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思話

鎖定
蕭思話(400年-455年),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劉宋時期名臣,前將軍蕭源之之子,孝懿皇后蕭文壽之侄,出身蘭陵蕭氏皇舅房。
劉宋建立,襲爵封陽縣侯,任彭城郡沛郡二郡太守,文帝繼位,歷任中書侍郎青州刺史、梁州刺史、南秦州刺史、兗州刺史、徐州刺史、冀州刺史,孝武繼立,孝武帝以蕭思話為中書令、徐州刺史、江州刺史、郢州刺史等職。
孝建二年(455年),蕭思話在郢州任上辭世,享年五十六歲,以本官贈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穆。
本    名
蕭思話
所處時代
晉末宋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400年
逝世日期
455年
籍    貫
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
官    職
郢州刺史
爵    位
封陽縣侯
諡    號
家世歸屬
蘭陵蕭氏皇舅房

蕭思話人物生平

蕭思話棟樑之材

蕭思話十來歲時,不愛讀書,專好博戲遊蕩,喜歡爬上房屋棟樑,打細腰鼓,以強力侵犯鄰里,鄰里沒有不害怕怨恨他的。他從此改正惡習,幾年內便有良好聲譽。喜愛書史,擅長彈琴,能騎善射。宋武帝劉裕一見到他,便讚許他是棟樑之材。 [1] 
蕭思話十八歲時,任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轉任相國參軍。因服父喪離職。服喪完畢,任羽林監,領石頭戍事,襲爵封陽縣侯,轉任宣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他涉獵書傳,非常擅長隸書,精通音律,弓馬技藝嫺熟。元嘉元年(424年),謝晦任荊州刺史,想請蕭思話任司馬,蕭思話加以拒絕。 [2] 

蕭思話因罪拘禁

元嘉五年(428年),蕭思話升任中書侍郎,仍督青州和徐州的東莞諸軍事、振武將軍、青州刺史。亡命之徒司馬朗之、司馬元之、司馬可之兄弟在東莞發乾縣糾合黨徒,陰謀作亂,蕭思話派北海太守蕭汪之率兵討伐,將他們斬首,其餘亂黨也全被平息。 [3] 
元嘉八年(431年),任竟陵王劉義宣的左軍司馬,南沛郡太守。他還未來得及應召上任,北魏已南下侵擾,檀道濟率兵北伐,但後來又退兵,蕭思話畏懼北魏大舉入侵,於是放棄鎮守之地,逃奔平昌。蕭思話先前派參軍劉振之防守下邳,劉振之聽説蕭思話逃走,也棄城逃跑。北魏停兵沒有南下,但東陽城積聚的物資,全被百姓焚燬,因此蕭思話被召回京城,交廷尉治罪,於是被拘禁在尚方。 [4] 

蕭思話平定漢中

元嘉九年(432年),仇池國出現大饑荒,益、梁二州穀物豐收,梁州刺史甄法護在任職時失去人心,仇池首領楊難當因此侵擾漢中。於是朝廷從獄中起用蕭思話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橫野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發兵後,聽説甄法護已放棄守城,往北逃到西城,蕭思話派司馬、建威將軍、南漢中太守蕭承之帶領五百人急速前進,又派西戎長史蕭汪之隨後進發。蕭承之沿路收合士眾,得到千餘名精兵。 [5] 
元嘉十年(432年)正月,蕭承之進據磝頭。楊難當焚燒掠奪漢中,率全軍向西返回,留下他的輔國將軍、梁、秦二州刺史趙温鎮守梁州,魏興太守薛健佔據黃金。蕭承之進軍屯守磝頭後,派陰平太守蕭坦奔赴黃金。薛健副將姜寶據守鐵城,鐵城與黃金相對,相距一里,砍伐樹木堵塞了道路。蕭坦進攻二城,將其攻下。 [6] 
元嘉十年(432年)二月,趙温又率領薛健以及寧朔將軍、馮翊太守蒲早子來進攻蕭坦軍營,蕭坦奮力進擊,大敗敵軍。蕭坦受傷,仇池軍退守西水。蕭承之的司馬錫文祖進據黃金,蕭汪之率五百步、騎兵相繼而至。平西將軍臨川王劉義慶派龍驤將軍裴方明帶領三千人前往,蕭承之等人進入黃金,蒲早子、薛健等人退守下挑。蕭思話先前曾派行參軍王靈濟率領部分軍隊出洋洋川,由此進兵南城。仇池的陵江將軍趙英據險堅守,王靈濟打敗仇池軍,生擒趙英。南城空虛,缺乏軍需物資,王靈濟又率軍返回與蕭承之會合。 [7] 
元嘉十年(432年)三月,蕭承之率領眾軍進據峨公固,楊難當派他的兒子楊和率領趙温、蒲早子以及左衞將軍呂平、寧朔將軍司馬飛龍,步騎兵萬餘人,橫跨漢津結下營寨,營寨之間建造浮橋相通,盡全力進攻蕭承之。合圍幾十層,雙方短兵相接,弓箭失去作用。仇池兵全穿着牛皮戰甲,戈矛無法刺穿,蕭承之就把長矛截短為數尺長,用大斧捶擊,一支矛就能刺穿十餘名仇池軍。仇池軍抵擋不住,於是大敗,焚燒營寨逃走,退兵據守大桃。同年閏三月,蕭承之以及裴方明率領的朝廷軍隊來到大桃,龍驤將軍楊平興、幢主殿中將軍梁坦直接進入角弩追殺仇池軍,仇池軍又大敗而逃,被殺傷俘獲的士兵很多。漢中平定,淪喪的土地全部收復,在葭萌水建立戍城。 [8] 
當初,桓玄篡晉,任命桓希為梁州刺史。後來,桓希敗逃,仇池首領楊盛佔有漢中,先後任刺史的範元之、傅歆治所皆設在魏興,治理範圍只有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後來索邈任刺史,就以南城為治所。南城被仇池軍焚燒,難以固守,蕭思話便移守南鄭。因此次平定漢中之功授符節,進封為寧朔將軍,召蕭承之入朝任太子屯騎校尉。 [9]  宋文帝劉義隆令蕭思話上表陳述平定漢中的始末經過,讓史官記載下來。 [10] 

