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清臣

鎖定
葉清臣(1000-1049年),字道卿,蘇州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名臣,光祿卿葉參的兒子
天聖二年(1024),考中榜眼。授太常寺奉禮郎,歷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通判太平州、知秀州、太常丞、兩浙轉運副使、知制誥,判國子監,外放治理邠州澶州青州,治理永興軍時,修復三白渠,溉田六千頃,實績顯著,受到後人稱頌,遷三司使,出知河陽軍
皇祐元年,去世,時年五十,獲贈左諫議大夫。《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中文名
葉清臣
別    名
道卿
國    籍
北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漢族
出生日期
1000年
逝世日期
1049年
職    業
《賀聖朝·留別》
主要成就
修復三白渠,溉田六千頃

葉清臣文史資料

葉清臣像 葉清臣像 [1]
一、受歐陽修稱讚。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聞今宋舍人兄弟①與葉道卿(清臣)、鄭天休②數人者,以文學大有名,號稱得人③。”注①宋舍人兄弟,即宋庠(郊)、宋祁(百度百科列有條目)。②鄭天休,即鄭戩(992~1053),蘇州吳縣人。③號稱得人,宣稱本科取得有才幹的人。 二、天聖二年(1024)進士名人一覽:宋庠、葉清臣、鄭戩曾公亮、餘靖、宋祁胡宿蘇渙(蘇洵之兄)、程濬(蘇軾舅父)……該科共錄取進士200人。省元吳感。
三、葉清臣與宋庠范仲淹等友好,現存詩詞唱和。
四、葉清臣與鄭戩之關係。鄭戩,蘇州吳縣人。天聖二年(1024)進士第三名(探花)。累官至奉國軍節度使,諡文肅。其制誥温雅,辭訓深厚,詩尤極清麗。與同鄉同年葉清臣,心照莫逆,唱酬甚多,別為一集,以仿元白。
五、葉清臣與“天聖四友”。同年之間過份密切的交往,也導致最高統治者的疑忌,如在位42年之久的宋仁宗,他對於朋黨的防範到了神經質般敏感的地步。田況《儒林公議》卷下記載有這樣的故事:
宋庠、葉清臣、鄭戩及庠弟祁同年登第,皆有名稱。康定中,庠為參知政事,戩為樞密副使,清臣任三司使,祁為天章閣待制。趣尚既同,權勢亦盛,時人謂之天聖"四友"。呂夷簡深忌之,指為朋黨......語寖上聞,乃盡罷四人為郡,仍降詔天下,戒朋比焉。

葉清臣名人關係

葉清臣與葉夢得(1077~1148)之關係,在葉夢得的《石林燕語》中自稱葉清臣為曾叔祖。此可從另書《葉姓史話》(江西人民出版社)佐證:
葉逵(贈刑部侍郎)~葉元輔~葉 綱~葉羲叟~葉 助~葉夢得~。
葉逵(贈刑部侍郎)~葉元參~葉清臣~葉增叟~葉 慮~葉夢庚~。
注:羲叟,有的書作義叟(可能因義的繁體義形似致誤)。葉慮,有的書作葉攄。

