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東寰

鎖定
趙東寰(1907年12月22日—2002年1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遼寧省法庫縣人。1936年西安事變時參加革命,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擔任東北軍第十九旅六五四團一營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一一九師六五四團一營副營長兼二連連長、一三〇師六九一團一營副營長,冀中人民自衞軍參謀處處長、第三團團長,八路軍第三縱隊七支隊二十一大隊大隊長、北上挺進支隊司令員、南進支隊參謀長,冀中軍區警備旅第二團團長,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九軍分區司令員,遼西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遼西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遼吉軍區第一軍分區(鐵嶺軍分區)司令員,遼(中)台(安)盤(山)中心縣委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十師師長兼黨委書記,東北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一五一師師長,第四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副軍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區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副校長,中南軍區司令部軍訓處處長、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高級工兵學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參謀長,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軍委工程兵工程部部長等職。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3] 
2002年1月30日,趙東寰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3] 
中文名
趙東寰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遼寧省遼陽市
出生地
遼寧省法庫縣法庫鎮
出生日期
1907年12月2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1月30日
畢業院校
東北陸軍講武堂
抗日軍政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少將(1955年)

趙東寰人物生平

趙東寰早年經歷

1907年12月22日,趙東寰出生在遼寧省法庫縣法庫鎮。趙東寰的家祖籍遼陽,因家境貧寒,為了謀生,全家曾經先後搬遷到彰武、法庫,最後定居法庫縣城。趙東寰全家共有兄妹7人,5男2女,趙東寰排行老三。為了養家餬口,趙東寰小學畢業後就離開法庫,到瀋陽市皮鞋製造廠當學徒。 [4] 
1926年,趙東寰考入東北軍學兵隊,開始了軍旅生涯。 [3] 
1928年12月,趙東寰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十期學習,屬第二總隊步兵第七隊。 [3] 
1930年9月,趙東寰畢業後被分配到東北軍第十九旅四十二團任見習准尉,隨軍先後駐防營口田莊台盤山縣一帶。 [4]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趙東寰隨東北軍撤往遼西熱河,經凌源撤到河北省乾溝鄉一帶。 [4] 
1933年,已經是東北軍第十九旅(後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第一一九師)第六五四團一營排長的趙東寰參加了長城抗戰,奉命守衞冀東撫寧縣北部的青山口,同戰友們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 [4] 
