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以成

(中國神經外科奠基人)

鎖定
趙以成,中國神經外科的奠基人,在神經外科的臨牀、教學、科研方面均作出重大貢獻。他對神經外科各專業均有研究。他在國內最先建立單獨的神經外科。他創造特製的胎膜以防止開顱術後腦組織與腦膜粘連。他培養了大批神經外科骨幹,使神經外科網點遍佈全國各地。趙以成(1908年-1974年),神經外科學家。福建龍溪(今龍海)人。 [1]  1934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38年入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學習。1940年回國,曾任協和醫學院講師。建國後,歷任天津醫學院教授、附屬醫院腦系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北京醫學院教授,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宣武醫院院長,衞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外科學會和國際神經外科學會會員,加拿大神經外科研究所賞會年長會員。是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對顱腦損傷、腦腫瘤、腦膿腫、腦寄生蟲等研究較深。主編有《神經內外科手冊》、《急性顱腦損傷手冊》等。
中文名
趙以成
外文名
Chao Yih-Chang
別    名
澤如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74年
畢業院校
協和醫學院
職    業
醫生
出生地
福建省漳州市
代表作品
《神經內外科手冊》
《急性顱腦損傷手冊》等

趙以成人物生平

趙以成,字澤如,曾用英文名Chao Yih-Chang。1908 年2月13日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父親原是礦工,為人精明強幹,酷愛讀書。後來,父親因炸山受傷,耳朵失聰,因此失去採礦的工作,遂以編售斗笠為生。雖然家境貧寒,父親依然竭盡全力供子女上學,對子女的家教也十分嚴格。趙以成幼時在離家不遠的華英小學讀書。1922年7月,他考入廈門尋源書院。他在校生活簡樸,勤奮學習,一直被評為優等生。
1926年6月,趙以成考入福州市岐山的福建協和大學醫科班,這是當時福建省惟一的醫科學校。1927年,他轉入北京的燕京大學醫學預科班。1929年6月,他從燕京大學醫學預科班畢業,獲燕京大學理學士學位。同年7月,他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他成績優秀,對外科最感興趣,曾獲外科榮譽獎。1934年6月,他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趙以成畢業後留校工作。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實行院校合一。他先擔任普通外科住院醫師、助教,並先後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矯形外科、耳鼻喉科、泌尿科、腫瘤科、病理科、精神科等輪轉,擔任各科住院醫師。他在此時已能做迷走神經切除術、胃腸切除術、血管吻合術、神經吻合術等手術,並著有“實驗性纖維性收縮造成的腸道狹窄”、“一種胃腸道滅菌的吻合新技術”、“化膿性中耳乳突炎的顱內併發症”、“顱骨骨折”等論文。兩年後,他因神經外科手術技巧純熟而被評為神經外科研究員和神經外科住院醫師。
1938年,他獲得洛克斐勒獎學金。同年12月,到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世界最傑出的神經外科機構之一)為訪問學者,在神經外科專家潘菲爾德(Wilder Penfield)教授的指導下研究神經外科。潘菲爾德的淵博知識、手術技巧、管理能力、研究精神、豐富的經驗、有效的教學方式、流暢的文筆、對體育的興趣、好客和熱忱的作風給趙以成很大的影響和激勵。趙以成受到潘菲爾德一家的熱情接待,他們之間也建立了長期的友誼。1939年,他與來自美國波士頓的漢弗萊斯及潘菲爾德研究成一種特製胎膜,用於防止開顱術後或腦外傷後腦組織與腦膜的粘連,研究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1940年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雜誌》)上。隨後,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向趙以成頒發了研究員證書。
1940年1月,趙以成離開加拿大回國,途中赴美國8所神經外科中心參觀考察,廣泛瞭解國際神經外科的發展趨勢。回到北平後,他繼續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42年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北京協和醫院被日軍佔領。趙以成先在北平開業。1943年,趙以成夫婦與3個孩子遷居到天津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以成被聘為河北醫學院名譽教授和天津市立總醫院神經外科顧問。當時,全國專門從事神經外科工作的只有趙以成一人。1951年,他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1952年,在天津市立總醫院建立包括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腦系科,趙以成擔任科主任。過去,神經外科疾病多由普通外科醫師處理,天津市立總醫院的神經外科單獨建科在全國還是首例,與美國神經外科獨立建制相比晚了一代人的時間。同年,天津醫學院成立,天津市立總醫院改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趙以成擔任神經科(包括神經外科)主任、教授,李光擔任副主任,科室成員有薛慶澄、方都等。王忠誠也到該科工作。1954年,北京醫學院建立神經外科,聘請趙以成擔任科主任和教授。同年,中央衞生部要求他在北京同仁醫院建立神經外科。1955年1月,原蘇聯基輔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神經外科專家阿魯秋諾夫(Apyтюнoв)訪問中國。他參觀了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腦系科後,建議在北京建立神經外科研究機構。1955年,趙以成到北京同仁醫院建立神經外科,任科主任兼北京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這是北京第一個神經外科,也是全國第一個與神經內科分開的獨立的神經外科。他讓自己的第一個學生薛慶澄留在天津,第二個學生王忠誠隨他到北京工作。1955 年,北京醫學院的神經外科遷至同仁醫院。1959年9月,同仁醫院的神經外科遷至宣武醫院,趙以成擔任宣武醫院院長兼神經外科主任。1960年3月,宣武醫院建立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BNI),他又擔任所長,王忠誠任副所長。建立了神經外科之後,宣武醫院發展成為以神經外科為重點的綜合性醫院。後來,他將宣武醫院的神經外科分為幾個專業:腫瘤、創傷、兒童神經外科以及雜症(miscelaneous),包括設備精良的神經病理、神經生理、神經生物化學、神經解剖以及組織培養實驗室。趙以成在北京、天津兩地均擔任重要職務。