葉清臣宋史文載

葉清臣 葉清臣
葉清臣,字道卿,長洲人 [2]  。父參,終光祿卿。清臣幼敏異,好學善屬文。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所對策,擢第二。宋進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授太常寺奉禮郎、籤書蘇州觀察判官事。還為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通判太平州、知秀州。入判三司户部勾院,改鹽鐵判官
上言九事:請遣使循行天下,知民疾苦,察吏能否;興太學,選置博士,許公卿大臣子弟補學生;重縣令;諸科舉人取名大義,責以策問;省流外官,無得入仕;聽武臣終三年之喪;罷度僧;廢讀經一業;訓兵練將,慎出令,簡條約。詞多不載。出知宣州,累遷太常丞,同修起居注,判三司鹽鐵勾院,進直史館。
是冬,京師地震,上疏曰:“天以陽動,君之道也;地以陰靜,臣之道也。天動地靜,主尊臣卑。易此則亂,地為之震。乃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師地震,移刻而止;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壞廬寺,殺人畜,凡十之六。大河之東,彌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誠大異也。屬者熒惑犯南鬥,治歷者相顧而駭。陛下憂勤庶政,方夏泰寧,而一歲之中,災變仍見。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啓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為異,徒使內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謂消復之實也。頃范仲淹、餘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齰舌不敢議朝政者,行將二年。願陛下深自咎責,許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幾明威降鑑,而善應來集也。”書奏數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會詔求直言,清臣覆上疏言大臣專政,仁宗嘉納之。清臣請外,為兩浙轉運副使。並太湖有民田,豪右據上游,水不得泄,而民不敢訴。嘗建請疏盤龍匯、滬瀆港入於海,民賴其利。以右正言知制誥,知審官院,判國子監
陝西用兵,上言:“當今將不素蓄,兵不素練,財無久積。小有邊警,外無驍將,內無重兵。舉西北二垂觀之,若濩落大瓠,外示雄壯,其中空洞,了無一物。脱不幸戎馬猖突,腹內諸城,非可以計術守也。自元昊僭竊,因循至於延州之寇,中間一歲矣。而屯戍無術,資糧不充,窮年畜兵,了不足用,連監牧馬,未幾已虛。使蚩蚩之甿無所倚而安者,此臣所以孜孜憂大瓠之穿也。今羌戎稍卻,變詐亡窮,豈宜乘即時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將泰然自處,則後日視今,猶今之視前也。”
元昊圍延州,既解去,鈐轄內侍盧守勤與通判計用章更訟於朝。時內侍用事者,多為守勤遊説,朝廷議薄守勤罪,而流用章嶺南。清臣上疏曰:“臣聞眾議,延州之圍,盧守勤首對範雍號泣,謀遣李康伯見元昊,為偷生之計。計用章以為事急,不若退保鄜州,李康伯遂有‘死難,不可出城見賊’之語。自元昊退,守勤懼金明之失、二將之沒,朝廷歸罪邊將;又思倉卒之言,一旦為人所發,則禍在不測。遂反覆前議,移過於人,先為奏陳,冀望取信。正如黃德和誣奏劉平,欲免退走之罪。尋聞計用章亦疏斥守勤事狀,詔文彥博置劾,未分曲直,而遽罪用章、康伯,牲赦守勤。此必有議者結中人、惑聖聽,以為方當用師邊陲,不可輕起大獄。臣觀前史,魏尚陳湯雖有功,尚不免削爵,罰作案驗吏士。何況擁兵自固,觀望不出,恣縱羌賊,破一縣,擒二將。大罪未戮,又自蔽其過,矯誣上奏,此而不按,何罪不容?設用章有退保之言,止坐畏懦;而守勤謀見賊之行,乃是歸款。二者之責,孰重孰輕,望詔彥博鞫正其獄。苟用章之狀果虛,守勤之罪果白,用章更置重科,物論亦允。無容偏聽一辭,以虧王道無黨之義。”其後獄具,守勤才降湖北兵馬都監。
葉清臣 葉清臣
時西師未解,急於經費,中書進擬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選中。帝曰:“葉清臣才可用。”擢為起居舍人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公事。始奏編前後詔敕,使吏不能欺,簿帳之叢冗者,一切刪去。內東門、御廚皆內侍領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問,乃為合同以檢其出入。清臣與宋庠鄭戩雅相善,為呂夷簡所惡,出知江寧府。逾年,入翰林學士,知通進銀台司、勾當三班院。丁父憂,言者以清臣為知兵,請起守邊。及服除,宰相陳執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讀學士、知邠州。道由京師,因請對,改澶州,進尚書户部郎中、知青州。