1936年,西安事變時,趙東寰所在的東北軍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一一九師(師長黃顯聲)六五四團正在石家莊駐防,接到張學良發來的電報,説蔣介石已在臨被活捉了。當時趙東寰擔任一營副營長兼二連連長。張學良指示部隊控制石家莊交通要道,如果打起仗來,即控制太行山區。黃顯聲師長命令趙東寰的六五四團第一營第二連佔領石家莊車站,對向南開的軍車一律不許通過,防止蔣介石中央軍進攻。 [4] 
1937年5月間,整編東北軍時,國民黨當局將一一九師併入第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將第六五四團的兩個營(一、二營)和六四七團的一個營(三營)合編為六九一團,任命呂正操(中共秘密黨員)為團長,結果“紅團”更紅了。趙東寰任一營副營長,在呂正操的影響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堅定了抗日到底的決心,在思想上更加傾向革命。 [4] 

趙東寰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長驅直入,瘋狂南侵,華北大地很快淪陷。為了抗擊日本軍隊的進犯,一營副營長趙東寰奉團長呂正操的命令,帶領部隊進入永清以北,沿永定河南岸構築工事迎戰。由於沿平漢鐵路進攻之日軍已突破防線南進,呂正操的部隊腹背受敵,被迫南撤到河北藁城梅花鎮構築工事,執行掩護全軍主力總退卻的任務。10月9日,東北軍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在掩護部隊南撤途中,在束鹿東南耿莊村,接到一三〇師師長周福成命令,開往藁城南部梅花鎮趙縣北部四德村一帶,負責掩護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的左側,並與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七軍(軍長吳克仁)取得聯絡,於是六九一團即按行軍序列,向指定地點急進。該團最後面的就是趙東寰指揮的一營。10月10日下午,六九一團先頭部隊即將進抵饒陽縣安平縣東部)半壁店時,突然發現日軍騎兵五六十名。尖兵連長非常果斷,即令尖兵排以極快的速度,跑步搶佔村莊,其餘兩部由村之兩端取包圍態勢,進攻敵騎。發生激戰約一小時,敵人的騎兵難以支持,便向滄石鐵路狼狽逃竄。這次戰鬥,斃敵少尉隊長1名、士兵八九名、戰馬八九匹、傷敵10餘名;繳獲馬槍2支、戰刀4把、鋼盔4頂、洋馬鞍5盤,還有不少其他的軍用品。這次戰鬥所得戰績,得益於對敵人的戰鬥處置迅速,向敵進攻時,官兵士氣非常旺盛,部隊毫無損傷。因此全體指揮員和戰鬥員更加相信,運動戰和進攻戰是戰勝日軍的重要戰術,要求打運動戰、反對死守的呼聲更高了。半壁店襲擊敵騎,這是六九一團從七七事變以來的第二次對日作戰,是一次小戰鬥,這次戰鬥結束以後,六九一團繼續向師指定的地點急速前進。10月11日下午,六九一團到達一三〇師指定地點藁城縣、趙縣交界的梅花鎮附近。梅花鎮位於藁城、趙縣、欒城三縣通衢之處,是日軍進攻必經之路上的商賈重鎮。呂正操帶人查看地形後,認為這裏易守難攻,在這裏伏擊日軍,我軍勝券在握,於是果斷決定在這裏痛痛快快打一場阻擊戰。呂正操命令趙東寰率一營進駐梅花鎮,對日軍的進攻進行阻擊,團部和三營、團屬機炮連等進駐梅花鎮南部偏東的趙縣四德村,負責打援。一營進駐梅花鎮後,時為副營長的趙東寰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率各連指揮官勘察了地形和鎮內情況。寨牆高約兩丈,厚可在上面趕兩掛大車。寨牆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寨牆下面有水道,上面有垛口,儼然就是一座城牆,居高臨下既便於消滅日軍,又便於防守。趙東寰決定利用這裏的有利地形,好好教訓一下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他立即命令做好戰鬥防禦部署,各連分頭做迎擊日軍的準備。一營有三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和一個小炮排。部隊分別利用“燒鍋”(酒廠)裏的麻袋裝上土把梅花鎮西門、北門、南門堵塞住,留東門與團部保持聯絡。戰士們在寨牆上挖了掩體,佈置了火力。趙東寰命令將營裏的重機槍連和小炮排配備到各步兵連。一連防守鎮北面和東面,二連防守西面和南面,三連防守西北方向的敵軍。根據敵南侵方向,重點火力配置在西門和北門。