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慶人

鎖定
重慶人是指户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直轄市所轄的38個區縣範圍內的市民。
中文名
重慶人
地    區
長江上游地區西南地區四川地區
語    種
漢語·四川話巴蜀方言)-重慶方言
文化區
巴蜀文化-巴文化巴渝文化
區    號
023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東部及周邊
民    系
漢族巴蜀民系

重慶人人口比例

中國四大直轄市中本地年輕人所佔比例
重慶人:在外地人=13:7,重慶人佔65%
北京人:在外地人=1:8 ,北京人佔11.1%
上海人:在外地人=7:13,上海人佔35%
天津人:在外地人=9:11,天津人佔45%

重慶人重慶簡介

重慶,簡稱,別稱巴渝、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中西部地區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因嘉陵江下游古稱“渝水”,故重慶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宋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重慶建市地圖 重慶建市地圖
1929年(民國十八年)重慶從巴縣分離,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省轄市歸四川省管轄,首任市長潘文華 [10]  1935年,重慶市下設5個區,第一至第四區在今渝中區境。1939年,重慶市下設12個區,第一至第八區在今渝中區境。 [11]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0月29日,蔣介石在國防最高會議上作《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講話,明確提出遷都重慶,以四川為抗日大後方,繼續抗戰。30日國民政府決議遷都重慶。11月17日,國防最高會議也決議: “為長期抵抗日軍侵略,中央黨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辦公。”同一天,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率文官、主計、參軍三處部份人員離京西上,揭開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的序幕。 [12] 
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發佈命令:“川省人民,同仇敵愾,竭誠紓難,矢志不渝……茲特明定重慶為‘陪都’。” [18] 
1950年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 [13]  重慶為西南大區駐地和中共中央西南局直轄市。到了1952年,四大行署區撤銷並恢復四川省 [14]  。1954年,重慶撤銷直轄市,劃回四川省。 [15] 
1997年6月18日成立中央直轄市後,重慶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步伐加快,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羣,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重慶人起源

根據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發佈的數據,2014年重慶市居民姓氏共2050個,真正起源於重慶的姓氏有12種。這12個姓的族人,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重慶“土著”。最早來源於巴人,因為崇拜的圖騰不同,巴人又分為白虎巴人和龍蛇巴人(賨人)兩支。其中,白虎巴人有五姓:巴、相、瞫、樊、鄭。龍蛇巴人有七姓:羅、樸、咎、鄂、庹、夕、龔。 [1] 
此外,大多數學者認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普遍認為,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00年,是巴子國最興旺的時期,但到公元前316年,巴子國卻被秦國所滅。巴子國滅亡前後的一段時期,巴人就開始從現在的重慶一帶往東遷移。如今住在土家族地區的巴人,沒有被其他民族融化,保留了獨立的民族身份。歷代文獻往往使用許多不同的稱謂去描述他們,從公元1300年開始,這一帶的居民才逐漸被統稱為“土家”。 [2-3] 
重慶具有悠久的移民歷史和豐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現代重慶社會的根基。重慶在歷史上有多次移民活動,最著名的一是明清大移民,也就是老百姓常説的湖廣填四川,現在很多重慶人都是那個時期移民的後輩。二是在抗戰時期,全國各地的人流動到重慶。因此重慶土著居民已經非常少了。 [1] 
第一次大移民:公元前314年,秦國以張若為蜀守,“移秦民萬家實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又遷六國豪富入蜀。 [4] 
第二次大移民:分別發生在東漢末年到西晉時期。中原戰亂,南陽、三輔居民數萬家避亂入川,被益州牧劉焉收編為“東川兵”。公元211年,蜀漢開創者劉備帶荊州兵萬餘入川。西晉元康七年(297年),甘肅、陝西大旱,流民數萬家為逃避饑饉入川。
第三次大移民:始於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舉南下,攻破京師汴梁,戰亂延續到南宋建炎年間,北方居民不斷舉家南逃,陝、豫、甘等地區難民紛紛遷入川避難。移民總數約為238萬。 [4] 
第四次大移民:元末紅巾軍大起義後,全國陷入近20年的戰亂。明初四川户口稀少,“人物凋耗”。1371年明朝為恢復生產開始有組織移民,明中葉以後才告衰竭。經過第一次“湖廣填四川”,從1371年開始的22年後,移民規模在30萬左右。
第五次大移民:經過明末數十年戰亂,清初四川人口凋零。清朝於順治末年實行鼓勵南北各省人民入川墾殖的政策。此後出現了持續不斷遷居四川的移民浪潮,即第二次“湖廣填四川”,前後延續60餘年之久。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僅次於湖廣人的第二大移民團體。 [22] 
1935年3月,蔣介石從漢口飛抵重慶,他在講演時稱:“就四川地區地位而言,不僅是我們革命的一個重要地方,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立國的根據地。” [7] 
第六次大移民:1937年抗戰爆發後,東北、華北、華東相繼淪陷,10月29日,淞滬戰場打得熱火朝天,中國國防最高會議上,蔣介石作了題為《國府遷渝與抗戰前途》的講話,確定以四川為抗日戰爭的大後方。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 [6]  大批工廠、學校、企事業單位遷移,東部人口也隨之內遷。西南各省自1937年10月到1941年大約接收移民1000萬人-2000萬人。到了抗戰時期,大量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下江人”湧入重慶,在社會習俗、文化背景、思想觀念等方面,重慶本地人與“下江人”持續接觸、交流、融合。 [22] 
第七次大移民:上世紀60年代,黨和政府計劃性向內地實施內遷。當時稱之為“三線建設”,主要以軍工業、新興科技為主。遷出地大多是上海、江蘇、浙江一帶的工業企業,隨企業遷移的家屬不少,遷入重慶的人口約十多萬。
第八次大移民:三峽工程成敗的關鍵在移民,而移民的關鍵在重慶。近年實施“三峽大移民”,重慶承擔了三峽庫區85%以上的移民。當地轉移和遷往外地的人口,共計達到百萬以上。 [4] 
第九次為行政區劃調整:1929年(民國十八年)重慶從四川省巴縣分離,正式建市,編制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省轄市歸四川省管轄。 [21] 
①1933年初,四川省江北縣劃入重慶市;1955年10月,江北所在的第二區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 [20] 
②1952年北碚市改設為重慶市第六區 [19] 
③1959年巴縣、綦江2縣原由江津專署領導,長壽縣原由涪陵專署領導,現均劃歸重慶市領導(四川省人民委員會1959年3月5日報告) [16] 
④1977年, 江津地區的江北縣劃歸重慶市。(國務院1977年9月24日批准) [17] 
⑤1983年3月3日,撤銷四川省永川地區,將永川、江津、合川、璧山、榮昌、大足、銅梁、潼南八縣劃歸四川省重慶市管轄。(國務院1983年3月3日批准) [9] 
⑥1997年(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四川省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3)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8] 

