家經營商業,富有資產。父徐鳳鳴字梅生,為人保守。徐錫麟幼年受父管束,常遭痛斥。十二歲時曾負氣跑到錢塘當和尚,經家人找回,二十一歲為諸生。
徐錫麟造像
徐錫麟造像(2張)
1901年,徐錫麟被紹興府學堂聘為教師,後提升為副監督。1903年,在其父的嚴命下應鄉試,名列副榜。當時國內不少知識青年受民族危機的刺激,多傾向革命,喜談“新學”,卑視科舉,徐也受到感染。就在這一年,他獲得機會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到東京遊覽。適逢東京浙江學生正在開會討論營救因宣傳反滿革命入獄的章炳麟,他積極參加,出錢相助,因而結識了陶成章、龔寶銓等人。那時留日學生界因帝俄侵佔我東三省的問題,組織拒俄義勇隊。徐受這一運動的影響,憤清廷無能,萌發了反清的革命思想。
回國後,他創建“熱誠蒙學”於東浦,提倡軍訓;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他每聽到有關沙俄在東北的暴行,即為之慟哭,常畫沙俄侵略者的像為靶子,以短銃射擊。他的行動嚇壞了他那個保守的父親,因此被趕出來,與父分居。
1904年,徐到上海愛國女校訪蔡元培,這時陶成章也恰在上海,經陶介紹遂加入了光復會。他得知陶過去和浙江會黨聯絡的情況,非常高興。翌年2月,徐和他的幾個學生遊歷了諸暨、嵊縣、東陽和義烏等地,交結了些他稱為“奇才力士”的會黨成員。回來後他對人講:“涉歷四縣,得俊民數十,知中國可為也。”
徐錫麟與陳伯平等合影 徐錫麟與陳伯平等合影
1905年,徐在紹興創立體育會,招各校青年數百人,學習射擊術。有光復會會員自上海來,建議用“劫錢莊”的辦法來籌措軍費,徐得到富商許仲卿的幫助,籌款到上海購買後膛九響槍五十杆、子彈二萬粒、聲言是供體育會學生體操實習用,公開運到紹興。然後與平陽黨首領竺紹康商議,約集黨中強有力者二十人到紹興,準備執行上述籌集起義軍費的計劃。後因不易進行,乃與陶成章、龔寶銓密議,設立一所學校,以容納招來的會黨成員並貯藏購到的槍支、子彈;學校既立,定名為大通學校。徐又想借開學典禮之機,殺掉邀集來校參加典禮的大小清吏,即行起義。他要陶成章通知各府會黨同時響應,陶認為時機不成熟,此議作罷。大通學校於1905年9月23日正式開學,改稱大通師範學校,設體育專修科。陶成章、龔寶銓招金、處、紹三府所屬各縣會黨頭目來校受兵操訓練。大通學校規定,凡入校學生都是光復會會員,卒業後也仍受學校領導人統轄和節制。大通師範學校是一所準備革命的特殊學校,也是革命的聯絡機關。同年春,徐介紹秋瑾加入光復會。
與創立大通學校同時,陶成章提議黨人捐官學習陸軍,學成後打進清朝軍事系統,掌握軍權,以謀“中央革命”。徐極表贊成,經過他表叔原湖南巡撫俞廉三的推薦,花銀三千,被批准送日本學習陸軍。這一年冬天,他偕妻子王振漢、友人陳伯平、馬宗漢等去日本,先後欲進陸軍聯隊、振武學校,均因眼患近視不合格被拒。又欲入陸軍經理學校或警政學校,也未如願。1906年春自日回國,北遊京師及遼、吉,察看形勢。當年冬,捐了一個道員,分發到安慶,經俞廉三推薦,加上他辦事精明幹練,得到安徽巡撫恩銘的重用,先任武備學校副總辦,繼任警察處會辦。第二年又任巡警學堂堂長,接着又任陸軍小學(原武備學堂改名)監督。徐利用其身份,廣事交遊,和兵備處提調胡維棟、馬營排長常桓芳、督練公所學員龔振鵬等過從尤密,準備起義時引為奧援。他白天親自督課,晚上和將士們飲宴,在學員中聲望日高,與學員關係日益密切。
先是,徐赴安徽候補時,大通學校事交由秋瑾主持,並有浙、皖同時起事之約。此後,黨人陳伯平往來於安徽、浙江和江西之間,貫通聲氣,並運動會黨。
徐錫麟安慶起義浮雕像 徐錫麟安慶起義浮雕像
在安慶起義前,上海偵探捕獲黨人葉仰高,押送南京。經兩江總督端方酷刑嚴訊,葉仰高叛變,將所知同黨供出,幸所供是黨人別名或暗號。端方將名單電告恩銘,囑其拿辦。恩銘接電,召徐錫麟計議,不知名單中也包括徐錫麟。徐擔心事已泄露,與陳伯平、馬宗漢計議,決計速殺恩銘。徐原定7月8日乘巡警學堂畢業生舉行典禮之機,將省府官員一網打盡,並已通知外地會黨前來支援。但恩銘因這天有他事,命將典禮提前兩天舉行,因此外地會黨未能趕來。
7月6日一早,徐錫麟同陳伯平、馬宗漢到巡警學堂,召集學生演説,徐激勵學生“不忘救國”。語意雖甚激昂,可是學生們並不瞭解他的用意所在。上午八時,恩銘及文武官吏陸續到警校禮堂。徐搶上前向恩銘行舉手禮,大聲説:“回大帥,今日有革命黨起事。”恩銘方驚愕,陳伯平即上前向恩銘投一炸彈,未爆發。徐隨即從靴統內拔出兩支手槍,射向恩銘,因近視,恐不中,只得連續發射。恩銘身中七槍,由部下狼狽揹走。一時文武官吏紛紛逃出。惟奸吏顧松被馬宗漢捉住,徐立殺之廊下。徐回到禮堂,命令學生到軍械所開庫取槍支子彈,均不適用。從警校逃走之藩司馮煦、臬司毓朗等清廷官員立即組織清軍進攻軍械所,並懸賞緝拿徐錫麟等。經過近四小時的激烈戰鬥,陳伯平戰死,徐錫麟、馬宗漢不幸被俘。
接着,馮煦、毓朗等組織審訊,要徐錫麟寫口供,他揮筆直書説:“蓄志排滿已十餘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還説:“革命黨本多,在安慶實我一人……不可拖累無辜。”“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
徐錫麟就義前照 徐錫麟就義前照
恩銘被刺後當天死去。端方致電馮煦立即處死徐錫麟,安慶司道等清吏並決定將徐斬首後剖腹剜心祭恩銘。徐錫麟於1907年7月6日晚在安慶撫院門前慷慨就義。 [2] 