蕭思話歷任要職

元嘉十四年(437年),蕭思話升為使持節、臨川王劉義慶平西長史、南蠻校尉。宋文帝賜給他弓琴,親自書寫敕令,表達思念之情。 [11] 
元嘉十六年(439年),衡陽王劉義季代替劉義慶,蕭思話又任安西長史,其餘職務如故。 [12] 
元嘉十九年(442年),召入朝中任侍中,領前軍將軍,沒有就任,再任原先職務。 [13] 
元嘉二十年(443年),升遷持節,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和荊州的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太守。 [14]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任侍中,領太子右率。 [15] 
元嘉二十四年(447年),改領左衞將軍 [16]  ,又領南徐州大中正。 [17]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再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和荊州的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右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如舊。 [18]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徵召蕭思話入朝任吏部尚書 [19]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任護軍將軍。 [20]  同年春天,北魏進攻懸瓠,宋文帝準備大舉北伐,朝中諸臣都贊同,無人提出異議。而蕭思話極力諫止,沒有聽從。於是他帶領三千精兵協助鎮守彭城。魏軍退卻後,就代替宋武帝的兒子武陵王劉駿為持節、監監徐兗青冀四州、豫州的梁郡諸軍事、撫軍將軍、兗徐二州刺史。 [21] 

蕭思話討伐北魏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統領揚武將軍、冀州刺史張永眾軍圍攻確磝。起先鎮軍諮議參軍申坦王玄謨一起圍攻滑台,沒有攻克,而被罷免官職。青州刺史蕭斌請求申坦代任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鎮守歷城。命令任仲仁為申坦的副將,二人作為前鋒進至黃河。同年五月,發兵沿口。張永的司馬崔訓,建武將軍、齊郡太守胡景世率領青州軍隊來會合。 [22] 
七月,蕭思話與眾軍一起來到確磝,修治三條進攻道路,宋文帝派員外散騎侍郎徐愛宣佈聖旨督戰。張永、胡景世從東路進攻,申坦、任仲仁從西路進攻,崔訓從南路進攻。魏軍夜晚從地道出來,燒燬崔訓瞭望敵人的戰車及蟆車,又燒燬胡景世的瞭望戰車和攻城器具,不久又毀壞崔訓的進攻道路,宋軍無法攻克確磝城。蕭思話馳馬來到城前,下令退兵。攻城共十八天,撤圍回到歷下。崔訓因為瞭望戰車被燒,又不能守護道路,在確磝被殺,張永和申坦都被關押起來。詔令説:“得到撫軍將軍蕭思話的報告,確磝沒有攻克,士兵疲勞,爾等暫且班師回清濟,以後再圖進討。這座山鎮山川險阻,控制河朔,乃形勢險要之地,自古以來,就很著名。應該任命稱職守將,以符名實。蕭思話可以解除徐州刺史,擔任冀州刺史,其餘職務如故。彭城的文武官員,根據各人情況,重新分派職務,就在歷城鎮守。”不久,思話被江夏王劉義恭彈劾,免除了官職。 [23] 

