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蒙古族通史

鎖定
《蒙古族通史》是2004年遼寧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全書共四冊,由泰亦赤兀惕·滿昌主編,獲中國出版政府獎 [1-2]  [8] 
該書號稱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南,認為蒙古高原是人類的發祥地,蒙古人是人類第一個直立人,第一個智人。蒙古民族擁有80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開創者,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皆為蒙古文化,夏朝、商朝皆為蒙古王朝,甲骨文是蒙古人創造,而周朝的建立,根本不是蒙古的改朝換代,而是換種族級別的。周族人是華夏之先,對蒙古是侵略者。 [9-10]  [19-20] 
該書將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都視為蒙古,北魏柔然汗國回紇汗國、遼國金國都是蒙古王朝。 [6-7]  [13-14]  [24]  日本人是漂流到日本列島的海上蒙古人,日語是蒙古語族。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蒙古人的分支,南美洲的瑪雅文明印加文明,也是蒙古。更是「考證」出了一百多個蒙古語族,包括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土耳其人、匈利亞人、芬蘭人等。 [25-28]  被稱作是蒙古史的里程碑,是繼《蒙古秘史》、《史集》、《元史》後的第四部大作。 [28] 
中文名
蒙古族通史
作    者
泰亦赤兀惕·滿昌
出版時間
2004年12月01日
出版社
遼寧民族出版社
出版地
瀋陽
ISBN
9787806449301
類    別
文化教育
裝    幀
平裝

蒙古族通史內容簡介

《蒙古族通史》由泰亦赤兀惕·滿昌主編,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楊晶贊助,前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寶音·德力格爾作序,遼寧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遼寧民族出版社協助出版於瀋陽,號稱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南,解放思想、廣開思路,利用大量的豐富的資料,展示了蒙古族歷史的整個發展過程,將蒙古民族的歷史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給予新的思考。 [3]  [9]  [29] 
該書開篇就是:有一個神靈在招魂,蒙古史應該從舊石器時代類人猿開始,認為蒙古高原是人類的發祥地,蒙古人是人類第—個直立人,第一個智人。蒙古民族形成已有8000餘年,多種書寫,多種音變,「蒙古」這個族稱始終沒變。中國史的一半是蒙古史,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皆為蒙古文化,夏朝商朝皆為蒙古人的奴隸制王朝,等都是蒙古人,甲骨文是蒙古人所創造的蒙古文字,青銅器、瓷器、陶器、漆器、絲織品乃至茶、酒也都是蒙古人發明創造的。 [10-12]  [14]  [15-18] 
該書認為,漢民族的華夏之先是今雲南省瀾滄江一帶的土著居民,而周朝的建立,根本不是蒙古的改朝換代,而是換種族級別的。周族人是華夏之先,對蒙古顯然是侵略者,周朝侵略者佔領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狄蒙古部族的全部領土,蠶食、吞併了蒙古族人。楚國、吳國、越國等「南蒙古人」基本上被華夏人佔領,失去了民族主權,失去了長江中下游湖南、湖北兩省地帶和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地區的領地。 [19-20] 
該書認為,匈奴也是蒙古人,「胡奴國」是蒙古人的第一個封建王朝,與華夏之先,與漢王朝友好相處,和親結盟,都是漢武帝劉徹陰謀破壞和平,入侵蒙古,對蒙古實施民族壓迫政策,霍去病對蒙古實施曠日持久的民族大殘殺,不能被評價為愛國主義者。「胡奴帝國」在近五百年間是完全失去黃河流域、長城以南蒙古領土的過程,是蒙古史上的大段落,是可歌可泣的歷史,也是光榮、燦爛的英雄史。 [21-23] 
該書認為,鮮卑是蒙古,所以北魏是蒙古王朝,柔然(所謂「尼倫」)也是蒙古,所以柔然汗國也是蒙古王朝,突厥也是蒙古, 所以回紇汗國也是蒙古王朝,契丹也是蒙古,所以遼國也是蒙古王朝,女真是蒙古,所以金國也是蒙古王朝,努爾哈赤其實也是蒙古族,鐵木真更是「聖主」、「戰神」、「世界征服者」、「一代天驕」、「千年第一人」、「人類的靈魂」、「千年的光揮」,蒙元滅亡後是北朝蒙古帝國與與明朝對峙。 [6]  [7]  [13-14]  [24] 
該書認為,日本人是漂流到日本列島的海上蒙古人,日語是蒙古語族。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蒙古人的分支,因為其嬰兒的臂部上有「蒙古斑」,這是「屬於蒙古人的先天性青記」,南美洲的瑪雅文明印加文明,也是蒙古。更是「考證」出了一百多個蒙古語族,包括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土耳其人、匈利亞人、芬蘭人等。 [25-28] 
出版社審議該《通史》的時候,專家教授大加讚賞:説《蒙古族通史》開創了蒙古學、蒙古史學的新篇章,此書是蒙古史的里程碑,是繼《蒙古秘史》、《史集》、《元史》後的第四部大作。 [28] 