徐錫麟人物評價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後,親來杭州致祭,説:“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於天下”,並親寫一副輓聯哀悼:“丹心一點祭餘肉,白骨三年死後香。” [3] 
柳亞子:慷慨告天下,滅虜志無渝。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 [4] 
章太炎指出:“光復會比同於同盟會,其名則隱,然安慶一擊,震動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啓義軍之心,則徐錫麟為之也。” [5] 

徐錫麟人物事蹟

徐錫麟創辦“熱誠學堂”

1903年,徐錫麟從日本回到紹興後,認識到革命應該從創辦學堂、培育人才入手,隨即在家鄉東浦創辦了一所新式學堂,併為學堂寫了一副對聯:有熱心者可與共學,具誠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聯各一字,命名為“熱誠學堂”。除文化課外,專門增設兵式體操課,進行軍事訓練。他在授課時,經常介紹時事政治,宣傳革命,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後來熱誠學堂一度成為紹興光復會的活動基地。 [6] 

徐錫麟聯絡各地黨會

1904年,徐錫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加入了光復會。當時浙江各地的會黨十分活躍,在反清統治和“仇洋滅教”的鬥爭中顯示了巨大力量。但這些會黨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如何把分散的會黨組織、聯絡起來,引導到光復會組織中來,實現民主革命的大聯合,這是擺在光復會面前的重要課題。徐錫麟親自帶領幾名學生到各地會晤會黨首領。歷時兩月,徒步尋訪了嵊縣、諸暨、東陽、金華、縉雲等各地會黨,結識了竺紹康王金髮等會黨首領,聯絡進步人士,發展會員,擴大了組織,使光復會成為浙江反清革命的領導核心。 [7] 

徐錫麟反對教會強佔大善寺

徐錫麟紀念郵票 徐錫麟紀念郵票
法國侵略者為後盾的天主教會,想在紹興擴張其侵略勢力,勾結紹興官府,收買綽號“捕廳紳士”的高某,私訂所謂“契約”,企圖強佔紹興城中心的大善寺改建為教堂,怎能不引起徐錫麟的極大憤慨。大善寺是一座建於梁朝天監二年的古剎,是我國文化古蹟,紹興各界對天主教會強佔大善寺雖都十分氣憤,可是懾於與帝國主義勢力相勾結的清朝反動政府媚外政策,只好忍氣吞聲,連“紹興名族士大夫皆怒,弗敢言”。徐錫麟得到這一消息時,正身患虐疾,卧病在翻特別書店”,他不顧一切,躍身而起,身裹棉被,立即趕往大善寺,並沿途呼號,號召人們到大善寺集會抗議。徐錫麟這時已是紹興的知名人士,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他的果敢行動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鼓舞了人們的鬥志,矗從大江橋起至清道橋止之商號,全體起而響應”(大江橋至清道橋一帶是當時紹興城內鬧市中心)。人們紛紛湧往大善寺,徐錫麟登上佛龕,慷慨激昂地説:“大善寺是紹興人的,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決不允許教會強佔。何況紹興並非通商口岸,外國教會無權在紹興建造教堂。”並宣佈教會與高某私訂的“契約”無效。會場頓時沸騰,奠眾歡踴,卒毀券。會後徐錫麟知道,僅在會上宣佈拓契約無效是不夠的,又倡議各商號聯名上書清政府,逐級轉送外務部,與法國公使交涉取消“契約”。清朝官府見羣情激憤,再不敢公開庇護教會了,外國傳教士也知眾怒難犯,不得不收斂其侵略野心。帝國主義分子企圖強佔大善寺的陰謀以失敗而告終。 [6] 