蕭思話去世

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劉劭殺父宋文帝自立為帝,任命蕭思話使持節,監徐青兗冀四州和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將軍如故。蕭思話立即率領部屬回到彭城,舉兵起義來響應武陵王劉駿討伐劉劭。 [24] 
劉駿即位後,召蕭思話入朝任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他極力推辭,沒有接受任命。改任中書令、丹陽尹,常侍職務如故。當時京城發生不少搶劫案件,二十天內有十七起,蕭思話引咎辭職,未被允許。 [25] 
孝建元年(453年),出朝任使持節、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和豫州的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鼓吹一部。蕭思話尚未出發而江州刺史臧質反叛,朝廷又任命他為使持節、都督江州和豫州的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江州刺史。叛亂平息後,分劃荊、江、豫三州設置郢州,蕭思話又都督郢湘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常侍職務如故,鎮守夏口。 [26] 
孝建二年(453年),蕭思話去世,時年五十歲。追贈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諡號為穆侯。 [27] 

蕭思話人物評價

蕭思話總評

蕭思話雖是皇室姻親,卻有良好的聲望,年輕時便被重用,先後十二次任州刺史,九次持節、監都督各州郡諸軍事。任職之處,雖然沒有顯著的清廉節操,但也沒有污穢貪婪的劣跡。喜愛賢才名士,人們多願歸附他。 [28] 

蕭思話歷代評價

王僧虔:“蕭全法羊,風流媚好。殆欲不減,筆力恨弱。” [29] 
袁昂:①“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之妙也。” [29]  ;②“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卧鳳闕。” [29] 
蕭衍:“蕭思話書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 [29] 
沈約宋書》:①“思話年十許歲,未知書,以博誕遊遨為事,好騎屋棟,打細腰鼓,侵暴鄰曲,莫不患毒之。” [30]  ;②“好書史,善彈琴,能騎射。” [30]  ;③“涉獵書傳,頗能隸書,解音律,便弓馬。” [30] 
李延壽南史》:“趙倫之、蕭思話俱以外戚之親,並接風雲之會,言親則在趙為密,論望則於蕭為重。” [31] 

蕭思話軼事典故

蕭思話不祥之兆

蕭思話在青州時,平時所用的銅鬥,倒放在藥廚下面,忽然在鬥下發現兩隻死麻雀,蕭思話説:“銅鬥倒放,而雙雀死去,這是不祥之兆啊。”元嘉八年(431年),北魏南侵,因蕭思話畏懼放棄守地逃跑,後來果然獲罪被拘禁。 [32] 

蕭思話彈琴賜酒

蕭思話曾隨從宋文帝登鐘山北嶺,途中有磐石和清泉,宋文帝命他在彈琴石上彈琴,於是以銀鍾賜酒,對他説:“共同玩賞,大有松石之間的意趣。” [33] 

蕭思話史籍記載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30] 
《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31] 