蒙古族通史編寫成員

主任委員:寶音·德力格爾
副主任委員:阿迪亞,舍力布包玉梅
委員:巴圖巴根巴岱千奮勇格日樂圖蘇爾塔拉圖,旺順扎布,白音德樂海,格·孟和金峯那德木德,那仁赦其爾,吉爾嘎拉,高永紅張守成,多麻加布,莫日根呼格吉勒圖亞新李鳳山杭愛扎格爾,巴音巴特爾,韋東,達西才仁,高喜慶,海國興,寶柱,阿希達,巴爾達奇,雲子明,楊·呼和,雲林,才仁東智,王利英,巴特爾薩楚日勒圖,老計,敖強,霍子榮,王維良。
總秘書長:敖日其楞
秘書長:李志傑,巴理嘉,項福生
執行秘書長:援朝,羣克加,塔木扎布
顧問:特布信,孫森,波·少布,陸思賢
編輯:額爾德木圖,武國驥,敖寶,曹都,吉格吉德,額爾德木,南丁包玉清,伊德新,阿敏岱。 [2] 

蒙古族通史作品目錄

蒙古族通史第—冊

前言
第—部 蒙古高原是人類的發祥地——蒙古人的搖籃
第—章 蒙古高原的遠古自然形態
第二章 人類的起源與舊石器時代文化
第三章 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發祥地
第—節 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搖籃
第二節 蒙古人的遠古祖先
第三節 蒙古高原上火的使用
第四節 蒙古高原的採集和狩獵
第五節 神靈的起源
第二部 蒙古高原的社會形式—氏族制社會
第—章 蒙古高原的氏族制社會
第—節 氏族制社會的興起
第二節 氏族制社會形式
第二章 蒙古氏族社會的經濟——農業的興起
第—節 蒙古氏族社會的經濟形態
第二節 氏族社會晚期經濟形態
第三章 蒙古氏族社會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 紅山文化—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第—節 紅山文化的開端
第二節 紅山文化—燦爛的曙光
第三節 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
第五章 紅山玉龍
第六章 良渚文化—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明珠
第三部 蒙古高原上階級社會的產生——蒙古奴隸制社會
第—章 蒙古奴隸制社會體制
第—節 蒙古奴隸制社會的興起
第二節 蒙古奴隸制的形式
第三節 高度發達的奴隸制杜會
第二章 蒙古奴隸制社會的經濟
第三章 蒙古奴隸制社會的宗教卜——薩滿
第—節 蒙古卜教的形成
第二節 蒙古卜教儀式
第三節 蒙古卜教的職能
第四章 蒙古奴隸制社會時代的文化
第—節 夏家店下層文化
第二節 夏家店上層文化
第三節 鄂爾多斯青銅器
第四節 鄂爾多斯青銅短劍
第五節 蒙古和西伯利亞的青銅文化
第六節 蒙古高原上的巖畫和鹿石
第四部 蒙古民族的形成——史書稱“忙豁勒”漢書稱“蠻”
第—章 蒙古民族的形成與族稱
第二章 蒙古與獫狁北狄胡奴
第三章 蒙古與百蠻
第五部 蒙古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獫狁—Khiyan)王朝(公元前2033—前1562年)
第—章 夏(獫狁—Khiyan)族的族源
第—節 夏(獫狁—Khiyan)
第二節 夏(獫狁—Khiyan)在黃河流域
第三節 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夏——獫狁
第四節 夏(獫狁—Khiyan)的先世——鯀和禹
第二章 夏(獫狁—Khiyan)王朝的地域
第三章 夏(獫狁—Khiyan)王朝的政治結構
第—節 黃河流域種族間的戰爭
第二節 啓建立夏(Khiyan——獫狁)奴隸制王朝
第三節 后羿篡位與夏王朝的重建
第四章 夏(獫狁—Khiyan)王朝的奴隸制體制
第—節 高度發達的奴隸制杜會
第二節 奴隸制社會的國家體制
第三節 夏王朝的方國
第五章 夏王朝時代的宗教
第六章 夏(獫狁—Khiyan)部族的語言和風俗
第七章 夏(Khiyan)蒙古的文化
第—節 夏(Khiyan-—獫狁)文化的起源
第二節 二里頭文化的遺蹟和遺物
第三節 二里頭文化的社會性
第四節夏(Khiyan)時代的文化藝術
第八章 夏(Khiyan)王朝的經濟形態
第—節 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
第二節 欣欣向榮的手工業生產
第九章 夏(Khiyan)王朝的衰落 [4] 