在呂正操團長的部署下,趙東寰直接指揮梅花鎮軍民同前來進攻的日軍浴血奮戰,內外夾攻,使日軍聯隊9次攻擊均受到重創,利用有利地形和強大的火力,消滅日軍板垣徵四郎精鋭部隊800餘人(另一説是千餘人,據掩埋日軍屍體的民工説不止800人),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熱情。梅花鎮阻擊戰,創造了中國軍隊以最小的傷亡,殲滅日軍精鋭部隊的輝煌戰例。遭受重創的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於12至15日在梅花鎮殘殺普通民眾1547人,製造了駭人聽聞梅花慘案。梅花鎮戰鬥後,呂正操團長帶領部隊於10月13日抵達晉縣小樵鎮。呂正操召開班、排長參加的民主會,在會上講了他的想法。經過民主表決,少數服從多數,決定北上抗日,在敵後打游擊。趙東寰堅定地站在呂正操的一邊, 支持北上抗日的決策。10月14日,呂正操在晉縣小樵鎮舉行抗日誓師大會,宣佈接受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成立冀中人民自衞軍,由呂正操任司令,趙東寰被任命為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跟隨呂正操司令轉戰於深澤安國,並在安國縣與中共保屬特委接上關係。12月初,趙東寰隨部隊從高陽出發向西越過平漢路,經曲陽阜平,受到了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親切接見。在此期間,趙東寰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即,趙東寰在冀中12縣組織開展游擊戰爭,為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2-4] 
1938年2月初,趙東寰奉冀中人民自衞軍呂正操司令員的命令,帶領一團在深縣武強饒陽、安平一帶活動,有力地配合地方黨組織開展工作。2月中旬,由一、二團抽調骨幹組建冀中人民自衞軍三團,趙東寰被任命為三團團長。同年秋,根據軍區指示,人民自衞軍與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冀中軍區,呂正操任縱隊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趙東寰任八路軍第三縱隊七支隊二十一大隊大隊長。11月,趙東寰調任八路軍冀中軍區北上挺進支隊司令員,旋即進入抗大二分校學習。 [4] 
1940年,趙東寰畢業後,任八路軍冀魯豫南進支隊參謀長,帶領冀中十六團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與此同時,他遠在東北家鄉的老父親,正被法庫縣的日軍守備隊關押着。敵人往他的父親嘴裏灌煤油,逼迫他的父親將當八路軍的兒子找回來,或者寫信讓兒子與日偽當局合作。老人十分機智地對敵人説,你們告訴我,我的兒子現在在什麼地方當八路軍?他在八路軍裏做什麼?我去把他找回來。日本人無法回答老人的問話,只好將老人釋放。趙東寰集國恨家仇於一身,帶領部隊活躍在冀魯豫邊區的清豐濮陽一帶,粉碎了日偽軍隊的多次掃蕩。 [4] 
1942年底,趙東寰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4] 
1944年冬,冀魯豫軍區第四分區改稱第九分區後,趙東寰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九軍分區司令員,軍分區機關駐在河南省滑縣道口鎮 [4] 
戰爭年代的趙東寰

趙東寰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遼西軍區幹部合影,前排左一為副參謀長趙東寰 1946年遼西軍區幹部合影,前排左一為副參謀長趙東寰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趙東寰被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任命為第一縱隊參謀長。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趙東寰被先遣派往東北工作。當時,趙東寰正長一身疥瘡,但想到家鄉他就興奮不已,便抱病躺在擔架上向東北進發。12月下旬,趙東寰被遼西省委書記、遼西軍區政委陶鑄派到遼西第二軍分區去任司令員。3月中旬,趙東寰調任遼西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長。 [3-4] 