蕭思話親屬成員

蘭陵蕭氏皇舅房世系表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祖
曾祖
蕭亮
祖父
蕭卓
東晉時洮陽縣令。
父親
東晉時南琅琊太守。
姑母
劉宋時孝懿皇后。
平輩
弟弟
蕭思度
女為徵北將軍殷孝祖之妻。
子輩
長子
劉宋時少府
次子
劉宋時吳興太守。
三子
蕭惠徽
劉宋時中書郎,尚桂陽縣侯劉義融之女劉茂姜。
四子
南齊時太常卿,尚江夏郡王劉義恭之女。
五子
南齊時尚書右僕射
六子
南齊時西陽王徵虜將軍長史。
七子
蕭惠蒨
南齊時左民尚書
女兒
——
嫁桂陽郡王劉休範
——
嫁當陽縣侯劉秉
孫輩
孫子
蕭叡
蕭惠開之子,襲爵封陽縣侯。
蕭惠明之子,南梁中書侍郎,妻為太尉王儉之女。
蕭惠基之子,南梁時司徒左長史
蕭惠蒨之子,南梁時光祿大夫
曾孫輩
曾孫
蕭介之子,南陳光祿卿
蕭介之子,南陳時建康縣令。
蕭肜
蕭介之子,南陳時南康王長史。
玄孫輩
玄孫
蕭引之子,唐朝時太常卿。
蕭立言
蕭肜之子。
來孫輩
來孫
蕭沈
蕭德言之子,唐朝時朝散大夫
——
蕭立言之女,陳敬儉之妻。
晜孫輩
晜孫
蕭安節
蕭沈之子,唐朝時徐州刺史。
仍孫輩
仍孫
蕭安節之子,唐朝時中書令
蕭元嘉
蕭安節之子,唐朝時諫議大夫
蕭廣微
蕭安節之子,唐朝時工部員外郎
蕭大通
蕭安節之女,嫁來恆之子來景暉。
——
蕭安節之女,嫁華州刺史蔣欽緒,生女蔣無盡燈,嫁范陽盧涀。
雲孫輩
雲孫
蕭衡
蕭至忠之子。
蕭衎
蕭至忠之子。
蕭隨
蕭至忠之子。
——
蕭至忠之女,嫁幽州大都督府士曹參軍李潛,系隴西李氏出身。
——
蕭至忠之女,與唐中宗韋皇后之弟韋洵冥婚,系京兆韋氏出身。
——
蕭至忠之女,嫁韋后舅舅崔從禮之子崔無詖,系博陵崔氏出身。
參考資料
  • 1.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思話年十許歲,未知書,以博誕遊遨為事,好騎屋棟,打細腰鼓,侵暴鄰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節,數年中,遂有令譽。好書史,善彈琴,能騎射。高祖一見,便以國器許之。
  • 2.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年十八,除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轉相國參軍,父憂去職。服闋,拜羽林監,領石頭戍事,襲爵封陽縣侯,轉宣威將軍、彭城、沛二郡太守。涉獵書傳,頗能隸書,解音律,便弓馬。元嘉元年,謝晦為荊州,欲請為司馬,思話拒之。
  • 3.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五年,遷中書侍郎,仍督青州、徐州之東莞諸軍事、振武將軍、青州刺史,時年二十七。亡命司馬朗之、元之、可之兄弟,聚黨於東莞發乾縣,謀為寇亂。思話遣北海太守蕭汪之討斬之,餘黨悉平。
  • 4.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八年,除竟陵王義宣左軍司馬、南沛郡太守。未及就徵,索虜南寇,檀道濟北伐,既而回師,思話懼虜大至,乃棄鎮奔平昌。思話先使參軍劉振之戍下邳,聞思話奔,亦委城走。虜定不至,而東陽積聚,已為百姓所焚,由是徵下廷尉,仍系尚方。
  • 5.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九年,仇池大飢,益、梁州豐稔,梁州刺史甄法護在任失和,氐帥楊難當因此寇漢中。乃自徒中起思話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橫野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既行,聞法護已委鎮北奔西城,遣司馬、建威將軍、南漢中太守蕭諱五百人前進;又遣西戎長史蕭汪之系之。諱緣路收合士眾,得精兵千人。
  • 6.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十年正月,進據磝頭。難當焚掠漢中,引眾西還,留其輔國將軍、梁秦二州刺史趙温守梁州,魏興太守薛健據黃金。諱進屯磝頭,遣陰平太守蕭坦赴黃金,薛健副姜寶據鐵城,鐵城與黃金相對,去一里,斫樹塞道。坦進攻二戍,拔之。
  • 7.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月,趙温又率薛健及其寧朔將軍、馮翼太守蒲早子來攻坦營,坦奮擊,大破之。坦被創,賊退保西水。諱司馬錫文祖進據黃金,蕭汪之步騎五百相繼而至。平西將軍臨川王義慶遣龍驤將軍裴方明三千人赴,諱等進黃金,早子、健等退保下桃。思話先遣行參軍王靈濟率偏軍出洋川,因向南城。偽陵江將軍趙英堅守險,靈濟擊破之,生禽英。南城空虛,因資無所,復引軍還與諱合。
  • 8.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三月,諱率眾軍進據峨公固。難當遣其子和率趙温、蒲早子及左衞將軍呂平、寧朔將軍司馬飛龍,步騎萬餘,跨漢津結柴,其間立浮橋,悉力攻諱,合圍數十重,短兵接戰,弓矢無複用。賊悉衣犀革,戈矛所不能加。諱乃截槊長數尺,以大斧椎之,一槊輒貫十餘賊。賊不能當,因大敗,燒柴奔走,退據大桃。閏月,諱及方明台軍至,龍驤將軍楊平興、幢主殿中將軍梁坦直入角弩追之,賊又敗走,殺傷虜獲甚多。漢中平,悉收沒地,置戍葭萌水。
  • 9.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先是,桓玄篡晉,以桓希為梁州。布敗走,氐楊盛據有漢中,刺史範元之、傅歆悉治魏興,唯得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其後索邈為刺史,乃治南城。為賊所焚燒不可固,即思話遷鎮南域,加節,進號寧朔將軍,徵諱為太子屯騎校尉。
  • 10.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先是,桓玄篡晉,以桓希為梁州。布敗走,氐楊盛據有漢中,刺史範元之、傅歆悉治魏興,唯得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其後索邈為刺史,乃治南城。為賊所焚燒不可固,即思話遷鎮南域,加節,進號寧朔將軍,徵諱為太子屯騎校尉。 太祖使思話上平定漢中本末,下之史官。
  • 11.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十四年,遷使持節、臨川王義慶平西長史、南蠻校尉。太祖賜以弓琴,手敕曰:“丈人頃何所作?事務之暇,故以琴書為娛耳,所得不曰義邪!眷想常不忘情,想亦同之。前得此琴,雲是舊物,亦有名京邑,今以相借。因是戴顒意於彈撫,響韻殊勝,直爾嘉也。並往桑弓一張,材理乃快,先所常用,既久廢射,又多病,略不能制之,便成老公,令人嘆息。良材美器,宜在盡用之地,丈人真無所與讓也。”
