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龔寶銓

鎖定
龔寶銓(1886—1922),原名國元,字未生,號薇生。祖籍上海南匯,清乾隆時遷居嘉興(今秀洲區油車港鎮馬厙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光復會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同盟會會員。 [6-7] 
早年留學日本,心憂國患日深,立志推翻清朝。與蔡元培、陶成章等創立光復會。參加同盟會,培養革命骨幹力量,浙江宣佈獨立後,任都督府外交顧問,並當選為省議員、副議長、自治籌備處評議員、省憲法會議議員。在辛亥革命勝利之前近10年從事革命,艱苦卓絕。
1931年列為嘉興辛亥革命七烈士之一。 [2] 
中文名
龔寶銓
別    名
龔味生
獨念和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22年
職    業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主要成就
光復會”重要領導人之一
出生地
浙江秀水(今嘉興)馬厙匯

龔寶銓人物生平

龔寶銓 龔寶銓
龔寶銓,出生於醫藥世家,16歲考取嘉興秀水學堂,學習成績為全班之冠。 [8]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退學回家不久,留學日本,先後在清華、振武兩校讀書。心憂國患日深,立志推翻清朝。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為反對俄國吞併我國東北的陰謀,在東京與黃興陶成章鈕永建楊篤生等成立拒俄義勇隊,後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
1904年(光緒三十年)回國,熱心暗殺活動,在上海發起組織暗殺團,在上海與蔡元培、陶成章等創立光復會,為光復會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還先後介紹章太炎、徐錫麟等人入會。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參加同盟會。為掩護革命活動,徐錫麟與陶成章、龔寶銓密商,通過捐官取得清政府同知官職,以掌握實權。其後,徐錫麟以捐官身份去日本、北京、安徽活動;寶銓與陶成章則深入浙東內地,聯絡會黨,壯大光復會力量。與陶成章、徐錫麟等建立紹興大通學堂,以之作為據點培養革命骨幹力量。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夏,寶銓與陶成章去安徽蕪湖中學堂,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同盟會在萍鄉一帶起義失敗,寶銓與陶成章因避禍而離職。1906年章太炎出獄後,曾以女妻寶銓。 [5] 
1922年6月染疫離世,享年37歲。 [11] 

龔寶銓人物事蹟

龔寶銓出身醫藥世家,為救國而棄醫從武。1903年,為反對沙俄吞併我國東北的陰謀,龔寶銓在東京與黃興、陶成章等成立拒俄義勇隊。龔寶銓在日本時,章太炎正任《民報》主編,於是他請章太炎講學,邀魯迅等人一起聽講。1904年在上海龔寶銓參與創立光復會,與秋瑾、蔡元培等一起並肩戰鬥。後又創辦紹興大通學堂,培養革命骨幹力量。1906年夏,龔寶銓等到安徽蕪湖中學堂,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同盟會在江西萍鄉一帶起義失敗。龔寶銓等遠赴今天的印度尼西亞等地,聯絡僑領,創辦學校,集聚革命力量。
在辛亥革命前近10年裏,龔寶銓一直從事艱苦卓絕的革命。那時,清廷派遣大批特務到日本各大城市搞“暗殺”。龔寶銓冒着生命危險,銷燬了由他掌握的浙藉黨人名冊,保全了同志。 [4] 
1912年4月起,龔寶銓擔任浙江圖書館副館長。同年12月18日,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直至1922年6月25日病逝。
▲浙軍都督朱瑞頒發給龔寶銓的館長委任狀 ▲浙軍都督朱瑞頒發給龔寶銓的館長委任狀
龔寶銓任職期間,主持孤山路館舍落成後的調整佈局、修訂章程、組織開放等事宜,並於1916年呈准接收清末建造之孤山路迎賓館(即紅樓)作為館舍。創辦《浙江公立圖書館年報》,組織刊行《浙江圖書館叢書》(即《蓬萊軒地理叢書》)、《章氏叢書》,與前任館長錢恂共同主持補抄文瀾閣《四庫全書》。浙江圖書館舊有翻印日本弘毅書院佛藏,龔寶銓還派人到日本復購日本續藏及其他佛典。
浙江圖書館孤山分館紅樓 浙江圖書館孤山分館紅樓
紅樓,原為清政府預備為德國皇太子來杭下榻之賓館,後為官僚宴會作樂的場所。1911年12月,浙江臨時省議會議員王卓夫等人提議並經省議會議決通過,將紅樓撥為浙江圖書館館舍。然此議案由於浙江軍政府未執行,紅樓仍為當政者用作宴酬場所。1912年,錢恂任館長時,將紅樓與白樓間隔牆挖開,把原藏文瀾閣的書遷到紅樓。當時有人為此到教育司説話。張宗祥就此事到圖書館找錢恂,並帶回錢恂關於紅樓用途之書信一封。時任教育司司長的沈鈞儒就此信在政務會議上提出通過,紅樓就此定為館舍。1916年7月,龔寶銓以閲覽人數日增,館舍不敷,呈請省民政廳轉經省長批准,於8月13日正式接收紅樓。
龔寶銓任浙江圖書館館長期間,經手刊印章太炎的《章氏叢書》。《章氏叢書》收錄了太炎先生的學術著述,且經太炎先生親自審定。初版由上海右文社1915年排印,但章太炎對右文版的排印質量頗有意見,曾在致龔寶銓信中多次談及,並謀重新刊刻。12月19日《致龔未生書》中説:“此書錯亂百出,校亦難清,已書致通一,令將原稿歸足下處。”12月23日《致龔未生書》中論及木刻刊行《檢討》和《國故論衡》的設想。作為太炎先生的門生和女婿,為了《章氏叢書》浙江圖書館刻本的刊行,龔寶銓是費了不少心血的。當時因議會的無理“質問”, 加上所需6400圓經費的無款可籌, 此事遲遲不能如願。 [1] 

