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腸梗阻

鎖定
腸梗阻是指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腸道內的內容物無法正常轉運和通過腸道的疾病,它是外科的常見病症。主要的發病原因有術後腸粘連,結直腸腫瘤,腸套疊疝氣腸扭轉等。梗阻不僅會引起腸管的解剖和功能上的改變,也可能導致全身的生理紊亂,嚴重時可危及生命。腸梗阻的類型多樣,包括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以及血運性腸梗阻等。
腸梗阻的症狀與是否具有傳染性:腸梗阻的症狀與病因、部位以及病變程度有關,但最常見的包括陣發性腹痛,嘔吐,無法排便和排氣,腹脹等,並且可能出現一系列全身性的症狀,如口渴,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四肢冷等。需要注意的是,腸梗阻是非傳染性疾病。
對於腸梗阻的治療,通常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醫生會以病因,部位,病變程度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為依據來綜合決定治療方案。術後,大部分患者能夠基本恢復正常,預後狀況良好。但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
腸梗阻的增益信息:藉助於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診斷技術,醫生可以更準確地點位梗阻的部位,快速確定病因,及時有效地進行手術或其他治療,極大改善了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同時,醫學研究者正在不斷探索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治療方法,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
中醫病名
腸梗阻
就診科室
普外科、胃腸外科、急診科
多發羣體
腹部手術後的患者,結直腸腫瘤患者,小兒
常見發病部位
腸道
常見病因
腹部手術術後腸粘連、結直腸腫瘤、腸套疊
常見症狀
腹部陣發性絞痛、食慾減退、便秘、嘔吐、無法排便或排氣、腹脹
傳染性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廣譜抗生素生理鹽水氯化鉀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

腸梗阻疾病類型

  • 按腸梗阻病因分型
機械性腸梗阻
最常見,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腔變狹小,使腸內容物通過發生障礙。常見原因為腸外因素(如粘連帶壓迫、腫瘤壓迫等)、腸壁因素(如腸套疊、炎症性狹窄、腫瘤先天性畸形等)及腸腔內因素(如蛔蟲梗阻、異物、糞塊或膽石堵塞等)。
動力性腸梗阻
腸道蠕動能力喪失,但無器質性腸腔狹窄。又分為麻痹性與痙攣性兩類,麻痹性腸梗阻較為常見,多發生在腹腔手術後、腹部創傷或瀰漫性腹膜炎患者;痙攣性腸梗阻較為少見,可發生於急性腸炎、腸道功能紊亂或慢性鉛中毒患者。
血運性腸梗阻
腸壁血管病變引起腸壁缺血,繼而引起蠕動障礙,造成腸梗阻。
  • 按腸壁有無血運障礙分型
單純性腸梗阻
只是腸內容物通過受阻,而無腸管血運障礙。
絞窄性腸梗阻
指梗阻並伴有腸壁血運障礙者,可因腸繫膜血管受壓、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 按腸梗阻的部位分型
可分為高位(十二指腸空腸)、低位(迴腸)和結腸梗阻,其中結腸梗阻由於腸道迴盲瓣的作用,腸內容物只能由小腸進入迴腸,不能反流,又稱為“閉袢性梗阻”。
  • 按梗阻程度分型
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腸梗阻。
  • 按疾病發展過程緩急分型
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腸梗阻。

腸梗阻病因

在成人患者中,腸梗阻病因主要是腹部手術術後腸粘連、結直腸腫瘤。60%小腸梗阻因術後腸粘連引起,包括闌尾切除術、結直腸外科手術、婦科手術和疝氣修補術。
在兒童患者中,腸梗阻病因主要是腸套疊,就是一段小腸收縮被套進鄰近的一段小腸內。
其他常見的病因包括:
  • 疝,即小腸通過一些腹部的薄弱部位突出到腹腔之外或身體的其他地方,造成腸段被卡住;
  • 腸道炎症疾病,例如克羅恩病;
  • 腹腔內膿腫;
  • 腸扭轉;
  • 糞便乾結嵌頓、腸腔異物。
腸梗阻常見病因及所佔比例
病因
所佔比例
腸粘連
60%
腫瘤
20%
疝氣
10%
炎症性腸病
5%
腸套疊
<5%
腸扭轉
<5%
其他
<5%
  • 機械性腸梗阻
糞石、異物造成的腸腔堵塞、粘連帶壓迫、腸管扭轉,嵌頓疝、腫瘤壓迫所致的腸管受壓,腫瘤、先天性腸道閉鎖、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所致的腸壁病變等引起的腸腔狹窄,使腸內容物通過發生障礙。
  • 動力性腸梗阻
由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功能紊亂、腸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以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但無器質性腸腔狹窄,如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部或盆腔大手術或腹腔感染等引起的麻痹性腸梗阻。
  • 血運性腸梗阻
由於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痹而使腸內容物不能運行。