趙以成技術成就

1939年,趙以成在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時,與來自波士頓的S·漢弗萊斯以及W·潘菲爾德研究了防止腦損傷或手術後與腦膜粘連的問題。頭顱槍傷、凹陷骨折、顱腦手術等可引起腦膜與腦的粘連及瘢痕形成。硬腦膜是腦的一個屏障,失去這個屏障,腦外的新生血管就可以穿過瘢痕而進入腦組織,增加瘢痕的形成和粘連的密度。這是創傷後罹患癲癇的重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頭顱受傷的士兵在傷愈後出現癲癇。硬腦膜無貫穿者創傷後癲癇的發病率只是硬腦膜貫穿者的1/10。若能於腦創傷後將腦組織與腦外的纖維組織(瘢痕)隔開,恢復硬腦膜與軟腦膜之間的腔隙,即硬腦膜下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可以使用幹羊膜。他們將覆蓋於貓大腦半球外面的顱骨和硬膜移去,用針刺或腦撕裂的方法損傷下面的軟腦膜。他們用十多種材料,如當時腦系外科常用的Cargile氏膜(加工過的牛腹膜)、鋁箔、銀箔、雲母、鎳片、不鏽鋼片、賽璐玢、火棉箔,動物的闊筋膜、脂肪、綿羊腸膜、尿囊膜,人羊膜和幹羊膜,覆蓋在上面。以一定的時間間隔觀察粘連情況和細胞反應。一般來説,瘢痕不能穿過非吸收性材料,但在材料的邊緣卻形成稠密的粘連。使用銀箔和鎳箔時細胞反應(出現異物鉅細胞和腦損害)最明顯,使用薄鋼片和火棉膠片時細胞反應最輕。在使用的動物組織中,本體和異體組織能與新形成的瘢痕合為一體,使腦組織與腦膜粘連在一起。脂肪引起的細胞反應最大,胎膜引起的細胞反應和瘢痕形成最輕。而且胎膜容易獲得,加工方法也簡單。
他們從產房獲得人的健康胎盤。用水將血液和粘液洗淨,使胎盤與胎膜分開,將絨毛膜(外膜)和粘液性組織颳去,剩下一層透明而薄的內膜——羊膜。再用水將羊膜洗淨後置於70%的酒精中保存7天。然後將羊膜放在光滑的經礦物油擦過的玻璃片上展開,在乾燥爐或空氣中乾燥。然後用70%的酒精將膜浸濕除下。這些膜片可以乾燥保存或浸在70%的酒精中。使用前還要經過消毒。消毒方法是高壓滅菌消毒(120°F,120磅,20分鐘)。高壓消毒後如果立即使用,就將羊膜片放在消毒的Ringer氏液或生理鹽水中。如果暫時不用,可以仍置於70%的酒精中。另一個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放在蒸餾水中煮沸20分鐘。但煮沸消毒會使羊膜片略微皺縮。以上兩種方式都可以製成柔韌、透明、無細胞結構的薄片。他們稱這種製品為“幹羊膜”(amnioplastin)。
他們進一步進行動物實驗,將幹羊膜片覆蓋在損傷的腦表面,在10~60天之間將動物分批處死,進行大體及顯微鏡觀察。結果均無粘連發生,幹羊膜片漸漸消失。第十天,在受傷的大腦皮質與新形成的硬膜之間可以見到一種粘液性的組織,代表着置入的幹羊膜。將該腦放入固定液中,則這種粘液性組織大部分被洗去。顯微鏡檢查見不到異物反應和組織粘連,幹羊膜呈現為無定形的物質,看不到細胞結構,並見到硬膜及軟膜開始再生的跡象。第20天,硬膜缺損完全修復,軟膜部分覆蓋損傷的腦組織。位於兩者之間的幹羊膜變成一薄層無結構的物質。30天后,大體標本及顯微鏡下都見不到這種組織。
臨牀實驗表明,開顱術後或腦損傷後常規於腦組織與硬腦膜之間放置幹羊膜,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後,歐洲許多醫療機構將這種新方法用於腦部、神經、眼、肌腱等處的損傷,均取得較好的效果。