重慶人重慶人口

2007年底,中國重慶户籍人口總量已達到3235.32萬(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0名)。
人口密度379人/平方公里(中國省級行政區第12名)。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6‰(2007年)。

重慶人發展指數

0.745(中,中國省級行政區第18名)
重慶的總人口計算分為城市核心區與都會區全區,其中若以都會區全區(3,235萬)計算,則其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列中國四大直轄市之最,但國際一般以城市核心區人口作為排名依據。

重慶人性格

在西部城市中,如果説有皇城血統的陝西西安人多顯“王者之氣”,那麼有多元脈動的中國重慶人多顯的便是“剛烈之性”。
重慶人人文性格的內涵,可用這樣的詞來概括,即:偏安一隅能苟生,依託山水能獨行;汗流浹背也無妨,爬坡上坎特精神;守在本土可安居,走出盆地可融情;上江下江加湖廣,重慶人兼八方性。豪爽率直麻辣燙,打滾吊皮啥都行;吃苦耐勞揉謙和,眼尖手快多靈性。
重慶人“暴燥”,直爽中帶幾分熱情,熱情中夾幾分真誠,幽默中又有一些善良,好打抱不平,願意助人為樂。
重慶人好吃麻辣燙重慶火鍋,越熱賣得越火,越熱吃的人越多,越吃品種越齊全,鴛鴦火鍋、四味火鍋、藥膳火鍋、魚頭火鍋、全羊火鍋,樣樣吃遍,得排上十天半月。
重慶人腳勁好,因為出門就爬坡上坎,男女老少個個得到鍛鍊,還練出了重慶姑娘的楊柳小蠻腰。多霧的冬天和濕熱的夏季還給了姑娘們細膩白淨的肌膚;從小吃慣麻辣鮮香的渝菜,使她們情性火烈,心直口快,一説話就把嗓門吊得高高。
重慶人“出口成髒”,代表詞:等哈、哈戳戳、哈兒。“對於重慶人來説,‘哈’字開頭的詞使用頻率很高,而且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重慶文史名人張世俊(張老侃)説,“哈”詞最早發源於《西遊記》,孫悟空説了一句:“老兒,某説哈話,我們出家人不走回頭路。”這裏的哈,指沒意義、傻瓜的意思。 [5] 
重慶老人們愛聽川劇,渝派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三分唱,七分打,半台鑼鼓半台戲,熱鬧非凡。
重慶人性格有三大特點:
(1)火辣外向。重慶人出門就上坡,擠公交車猶如衝鋒陷陣,夏天持續的高温把桌椅板凳都烤熱了,冬天綿綿不盡的大霧使重慶人性格煩躁,他們動口動手,性格剛烈而火辣。這是重慶人很獨特的性格特徵。 雖然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實在很少,但有的是個性和熱情,體現出飲食的本味、生活的原生態。
(2)豪爽耿直。耿直是重慶人的自稱。“耿直”在重慶人口中是“正直”、“真誠”、“果斷”以及“不虛偽”、“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詞,這些意思均源自於重慶人性格豪爽剛烈、粗獷頑強、無懼無畏、自尊心強的秉性。沒有規矩,也就習慣不守規矩,重慶人將它美其名曰敢作敢幹,什麼都不怕。重慶古來就是一座大碼頭,因而重慶人有山民的習氣,多自然的率真、質樸。重慶人説話做事往往直來直去,在重慶街頭,如果你與小販過分地討價還價,不僅那小販,甚至旁邊的人都會説你不耿直。當然,如果那小販過分地要價,你也可以説他不耿直,旁邊的人也會幫你的忙。對男的稱謂北方叫爺們,南邊的叫細佬,中原叫伢子,西北叫娃,唯獨重慶這地兒管男的叫崽兒。因此,“崽兒”是重慶最典型的方言,泛指充滿個性的重慶人。 “重慶崽兒”是各地對重慶人的認同和讚揚。
(3)吃苦耐勞。地理條件造就了重慶人相當能吃苦耐勞,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別的地方是極其稀罕的。重慶人語言頗具表演藝術,説話風趣,許多複雜的事物,深刻的道理,往往不直接點破,而是繞着彎子,打幾個比方,展幾個“言子”,來點諧音表意功,準可話音一落,立馬獲得個滿堂彩。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