1946年12月下旬,趙東寰受命於危難時期,出任遼吉軍區第一軍分區(鐵嶺軍分區)司令員。遼吉第一軍分區是遼吉軍區的前沿陣地,靠近瀋陽,領導鐵嶺、法庫、康平昌圖新民科爾沁左翼前旗等縣旗。早在1946年8月,由於國民黨軍隊重兵進犯遼吉解放區,遼吉一地委黨政軍機關幹部和武裝被迫轉移到哲里木盟奈曼旗大沁他拉。趙東寰來到大沁他拉後,首先對軍分區部隊進行整編,組織精幹工作隊和各縣武工隊,隨軍進入敵佔區進行工作。 [3] 
1948年獨立第十師指揮員合影,左一為師長趙東寰 1948年獨立第十師指揮員合影,左一為師長趙東寰
1947年春,趙東寰和地委書記呂明仁、地委副書記劉瑞森帶着分區、地委、專署部分幹部,還有分區部隊十三團、騎兵團及各縣武裝工作隊浩浩蕩蕩地啓程東進,於3月初先解放了庫倫。接着,趙東寰指揮遼吉一分區部隊於3月13日到達康平縣城西部的敖力營子宿營。3月14日清晨,遼吉一分區部隊在趙東寰的指揮下,用了兩個多小時,擊潰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特務團的一個營,取得了敖力營子反擊戰的勝利,擊斃國民黨兵42人、俘虜28人,繳獲重機槍1挺、輕機槍4挺、衝鋒槍7支、步槍16支、六零炮彈及八二炮彈208發、各種子彈26177發,軍分區部隊陣亡11人、負傷25人。戰後,趙東寰率部隊回到庫倫休整了20天。經過敖力營子戰鬥,部隊的指戰員士氣更加旺盛,趙東寰率遼吉一分區部隊又從庫倫出發向康平挺進。4月7日,首先收復了康平縣西部的哈爾沁屯(現張強鎮)。當晚,部隊急行軍70華里接近康平縣城。趙東寰指揮部隊在4月8日凌晨一舉襲入城內,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斃傷國民黨軍80餘人,活捉430多名,繳獲了一些武裝和物資及敵偽檔案。11日,部隊押送俘虜和戰利品撤往庫倫休整。5月17日,在趙東寰的指揮下,軍分區部隊再次攻克康平縣城,俘國民黨軍800多人。遼吉一分區部隊先後兩次攻克康平縣城,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重大的意義。為了擴大解放區,趙東寰決定於5月26日進攻法庫。經過4個小時激戰,守敵被全殲。瀋陽的國民黨軍於5月27日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增援法庫縣城。遼吉一分區部隊撤到法庫城外三面的山上,讓國民黨軍從南面鑽進了遼吉一分區部隊的口袋裏。遼吉一分區部隊主力居高臨下,用強大的火力壓住國民黨軍,發動起了衝鋒,國民黨軍潰不成軍。戰後,趙東寰認為國民黨軍很可能派大部隊來,遂決定於28日拂曉前撤出法庫縣城。6月27日,東北民主聯軍開始攻打四平。6月30日,根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命令,騎兵第一師和遼吉軍區第一軍分區在康平召開團以上幹部聯席會議,決定組成“蒙漢聯軍司令部”,一分區司令員趙東寰、副政委曾敬凡分別任聯軍司令部正副司令員。蒙漢聯軍司令部統一領導和指揮遼吉一分區所屬的步兵第十三、第十四團、騎兵第十五團和內蒙古騎兵第一師的第一、第三團、炮兵團和第六支隊。趙東寰奉命率部配合西滿軍區蒙漢騎兵聯軍部隊,阻擊國民黨軍騎兵軍包善一部隊,指揮遼吉一分區部隊擔任四平西南方向的警戒。7月,趙東寰指揮遼吉一分區部隊消滅了法庫公主屯的國民黨軍騎兵軍第三師,從側翼配合曾敬凡指揮的蒙漢騎兵聯軍主力部隊作戰。經過2天3夜的戰鬥,蒙漢騎兵聯軍和遼吉一分區部隊消滅了國民黨軍騎兵軍大部,將部隊推進到調兵山、公主屯一線。國民黨軍騎兵軍接連受創,不得不向南逃跑。四平戰鬥後,東北民主聯軍撤到鄭家屯休整並總結經驗。7月10日,遼吉軍區政委陶鑄、軍區副政委郭峯等人到遼吉一分區的康平、法庫視察,表揚一分區在對敵鬥爭中成果顯著,鼓勵一分區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加強在瀋陽外圍的對敵鬥爭。8月18日,派遼吉一分區的一個加強營前往昌圖攻打金家屯據點,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工作。在秋季攻勢中,趙東寰率領遼吉一分區主力部隊轉戰到外線作戰,國民黨軍新六軍乘機向遼吉解放區根據地襲擾。國民黨新六軍一六九師五〇五團先於11月8日侵佔了法庫縣城,接着於11月10日侵佔了康平縣城;華北國民黨軍暫編第三軍也從彰武進佔了哈爾沁屯。11月16日,趙東寰帶騎兵團返回軍分區駐地康平縣,根據國民黨軍的活動規律,趙東寰遂決定在康平縣城北15裏的橫道河子打擊國民黨軍。11月17日上午10時許,遼吉一分區十四團與國民黨軍新六軍一六九師五〇五團接火,在遼吉一分區部隊主力的輕重火力打擊下,國民黨軍團長張鳴鐸被擊斃,國民黨軍潰不成軍。此戰,俘虜國民黨軍40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還有一輛汽車,康平縣城獲得最後解放。12月,遼吉軍區政委陶鑄命令趙東寰去指揮遼南挺進支隊,開闢遼中台安縣盤山縣地區,並擔任遼枱盤中心縣委書記。 [3] 