腸梗阻症狀

由於腸梗阻的原因、部位、病變程度、發病緩急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臨牀表現,但有一些是共同的症狀。腸梗阻的主要症狀包括:腹部陣發性絞痛、食慾減退、便秘、嘔吐、無法排便或排氣、腹脹等。

腸梗阻典型症狀

  • 腹痛
機械性腸梗阻發生時,梗阻部位以上強烈腸蠕動,即發生腹痛。之後由於腸管過度疲勞而呈暫時性弛緩狀態,腹痛也隨之消失,故機械性腸梗阻的腹痛是陣發性絞痛性質。
若腹痛的間歇期不斷縮短,或疼痛呈持續性加劇,則腸梗阻可能是由單純性腸梗阻發展至絞窄性腸梗阻。
若腸壁已發生缺血壞死則呈持續性劇烈腹痛。
  • 嘔吐
在腸梗阻早期,嘔吐呈反射性,吐出物為食物、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此後嘔吐隨梗阻位置高低有所不同。
高位(十二指腸或空腸)腸梗阻嘔吐出現較早,嘔吐較頻繁,吐出物主要為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
低位(迴腸)腸梗阻則嘔吐出現較遲而少,初為胃內容物,後期的嘔吐物為積蓄在腸內並經發酵、腐敗呈糞樣的腸內容物。
發生血運障礙時,吐出物可呈棕褐色或血性。麻痹性腸梗阻時,嘔吐多呈溢出性。
  • 腹脹
一般在梗阻發生一段時間後出現,與梗阻位置也有關係,高位梗阻腹脹不明顯,低位梗阻腹脹明顯,遍及全腹,動力性腸梗阻亦腹脹顯著。
麻痹性腸梗阻的腸壁肌肉呈癱瘓狀態,沒有收縮蠕動,因此無陣發性腹痛,只有持續性腹脹和不適。
  • 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完全性腸梗阻發生後,患者多不再排氣、排便,但梗阻早期,可因梗阻以下腸段殘留糞便和氣體,仍可自行或灌腸後排出。
  • 其他
小兒腸梗阻
主要為腸套疊,其典型症狀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腫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陣發性腹痛,病兒陣發哭鬧不安、面色蒼白、出汗,伴有嘔吐和果醬樣血便。
絞窄性腸梗阻
腹痛一般發作較急驟,病情發展迅速,早期出現休克、腹膜炎,表現為體温升高、脈率增快、腹脹不對稱有局部隆起並且觸及壓痛、嘔吐物和肛門排出物或者胃腸減壓抽出液可為血性等。
此外,某些絞窄性腸梗阻,如腸套疊、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可排出血性黏液樣糞便。

腸梗阻伴隨症狀

當腸梗阻引發大量體液喪失、感染和中毒後,可導致全身性的表現,相應的症狀包括:
  • 唇乾舌燥、眼窩內陷、皮膚彈性消失,尿少或無尿等明顯缺水徵。
  • 肌無力、心律失常等低鉀血癥表現。
  • 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等中毒和休克徵象。

腸梗阻就醫

當出現腹痛、腹脹、嘔吐還有停止排氣排便的症狀,且一直無法得到緩解時,應引起警惕,及時就醫。大眾可以將腸梗阻特徵性症狀簡單記憶成“痛吐脹閉”。
兒童語言表達不清,當出現哭鬧不安、面色蒼白、出汗、腹部腫塊,伴有嘔吐和果醬樣血便時,應引起警惕及時就醫。
總體來説,腸梗阻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病情變化複雜,故當有劇烈腹痛或其他上述腸梗阻症狀時應及時就醫,特別是陣發性絞痛間隔時間越來越短,疼痛程度越來越重,甚至是持續性的腹痛時,需警惕可能是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

腸梗阻診斷流程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腹痛或其他症狀的;
  • 症狀是突然出現的還是以前就有過類似症狀;
  • 疼痛是持續性的嗎;
  • 有噁心、嘔吐、發燒、大便出血、腹瀉或便秘的經歷嗎;
  • 接受過腹部手術或者腹部放射治療嗎。
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結合初步的影像學檢查,很容易確認腸梗阻的存在,但後續需要進行一系列化驗以及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腸梗阻的部位和病因。

