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秋瑾

(辛亥女傑、巾幗英雄,中國女權運動的開創者之一)

鎖定
秋瑾(1875年—1907年),女,字競雄,號鑑湖女俠,浙江紹興人。 [1]  中國女權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2-3] 
秋瑾是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女烈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4-5] 
1907年2月,秋瑾回浙江接任紹興大通學堂督辦,與徐錫麟共籌在皖、浙兩地發動武裝起義。7月6日安慶起義失敗,7月13日清兵包圍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6-7]  [34] 
辛亥革命後,在她就義處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紀念碑。1912年,孫中山題贈挽幛“巾幗英雄”。1939年,周恩來題詞“勿忘鑑湖女俠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號召世人向秋瑾學習。 [34] 
中文名
秋瑾
外文名
Qiu Jin
別    名
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改瑾,字競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5年11月8日(一稱為1877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
1907年7月15日
畢業院校
青山實踐女校
職    業
女權運動家、民主革命家
主要成就
中國女權運動的開創者之一 [5] 
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象徵
主要成就
“辛亥三傑”之一
出生地
福建雲霄紫陽書院
代表作品
《秋瑾詩詞》
《秋女士遺稿》
《秋女烈士遺稿》
《秋瑾集》
就義之地
浙江紹興軒亭口
參加組織
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
配    偶
王廷鈞
子    女
王沅德王燦芝
筆    名
鑑湖女俠、鞦韆、漢俠女兒、白萍
祖    籍
浙江紹興

秋瑾人物生平

秋瑾早年歲月

秋瑾,初名閨瑾,乳名玉姑,字璿卿,號旦吾。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號“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籍貫浙江山陰(今紹興市),1875年11月8日(光緒元年十月十一)出生於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1916年修的湘鄉《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載:“王廷鈞配秋氏,字瑾,壽南公女。清誥封夫人,光緒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時生,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時歿浙江山陰縣,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撫一半子麒為嗣。女,桂芳。” [8] 
秋瑾 秋瑾 [34]
秋瑾舊照 秋瑾舊照
秋家自曾祖起世代為官。秋瑾父秋壽南,官湖南郴州知州。嫡母單氏,為浙江蕭山望族之後。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
1894年,其父秋壽南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峯縣荷葉鎮神衝王廷鈞為妻。1896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雙峯荷葉時,常與唐羣英葛健豪往來,“情同手足,親如姐妹,經常集聚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對月撫琴,或下棋談心,往來十分密切”。後來3個人被譽為“瀟湘三女傑”。 [9]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個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鈞納資為户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裏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

秋瑾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顧丈夫王廷鈞的反對,衝破封建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入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集會,登台演説革命救國和女權道理。 [10]  秋瑾除在校學習外,還廣交留學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在此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曾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作為開展婦女運動的團體;和劉道一王時澤等十人結為秘密會,以最終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鎖反抗清廷、恢復中原為宗旨,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
在日本主編《白話》月刊過程中,孫中山建議她可“依據此特長,利用宣傳工具,報告時事,解決實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貫以提倡女權為己任,她説“女學不興,種族不強;女權不振,國勢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當有學問,求自立,不當事事仰給男子”,“仿歐美新聞紙之例,以俚俗語為文,……以為婦人孺子之先導”。她以“鑑湖女俠”等筆名,在雜誌上發表了《演説的好處》《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擊封建制度醜惡,宣傳女權主義,號召救國。她寫道:“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總要求己為是。當初那些腐儒説什麼‘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夫為妻綱’這些胡説,我們女子要是有志氣的,就應當號召同志與它反對。”“但是從此以後,我還望我們姐妹們,把從前的事情,一概擱開,把以後的事情,盡力去做,……我們自己要不振作,到國亡的時候,那就遲了。”字裏行間,充滿了女權解放的激情。秋,繼入青山實踐女校,並在橫濱加入了馮自由等組織的三合會
秋瑾,攝於1905年 秋瑾,攝於1905年
在日語講習所畢業後,報名轉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附設的清國女子速成師範專修科,隨即回國籌措繼續留學費用。1905年,秋瑾歸國,春夏間,分別在上海、紹興會晤蔡元培、徐錫麟,並由徐介紹參加光復會。徐錫麟、秋瑾先後加入光復會後,國內革命形勢有了迅速的發展。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革命詩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議日本政府頒佈取締留學生規則,憤而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先在紹興女學堂代課,3月,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及學生徐雙韻等加入同盟會。暑假離職赴滬,與尹鋭志、陳伯平等以“鋭進學社”為名,聯繫敖嘉熊、呂熊祥等運動長江一帶會黨,準備起義。萍瀏醴起義發生後,她與同盟會會員楊卓林胡瑛甯調元等謀在長江流域各省響應,並擔任浙江方面的發動工作。到杭州後,與將去安徽的徐錫麟約定,在皖、浙二省同時發動。此時她在杭州新軍中又發展了呂公望、朱瑞等多人蔘加同盟會與光復會。不久,萍瀏醴起義失敗,接應起義事遂告停頓。
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聲明脱離家庭關係。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株連家庭,故有脱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為宗旨”。併為該報寫了《發刊詞》,號召女界為“醒獅之前驅”,“文明之先導”。