蒙古族通史第二冊

第六部 蒙古奴隸制狄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
第—章 狄(Bid Gud)蒙古族的族源
第—節 狄——為蒙古語“Bide”
第二節 “狄”的族源
第三節 狄部族的組成
第二章 狄(Bid Gud)蒙古的地域分佈
第—節 狄(Bid Gud)蒙古的地域
第二節 狄——商王朝的領地
第三章 狄(Bid Gud)蒙古奴隸制商王朝的建立
第—節 狄部族祖先的業績
第二節 狄部族滅夏(khiyan)王朝
第三節 狄商王朝的立國策略
第四章 狄蒙古奴隸制商王朝的政權機構
第—節 狄商王朝的疆域
第二節 狄商王朝的政權機構
第三節 狄商王朝的軍隊
第五章 狄(Bid Gud)蒙古商王朝的奴隸制體制
第—節 世襲制
第二節 土地所有制
第三節 奴隸佔有制
第四節 狄商王朝對奴隸的統治·
第五節 狄商時代奴隸的反抗和鬥爭
第六章 狄商王朝的方國
第—節 黃河以北的方國
第二節 西部諸方國
第三節 巴蜀地區與江漢流域的方國
第四節 長江漢水流域的方國
第五節 吳越和東夷
第七章 狄商時代的宗教卜(Beé)教
第八章 狄(Bid Gud)蒙古的語言文字
第九章 狄部族的文化風俗
第十章 狄商王朝的經濟
第—節 農業
第二節 牧業
第三節 手工業
第四節 商業貨幣交通
第十—章 狄商蒙古王朝的衰亡
第七部 周王朝的建立與蒙古部族人(公元前1066—前221年)
第—章 周人的族源與周王朝的建立
第二章 周王朝時代的諸蒙古部族人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代的諸蒙古部族人
第八部 蒙古最早的封建王朝—胡奴國(公元前318年—202年)
第—章 胡奴族稱
第二章 胡奴族源
第—節 考古學方面的研究
第二節 書面記載的胡奴(khun)人
第三節 胡奴人在歐洲的活動
第四節 胡奴人的風俗習慣
第三章 胡奴祖先——昆吾
第四章 胡奴蒙古帝國的社會結構
第五章 胡奴蒙古帝國的經濟
第—節 畜牧業
第二節 農業
第三節 狩獵
第四節 工業
第五節 城市與村落
第六節 商業交通
第六章 胡奴蒙古語言文字
第—節 胡奴語言
第二節 胡奴文字
第七章 胡奴(khun)的宗教
第八章 胡奴文化藝術…
第—節 胡奴單于文物
第二節 胡奴的藝術音樂民歌
第三節 胡奴的美術
第四節 胡奴“方形基”文化
第五節 胡奴人的軍事文化
第九章 胡奴蒙古帝國的興衰
第—節 戰國時期諸侯國對胡奴的進犯(公元前318—前210年)…
第二節 冒頓單于時代的胡奴蒙古百蠻大國
第三節 漢王朝進犯胡奴國
第四節 漢王朝持續進犯胡奴
第五節 王昭君出塞
第六節 王莽攝政破壞胡漢和親之約
第七節 胡奴蒙古封建帝國的滅亡
附錄—:
胡奴人的西遷
附錄二:東胡奴
附錄三:月氏
附錄四:烏孫
第九部 鮮卑蒙古帝國與烏桓部落
第—章 鮮卑蒙古的淵源
第二章 鮮卑諸蒙古部落
第三章 拓跋鮮卑蒙古的興旺發達
第四章 西部鮮卑
第五章 吐谷渾的西遷與興旺
第六章 高車蒙古的興衰
第七章 鮮卑族的文化藝術
第—節 鮮卑語言
第二節 嘎仙洞和嘎仙洞祝文
第三節 鮮卑人的民歌和史詩
第四節 鮮卑族的音樂歌舞
第五節 鮮卑族的美術
第六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人的軍事文化
第八章 鮮卑族的經濟
第九章 鮮卑與周邊部族種族及中原各代漢王朝的關係
第—節 鮮卑與中原各代王朝的關係
第二節 鮮卑與曹魏的關係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鮮卑與中原諸王朝的關係
第四節 南北朝與北方諸部族
第十章 烏桓的族源及其族稱
第十—章 烏桓的興旺
第十二章 烏桓的文化
附錄:鮮卑蒙古與芬蘭人 [5] 