腸梗阻就診科室

疑似腸梗阻,一般可去普外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病情緊急可去急診科就診。

腸梗阻相關檢查

  • 查體
醫生通過“視、聽、叩、觸”來進行查體,包括觀察患者腹部、聽診器聽診腹部腸鳴音情況、叩診腹部瞭解有無腹腔積液和腸腔梗阻情況、觸診腹部瞭解是否存在腹膜炎,以及觸摸是否有腹部包塊等。
特殊查體還包括直腸指檢,如觸及腫塊,可能為直腸腫瘤。
  • 實驗室檢查
主要包括血常規、血氣分析、血清電解質和腎功能檢查。因腸梗阻可使患者丟失大量水、電解質、酸鹼物質等,所以考慮診斷腸梗阻的患者常規需要抽血查上述項目,瞭解全身的生理狀況,以進行相應的糾正。
所測血紅蛋白值及血細胞比容可因缺水、血液濃縮而升高;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多見於絞窄性腸梗阻。
除以上檢查外,還常需進行嘔吐物和糞便相關檢查,主要為直觀瞭解消化道的出血情況,若有大量紅細胞或隱血陽性,應考慮腸管有血運障礙。
  •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一般在腸梗阻發生4~6小時後做該檢查可見腸內的積氣,立位或側卧位X線片均可,若見較多脹氣腸袢和氣液平面,提示可能腸梗阻,若沒有相應徵象亦不能排除腸梗阻診斷。
CT檢查
適用於疑似腸梗阻的患者進一步評估,有助於協助明確腸梗阻原因和程度,如腸扭轉或腸絞窄。
CT小腸造影
指將造影劑(對比劑)通過口服或灌腸使全小腸充盈後再行CT掃描。該檢查有助於診斷臨牀高度懷疑梗阻且症狀相對穩定的患者。水溶性對比劑不僅對部分小腸梗阻具有診斷意義,而且有治療價值。
超聲檢查
對嚴重腸梗阻的篩查敏感性較高(85%),同時常常是兒童腸套疊診斷的首選檢查。

腸梗阻鑑別診斷

  •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劇烈腹痛和急性腹膜炎的表現,與絞窄性腸梗阻常較相似,但一般消化道穿孔患者可有長期消化道潰瘍病史。X線檢查可以作為鑑別方式。
  • 膽囊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
可呈右上腹劇烈腹痛,有時可有腹膜炎,與腸梗阻相似。瞭解有無膽囊結石病史及查體,以及超聲檢查可以幫助鑑別。
急性發作的腹痛一般均要考慮該病,有時也有腹脹表現。瞭解病史並查體,同時查血、尿澱粉酶、脂肪酶水平,做CT檢查等可以幫助鑑別。
出現急性腹痛的患者症狀上有時與腸梗阻類似,體徵上主要以右下腹部固定點壓痛為標誌。超聲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 婦科疾病
對於急性腹痛的女性患者,需要額外注意是否有相關婦科疾病,如盆腔炎異位妊娠卵巢腫瘤等。通過病史、查體,必要時輔以影像學檢查,一般不難鑑別。

腸梗阻治療

腸梗阻的治療目標為矯正因腸梗阻所致的全身生理狀況紊亂(如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等)以及解除梗阻。
治療方法可大體分為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兩部分,醫生會根據患者腸梗阻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全身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等決定具體治療方案。

腸梗阻急性期治療

醫生在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後,如懷疑患者有瀰漫性腹膜炎,或有其他臨牀惡化跡象,如發熱、白細胞增多、心動過速、代謝性酸中毒和持續疼痛等,會及時行手術探查,以免貽誤病情。

腸梗阻一般治療

  •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
在醫院內,醫生會要求禁食和禁水,並在你手臂上置靜脈輸液管,以便及時補充水、電解質和營養物質,以及後續可能要注射的藥物。
  • 胃腸減壓
放置一根胃管從鼻孔進入到胃內,以引出積壓在消化道內的液體和氣體,減輕腸腔膨脹,有利於腸壁血液循環的恢復,減少腸壁水腫。
某些部分梗阻的腸袢(因腸壁腫脹而繼發的完全性梗阻)可緩解,某些扭曲不重的腸袢也可得以復位。
同時,該方法還可以減輕腹內壓,改善因隔肌抬高而導致的呼吸與循環障礙。
  • 防治感染
需對可能發生的感染進行防治。
腸梗阻後,腸壁血液循環有障礙,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可致腸道細菌移位,或是腸腔內細菌直接穿透腸壁至腹腔內而產生感染。
膈肌升高可影響肺部氣體交換與分泌物排出,易發生肺部感染。