徐錫麟人物詩作

徐錫麟1905年“曾出山海關至奉天、吉林,再經西北諸省邊疆而歸。”這首詩是1906年春這次壯遊時所作。作品在藝術上繼承了唐代邊塞詩的風格,具有豪邁雄渾的特色。全詩如下:
《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8] 

徐錫麟家庭成員

配偶:王振漢
獨子:徐學文
兒媳:馮梅珍
徐曼麗(德國人)
孫子:徐乃達(徐曼麗生)
長孫女:徐乃英(馮梅貞生)
孫女:徐乃錦(中德混血,徐曼麗生)
孫女婿:蔣孝文(中俄混血) [9] 
曾孫女:蔣友梅(徐乃錦,蔣孝文之女)

徐錫麟後世紀念

徐錫麟人物故居

徐錫麟故居 徐錫麟故居
座落紹興縣東浦鎮孫家樓之徐錫麟故居,為徐烈士祖父徐桐軒公所建造。故居前後共三進,均系傳統格局的磚木結構。中進的“桐映書屋”為烈士幼年讀書之處,後進東首三樓三底為烈士長期生活居住之所,有他和夫人王振漢的卧室。解放前後,徐氏族人大多外遷,為此空屋雜住農户數家。1958年前進因辦食堂不慎失火,被焚燬平屋三間。1979年,中進大廳又被改建為平屋三間。1979年,中進大廳又被改建為村裏的穀倉。
1984年9月,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成立,該所通過文物普查,認為辛亥革命壯烈曬性的徐錫麟烈士故居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報請紹興縣人民政府要求予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請撥款進行整修。嗣經1985年1月,紹興縣人民政府(1985)17號文件批覆同意。即着手動員農户他遷,1981年動遷結束,遂於是年5月開始動工維修。維修分三期進行,直至1989年春季,修建工作全部竣工。1990年陳列徐錫麟生平事蹟史料,分“勤奮好學,愛國愛鄉”“參加光復會,創辦大通學堂”、“組織光復軍,發動皖浙起義、“安慶舉事,英勇獻身”“威震清廷、永垂青史”五個部份展出,供人蔘觀瞻仰。 [10] 

徐錫麟徐錫麟墓

徐錫麟烈士墓 徐錫麟烈士墓
在杭州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原演福寺舊址。(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羣)。徐錫麟被害後,遺體草葬安徽省安慶市城北馬山。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滬都督暨紹興旅滬同鄉會在上海永錫堂召開追悼大會,次日將靈柩專車送至浙江杭州,草葬孤山南麓。一九六四年遷葬杭州雞籠山。—九八一年十月再遷至杭州南天竺。陳伯平,馬宗漢遺骨附葬。 [11] 

徐錫麟錫麟街

錫麟街 錫麟街
錫麟街,北自市二中,南到天后宮,長約995米,以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先烈徐錫麟而命名。 [12]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紹興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紹興市志:方誌出版社,1999:369
  • 2.    李新;孫思白;朱信泉;趙利棟;嚴如平;宗志文;熊尚厚;婁獻閣主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 第7卷:中華書局,2011:4262-4265
  • 3.    紹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紹興文史資料 第15輯,2001.12,第18頁
  • 4.    欒梅健編,海上文學百家文庫 25 柳亞子、陳去病、高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07,第5頁
  • 5.    胡國樞著,光復會與浙江辛亥革命,杭州出版社,2002.10,第204頁
  • 6.    徐和雍著,徐錫麟,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08,第33-36頁
  • 7.    徐和雍著,徐錫麟,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08,第41-45頁
  • 8.    紹興縣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紹興文史資料 第4輯 徐錫麟史料,紹興縣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86.08,第38頁
  • 9.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紹興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紹興文史資料選輯 第12輯,,1992.12,第103頁
  • 1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紹興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紹興文史資料選輯 第11輯 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專輯,政協浙江省紹興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1991.08,第102頁
  • 11.    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編,浙江文物簡志 浙江簡志之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07,第180頁
  • 12.    安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安慶地名掌故,黃山書社,2001.02,第6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