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二指腸

鎖定
十二指腸(duodenum)為小腸的第一段 [1]  ,介於胃與空腸之間,由於相當於十二個橫指並列的長度而得名,全長約25cm。十二指腸是小腸中長度最短、管徑最大、位置最深且最為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腸除始、末兩端被腹膜包裹,較為活動之外,其餘大部分均為腹膜外位器官,被腹膜覆蓋而固定於腹後壁。因為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膽汁,所以十二指腸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腸整體上呈“C”形,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中文名
十二指腸
外文名
Duodenum
位    置
胃與空腸之間
長    度
20~25cm(成人)

十二指腸概述

十二指腸(duodenum)為小腸的第一段,其始端連於胃的幽門,末端以十二指腸空腸曲延續為空腸,長約25cm,在第1~3腰椎高度於腹後壁上呈“C”形環繞胰頭。按其走向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除始端與終端外均為腹膜外位。 [1] 
(圖冊“十二指腸的解剖結構”參考資料: [2] 
十二指腸的解剖結構

十二指腸解剖結構

十二指腸十二指腸壁的結構

觀察標本十二指腸(Duodenum)橫切片(H.E染色)肉眼觀察粘膜染紫紅色,向外依次為粘膜下層,肌層及外膜。粘膜和粘膜下層向管腔內突起形成環狀皺襞。
低倍和高倍觀察十二指腸壁由內向外分4層。
1、粘膜:
①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主要由柱狀細胞構成,含少量的杯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遊離面有薄層染紅色線狀結構為紋狀緣。
②固有層:為結締組織,含大量腸腺,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神經,散在的平滑肌細胞淋巴組織。小腸腺為單管狀腺,開口於相鄰的絨毛之間,腺上皮與絨毛上皮相連,細胞構成與小腸上皮相似,小腸腺底部有成羣分佈的潘氏細胞。在標本上不易看到。
粘膜肌層:為平滑肌,肌細胞的切面是否一樣如何排列小腸絨毛:為固有層和上皮共同凸向腸腔形成的葉狀結構,遊離在腸腔內的團狀結構是絨毛的橫切面。與小腸腺相比,絨毛有何特點絨毛的中央,可見管腔較大,由單層內皮構成的中央乳靡管,即毛細淋巴管,管周圍有散在的平滑肌束。
2、粘膜下層:
為疏鬆結締組織,含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粘膜下神經叢。十二指腸還含粘液性的十二指腸腺。腺上皮細胞為錐形或柱狀,胞質染藍色或空網狀,細胞核扁圓形靠近基底部,腺泡腔較小,不規則,導管穿過粘膜肌開口在小腸腺的底部或相鄰的絨毛之間。
3、肌層:為內環行,外縱行兩層平滑肌,在橫切面上各為何種切面兩層肌之間的結締組織內可否找到肌間神經叢。
4、外膜:
為薄層疏鬆結締組織和間皮構成的漿膜。

十二指腸十二指腸各部的結構

胰和十二指腸
胰和十二指腸(5張)
(圖片“胰和十二指腸”參考資料: [1]  [3] 
1、球部:
十二指腸球部又稱上部(Superior part)長約5cm,起自胃的幽門,走向右後方。至膽囊頸的後下方,急轉成為降部,轉折處為十二指腸上曲。十二指腸球部近幽門約2.5cm一段腸管,壁較薄,粘膜面較光滑,沒有或甚少環狀襞,此段稱十二指腸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部位,但是十二指腸潰瘍,在臨牀統計學上,不會轉變為癌症。
2、降部(descending part):
十二指腸降部是十二指腸的第2部,長約7—8cm,由十二指腸上曲沿右腎內側緣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彎向左側,轉折處為十二指腸下曲。降部左側緊貼胰頭,此部的粘膜有許多環狀襞,其後內側壁有膽總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腸腔的縱行隆起,稱十二指腸縱壁。縱襞的下端為圓形隆起,稱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膽總管和胰管在此處,組成肝胰壺腹。十二指腸大乳頭附近有一壺瓣,可以關閉膽總管或胰管,引起相應疾病。大乳頭稍上方,有時可見十二指腸小乳頭,這是副胰管的開口之處。
3、水平部(horizontal part):
十二指腸水平部又稱下部,長約10cm,自十二指腸下曲起始,向左橫行至第3腰椎左側續於升部。腸繫膜上動脈與腸繫膜上靜脈緊貼此部前面下行。腸繫膜上動脈夾持的部分的胰腺組織,稱鈎突。此處若病變,早期中期症狀不明顯,晚期可表現為阻塞性黃疸,危及生命。腸繫膜上動脈可以壓迫水平部,引起腸梗阻
4、升部(ascending part):
十二指腸升部長約2—3cm,自第3腰椎左側向上,到達第2腰椎左側急轉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Duodenojejunal flexure),移行為空腸。十二指腸空腸曲由十二指腸懸肌連於膈右腳。此肌上部連於膈腳的部分為橫紋肌,下部附着於十二指腸空腸曲的部分為平滑肌,並有結締組織介入。十二指腸懸肌(又稱Treitz韌帶)是一個重要標誌,手術時用以確定空腸的起點。
參考資料
  • 1.    姜國華. 局部解剖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6.
  • 2.    崔慧先,李瑞錫. 局部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 3.    丁文龍,劉學政. 系統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