秋瑾從容就義

秋瑾雕像
秋瑾雕像(2張)
旋因母喪回紹興,秋瑾又先後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這時大通學堂無人負責,乃應邀以董事名義主持校務。遂以學堂為據點,繼續派人到浙省各處聯絡會黨,自己則往來杭、滬間,運動軍學兩界,準備起義。她秘密編制了光復軍制,並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事泄。 [11-13]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3日 [14]  ,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秋瑾主要成就

秋瑾雖非女性獻身中國革命的首例,但卻是第一位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的女烈士。 [15]  終其一生,她都在為伸張女權而奮鬥,在為革命建國而努力,把婦女運動與排滿的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 [16] 
近代中國是一個革命的時代,革命離不開作為“半邊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因而成為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一個代表近代中國革命女性的頗具象徵性意義的標誌性歷史人物。

秋瑾人物評價

秋瑾是華夏傑出先烈,民族英雄。蔑視封建禮法,提倡女權,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早年學習經史、詩詞,善騎射。她與呂碧城被稱為“女子雙俠” [17]  ,與唐羣英被後人譽為“辛亥革命的孿生女兒” [5]  ,與唐羣英葛健豪譽為“瀟湘三女傑 [9]  ,她們的女權與女學思想成為近現代中國婦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 [5] 
“辛亥三傑”的多種説法之一為:徐錫麟、秋瑾、陶成章 [18] 
“紹興三傑”為秋瑾、魯迅周恩來
孫中山為秋瑾題詞 孫中山為秋瑾題詞
孫中山稱秋瑾為“最好的同志秋女俠”;題詞:“鑑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楹聯:“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紹興有徐錫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於光復事業,功莫大焉!”;在所著《建國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與徐錫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並稱,褒揚其革命功績。 [19] 
周恩來給表妹王去病題詞:“勿忘鑑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他認為:“秋瑾是一個帶頭打破“三從四德”這種封建束縛的“新女性”,是一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驅者”。“秋瑾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20] 
范文瀾在《中國婦女》雜誌發表一篇回憶性的學術文字《女革命家秋瑾》,徑稱秋瑾為“女革命家”,認為:“秋瑾是中國歷史上婦女的偉大代表人物。”“她認定革命是救國的唯一道路”,並“堅決走革命道路”。“她在軒亭口從容就義,用純潔的血為中國婦女畫出了一條鮮明的路線來,後來千千萬萬的愛國婦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了革命隊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樣,為“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 [21] 
郭沫若為《秋瑾史蹟》作序,稱:“秋瑾烈士是中華民族覺醒初期的一位前驅人物。她是一位先覺者,並把自己的生命奉獻了給反封建主義和爭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業。她在生前和死後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秋瑾不僅為民族解放運動,併為婦女解放運動,樹立了一個先覺者的典型。” [22] 
吳玉章題詞:“為革命而英勇犧牲,秋瑾烈士永垂不朽!”“秋瑾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女英雄,她為民族解放和婦女解放事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從而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婦女的楷模。” [23] 
宋慶齡題詞:“秋瑾工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儔俠名。” [22] 
鄧穎超題詞:“秋瑾女傑,堅強不屈,英勇就義,永垂不朽!”
秋瑾歷史照片 秋瑾歷史照片
康克清題詞:“秋瑾英烈,光照千秋!” [22] 
南方報》稱:“學界中人以秋女士實為女學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譽卓著,鹹皆慘惜。”
《時報》相繼發表秋瑾生前好友吳芝瑛的來稿《秋女士傳》和《紀秋女士遺事》,認為秋瑾是一個如“俄之蘇菲亞、法之羅蘭夫人”一樣的女權革命者。
中華民國史李新主編:“秋瑾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中犧牲的一位傑出的女英雄。”
辛亥革命史稿金衝及胡繩武著,更是明確地認定:“秋瑾是辛亥革命時期最傑出的女革命家”,“是中國第一個為民族民主革命流血的女革命家。”
鄭雲山、陳德和著的《秋瑾評傳》論證了這樣一箇中心論點:“秋瑾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傑出的革命家,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愛國者。” [24-25]  這是大陸學者普遍接收的有代表性的觀點。