蒙古族通史第三冊

第十部 尼倫蒙古
第—章 尼倫蒙古人的族源與族稱
第二章 尼倫蒙古帝國的概況
第—節 尼倫帝國的疆域及人口
第二節 尼倫王朝的興衰
第三章 尼倫的經濟
第—節 畜牧業
第二節 農業
第三節 狩獵
第四節 工商業
第四章 尼倫人的語言文化
第十—部(上)突厥蒙古封建帝國 回紇汗國
第—章 突厥蒙古族源與族稱
第—節 突厥族源與突厥蠻
第二節 突厥的分支及人口分佈
第二章 突厥的興旺
第三章 突厥政權的組織和社會結構
第—節 突厥蠻的政權組織
第二節 軍政合—的組織
第四章 突厥帝國的經濟基礎
第五章 突厥語言文字
第六章 突厥文化
第—節 突厥宗教——卜教
第二節 突厥的美術
第三節 突厥的軍事文化
第四節 突厥人的服飾
第十—部(下) 突厥蒙古封建帝國 回紇汗國
第—章 回紇族源與族稱
第二章 回紇汗國的興旺
第—節 回紇的興旺
第二節 回紇部族的衰落
第三節 蒙古帝國時期畏兀兒(回紇)亦都護世襲的後裔
第三章 回紇汗國的政權組織和社會結構
第四章 回紇汗國的經濟形式
第五章 回紇的語言文字
第六章 回紇文化
附錄:蒙古—突厥—土耳其
第十二部(上) 契丹汗國 金王朝
第—章 契丹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契丹汗國的建立
第三章 契丹的社會結構
第四章 契丹的經濟
第五章 契丹的文化
第六章 契丹汗國的滅亡
第七章 西遷後的遼王朝西遼
第十二部(下) 契丹汗國 金王朝
第—章 女真的淵源
第二章 金王朝的建立
第三章 金王朝的經濟與文化
第—節 女真人的經濟
第二節 女真人的文化
第四章 肅慎至滿族
第十三部 蒙古大帝國
第—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節 諸蒙古部族
第二節 諸部落相爭
第二章 蒙古各部的社會狀況
第—節 蒙古各部的社會經濟
第二節 蒙古各部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 —代天驕成吉思汗
第—節 成吉思汗統—蒙古“氈鄉百姓”
第二節 蒙古帝國的建立
第四章 聖主不休戰勇往直前
第—節 戰神放眼世界
第二節 部落戰爭的繼續
第三節 滅西遼徵高麗
第五章 世界征服者的西征
第六章 —代天驕千年第—人
第—節 徵西夏天主長眠
第二節 聖主成吉思汗陵基
第三節 人類的靈魂千年的光輝
第七章 蒙古帝國時代的諸帝王
第—節 窩闊台汗
第二節 貴由汗
第三節 蒙哥汗
第八章 蒙古四大汗國
第—節 蒙古帝國的分立
第二節 察合台汗國
第三節 伊兒汗國
第四節 金帳汗國
第五節 窩闊台汗國
第九章 蒙古帝國的對外關係
第十章 蒙古帝國時代的卜教——薩滿
第—節 蒙古高原是卜教的發祥地—卜的聖地
第二節 蒙古帝國時代的卜教
第三節 卜教的職能
第十—章 蒙古帝國時代的文化 [6] 

