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航空母艦

鎖定
美國航空母艦(英文:USS Aircraft Carrier [8-9]  ),是美國以艦載機為主要戰鬥裝備,併為其提供海上活動基地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 [10] 
美軍現時服役11艘航空母艦,其中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和1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美國經過多年航空母艦的發展,是現時全球擁有最多、排水量和體積最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最多、作戰效率最強大、而且全部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美國正打造兩艘排水量十萬噸的次世代航空母艦 [24] 
中文名
美國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Aircraft Carrier [1]  [9] 
艦船類型
大型航空母艦
建造國家
美國
裝備軍種
美國海軍
首艘入役
1922年3月
在役艦數
11
在建艦數
2
代表艦艇
福特號航空母艦

美國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美國航空母艦歷史背景

隨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深入,冶金、機械、工程、彈道學及化學的發展,為武器裝備向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大機器生產為特徵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電能和內燃機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使武器裝備進入機械化時代。世界各國的陸、海、空戰武器不斷髮展,機械化武器開始登上戰爭舞台,海戰武器方面,由於各海軍大國奉行“大艦巨炮”政策,出現了以戰列艦為主導,以巡洋艦、驅逐艦、護衞艦、潛艇等艦艇為支撐的近代海上力量。而飛機用於支援海戰,隨之作為飛機海上起降平台的航空母艦誕生 [12] 
1909年7月25日,法國人布萊里奧駕飛機越過了英吉利海峽。同年,法國人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的設想。他在《軍事飛行》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但是他的設想沒有引起法國重視,而美國人和英國人卻發現了該構想的軍事價值。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Eugene Ely)駕駛一駕“寇蒂斯”雙翼機首次從前甲板鋪有25米木製跑道的“伯明翰”號巡洋艦上起飛,完成了歷史上人類第一次駕駛飛機從軍艦上的起飛。
1911年1月8日,伊利又駕同一飛機在後甲板鋪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攔索的“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首次降落成功 [13] 
1912年和1917年,英國的薩姆遜中尉和鄧寧中校又分別駕機從行駛的軍艦上完成了起飛和降落。美國、英國飛行員的飛行試驗,驗證了航空母艦飛機起降的技術可行性 [14] 
飛行員尤金·伊利駕機首次起飛和首次降落

美國航空母艦建造歷程

  • 首艦改裝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22年3月20日正式啓用的蘭利號航空母艦(USS Langley CV-1)。蘭利號航空母艦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號補給艦(USS Jupiter AC-3),美國海軍看上它載運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 [1]  [11]  [38] 
美國首艘航空母艦“蘭利號”CV-1線圖
  • 後續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2年世界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部分停建的戰艦改建航空母艦。
美國隨即建造了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在航空母艦上裝備重型火炮是這一階段航空母艦發展的特色。但是,當時各國海軍中有許多大人墨守舊觀念,把重炮鉅艦視為海戰制勝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艦隊的輔助力量,主要任務是偵察。
1930年代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式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式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
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美國建造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是該時期的重要艦型 [38] 
  • 二戰以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注重於發展適合各自國情的航空母艦,以維護本國海上利益。美國在戰後對埃塞克斯級和中途島級航空母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改裝的項目包括增加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和助降設備,提高了艦載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的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並且航空母艦的排水量越來越大。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二戰後第一級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美國在使用該級航空母艦時仍然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建造下一級航空母艦時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升級,即新型小鷹級航空母艦。該級航母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美國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16] 
20世紀50年代,各國海軍中現役航母數量雖然減少了,但性能和攻擊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來越大,艦載機數量越來越多,飛機性能越來越好。
企業號 CVN-65 企業號 CVN-65
1958年2月4日,美國開工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1961年11月25日企業號航母建成服役 [3] 
航空母艦採用核動力裝置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常規動力航母的續航能力一般為1.5~2.7萬千米,而核動力航母可50倍於此,極大地增強了遠洋作戰和連續值勤的能力。
20世紀70年代後,美國又陸續建造了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尼米茲”號的滿載排水量均為9萬餘噸,可載機90架,後者外形稍大,續航能力為前者的2倍 [15] 

美國航空母艦技術特點

美國航空母艦建造型級多、數量大,總的技術特點如下:

美國航空母艦總體結構

航空母艦的總體結構與一般戰鬥艦艇類似,但艦體、動力裝置和戰鬥裝備有了明顯不同。航空母艦艦體具有堅固的防護結構和裝甲,防護能力很強。飛行甲板和兩舷通常裝有數十毫米至200餘毫米厚的全艦性甲板裝甲和舷側裝甲帶,重要部位還有局部裝甲;水線以下主艦體內設有多層隔艙、雙層底結構和全艦性多層縱、橫水密隔艙壁,構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形成堅固的水下防護區和多道防火艙壁;設有完善的消防系統和損管設備,能承受較大的爆炸力;選用優質高強度合金鋼材建造,形成十分堅固的水密船體 [19] 
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結構剖視示意圖 美國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結構剖視示意圖