秋瑾軼事典故

秋瑾墓葬後記

秋瑾遇難後,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生前好友吳芝瑛呂碧城、設法與人將其遺體偷出掩埋。 [26] 
秋瑾相關塑像 秋瑾相關塑像
1908年,生前好友吳芝瑛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朝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沅德於宣統元年(1909年)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秋瑾秋瑾看戲

秋瑾在北京最驚世駭俗之舉是“上戲園子”。當時的宅門女性都是在家中聽“堂會”,不可能拋頭露面去戲園子,戲園子也不賣“昆客”的票。秋瑾坐着西式的四輪馬車去聽戲,開創了上層社會女性進戲院的先河。

秋瑾嫉惡如仇

秋瑾造像
秋瑾造像(2張)
秋瑾嫉惡如仇,平日最看不慣男人蓄妾的陋俗和嫖妓的淫性。據馮自由的《革命逸史》所記,當年,湘人陳范家中饒有資財,攜二妾湘芬和信芳遠赴東瀛,紅袖添香讀洋書,好不愜意,秋瑾哪能看得慣他這副德性?她認為陳範擁妾而驕是玷污了同胞的名譽,便極力促成湘芬和信芳脱離了陳範的掌控,從此人格獨立。後來,陳範見利忘義,竟將女兒陳擷芬許配給廣東富商廖某為妾,又是秋瑾公開反對,使婚事泡了湯。
另據徐自華的《秋瑾軼事》所記,有一次,她們同遊上海張園,小憩品茗時,秋瑾見一名留學生挾一名雛妓乘車而來,在這花嬌柳媚之地,露出一副輕狂放浪之態,她忍無可忍,立刻上前用日語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那人還算識相,趕緊灰溜溜地走了。徐自華靜觀這一幕,不由得打趣秋瑾橫加干預是“真殺風景”。秋瑾則爽爽脆脆地回答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27] 

