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令彬

鎖定
張令彬(1902年6月22日-1987年7月14日),湖南省平江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三十一團班長,團教導隊區隊長、排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縱隊副官長,紅一方面軍第三十四師衞生隊隊長,第十二軍軍醫處處長兼福建軍區留守處處長,紅一方面軍第一兵站醫院院長兼政治委員,紅九軍團衞生部部長、後勤部部長,紅四方面軍四局管理科科長,紅四方面軍司令員直屬供給處處長,中央教導師供給處處長。參加了長征。1987年7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中文名
張令彬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平江縣
出生日期
1902年6月22日
逝世日期
1987年7月14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中將

張令彬人物生平

張令彬 張令彬
張令彬,1902年6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1925年參加農民運動,任平江縣龍門區農民協會特派員兼自衞隊隊長、兒童團指導員、籌款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後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教導隊區隊長等職。
參加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的游擊戰爭。
1930年後任紅十二軍第三十四師衞生隊隊長。
1931年秋任紅一軍團紅十二軍軍醫處處長。
1932年2月至6月兼任閩西軍區直屬隊留守處處長。
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任紅九軍團衞生部部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鬥爭和中央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至1935年7月任紅九軍團後方部部長。
1935年9月隨紅九軍團留在紅四方面軍,任紅四方面軍第四局管理科科長、方面軍直屬供給處處長。
1936年4月至9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總指揮部第四局第一科科長。
1937年1月至8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校校務部副部長。
全國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副官處副官長,八路軍兵站部政治委員。
1939年1月至4月任中央軍委後方後勤部供給部部長。
1941年4月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
1942年6月至1945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部長。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1946年10月至1948年12月任冀察熱遼軍區供給部部長。
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熱河省財政廳廳長、東北政委會冀熱遼財經辦事處副處長。
1948年2月至8月任冀熱遼軍區後勤司令部副司令員。同年底任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副部長。
1949年4月至9月任中央軍委後勤部副部長兼華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至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副部長。
1951年2月至1953年1月任總後勤部黨委常務委員。
1951年8月至1953年8月任總後勤部直屬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53年1月至1955年3月任總後方勤務部黨委副書記。
1954年10月至1982年12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黨委常務委員(至1956年5月),1956年5月至1957年5月任黨委第二副書記,1957年5月至1958年9月任黨委第一副書記,1958年9月至1975年8月任總後勤部黨委副書記。
張令彬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7年7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令彬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張令彬家庭成員

張令彬與夫人李玉蘭 張令彬與夫人李玉蘭
夫人:李玉蘭

張令彬人物評價

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張令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保障革命戰爭勝利、加強和平時期軍隊後勤建設上作出了卓越貢獻。(祖國雜誌社 發) [2] 

張令彬人物事蹟

毛主席親自點將,張令彬不負所望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為提高部隊軍事素質和戰鬥力,工農革命軍在寧岡縣礱市的龍江書院創辦了以培訓下級軍官為主的第一個教導隊,學員大都是剛加入部隊的學生、工人和農民,是班排級骨幹。剛開始不過百人,後來陸續增加到150多人。教導隊長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呂赤,張令彬被毛澤東親自“點將”,擔任教導隊的區隊長。為了勝任區隊長工作,張令彬就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向隊長呂赤和有軍事訓練經驗者學習請教。通過艱苦努力,不久,教導隊的訓練就紮實地開展了起來。
隨着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圍剿”的密集推進,紅軍傷員越來越多,考慮到張令彬責任心強且心思縝密,組織任命他為衞生隊長。由於紅軍當時醫生和醫療物資都短缺,為挽救負傷指戰員的生命,張令彬一到任就以戰鬥的姿態投入工作,千方百計克服各種困難。他不懂醫,就認真地向衞生隊其他人和當地中醫師請教;衞生隊缺少醫療器械,他就帶領大家用竹子削成探針、鑷子等代用;藥品奇缺,就上山採掘草藥自己配製,或是通過各種關係到山外購買。1932年5月,張令彬調任第一兵站醫院院長兼政治委員。
在兵站醫院,張令彬奔走於前線和後方,由於收治的傷病員很多,醫生護理人員緊缺,救治和護理工作極為繁重。張令彬就發動當地羣眾,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並且一起籌集糧食,解決傷病員和工作人員的吃飯問題。1933年10月,紅9軍團成立後,張令彬擔任衞生部長,隨即投入到第五次反“圍剿”的衞生保障工作,為搶救傷員忘我地進行工作。他的勤懇踏實受人讚賞,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親自下廚,請主席喝啤酒
抗戰時期,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對陝甘寧邊區加緊軍事和經濟封鎖,加上日偽頑軍夾擊和嚴重的自然災害,陝甘寧邊區後勤和財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一背景下,毛主席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邊區掀起了大生產運動的高潮。時任軍委後勤部經濟建設部長的張令彬積極響應,制定了“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生產內容以農業為主,兼辦工業、手工業、運輸業以及畜牧業和商業”的原則,大力發展生產,想方設法衝破國民黨的層層封鎖,利用合法手段和各種渠道發展交通運輸業、商業和對外貿易,增強了邊區的經濟活力,增加了財政收入。同時,他還組織對老舊工業進行技術改造,使其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以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為加強貿易,張令彬在經濟建設部下設運輸合作社,專門從事把食鹽從生產地運到延安、鄜縣,與從國民黨統治區來的商人交換棉花、布匹工作,以解決部隊被服的原料問題,並獲得了經濟效益。
春節前,毛主席來視察經濟建設部的工作,張令彬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菜,還拿了兩罐啤酒請毛主席喝。在延安,啤酒可是個稀罕東西,毛主席眯着眼喝了幾口,説:“令彬,這東西味道真不錯喲!來,我敬你一杯,你勞苦功高啊!”等毛主席走後,張令彬叫來了司務長,説:“這頓飯花超的錢和啤酒錢,都從我這個月的津貼里扣。”當然,毛主席也知道這頓飯花費不少,就對陪同來視察的譚政説:“這頓飯估計要超標了,從我的津貼裏給令彬支點,否則,他肯定又自己掏腰包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