腸梗阻藥物治療

藥物使用主要目的為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營養支持以及防治感染,具體包括生理鹽水、氯化鉀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廣譜抗生素等。
對於特殊的動力性腸梗阻,還可以使用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

腸梗阻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整體上可分為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其中,腹腔鏡手術有助於術後腸功能恢復,減少住院時間,而且可以降低術後腸梗阻發病率,但腹腔鏡手術腸損傷的發生率也較高。因此,對於兩者的選擇,需考慮醫生專業、謹慎的判斷。
  • 手術適應證
各種類型的絞窄性腸梗阻、腫瘤及先天性腸道畸形引起的腸梗阻,以及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
  • 手術目的
在最短時間內,以最簡單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復腸腔的通暢。
  • 手術方式
單純解除梗阻的手術
如粘連鬆解術,腸切開取除腸石、蛔蟲等,腸套疊腸扭轉復位術等。
腸切除腸吻合術
對腸管因腫瘤、炎症性狹窄,或局部腸袢已經失活壞死,則應作腸切除腸吻合術。
絞窄性腸梗阻
應爭取在腸壞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復腸管血液循環。
有腸壁已呈紫黑色並已塌陷,或腸壁已失去張力和蠕動能力,對刺激無收縮反應,相應的腸繫膜終末小動脈無搏動等表現時,往往提示腸管已無生機。
不過,手術中腸袢生機的判斷常有困難,小段腸袢如無法確認定有無血運障礙時,以切除為安全。
腸短路吻合術
當梗阻的部位切除有困難,為解除梗阻,可分離梗阻部遠近端腸管作短路吻合,曠置梗阻部。
腸造口或腸外置術
腸梗阻部位的病變複雜或患者情況很差,不允許行復雜的手術,可用這類術式解除梗阻,即在梗阻近端腸管作腸造口術以減壓,解除因腸管高度膨脹而帶來的生理紊亂。
主要適用於低位腸梗阻,如急性結腸梗阻,如已有腸壞死或腸腫瘤,可切除壞死或腫瘤腸段,將兩斷端外置作造口術,以後再行二期手術重建腸道的連續性。

腸梗阻中醫治療

對於一般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尤其是早期不完全性腸梗阻,可輔以中藥治療,如複方大承氣湯甘遂通結湯。此外,針刺足三里中脘、大樞、內關合谷等穴位可作為輔助治療。

腸梗阻前沿治療

結腸鏡下置入自擴張金屬支架(SEMS),可一定程度上緩解梗阻,且可作為手術治療前的過渡,以降低造口率、死亡率,但該方法尚缺乏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需內鏡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梗阻部位、程度及全身情況來確定。

腸梗阻預後

一般經過及時治療後,患者能達到基本恢復,但腸梗阻複發率較高。
如果未經積極及時的治療,腸梗阻會進展為非常嚴重的後果,可危及生命。
併發症
腸梗阻會切斷部分腸道的血液供應,血液的缺乏會導致腸壁死亡,組織死亡可導致腸壁撕裂(穿孔)。
腸梗阻會導致急性腹膜炎的發生,進而有全身的症狀表現,如發熱、白細胞升高等。

腸梗阻預防

依據腸梗阻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採取某些預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減少腸梗阻的發生。
  • 對患有腹壁疝的病人,應予以及時治療,避免因嵌頓、絞窄造成腸梗阻。
  • 加強衞生宣傳、教育,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預防和治療腸蛔蟲病
  • 腹部大手術後及腹膜炎患者應很好地胃腸減壓,手術操作要輕柔,盡力減輕或避免腹腔感染。
  • 早期發現和治療腸道腫瘤。
  • 腹部手術後早期活動。
參考來源: [1-5] 
參考資料
  • 1.    陳孝平, 汪建平, 趙繼宗. 外科學[M]. 第9版.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 2.    Maung AA, Johnson DC, Piper GL, et 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 an Easter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 practice management guideline.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73:S362-9.
  • 3.    Ten Broek RPG, Krielen P, Di Saverio S, et al. Bologna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SBO): 2017 update of 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ASBO working group. World J Emerg Surg 2018;13:24.
  • 4.    Pisano M, Zorcolo L, Merli C, et al. 2017 WSES guidelines on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emergencies: obstruction and perforation. World J Emerg Surg 2018;13:36.
  • 5.    Jackson P G , Raiji M T .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1, 83(2):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