秋瑾中國女報

1907年,為了有力地宣傳婦女解放,發動婦女團結起來參加鬥爭,她決定創辦一份便於普通婦女閲讀的雜誌――《中國女報》,提出創辦的宗旨,是要“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1907年1月14日,秋瑾與陳伯平、姚勇忱、張劍崖等人創辦的《中國女報》出版。秋瑾親自撰寫了發刊詞:“吾今欲結二萬萬大團體於一致,通全國女界聲息於朝夕,為女界之總機關,使我女子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絕塵而奔,以速進於大光明世界,為醒獅之前驅,為文明之先導,為迷津筏,為暗室燈,使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使全球人種,驚心奪目,拍手而歡呼,無量願力請以此報始,吾願與同胞共勉之。”陳志羣為創刊號獻辭説:“這個女報能夠好好辦下去,也可以在20世紀中國帝國報界舞台中,獨樹一幟。”《中國女報》稱“本報之設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女協會之基礎為宗旨”。
秋瑾對此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在這兩期上發表了《中國女報發刊詞》《敬告姊妹們》《看護學教程》《勉女權》等文章、詩作。她在《敬告姊妹們》一文中説:
秋瑾形象 秋瑾形象
“唉!二萬萬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萬萬女同胞,還依然黑暗沉淪在十八層地獄,一層也不想爬上來。足兒纏得小小的,頭兒梳得光光的;花兒、朵兒,扎的、鑲的,戴着;綢兒、緞兒,滾的、盤的,穿着;粉兒白白,脂兒紅紅的搽抹着。一生只曉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兒是柔柔順順的媚着,氣虐兒是悶悶的受着,淚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結結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馬。試問諸位姊妹,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她痛心於當時廣大婦女尚不覺悟,希望婦女們不要安於命運,立志從經濟上獲得自立的能力,以擺脱奴隸地位,爭取女權。據説,許多婦女看到這些文章後,感動得流出眼淚,並開始了深刻的思考。
秋瑾重視婦女們團結起來開展鬥爭,她努力創辦《中國女報》,要把它作為“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她還把爭取女權的解放與整個國家、民族的解放緊緊地聯結起來,號召婦女們在推翻清朝的鬥爭中與男子一起承擔責任。她在《勉女權歌》歌中寫道:
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後?
願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若安作同儔,恢復江山勞素手。
舊習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獨立佔頭等。
願奴隸根除,知識學問歷練就。責任上肩頭,國民女傑期無負。
作為女權運動的先驅者,她號召婦女們“奮然自拔”,參加反清革命鬥爭,在民族解放事業中建“素手”之功。
《中國女報》在該年3月出版了第二期後,因秋瑾忙於準備武裝起義,加之財資困難,不得不中輟。6月17日,她在給朋友的信中説,編輯好的第三期雜誌“約於此月,必行付印”。然而時至7月13日,秋瑾因武裝起義失敗被告密而被捕,不久被清廷殺害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中國女報》雖然僅出版兩期,卻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並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秋瑾縣令自縊

1907年7月15日,鑑湖女俠秋瑾在浙江紹興軒亭口從容就義。秋瑾就義背後,一個與之相關的人物並不為人所知。他就是身處晚清黑暗官場卻良心未泯、親自拘捕監殺秋瑾又負疚自盡的浙江山陰縣令——安丘人李鍾嶽。李鍾嶽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學,常以其“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之詩句,教育勉勵自己的孩子:“以一女子而能詩,勝汝輩多矣!” [28] 
秋瑾相關繪畫 秋瑾相關繪畫
秋瑾被捕後,1907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凌晨三時,斬殺任務已不容再緩,動刑之前,李鍾嶽在大堂上對她説:“爾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話畢,當場“淚隨聲墮”,身邊的吏役也都“相顧惻然”。 [28] 
最後,李鍾嶽自作主張,應許秋瑾不要梟首、刑後勿剝衣服等要求。凌晨四時,秋瑾在紹興知府貴福心腹的監視和催促下,被押赴至紹興軒亭口刑場,執行槍決,一代女傑憤然英勇就義。未過3日,李鍾嶽即因“庇護女罪犯”被革職。1907年10月29日(光緒三十三年九月廿三)上午9時許,李鍾嶽乘家人不備,在寓中懸樑自縊,年僅53歲。此時距秋瑾遇難只有百餘日。 [28] 
1912年,秋瑾墓和鑑湖女俠祠興建於西子湖畔,李鍾嶽的“牌位”也被祀於祠中,上題“清山陰知縣李鍾嶽之神位”,下書“李鍾嶽先生,山東安丘縣人,秋案中有德於女俠”,以紀念李鍾嶽保護秋瑾和為秋瑾殉道的悲壯義舉。 [28] 
南開大學李新宇教授對此評價道:山陰縣令李鍾嶽那樣死去了,這説明他有道德,有良心,説明大清帝國的官員中還有那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您聽説過因為違心地判了一個案子,或錯誤地處理了一個事件,而去自殺的嗎?進行道德審判,審判出的也是李縣令的道德光彩。

秋瑾家庭成員

祖父:秋嘉禾
祖母:餘氏
秋瑾之女王燦芝 秋瑾之女王燦芝
父:秋壽南
母:單氏
同胞兄:秋譽章
同胞妹:秋閨珵,字“佩卿”,易名“秋珵”
庶母:孫氏
異母弟:秋宗章
丈夫:王廷鈞(王子芳)
兒子:王沅德
女兒:王燦芝

