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矯形外科

鎖定
矯形外科治療的病種、自然重建理念、應用的技術手段與傳統大骨科專業有明顯差別。我國綜合大醫院外科專業越分越細,管理體制與工作流程都不利於矯形外科專業的發展。若要推動下肢殘疾的矯形外科醫療,在管理上必須進行大的改革。外科治療肢體殘疾是跨學科專業,過細的分科不利於下肢矯形外科專業的發展。因肢體畸形的病因各異,畸形與殘疾的程度、類型繁雜多樣.
中文名
矯形外科
手術器械
矯形(骨科)外科用刀、錐
需    要
器械工程師
掌    握
生物力學運動醫學

矯形外科簡介

手術方法多達幾百種,手術後康復因人而異。從事矯形外科專業的醫生既需要掌握生物力學、運動醫學、工程技術等基礎知識,又需要掌握小兒骨科、神經外科、康復理療等醫學知識,以及科學的臨牀決策智慧。有時候還需要有器械工程師、支具矯形師、康復理療師的良好配合。因此,其學習曲線、臨牀經驗的積累過程,較創傷骨科、人工關節和脊柱外科等專業要長。一般骨科基礎較好的醫生,也需要經過臨牀上三至五年以上的嚴格訓練,才能較好地掌握下肢矯形外科的綜合技術。
如今活躍在我國骨科學界的技術骨幹,年齡基本上在50歲以下。由於市場的強大推動、高科技和醫學專科精英的引領,三級醫院中的骨科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脊柱、關節、創傷骨科、微創骨科、關節鏡技術等熱門專業上;矯形外科醫生則基本上是以開展人工關節置換為主的外科醫生。極少有人願意把精力放到肢體殘疾的矯形外科領域。絕大多數年輕骨科醫生對許多類型的肢體殘疾的矯形治療和研究進展十分陌生,有的還誤導肢體殘疾病人“無需治療”,“不能治療”。
我國現存的200多萬小兒麻痹後遺症及數以千萬計的其他肢體殘疾者,面臨着嚴重的求醫尷尬和困境,以至於每年有眾多的肢體殘疾患者,從全國各地千里迢迢地蜂擁到國內幾家規模不大的矯形醫院就醫。

矯形外科小兒矯形外科

先天性、遺傳性、代謝性、外傷性、感染性等各種疾病,皆可導致小兒運動系統疾病或繼發骨與關節畸形,尤其是小兒下肢畸形一旦發生,隨年齡增大與骨骼發育,不正常持重應力的作用會出現複雜的病理改變,增加了治療的困難。如何能做到小兒骨科疾病早診早治,如何採用現代矯形外科的理論與技術,在臨牀工作中貫穿微創與微創技術的理念,治療小兒骨科疾病,是編寫本書的主要宗旨。全書分14章,附圖800餘幅,為節約讀者時間,文字儘可能簡練,編寫形式也不求條陳一律,避免泛泛而談。
小兒創傷骨折在許多骨科著作中有詳細敍述,小兒脊柱畸形的矯正,已出版很多專著,沒有必要詳細地重複編寫。因此,本書重點論述小兒四肢尤其是下肢骨與關節畸形的診斷與外科洽療。由於Ilizarov“微創牽拉組織再生”的生物學理論、組合式環形骨外固定器與標準的操作技術,已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應用,改變了矯形外科的理念與治療手段。近年在基礎研究、器械創新與臨牀應用方面又有新的進展,能用微小創傷甚至是無血的手術,滿意地矯正各種複雜的肢體畸形,修復殘缺的肢體,重建肢體的形態與功能,且不會產生嚴重的手術併發症。因此,現代矯形外科已經進入了以骨外固定技術為主導的組織修復與重建的時代(體塑工程)。本書對骨外固定技術、尤其是對新近研究與臨牀成熟應用的“牽拉組織再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做了較詳細的介紹。
腦性癱瘓所導致的肢體畸形,在小兒矯形外科中越來越突出,且近年在矯形外科和神經外科領域對腦性癱瘓的外科治療有較多進展,但有關專著和文獻很少,故本書作為重點內容介紹。
本書適於廣大醫藥衞生工作者、醫學院校學生和研究生閲讀,尤其適合臨牀骨科、小兒外科、整形外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參考。

矯形外科矯形外科手術器械

(1)矯形(骨科)外科用刀、錐
(2)矯形(骨科)外科用剪
(3)矯形(骨科)外科用鉗
(4)矯形(骨科)外科用鋸、鑿、銼
(5)矯形(骨科)外科用鈎、針
(6)矯形(骨科)外科用刮
(7)矯形(骨科)外科用有源器械
(8)矯形(骨科)外科用其它器械

矯形外科矯形外科現狀

(1)矯形外科醫生匱乏
(2)學術研究明顯滯後
由於從事肢體矯形外科的醫生數量稀少,開展矯形外科臨牀與基礎研究工作少,發表有關論文自然也就很少。如2005年在廣州召開的第七屆全國骨科學術會議,共收到論文3702篇,其中脊柱類994篇,關節類557篇,創傷類622篇,其他骨科疾病的綜合類1495篇,而手術治療四肢殘疾的論文僅有34篇。更為尷尬的是,其中9篇為同一作者所寫。由於從事這一專業的人太少了,近10年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沒有舉辦過一次下肢畸形與殘缺矯形外科治療的研討會。
尤其嚴重的是,國內能夠規範治療的高水平矯形外科醫師鳳毛麟角。眾多肢體殘疾病人難以得到及時的醫療諮詢和康復指導,更談不上進行系統、合理、正確的矯形治療,肢殘病人求醫無門或無錢求醫的狀況相當普遍。有的在痛苦中煎熬了大半輩子的病人含着眼淚對我説:“找了40多年,才找到能治肢體殘疾的醫院和醫生,我們太難了。”
(3)各地殘疾人聯合會對肢殘康復工作的指導作用下降
醫療進入市場後,必然沖淡醫院管理者的公益觀念。通常,中國殘聯及各省市殘聯分支康復機構與當地衞生行政部門、醫院和骨科學會聯繫很少。如果沒有矯形外科醫生的密切配合,關於其醫療與康復的意見只是一紙空文,據此作出的決策只能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