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鎖定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創建於1960年3月,是國內最早建立的以神經外科研究為重點的公益型研究所,並在國內率先探索臨牀轉化研究模式。研究所已發展為集科研、教學、臨牀與預防為一體,亞洲最大、在世界上享有較高聲譽的神經外科研究機構,“北京神經外科學院”和“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鏡醫師培訓學院”均設在研究所,現機構設立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內。 [1] 
神外所是我國神經外科基礎與臨牀結合,創新發展的先驅,為我國神經外科的起步、崛起、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後被世界衞生組織命名為“世界衞生組織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中心”;被衞生部命名為“全國神經外科培訓基地”;被中國醫學科學院命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國家癲癇防治項目辦公室均設在研究所。 [2] 
中文名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外文名
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創辦者
趙以成教授
隸    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成立時間
1960年3月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發展歷程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於1960年3月9日由首任所長——中國神經外科之父趙以成教授創立於北京宣武醫院(即現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1982年,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及神經外科(即現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遷入現址。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領導下,艱苦創業,現已發展為科研、教學、臨牀為一體亞洲最大、在世界上享有聲譽的神經外科研究機構。1982年被世界衞生組織任命為“世界衞生組織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中心”,被衞生部任命為“全國神經外科培訓基地”,1997年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
2010年3月9日,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迎來建所50週年紀念。為了研究所更好的發展,根據北京市的發展規劃,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與北京天壇醫院將在2015年搬遷至位於北京市豐台區花鄉的新址。
2011年3月2日,清華大學和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成立清華大學臨牀神經科學研究院
2018年10月,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一起順利遷至新址後,開啓了新時代的新徵程。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新址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新址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科室設置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研究所下設細胞生物室、神經分子病理室、病理生理研究室、神經藥物研發室、神經損傷修復室、神經流行病學室、腦腫瘤研究室、功能神經外科研究室、顱腦創傷室、神經解剖室、功能神經影像研究室等14個基礎研究室,神經病理中心、神經電生理室、神經介入研究室、伽瑪刀研究室等6個臨牀研究室。作為首都醫科大學二級學院,獲批博士生培養點4個,碩士生培養點6個,以神經科學為中心,包括基礎學科和臨牀學科,神經腫瘤、神經介入、神經分子病理、神經電生理、功能神外、周圍神經外科等特色專業,現有研究生導師31人。《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編輯部、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北京市腦血管病防治指導辦公室掛靠該所。北京神經外科學院、清華大學臨牀神經科學研究院及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院辦公室均設在本所。
臨牀基地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設有:腦血管病顱內腫瘤、外傷、小兒、脊髓、功能神經外科、介入神經放射及綜合科等13個病區,400餘張病牀,2010年神經外科手術量9000餘例,神經介入及放射外科手術量2000餘例。
機構組織架構 機構組織架構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科學研究

神經外科研究所以北京天壇醫院為研究基地,堅持臨牀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為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研究所承擔着腦腫瘤、腦血管病、腦外傷、神經影像學、神經電生理以及神經修復與再生等方面的的基礎及臨牀研究。特別對顱內腫瘤、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腦幹腫瘤、脊髓內腫瘤等的顯微手術治療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重點實驗室的建立,使該所神經外科達到了先進國家水平。
神外所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神外所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60年來,研究所堅決貫徹黨中央科教興國戰略方針,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瞄準21世紀世界神經科學發展的先進水平,努力把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和建設推向新的里程。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基金榮譽

王忠誠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忠誠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所長王忠誠院士於1997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大獎,2000年被授予白求恩獎章,2001年獲第12屆世界神經外科最高獎,這是迄今獲此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2006年11月在阿聯酋迪拜召開的第八屆亞大顱底神經外科學術會上,榮獲為表彰國際上為顱底神經外科作出貢獻的一流神經外科大師,而頒發的“領導促進顱底外科貢獻”獎。2009年1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王忠誠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研究所先後共承擔課題600餘項,取得科研成果400餘項,其中國家級30餘項,國際4項。發表SCI收錄及核心期刊論文4000餘篇,其中以腦腫瘤研究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雜誌。2009年王忠誠院士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2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將編號第18593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王忠誠星”。2019年王忠誠院士獲評“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年度獎 王忠誠神經外科年度獎
近年來研究所佈局多項產業規劃,加強新藥研發和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獲得專利授權數91項,軟件著作權30項,完成7項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神經系統腫瘤靶向藥物與細胞治療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獲北京市發改委批覆,將建立靶向藥物研發、免疫療法創新和分子診斷開發三大平台,開展新型神經腫瘤藥物及分子診斷產品研發、臨牀試驗及科技成果轉化 [2]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研究所擁有優秀的研究生教育實力,是培養神經外科臨牀醫生和科研人員的搖籃。作為首都醫科大學二級學院,獲批博士生培養點4個,碩士生培養點6個,以神經科學為中心,包括基礎學科和臨牀學科,神經腫瘤、神經介入、神經分子病理、神經電生理、功能神外、周圍神經外科等特色專業,現有研究生導師31人。 [2]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未來展望

研究所始終以“王忠誠精神”為指引,不忘為人民謀取健康福祉的初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轉化醫學研究為主線,以臨牀重大需求為導向,聚焦神經外科領域重大、疑難疾病的基礎與臨牀問題,致力於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轉化應用,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生態循環醫學基地,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神經外科創新與轉化之路。
王忠誠院士在工作的場景 王忠誠院士在工作的場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