1953年,趙以成總結了特製胎膜防止粘連的應用。開顱術時,可代替硬腦膜;腦減壓術時,用以遮蓋暴露的腦組織;周圍神經吻合術時,吻合處包以胎膜可避免臨近的纖維組織長入吻合處阻擋神經軸的生長;腱縫合後包以胎膜,可避免粘連影響肌腱的功能;椎板截除後,用胎膜覆蓋暴露的脊髓可避免粘連;腸粘連致梗阻時,分離粘連後用胎膜包裹可防止再次粘連;將胎膜置人脊髓空洞症的空洞中,可維持長期的引流。
趙以成還曾用狗做過實驗,證明周圍神經斷傷後以胎膜包裹,近端的再生神經纖維能通過5~15毫米的間隙到達遠端,運動功能也能得到恢復。
1937年,趙以成對J.E.Briggs,L R.Whitaker及R.P.Wadhams,V.Carabba等人設計的術式進行了重要的改良,創始一種新的腸胃道無菌吻合術。此種術式用外科超短波電器的切開電極針作切口,此種切口很少流血。手術不用腸夾器,在直視之下操作,步驟簡便,容易,安全,組織損傷減少到最低限度。縫合完成後,吻合口才被擠開,因此不會被腸內食物污染。此法適用於各部分的腸胃吻合術,尤其適用於側面吻合術,也適用於丁字形吻合術。在小腸吻合術、小腸結腸吻合術、胃腸吻合術、膽囊胃吻合術中應用此項技術,效果都很滿意。
1952年5月,趙以成到天津市立總醫院工作,在此建立腦系科。以前神經外科疾病多由普通外科醫師處理,全國的神經外科工作只有幾位外科醫師兼做。神經外科一直是外科各專業中最薄弱的一個,手術開展得也比較少,許多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診治。正如趙以成在一篇文章中説的那樣,原來河北省每月做的開顱手術只有2~3例。天津市立總醫院建立了單獨的神經外科,這在全國還是首例。天津市立總醫院的腦系科有病牀60張,具備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包括專用的X線檢查機、腦電圖機,新建了手術室。也在這一年,天津醫學院成立,天津市立總醫院改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趙以成擔任神經科主任、教授。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腦系科不僅業務日增,還為全市其他醫院的神經內、外科患者會診,並且為國內各地醫療機構提供業務諮詢和指導。
趙以成的手術技術高超。他廣泛研究了腦腫瘤、腦創傷、腦膿腫、腦寄生蟲病腦血管病、脊髓和周圍神經疾病、先天性異常等。1955年他制定腦膿腫治療規程。他強調不僅切除病變組織,還應避免造成病人進一步的記憶力下降和生活困難,並努力研究神經纖維的再生問題。
1954年,北京醫學院建立神經外科,趙以成應聘擔任科主任和教授。
經過趙以成及其學生的努力,神經外科在中國蓬勃發展。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中國的神經外科事業在他建立的基礎上得到蓬勃的發展。在北京建立了以神經外科為重點的天壇醫院,該院有神經外科病牀300多張。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的規模也得到擴大,研究室發展到十多個。天津醫學院於1981年成立神經病學研究所。1988年又建立了以神經外科為重點、擁有140多張神經外科病牀的環湖醫院。