龔寶銓親屬關係

其父龔壽人,繼祖業為醫;母吳氏出自文學繪畫世家。 [9] 

龔寶銓人物故居

龔寶銓故居”位於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馬厙村。故居坐北朝南,有兩層樓高,院落的北邊是當年龔家制藥的同善堂,西邊則是當年生活起居的地方。 [10] 
2007年7月4日下午,嘉興文化界人士範笑我、薛榮與龔寶銓的外孫龔肇智一行來到了油車港鎮,他們覺得,如果龔家老屋就這麼荒廢了,不能不説是嘉興文化遺產的一大損失。他們的行動也得到了有“鄉村畢加索”之稱的農民畫家繆惠新的贊同。
2008年1月,油車港鎮政府把修復龔寶銓故居一事列入了2008年十件實事之一。從2008年4月份開始,繆惠新、範笑我、陸明等人開始收集龔寶銓的生平資料,整理故居內遺留下來的一些衣服、書籍、傢俱等等。今年6月28日,龔寶銓故居修復工程正式啓動,歷時4個多月。 兩次前往杭州尋找遺骨龔寶銓去世之後,葬在靈隱寺五字橋,文化大革命期間遷葬到龍門山麓。今年9月,繆惠新、陸明、龔肇智等人商議之後,覺得應該將龔寶銓的遺骨運回油車港,讓其葉落歸根。於是,繆惠新和陸明一行就趕往杭州,與龔寶銓先生的外甥女張克華商量此事,張克華對此表示同意。但是在尋找龔寶銓遺骨時,卻遇到了麻煩。30多年前,將龔先生遺骨遷葬到龍門山的老人早已去世十多年了,老人的兒子當初遷葬時也在現場,但畢竟時過境遷,只有一個大致印象,骨骸應該葬在半山腰,卻已找不到確切地點。 10月26日,繆惠新等一行再次來到杭州,他們放棄了尋找龔寶銓先生的遺骨,改取原葬墓地上的泥土,拿回來建一個衣冠冢。同時見到了張克華處保留的龔寶銓原墓的照片,上面有章太炎題寫的墓碑。這讓大家欣喜異常,決定按照片上的墓碑進行復制。
2008年,記者見到了修復後的龔寶銓故居,它整舊如舊,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築風貌和佈局。恢復了前廳的藥店門面,“同善堂”牌匾上的字依然清晰可見。小天井裏也已經種上了芭蕉,院裏有三個小花壇,其中一個花台特地種了一株櫻花,代表龔寶銓曾留學日本。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