秋瑾關聯作品

秋瑾個人詩詞

個人詩詞
作品
類型
詩詞
對酒
詩詞
詩詞
《感懷》
詩詞
《感時》
詩詞
《秋瑾詩詞》
詩詞
《秋女士遺稿》
小説
《秋女烈士遺稿》
小説
《精衞石》
小説
《秋瑾遺集》
文集
《秋瑾女俠遺集》
文集
《秋瑾史蹟》
文集
《秋瑾集》
文集

秋瑾夫妻合傳

《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中王沅德的岳父張翊六寫的《子芳先生夫婦合傳》 [29-30] 

秋瑾後世紀念

秋瑾紀念郵票 秋瑾紀念郵票
1957年,為紀念秋瑾就義五十週年,《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浙江日報》《人民畫報》等報刊發刊各種紀念文字和畫刊。
1958年,浙江紹興人民委員會在秋瑾故居成立秋瑾紀念館,由何香凝親筆書寫“秋瑾故居”匾額。
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週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西湖畔重建秋瑾烈士墓,並用漢白玉大理石建立秋瑾雕像。各種紀念活動,尤其是政府支持或主辦的紀念活動。

秋瑾人物故居

秋瑾紹興故居

浙江秋瑾故居是著名旅遊景點,位於紹興市區塔山西麓和暢堂,清代建築。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年時代的秋瑾在此讀書習文,練拳舞劍。1906年,她自日本歸國,從主持大通堂直到被捕前夕,在這裏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從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史蹟。
堂前正中有一匾,上書“和暢堂”三字。“和暢”是取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惠風和暢”之意。門廳楣上“秋瑾故居”匾額系何香凝手書。筆力遒勁的題書,或許就是一位女革命家對另一個女革命家的欣賞、懷念和惺惺相惜之情的含蓄表達。至今屋內仍掛有一張男裝小照,照片中的秋瑾英姿颯爽,確有巾幗不讓鬚眉的俠客仗義之氣。卧室裏的書桌以及文房四寶等,則顯示了秋瑾的另一個身份:文人,或者説,是詩人、詞人和散文家。卧室後壁有一夾牆密室,為秋瑾藏放革命文件及武器之處,至今保存完好,彌足珍貴。第三、四兩進原為秋母及兄嫂住房,現闢為秋瑾史蹟陳列室,展出秋瑾詩詞手稿、家書、照片、印章、頭巾、文獻等文物,更有孫中山宋慶齡周恩來等名人評價秋瑾的題詞等,反映了秋瑾從事革命的光輝業績。

秋瑾雙峯故居

秋瑾塑像 秋瑾塑像
雙峯秋瑾故居為清代建築,青磚白牆烏瓦,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峯縣荷葉鎮神衝街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何香凝先生題寫的“秋瑾故居”匾額懸掛於此。秋瑾故居遺址已被雙峯縣政府於2003年公佈為不可移動文物。
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裏,這座故居卻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秋瑾生活過的雙峯縣被全國婦聯正式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華女傑之鄉”。雙峯是名人故里、湘軍搖籃,尤其是在中國的婦女運動史和解放史上,雙峯婦女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燦爛的一頁。
2008年4月,雙峯縣八女傑雕塑揭幕儀式在縣城女傑廣場舉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羣英、向警予、蔡暢王燦芝、曾憲植、曾寶蓀八女傑雕像。

秋瑾湘潭故居

湘潭也有秋瑾故居,位於湘潭市雨湖區十八總由義巷4號。湘潭秋瑾故居原是丈夫王廷鈞家開設的“義源當鋪”,秋瑾嫁給王廷鈞後經常往返於雙峯、湘潭。
當時的“義源當鋪”曾被列為辛亥革命紀念地,後孫中山手書“秋瑾故居”匾額置於大門之上。湘潭秋瑾故居是湘潭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於1982年9月2日正式對外公佈。