1948年1月底,趙東寰任新組建的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十師師長,並且率領部隊北上圍困長春,參加遼瀋戰役,攻克撫順,以敢於衝鋒陷陣、敢打硬仗勝仗著稱。10月30日,東北已經進入深秋時節,一支穿着單衣、渾身汗濕、以急行軍速度從北面奔來的解放軍,在撫順章黨鎮附近的渾河邊突然收住了腳步,這是奉命南下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師。作為先頭部隊,他們的任務是直插本溪,截斷瀋陽一帶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從海上逃跑的退路。就在這時,一個緊急的師黨委擴大會議也在進行當中,參加人員有師長、黨委書記趙東寰,副政委蔡明,副師長鄧忠仁,參謀長王玉峯以及走在先頭的第二十八團團長段志清、政委杜西書等同志,他們開會的目的是決定部隊下一步的戰鬥部署。當時遼瀋戰役已經取得了重大戰果,10月15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錦州,全殲國民黨守軍十餘萬人,俘獲東北“剿總”副司令範漢傑;10月19日,東北“剿總”副司令鄭洞國率部7萬人投降,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我軍又在黑山大虎山一帶圍殲廖耀湘兵團10萬餘人。解放軍在東北地區進擊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已成破竹之勢。接到南下打本溪、阻擊敵人的命令後,部隊戰鬥熱情非常高,指戰員們邊走邊動員,互相督促着:“快!快!慢了就打不上大仗了!”“東北就這一仗了,打好解放東北的最後一仗!”獨立十師在趙東寰的率領下於10月23日從長春出發,以急行軍的速度8天走了300公里,奔到渾河邊。偵察部隊報告,河水深1.3米至1.5米左右,岸邊結有薄冰,徒步涉水困難,附近沒有船隻。同時,偵察參謀報告,在撫順市區有三座橋,一座是鐵路橋,兩座是公路橋,均有敵人把守。怎麼辦?部隊的任務是去打本溪,但渾河橋在敵人手裏,不打下撫順,部隊就不能迅速過河。如果強行徒步渡河,在當時寒冷的天氣裏,勢必要凍傷大批還穿着單衣的指戰員,增加非戰鬥減員。此外,大炮、車輛、物資、彈藥也過不去。架橋過河,起碼需要三四天時間,這樣勞師費時,必定貽誤戰機,不可能迅速拿下本溪,奪取鞍山。轉打撫順?但是上級沒有這個部署……經過分析討論,大家最後達成共識:用徒涉、架橋的時間打下撫順綽綽有餘,拿下撫順比拿下本溪對瀋陽的敵人威脅更大。在討論中,趙東寰還引述了毛澤東同志關於指揮者可以依據客觀情況靈活地執行命令的思想,增強大家的信心。最後這次會議決定,進攻撫順,邊打邊向兵團請示報告。各團幹部回到部隊後,原來向南的縱隊,立刻掉頭成為向西的橫隊,鋪天蓋地,撲向撫順城。獨立十師改變既有作戰計劃,邊請示彙報,邊展開進攻撫順的部署,從作戰方式看有些超常規,但是從有關回憶錄中可以發現,當時的指揮員頭腦是非常冷靜的。首先是敵情分析,當時他們得到的消息是,敵人向營口的退路被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八縱隊從西面切斷了,第五、第六縱隊已由新立屯南下,關上了遼西敵人竄回瀋陽的大門;攻下錦州的3個主力縱隊,正由西向東、由南向北朝黑山、大虎山疾進。那裏的敵人即廖耀湘率領的國民黨第九兵團的新六軍、新一軍,眼看就成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甕中之鱉”了。這時的瀋陽市內只剩下了周福成的第八兵團,雖然還有11個整師的兵力,但已自顧不暇,像熱鍋上的螞蟻。趙東寰判斷,周福成出援撫順的可能性很小(有意思的是,周福成是趙東寰東北軍時期的上級)。偵察科長報告,駐防撫順的是國民黨瀋陽守備總隊第一師,剛由地方保安部隊整編而成,只有兩個團不足3000人,戰鬥力較差,加上撫順地方保安交警及遊擊武裝,駐撫敵軍總數近5000人,與獨十師兵力相當。此外,撫順的城防堅固,是蔣介石的寵兒——“所謂黨化部隊”國民黨青年軍二〇七師構築的,不論明堡、暗堡,還是核心工事,都採用鋼筋水泥。二〇七師雖已經調回瀋陽,但那些現代化的工事是永備性的,使北面、東面有山作屏障的撫順市稱得上是座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塞,要攻克它很不容易。