趙以成個人履歷

1908年2月13日 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
1914年 入華英小學上學。
1922~1926年 在廈門尋源書院學習並畢業。
1926~1927年 在福州協和大學醫學院學習。
1927~1929年 在北京燕京大學醫學預科班學習並畢業,獲理學士學位。
1929~1934年 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並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34~1938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助教。
1938~1940年 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進修。
1940~1942年 在北京協和醫院任外科醫師。
1942~1943年 在北平開業。
1943~1949年 在天津開業。
1949年 任河北醫學院名譽教授、天津市立總醫院神經外科顧問。
1951~1952年 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
1952年 在天津市立總醫院(後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建腦系科,任科主任,同年任天津醫學院教授。 [2] 
1954年 任北京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
1955年 任北京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1959年 任北京宣武醫院院長。
1960年 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
1974年9月 因直腸癌於天津逝世。

趙以成主要論著

1 趙以成主編.實用神經病學.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78.
2 趙以成.見:吳桓興,主編.實用腫瘤學,第三冊.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79.
3 趙以成.腦部槍傷.中華醫學雜誌,1952,38∶157.
4 趙以成.灼性神經痛——十一例之報告.中華醫學雜誌,1952,38:520~522.
5 趙以成.特製胎膜於防止粘連的應用.中華外科雜誌,1953,1∶274~248.
6 趙以成.一種腸胃道無菌吻合術.中華外科雜誌,1953,1∶431~437.
7 趙以成.垂體腺瘤及其血管性損害,附手術治療的觀察.中華外科雜誌,1954,2∶89~95.
8 趙以成.腦系外科學近年來在診斷方面的進展.中華外科雜誌,1954,2:211~214.
9 趙以成.頭部損傷的診斷及治療.中華外科雜誌,1954,2∶265~268.
10 趙以成.腦肺吸蟲病(附病例報告).中華內科雜誌,1954,2∶297~305.
11 趙以成.化膿性中耳炎的顱內併發症.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56,1∶20~27.
12 趙以成.顱內腫瘤,二百例臨牀病理的分析.中華外科雜誌,1956,4∶671~680.
13 趙以成.腦膿腫,二年內連續處理十五例的經驗報告.中華外科雜誌,1956,4∶681~688.
14 趙以成.見:沈克非,主編.外科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56.第二版,1964.
15 趙以成.顱內腫瘤引起之癲癇.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57,1:89~92.
16 趙以成.腦結核瘤,15例臨牀經驗報告.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57,1:290~295.
17 趙以成.大腦卒中的外科治療.中華外科雜誌,1958,6∶753~757.
18 趙以成.河北省解放十年來神經外科的成就.天津醫藥雜誌,1959,1∶281~283.
19 趙以成.顱內轉移瘤.天津醫藥雜誌,1959,1∶504~506.
20 趙以成.腦膿腫.中華外科雜誌,1959,7∶907~910.
21 趙以成.腦囊蟲病.中華外科雜誌,1959,7∶911~917.
22 趙以成.面神經麻痹.天津醫藥雜誌,1960,2∶358~362.
23 趙以成主編.神經內外科手冊.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60.
24 趙以成.周圍神經斷傷後通過間隙的再生(動物實驗).中華外科雜誌,1961,8∶852~856.
25 趙以成.急性顱腦損傷.天津醫藥雜誌,1962,4∶1~4.
27 趙以成.腦轉移癌的治療問題.天津醫藥雜誌,1962,4∶699~701.
28 趙以成.我國五年來神經外科的進展.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64,8:319~325
29 趙以成.在急性顱腦損傷診斷上參考頭部受擊部位和方式的價值.天津醫藥雜誌,1964,6∶269~276.
30 趙以成.急性顱腦損傷與年齡的關係.天津醫藥雜誌,1964,6:277~281.
31 趙以成.頸動脈結紮問題.天津醫藥雜誌,1964,6∶632~635。
32 趙以成.頭痛機制的探討.天津醫藥雜誌,1964,6∶999~1004.
33 趙以成.顱內壓增高的機制和臨牀表現.天津醫藥雜誌,1965,7:927~93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