秋瑾株洲故居

株洲秋瑾故居位於株洲市石峯區清水塘大沖村,正在進行修復完善。
1896年,秋瑾與王廷鈞結婚。秋瑾曾居住在位於今石峯區清水塘街道大沖村的深宅大院。株洲秋瑾故居是王廷鈞父親給秋瑾和王廷鈞置辦的婚房,是秋瑾所有故居中最大最豪華的,也是他們生前唯一房產。 [31] 

秋瑾雲霄故居

漳州秋瑾故居位於漳州市雲霄縣雲陵鎮享堂村“紫陽書院”左鄰的原“七先生祠”。清光緒四年(1878年)八月,秋瑾祖父秋嘉禾攜眷出任雲霄撫民廳同知。翌年(1879年)十月十一日,孫女秋瑾誕生於此。此官邸後作為奉祀薛凝度、章輔廷、倪惟欽等七先賢之祠,故稱七先生祠。更有意思的是秋瑾名字中的“瑾”字跟雲霄人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是按閩南人對“孩子”的讀音來取的。1992年5月雲霄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秋瑾出生地”,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6年,“七先生祠”連同紫陽書院被列為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紫陽書院作為秋瑾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

秋瑾藝術形象

秋瑾文學形象

《秋瑾》連環畫 《秋瑾》連環畫
秋瑾死後不久,《小説林》雜誌就連續刊出了多種以秋瑾為題材的小説和戲曲。小説有包天笑的長篇連載《碧血幕》,吳梅、龍禪居士的雜劇《軒亭秋》、《碧血碑》、嘯盧的傳奇《軒亭血》等。其他相關題材的小説有靜觀子的《六月霜》、尚武靜觀自得主人的《女銅象》、紅葉的《十年遊學記》、哀民的《軒亭恨》、無生的《軒亭復活記》(後改題《秋瑾再生記》);戲曲有悲秋散人的雜劇《秋海棠》、傷時子、蕭山湘靈子及古越嬴宗季女的的傳奇《蒼鷹擊》、《軒亭冤》、《六月霜》。
中華民國成立前後,進化團春陽社兩家文明戲劇團首先演出《秋瑾》,隨後新民社、民鳴社、開陽社、啓明社等劇團也相繼上演。
1919年4月,在魯迅著作《吶喊》的《藥》一文中的夏瑜“夏”與“秋”相對,“瑜”與“瑾”相對,便是影射秋瑾其人。
1936年冬,夏衍寫出了第一個話劇本《自由花》,後在40年代改名為《秋瑾傳》。1940年“三八”婦女節時在延安上演了四幕話劇《秋瑾》。
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週年,中國戲劇舞台更出現一陣“秋瑾熱”:北京京劇院二團的《風雨千秋》、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二團的《秋風秋雨》、浙江歌舞團的《秋瑾》、杭州話劇團的《秋瑾》、江蘇省崑劇團的《鑑湖女俠》、天津市京劇三團的《鑑湖女俠》、安徽蕪湖市梨黃戲劇團的《鑑湖碧血》等。

秋瑾影視形象

秋瑾漫畫 秋瑾漫畫
1953年香港電影《秋瑾》(一名《碧血花》)李麗華飾秋瑾;
1959年越劇電影《秋瑾》袁雪芬飾秋瑾;
1981台灣中華電視台電視劇吾土吾民凌波飾秋謹;
1983年中國大陸電影《秋瑾李秀明飾秋瑾;
1984年香港無線電視劇《秋瑾汪明荃飾秋瑾;
1995年浙江電視台等合拍越劇電視劇《秋瑾王濱梅飾秋瑾;
2010年天津電視台電視劇《辛亥革命蕭薔飾秋瑾;
2011年浙江越劇團越劇電影《秋瑾王濱梅飾秋瑾;
2011年中國大陸電影《競雄女俠·秋瑾》黃奕飾秋瑾;
2011年中國大陸電影《辛亥革命寧靜飾秋瑾。