但是敵人的注意力在瀋陽以西,以為東面沒有我軍主力,防守鬆懈。討論作戰方案時,指揮員們也注意到了我們一個師打敵人一個師,不符合集中3倍、5倍以上的絕對優勢兵力攻城殲敵的原則。為此,他們在作戰部署上,採取隱蔽接近敵人,突然發起攻擊的戰術,並且在突破點上的兵力採取梯次配置,集中兵力連續突破,進而再由內向外展開攻擊,同時在撫順四周派出少數部隊積極襲擊,造成敵人“四面楚歌”的形勢,支援市內殲敵。就這樣,部署完成後,戰鬥在10月30日23時打響,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十師二十八團在炮火掩護下,迅速突破敵人防線,殲敵一個團和一個迫擊炮連,完全佔領北山和各制高點,並用電話向市區敵人宣傳優待俘虜政策。在向渾河南岸市區進攻中,發生了激烈戰鬥,通往渾河南岸的鐵路橋和永安橋,敵人都有重兵把守。二營五連指導員宋光宗率突擊隊攻打永安橋北側的橋頭堡,並用機槍猛射南側橋頭堡,以切斷敵人向橋北增援。經過兩個小時激戰,突擊隊佔領了北側橋頭堡,隨即冒着槍林彈雨,藉助橋架掩護,沿橋向南進攻。戰鬥1小時後,奪取了南側橋頭堡,為後續部隊打通了向市區進攻的道路。撫順守敵見我軍攻勢猛烈,撤至一座地下指揮所,組織火力負隅頑抗,部隊進攻受阻。解放軍28團團長段志清和政委杜西書立即組織火力炮擊敵指揮所,在我軍炮火猛烈打擊下,敵軍指揮失靈,外圍敵人紛紛投降,凌晨3時活捉敵師長周仲達、參謀長黃普隆、政訓主任羅學琇等軍官。凌晨4時,29團投入戰鬥,5時通過永安橋,所屬3個營分3路直撲市區,和28團合兵一處同敵人展開激烈的巷戰,很快佔領了縣政府、電話局、礦務局、發電廠、西制油廠等重要機關和工廠。接着,繼續向西進攻,佔領了敵彈藥庫。在我黨地下工作人員的策應下,撫順礦警隊200多人舉行起義。至1948年10月31日7時許,撫順市區的戰鬥結束,撫順宣告解放,隨即軍管會下發恢復生產佈告。撫順解放之戰,獨立十師以傷亡204人相對較小代價,取得了斃傷敵500餘人,生俘敵少將師長周仲達及以下官兵1700餘人的戰果;繳獲各種炮32門,輕重機槍237挺,長短槍3000餘支,汽車14輛,彈藥倉庫一座。11月12日,獨立第十師被改編為第一五一師,配屬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並隨軍南下,參加瞭解放天津戰役 [3]  [5-6] 
1949年3月13日,趙東寰指揮的部隊改稱為第四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第一五一師,趙東寰任師長。此後,趙東寰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副軍長。解放戰爭時期,趙東寰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平保衞戰長春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以及伏牛山嵩山地區的大規模剿匪運動。 [3] 

趙東寰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東寰曾任中南軍區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副校長,中南軍區司令部軍訓處處長、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 [1] 
1952年,趙東寰任高級工兵學校校長。 [1] 
1955年9月,趙東寰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3] 
趙東寰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56年,趙東寰任軍委軍事建築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參謀長。 [1] 