  • 12.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十六年,衡陽王義季代義慶,又除安西長史,餘如故。
  • 13.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十九年,徵為侍中,領前軍將軍,未就徵,復先職。
  • 14.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明年,遷持節、監雍州、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太守。
  • 15.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十二年,除侍中,領太子右率。
  • 16.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十四年,改領左衞將軍。
  • 17.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又領南徐州大中正。
  • 18.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明年,復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右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如故。
  • 19.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十六年,徵為吏部尚書。
  • 20.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十七年,遷護軍將軍。
  • 21.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是年春,虜攻懸瓠,太祖將大舉北討,朝士僉同,莫或異議。思話固諫,不從。乃領精甲三千,助鎮彭城。虜退,即代世祖為持節、監徐、兗、青冀四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撫軍將軍、兗徐二州刺史。
  • 22.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二十九年,統揚武將軍、冀州刺史張永眾軍圍確磝。初,鎮軍諮議參軍申坦與王玄謨圍滑台,不克,免官。青州刺史蕭斌板坦行建威將軍、濟南平原二郡太守,守歷城,令任仲仁又為坦副,並前鋒入河。五月,發沿口,永司馬崔訓、建武將軍齊郡太守胡景世率青州軍來會。
  • 23.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七月,思話及眾軍並至確磝,治三攻道。太祖遣員外散騎侍郎徐爰宣旨督戰。張永、胡景世當東攻道,申坦、任仲仁西攻道,崔訓南攻道。賊夜地道出,燒崔訓樓及蟆車,又燒胡景世樓及攻具,尋又毀崔訓攻道,城不可拔。思話馳來,退師。攻城凡十八日,解圍還歷下。崔訓以樓見燒,又不能固攻道,被誅於確磝;永、坦並繫獄。詔曰:"得撫軍將軍思話啓事,確磝不拔,士卒疲勞,且班師清濟,更圖進討。此鎮山川嚴阻,控臨河朔,形勝之要,擅名自古,宜除其授,以允望實。思話可解徐州為冀州,餘如故。彭城文武,復量分配,即鎮歷城。"尋為江夏王義恭所奏,免官。
  • 24.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元兇弒立,以為使持節、監徐、青兗、冀四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徐兗二州刺史,將軍如故。思話即率部曲還彭城,起義以應世祖。
  • 25.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上即位,徵為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固辭,不受拜。改為中書令、丹陽尹,常侍如故。時京邑多有劫掠,二旬中十七發,引咎陳遜,不許。
  • 26.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明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鼓吹一部。未行而江州刺史臧質反,復以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江州刺史。事平,分荊、江、豫三州置郢州,復都督郢湘二州諸軍事、鎮西將軍、郢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鎮夏口。
  • 27.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孝建二年卒,時年五十。追贈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常侍、都督、刺史如故,諡曰穆侯。
  • 28.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思話宗戚令望,蚤見任待,凡歷州十二,杖節監都督九焉。所至雖無皦皦清節,亦無穢黷之累。愛才好士,人多歸之。
  • 29.    蕭思話  .國際藝術界[引用日期2013-12-13]
  • 30.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3]
  • 31.    《南史·卷十八·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2-13]
  • 32.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初在青州,常所用銅鬥,覆在藥廚下,得二死雀,思話曰:“鬥覆而雙雀殞,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 33.    《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嘗從太祖登鐘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