秋瑾人物爭議

關於秋瑾的生年,有1875、1876、1877、1878、1879五種説法,其中1876、1878、1879三種説法,被認為“或則是無準確的史料依據,下筆時隨意性的成分很多;或則所據史料有誤,缺乏認真的考證,故此多不能成立”(1879年説得到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湯毓賢的支持 [32]  )。故此對秋瑾生年的主要爭論集中在1875年1877年兩種説法上 [33] 
  • 1877年之説,出於秋瑾之口。她在北京時親口對吳芝瑛説過此事,而且有《蘭譜》為證;在東京,秋瑾又親口對陶成章説過,有《清國留學生會館登記冊》為證。另外,她還對王時譯、馮自由説過。四人都知道秋瑾死時31歲,是時為1907年,即出生於1877年。此説因出自秋瑾親口所説,所以被廣泛採用; [33] 
  • 1875年説,是秋家家屬中堅持的觀點,因為秋家有一份祭祀牌,上面注有每人的生卒時間,秋瑾的旁邊注有“光緒元年,生肖為亥”,即1875年。而且,秋瑾從日本歸國後,對徐自華等朋友説的年齡與生年,都是1875年。
原長春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郭長海經過推敲、考證,並結合秋瑾之弟秋宗章的文章,認為“應當以生於一八七五年為是”。 [33] 
參考資料
  • 1.    “巾幗英雄”——秋瑾--黨史頻道-  .人民網.2018-04-07[引用日期2021-02-24]
  • 2.    美華裔導演作品《秋瑾》展映 海外祭奠辛亥英魂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9-22]
  • 3.    秋瑾故居  .-株洲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12-04]
  • 4.    秋瑾的最後三年:從女性解放到民族解放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9-08]
  • 5.    郝麗媛.唐羣英和秋瑾女權與女學思想比較研究:《西北大學》,2014年
  • 6.    《秋瑾烈士年譜新編》首發 -  .工作動態 - 株洲市政府[引用日期2020-12-04]
  • 7.    黎明主編. 古今中外英雄偉人故事 英雄的故事[M]. 長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2.08.110頁
  • 8.    湘鄉 .《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 :族譜 ,1916年
  • 9.    秋瑾故居  .湖南日報[引用日期2014-09-08]
  • 10.    秋瑾作《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己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 11.    《查封徐錫麟家產學堂之騷擾》,《申報》1907年7月18日:“秋瑾女士曾至日本遊學,程度頗高。近被人指為徐錫麟黨羽,遂被拿獲,立予斬決。聞者莫不慄慄”
  • 12.    《皖撫恩新帥被刺十一志》,《申報》1907年7月21日:“殊負新學名譽,此次慘被株連,無不同聲嘆息。”
  • 13.    《越郡黨禍風潮紀實》,《南方報》1907年8月2日稱:“學界中人以秋女士實為女學界不可多得之人,名譽卓著,鹹皆慘惜。”
  • 14.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巾幗英雄"——秋瑾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9-26]
  • 15.    秋瑾非女性獻身革命的首例,但卻是首名引發社會較大反響的女烈士,因而長期被不少學者誤認為是為革命而犧牲的第一個女烈士。——1900年唐才常漢口起義時,周福貞、毛芷香、劉蕙芳三位女士亦因革命之罪而殉難。詳見陳東原: 《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年, 第 352 頁。彭慧:《民族抗戰與婦女的任務》,漢口: 大眾出版社,1938 年,第 10 頁。
  • 16.    楊碧玉.《秋瑾政治人格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9年
  • 17.    秋瑾與呂碧城:上世紀初的女子雙俠(組圖)  .網易新聞[引用日期2014-09-08]
  • 18.    1916年8月,討袁之役勝利不久,孫中山再到杭州憑弔秋瑾墓,稱秋瑾為“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隨後,孫中山又在紹興各界歡迎會上演講説:“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紹興有徐錫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於光復事業,功莫大焉!”