1958年1月18日至2月5日,蘇方專家組與我方以陳錫聯為首的勘察小組,共同對華北,東北以及西北等地進行了勘察,勘察結果向軍委有關領導作了彙報,認為甘肅省鼎新鎮以北廣闊的戈壁灘上適合陸上導彈靶場設置。連同蘇聯專家提出的陸上實驗靶場地域的選擇和戰術、技術要求,陳錫聯、方毅等同志於3月3日將綜合審查的意見寫成專題報告上報毛主席、周總理和黨中央,請求儘快批准在上述地區建場,最後審核確定:額濟納河中下游的戈壁灘地區為陸上靶場建設地點。3月11日,由陳士榘任主任,趙東寰任秘書長,孫繼先張令彬李壽軒成鈞等人組成工程勘察委員會,根據技戰術要求,對場區內的點、號配置進行了工程勘察,確定了各要素的具體位置。4月11日,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主持0029工程建設會議,決定工程兵成立特種工程指揮部(簡稱“特工指”),代號為7169部隊,由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兼任司令員和政委,曾旭清少將任副司令員,黃文明少將任副政委,趙東寰少將任參謀長,姚國民少將任政治部主任,李基少將任後勤部長,王雲任器材部部長,樊省軒任營建部部長,負責原子彈試驗場和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整個工程建設。趙東寰的到任情況有所不同。中央軍委批准了陳士榘從工程兵機關中挑選助手的請示。陳士榘作為軍委工程兵司令員,既要負責陸軍最大兵種幾十萬人的領導工作,還要擔負兩彈工程的最高指揮任務,確實需要一個在具體領導下坐鎮西北靶場具體實施現場指揮的優秀領導班子。工程兵黨委連續幾天召開擴大會議,研究抽調工程兵高層領導幹部赴大西北一線指揮的人選,工程兵所有將軍幾乎都參加了會議,但始終確定不了合適人選。有的沒有獨立指揮過大部隊作戰的經驗,有的表示自己長年患慢性疾病,不適合去條件艱苦的大西北,有的對完成如此巨大工程心中無底,不敢貿然承擔。會議持續進行了一週陷入窘境,主持會議的陳士榘司令員不免為這個遲遲定不下來的人選着急萬分。一天,會議還在僵持中,這時趙東寰站起來説:“如果組織信任,認為我還可以,我願意去!”一如戰爭年代每每面臨硬仗趙東寰總是主動請纓一樣,只是這次他是越級請纓,因為他無法忍受這種大戰面前的推諉和會議的無休止拖延。只是作為一個曾經有過舊軍人歷史的他在國家重點保密工程面前,難免顧慮組織對他缺乏足夠的信任。此刻,陳士榘司令員眼前一亮,他把目光落到趙東寰身上。陳士榘曾研究過每一個領導班子成員的檔案,他了解趙東寰,無論戰爭年代的戰績還是解放後從高級工校到工程兵擔任組織指揮各項軍事工程和訓練任務的成績,以及指揮能力和人品,趙東寰都應該是最佳人選,儘管他是工程兵將軍中年齡較大的,還患有胃病、氣管炎等慢性疾病,然而面臨時間緊任務急的現狀,最後黨委通過了坐鎮大西北現場指揮的最後人選。黃文明少將實際上是綜合性導彈試驗基地建設的現場最高首長或組織者,趙東寰少將實際上是現場施工的最高指揮者。
1960年,趙東寰任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 
60年代在工程兵指揮部前合影,左起:趙東寰、羅洪梅、吳振挺 60年代在工程兵指揮部前合影,左起:趙東寰、羅洪梅、吳振挺
1962年,7169部隊改為軍委工程兵工程部,併入工程兵領導機關,部長趙東寰,政委吳振挺,副部長林乃清 [1] 
晚年的趙東寰 晚年的趙東寰
1966年,時任軍委工程兵工程部長的趙東寰因病離職休養,後來經過組織安排,到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幹休所休養。 [1] 
1986年春至1988年10月,為了寫好鐵嶺地方黨史,趙東寰曾經多次在北京家中接受鐵嶺市委黨史研究室的採訪,並且親自動筆寫出許多有價值的回憶錄。 [1] 
1987年8月,趙東寰親自到北京的遼寧飯店,參加“解放戰爭時期遼吉一地委史料終審會”。 [1] 
1988年原特種工程指揮部老同志召開座談會,左四為趙東寰 1988年原特種工程指揮部老同志召開座談會,左四為趙東寰
1988年9月4日,80歲高齡的趙東寰給中共鐵嶺市委領導寫來親筆信。一方面對鐵嶺解放40週年表示祝賀,另一方面表示:“我很關心鐵嶺家鄉富裕起來,”建議鐵嶺市要搞好經濟建設。趙東寰在信中寫道:“我是法庫落户的一份子,總想家鄉富裕起來”。還隨信寄上《關於在鐵嶺地區發展農業、林業、養殖業的建議》,並在建議後面附上他親筆抄寫的《北京日報》刊登的關於發展種雞場的資料。他還富有遠見地建議鐵嶺地區要大規模發展地膜種菜。 [1] 
1989年9月30日,趙東寰為記述解放戰爭時期遼北地方武裝歷程的《三年鏖戰》一書親筆題詞:“堅持黨的領導,重視部隊的建設,對敵鬥爭就能取得勝利。” [1] 
《人民日報》趙東寰同志訃告 《人民日報》趙東寰同志訃告
2002年1月30日,趙東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1] 

趙東寰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3] 

趙東寰人物評價

趙東寰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我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