徙知永興軍,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頃。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仁宗御天章閣,召公卿,出手詔問當世急務。清臣聞之,為條對,極論時政闕失,其言多劘切權貴。且曰:“陛下欲息奔競,此係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宰相用憸佞之士,則貪榮冒進,激成渾波。向有職在管庫,日趨走時相之門。入則取街談巷言,以資耳目;出則竊廟謨朝論,以驚流輩。一旦皆擢職司,以酬所任。比日人士競踵此風,出入權要之家,時有‘三尸’、‘五鬼’之號。乃列館職,或置省曹。且台諫官為天子耳目,今則不然,盡為宰相肘腋。宰相所惡,則捃以微瑕,公行擊搏;宰相所善,則從而唱和,為之先容。中書政令不平,賞罰不當,則箝口結舌,未嘗敢言。人主纖微過差,或宮闈小事,即極言過當,用為訐直。供職未逾歲時,遷擢已加常等。宋禧為御史,勸陛下宮中畜犬設棘,以為守衞。削弱朝體,取笑四夷,不加訶譴,擢為諫官。王達兩為湖南、江西轉運使,所至苛虐,誅剝百姓,徒配無辜,特以宰相故舊,不次拔擢,遂有河北之行。如此,是長奔競也。”其他所列利害甚眾。
會河決商胡,北道艱食,復以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舊制,有三司使、權使公事,而清臣所除,止言“權使”,自是分三等焉。以户部副使向傳式不職,奏請出之。皇祐元年春,帝御便殿,訪近臣以備邊之策。清臣上對,略曰:
陛下臨御天下,二十八年,未嘗一日自暇自逸。而西夏契丹頻歲為患者,豈非將相大臣,不得其人,不能為陛下張威德而攘四夷乎?昔王商在廷。單于不敢仰視。郅都臨代,匈奴不敢犯邊。今內則輔相寡謀,綱紀不振;外則兵不素練,將不素蓄。此外寇得以內侮也。慶曆,劉六符來,執政無術略,不能折衝樽俎,以破其謀。六符初亦疑大國之有人,藏奸計而未發。既見表裏,遂肆陸梁。只煩一介之使,坐致二十萬物,永匱膏血,以奉腥羶。此有識之士,所以為國長太息也。
今詔問:“北使詣闕,以伐西戎為名,即有邀求,何以答之?”臣聞誓書所載,彼此無求。況元昊叛邊,累年致討,契丹坐觀金鼓之出,豈有毫髮之助?今彼國出師,輒求我助,奸盟違約,不亦甚乎?若使辯捷之人,判其曲直,要之一戰,以破其謀,我直彼曲,豈不憚服。苟不知咎,或肆侵陵,方河朔災傷之餘,野無廬舍,我堅壁自守,縱令深入,其能久居?既無所因之糧,則亟當遁去。然後選擇驍勇,遏絕歸師,設伏出奇,邀擊首尾,若不就禽,亦且大敗矣。
詔問:“輔翊之能,方面之才,與夫帥領偏裨,當今敦可以任此者。”臣以為不患無人,患有人而不能用爾。今輔翊之臣,抱忠義之深者,莫如富弼。為社稷之固者,莫知范仲淹。諳古今故事者,莫如夏竦。議論之敏者,莫如鄭戩。方面之才,嚴重有紀律者,莫如韓琦。臨大事能斷者,莫如田況剛果無顧避者,莫如劉渙。宏達有方略者,莫如孫沔。至於帥領偏裨,貴能坐運籌策,不必親當矢石,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練軍政,龐籍久經邊任,皆其選也。狄青範全頗能馭眾,蔣偕沉毅有術略,張亢倜儻有膽勇,劉貽孫材武剛斷,王德基純愨勁勇,此可補偏裨者也。
詔謂:“朔方災傷,軍儲缺乏。”此則三司失計置,轉運使不舉職,固非一日。既往固已不咎,來者又復不追,臣未見其可也。且如施昌言承久弊之政,方欲竭思慮、辦職事,一與賈昌朝違戾,遂被移徙,軍儲何由不乏?自去年秋八月,計度市糴,而昌朝執異議,仲春尚未與奪,財賦何緣得豐?先朝置內帑,本備非常。今為主者之吝,自分彼我,緩急不以為備,則臣不知其所為也。至如粒食之重,轉徙為難,莫若重立爵等,少均萬數,豪民詿誤,使得入粟,以免杖笞,必能速辦。夫能儉嗇以省費,漸致於從容。德音及此,天下之福也。比日多以卑官躐請厚奉,或身為內供奉而有遙刺之給,或為觀察使便佔留後之封,幸門日開,賜予無藝,若令有司執守,率循舊規,庶幾物力亦獲寬弛。
詔問:“戰馬乏絕,何策可使足用?”臣前在三司,嘗陳監牧之弊,佔良田九萬餘頃,歲費錢百萬緡。天閒之數,才三四萬,急有徵調,一不可用。今欲不費而馬立辦,莫若賦馬於河北、河東、陝西、京東西五路。上户一馬,中户二户一馬,養馬者復其一丁。如此,則坐致戰馬二十萬匹,不為難矣。
時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陰輸北道者七十餘萬;又請發大名庫錢,以佐邊糴。而安撫使賈昌朝格詔不從,清臣固爭,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兩中之,乃徙昌朝鄭州,罷清臣為侍讀學士、知河陽。卒,贈左諫議大夫
清臣天資爽邁,遇事敢行,奏對無所屈。郭承祐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給奉;及承祐為殿前副都指揮使,妻以不加封,請增月給,清臣執奏不可。仁宗曰:“承祐管軍,妻又諸王女,當優之。”清臣曰:“是終為僥倖。”遂卷其奏置懷中,不行。數上書論天下事,陳九議、十要、五利,皆當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子均,為集賢校理

葉清臣現存詞作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