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蜂毒

鎖定
蜂毒,中藥名。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Apis cerana Fabr.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體中排出的毒汁。具有祛風除濕,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肌痠痛,神經痛高血壓蕁麻疹,哮喘。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膜翅目
蜂蜜總科
蜜蜂屬
中華蜜蜂
分佈區域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中文學名
蜂毒
毒    性
有毒
貯    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蜂毒入藥部位

工蜂尾部螫刺腺體中排出的毒汁。

蜂毒性味

辛、苦,平。

蜂毒歸經

歸肝、肺經。

蜂毒功效

祛風除濕,止痛。

蜂毒主治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肌痠痛,神經痛高血壓蕁麻疹,哮喘。

蜂毒用法用量

蜂毒有活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兩種。活蜂螫刺法:每次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頭,將蜂尾貼近患處皮膚,使之螫刺,約1min後,將蜂彈去,拔出蜂針,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選用患處痛點、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內或皮下輪換注射,用量從每次1-3蜂毒單位(每1蜂毒單位含蜂毒0.1ml)開始,後逐日增加1-2蜂毒單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單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單位,維持1-2個月,每療程總量約200-300蜂毒單位,間歇3-5天進行第2療程。

蜂毒使用注意

蜂毒炮製

蜂毒一、採集加工

現廣泛採用電刺激蜂毒法。取毒器由一個金屬絲制的柵狀電網下面繃一層薄膜。此取毒器與一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為具有可調電壓的直流電源和一個電流斷續器組成的線路結構。取毒時將取毒器置於蜂箱門口。蜜蜂觸及電網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後蜜蜂可繼續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乾燥成膠狀物,取下膜將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陰涼乾燥處,密閉,避光,或將蜂毒製成注射劑用。

蜂毒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蜂毒形態特徵

中華蜜蜂又名蠓螉、蠟蜂、東方蜜蜂。蜂羣由工蜂、蜂王雄蜂組成。工蜂全體被黃褐色毛。頭略呈三角形。胸部3節。翅2對,膜質透明。足3對,有采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有毒腺螫針。腹下有蠟板4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蜂王體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長,生殖器發達,專營生殖產卵。雄蜂較工蜂稍大,頭呈球形,尾無毒腺和螫針,足上無採貯花粉構造,腹無蠟板及蠟腺。

蜂毒生長環境

中華蜜蜂分佈很廣。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蜂毒藥材鑑別

新鮮蜂毒為透明液體,具芳香氣,味苦。但室温下很快乾燥成類白色或淡黃色結晶體,微透明而閃亮,氣微香,刺激性較強。

蜂毒藥理作用

1、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2、對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3、溶血和抗凝血作用。
4、對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5、對平滑肌的作用。
6、對各種實驗性炎症的影響。
7、對動物和植物實驗性腫瘤的影響。
8、抗菌作用。
9、抗輻射作用。
10、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蜂毒相關論述

1、《吉林中草藥》:“祛風濕。治風濕性關節炎。”
2、《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濕,止疼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痠痛,坐骨神經痛。”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