蒙古族通史第四冊

第十四部 大元帝國
第—章 忽必烈建立元帝國
第—節 元帝國的建立
第二節 南宋的滅亡及多民族統—國家的形成
第三節 元帝國的對外戰爭
第二章 大元帝國的政治形態
第—節 中央集權制的加強
第二節 法律銓選户籍和賦役制度
第三章 元帝國時代的經濟
第—節 土地關係
第二節 畜牧業
第三節 狩獵農業
第四節 手工業城市建築商業和鈔法
第五節 驛站中西交通和對外貿易
第四章 元帝國對邊疆各民族的管理及其對外關係
第—節 對邊疆各民族的管理
第二節 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第五章 元帝國的社會矛盾
第—節 階級矛盾和民族壓迫
第二節 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
第三節 大元帝國的崩潰
附錄:
第—章 帖木兒帝國
第—節 帖木兒帝國的開國君主——帖木兒
第二節 帖木兒帝國第二代君主——沙哈魯
第三節 帖木兒帝國第三代君主——兀魯伯
第四節 帖木兒帝國第四代君主——奧都剌迪甫
第五節 帖木兒帝國第五代君主——奧都剌米兒咱
第六節 帖木兒帝國第六代君主——巴八兒米兒咱
第七節 帖木兒帝國第七代君主——卜撒因
第八節 帖木兒帝國第八代君主——莎勒壇阿黑麻
第九節 帖木兒帝國第九代君主——莎勒壇麻合木
第十節 帖木兒帝國第十代君主——莎勒壇麻速忽
第十—節 帖木兒帝國第十—代君主——拜宋豁兒米兒咱
第十二節 帖木兒帝國的滅亡
第二章 莫卧兒帝國
第—節 莫卧兒帝國的開國君主——巴布爾
第二節 莫卧兒帝國第二代君主——胡馬雍
第三節 莫卧兒帝國第三代君主——阿克巴
第四節 莫卧兒帝國第四代君主——賈漢吉爾
第五節 莫卧兒帝國第五代君主——沙·賈漢
第六節 莫卧兒帝國第六代君主——奧倫扎布
第七節 莫卧兒帝國的沒落
第十五部 北朝蒙古帝國
第—章 元朝汗廷北遷及北朝蒙古帝國的形成
第—節 妥歡帖木兒汗即位以及元帝國形勢
第二節 朝廷內部鬥爭以及大元帝國的危機
第二章 北朝帝國的建立和蒙古社會形勢…
第—節 明王朝連續出兵朱元璋枉費心機
第二節 蒙古內部鬥爭及汗權之爭
第三節 明朝對蒙古的戰爭及蒙明對峙政權的確立
第四節 兀良哈地區蒙古諸部
第三章 衞剌特部的興起和蒙兀兒斯坦
第—節 脱歡也先時期的蒙古形勢
第二節 也先汗與土木之戰
第三節 蒙兀兒斯坦的相爭
第四章 達延汗時代的蒙古
第—節 達延汗即位及蒙古政治形勢
第二節 達延汗的統治
第三節 蒙兀兒斯坦的形勢
第五章 蒙古右翼三萬户及土默特阿勒坦汗的歷史功勳
第—節 右翼三萬户及其分佈
第二節 阿勒坦汗時代的土默特部
第三節 庚戌之戰和蒙古右翼同明朝互市關係的建立
第四節 右翼封建主在甘肅、青海等地的活動
第五節 阿勒坦汗及右翼封建主的西進
第六節 土默特封建主的內江
第六章 蒙古左翼三萬户
第—節 左翼各萬户及其東遷
第二節 左翼蒙古的東遷及蒙古社會的變化
第七章 北朝蒙古的經濟
第—節 畜牧業
第二節 農作物種植和城市的興建
第八章 宗教和意識形態
第—節 藏傳佛教的興起
第二節 思想意識形態
第九章 北朝蒙古時代的文化
第十六部 清朝統治時期的蒙古族
第—章 漠南蒙古諸部歸順清朝
第—節 林丹汗統治時期的蒙古族
第二節 科爾沁內喀爾喀諸部歸清朝
第二章 喀爾喀·和碩特·土爾扈特
第—節 喀爾喀歸順清朝
第二節 和碩特部佔領青藏
第三節 土爾扈特部西遷與東歸
第三章 衞刺特聯盟與演變
第—節 衞刺特聯盟的歷史階段
第二節 準噶爾汗國的建立
第三節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對抗
第四章 準噶爾汗國的強盛
第—節 策旺阿喇布坦時期的準噶爾
第二節 噶爾丹策零時期的準噶爾
第三節 準噶爾汗國的內亂
第四節準噶爾諸台吉的反清鬥爭
第五章 清朝統治蒙古的機構與統治政策
第—節清朝統治蒙古的機構
第二節清朝對蒙古的政策
第六章 清朝時期的蒙古社會發展狀況
第—節蒙古族的經濟
第二節清朝時期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
附錄:
蒙古語族人和蒙古利亞人蒙古語族人
第—章 日本人是蒙古語族人
第—節 日本人是海上蒙古人·
第二節 日本人與蒙古人·
第三節 日本語與蒙古語蒙古利亞人
第二章 美洲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的分支
第—節 白令陸塊通向美洲大陸
第二節 印第安人與蒙古人
第三節 印第安文化與蒙古文化
後記 [7] 
參考資料
  • 1.    蒙古族通史(全四冊)  .噹噹[引用日期2022-07-27]
  • 2.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
  • 3.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4
  • 4.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4
  • 5.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5
  • 6.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叁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4
  • 7.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叁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5
  • 8.    中國出版政府獎  .中國國家版本網[引用日期2024-01-30]
  • 9.    遼寧民族出版社  .中國民族文化網.2017-12-15[引用日期2024-01-30]
  • 10.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6
  • 11.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7-12
  • 12.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3-18
  • 13.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8-24
  • 14.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壹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5-28
  • 15.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172-173
  • 16.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12-213
  • 17.    泰亦赤兀惕·滿昌.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17-220
  • 18.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24-228
  • 19.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53-256
  • 20.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63-264
  • 21.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288-290
  • 22.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466-467
  • 23.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貳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
  • 24.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叁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414-420
  • 25.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肆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606-608
  • 26.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肆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609-610
  • 27.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肆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626-627
  • 28.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肆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642-643
  • 29.    泰亦赤兀惕·滿昌.蒙古族通史(第肆冊).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12:645-64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