  • 19.    王去病、陳德和.《秋瑾史集》.北京:華文出版社,1989年:參見《孫中山六論秋瑾》,《秋瑾史集》第1-4頁
  • 20.    王去病、陳德和.《秋瑾史集》.北京:華文出版社,1989年:第5-7頁
  • 21.    范文瀾:《女革命家秋瑾》,周芾棠、秋仲英、陳德和輯《秋瑾史料》,第1-4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 22.    郭沫若.《秋瑾史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卷首
  • 23.    吳玉章(永珊).《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辛亥革命》第89頁
  • 24.    鄭雲山、陳德禾.《秋瑾評傳》.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頁
  • 25.    按:陳旭麓先生為該書作序,也充分肯定地認為:“秋瑾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富有開創性格的傑出女性”,她是“中國婦女解放的旗幟”和“中國民主革命領先的女革命家”。
  • 26.    義葬秋瑾的吳芝瑛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12-23]
  • 27.    婚姻不幸激使秋瑾投身革命  .河南日報[引用日期2014-12-23]
  • 28.    忍痛殺秋瑾,他負疚自縊  .濰坊晚報.2014-01-14[引用日期2020-04-19]
  • 29.    湘鄉.《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譜》:族譜,1916年.
  • 30.    《子芳先生夫婦合傳》:子芳先生,湘鄉王黻臣公季子也。諱昭蘭,冊名廷鈞。體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譽。讀書善悟,不耐吟誦。作文寫大意,不喜錘鍊。不臨摩碑帖而書法秀麗。志遠大急於仕進,兩應童子試,一赴鄉闈不與選,遂棄帖括,於清光緒二十七年,以報效秦晉,賬款議敍工部主事,供職兩年。轉薦度支部郎中,覃恩誥封中憲大夫。未幾,封翁病篤,告終養旋里。奉湯藥數月,遭大故,哀傷過度,體漸消瘦,讀禮家居兼養病,擬服闋起,復改外任,以攄夙抱。乃造物忌才,病延兩載,遂不起,年三十歲,葬潭邑三都四甲葉子塘巳山亥向。 德配秋女士,諱瑾,字璿卿,號競雄,浙江山陰世家子也。好讀書,工詞賦,發言每多感慨。其父星侯先生,宦湘有年,女士隨侍湘鄉差次,得與子芳君訂盟,十九歲于歸,篤伉儷。二十八年,子芳君赴部供職,女士偕行都門僑寓。手不釋卷,口不廢吟哦,同鄉郭桐白、李翰屏諸君,慕其詩詞,索題索和,輒應之。家居久,見清政府腐敗,受外潮刺激,憤然謂子芳君曰:日本為我國學士薈萃之場,其中必多豪傑,吾意欲往該處一遊。遂質簪珥東渡,入日本實踐女學校,研求女子教育,工藝諸學。暇則吮筆綴文,拾俚語編《白話報》月刊一冊,開導閨闈,其毅然以女界先覺自任。自日本取締留學生規程出,憤不能忍,決計回國。是時,其父星侯公已故,便輪往浙,省其母。旋返湘,省舅姑於湘潭。檢點舊日服飾,分給奴婢及戚鄰之貧乏者。任俠施與,固其素性也。電京約子芳君歸籌學費,候數日不至,請於舅姑,得二千金。赴浙創辦《中國女報》於上海,發起女子體育會於紹興。所著學説詩歌,見諸報紙者甚多,無一不寓革命之意。光緒三十三年,徐烈士錫麟起義皖垣,事未就被害。女士與徐君本屬中表,聞徐見凶耗,即在校中開會追悼,是以黨禍牽及,女士竟於是年六月六日成仁於浙江省軒亭口。徐寄塵、吳芝瑛諸士為葬於西湖。旋因清廷逼令改遷,其子扶柩返湘,葬昭山。反正後,湘浙兩省人士,念女士為革命鉅子,導光復先河,開會追悼,以慰英魂。湘都督譚,諭葬嶽麓;浙省學界,爭葬西湖,為樹墓表,立秋社,建悲秋亭,以為紀念。女士雖死足千古矣。子一,名沅德,翊六館甥。女一,名燦芝,待字。翊六與親家夫婦揖別京都,無緣再晤,撫今思昔,感嘆良深。籍案牘餘閒,紀其大節,寄刊王氏家乘,用備史館之採覽焉。
  • 31.    秋瑾株洲故居修復背後的故事  .株洲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14]
  • 32.    湯毓賢.秋瑾確切生年探析.漳州師院學報,1997.01:48-50+47
  • 33.    郭長海.談秋瑾的生年——為新版《魯迅全集》補註一則.魯迅研究月刊,2009.01:58-59
  • 34.    “巾幗英雄”秋瑾  .央視網(cctv.com)[引用日期2023-11-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