美國航空母艦動力系統

推進系統 推進系統
航空母艦的動力分為核動力、蒸汽動力和燃氣動力等不同系統,具有功率大、組成設備多的特點。大型航母核動力裝置通常設2座以上壓水堆、多台蒸汽輪機;常規動力裝置一般裝4台蒸汽輪機或燃氣輪機(有的小型航母2台)。總功率最小為3萬~5萬千瓦,最大到20多萬千瓦,大型航母電站發電量達到2萬多千瓦,相當一箇中等城市用電量 [19] 
  • 常規動力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西屋A4W核反應堆 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西屋A4W核反應堆
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系統,相當於一箇中型燃油熱電廠的全套設備。因此,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包與熱電廠的設備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區別主要是蒸汽能源的來源:常規動力航母一般是用燃油鍋爐燒柴油或重油。有的航空母艦的動力是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有總功率不足的隱患。航母動力包啓動前需要進行設備“吹管”,即用高温高壓蒸汽,將主蒸汽管道內的雜質和焊渣吹乾淨,以免傷害汽輪機轉子葉片。
  • 核動力
核動力航母,由於能源來源是核反應堆,幾乎可以提供無盡的蒸汽。在船不運動的時候,絕大部分蒸汽用來發電。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使用兩具功率各130000馬力的西屋A-4W反應堆最大發電功率超過5萬千瓦,相當可觀。一艘十萬噸級超級航母的本身用電量,就相當於一箇中小城市。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電能成了全船動力的核心。其蒸汽輪機大部分動力都用來發電,總髮電功率高達10萬千瓦級別。預計福特級後期批次的航母,將直接用巨型電動機推動推進螺旋槳。巨型電動機的能源由發電機通過電纜輸送,因此整條船,連四根動力大軸都取消了,並且艦載機的彈射和攔阻,都是全電化。這就是最先進的全電艦艇。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依靠西屋公司的兩個核反應堆產生高壓蒸汽提供動力和電源。所提供的電力會在艦上長達100千米的主電路內輸送 [19] 

美國航空母艦航空設施

航空母艦用於為艦載機使用提供技術和後勤保障,包括飛行甲板、島形艦橋、機庫與升降機、特種設備和專用設備及艙室等 [19] 
  • 飛行甲板
航空母艦為艦載機起飛、降落、停放、保養、加油和掛彈等提供艦面飛行甲板等場地,飛行甲板一般長180~340米、寬21~77米,外形為矩形和菱形,總面積0.4萬~2萬平方米,劃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和待機區。
1、 起飛區:位於飛行甲板艏部,長100~150米。艦載機起飛時,航空母艦通常高速逆風航行,利用飛機發動機的推力、彈射器的推力(或滑躍平台)使之在數十米內加速到起飛速度。
2、 降落區:普遍採用斜角甲板,與艦中心線成左斜8~12度夾角。大、中型航空母艦降落區的長度200~270米。由着艦區、制動區和轉向區組成。着艦區指從艦艇到最後一根阻攔索間的甲板區;制動區指艦載機鈎住阻攔索後到停止滑行的甲板區;轉向區指艦載機停穩後轉向離開降落區的甲板區。
3、 待機區:是供艦載機等待起飛、進出機庫和作起飛前準備工作的場所。大中型航母通常採用和斜角甲板,其優點是:能保證多架艦載機同時起飛和降落;當艦載機着艦不成功時,可順利離艦復飛作第二次着艦;避免與上層建築或其他飛機相撞,提高艦載機降落的安全性 [19] 
  • 島形艦橋
航空母艦的島形上層建築,設在飛行甲板中段的右舷偏後處,上面設有格子桅,佈置各種探測、偵察、通信、導航等天線,內部設有艦橋、起降控制室和航海室,作為指揮機起降、航行和進出港瞭望、指揮使用 [19] 
  • 機庫升降
航空母艦機庫是供艦載機停放、維修、後勤保障的場所,位於飛行甲板下的主船體內,一般長56~226米,寬20~31米,高5.8~8.1米,用防火門隔成2~4個機庫,總面積1100~7000平方米。升降機是用於飛行甲板與機庫甲板間運送艦載機的起重設備,有舷側升降機和舷內升降機兩種,每艘航空母艦上通常設有1~4部 [19] 
  • 特種設備
航空母艦上的特種設備主要包括艦載機起飛彈射器與滑躍起飛甲板、着艦阻攔裝置、歸航助降裝置、直升機着艦裝置、繫留裝置等。
1、 艦載機起飛彈射器與滑躍起飛甲板:彈射器保證艦載機起飛時在數十米距離內加速到起飛速度,有液壓、內燃、蒸汽、電磁等類型。現代航空母艦普遍採用蒸汽彈射器,其優點是彈射功率大,能彈射20~35噸重的艦載機。滑躍起甲板設在部分中型或大多數小型航母上,滑躍起飛段角度通常12度左右,長度約50米。
2、 艦載機着艦阻攔裝置:由阻攔索、阻攔網和阻攔機構成。阻搓索有多條,離飛行甲板高約10釐米、間隔距離12米,佈置在着艦區,索的兩端通過滑輪與緩衝器相連,艦載機在着艦時尾鈎鈎住任一條攔阻索,能使艦載機在數十米距離內減速直到停下來。阻攔網由尼龍帶編成,在艦載機處於應急狀態迫降時臨時豎起攔住艦載機。阻攔機通常採用液壓式,由油缸蕾壓器、節流控制閲、復位閃、散熱器、滑輪組和鋼索等組成。
3、 艦載機歸航助降裝置:用於艦載機降落時協助飛行員操縱飛機,修正其下滑角,準確地進入降落跑道,通常由空中戰術導航系統、全天候自動着艦系統、激光進場着艦系統、燈光助降裝置組成。其中全天候自動着艦系統以盲目着艦雷達為主,艦載機上裝有相應的終端設備,可以控制艦載機自動着艦,實現全天候自動降落。
4、 艦載直升機着艦裝置:用於艦載直升機快速安全着艦並被繫留在飛行甲板上,主要有拉降式、“格柵”式和“助降網”式着艦裝置。
5、 艦載機繫留裝置:將艦載機固定在飛行甲板或機庫內,由繫留索具和機庫繫留裝置組成,保證在風浪中艦船搖擺升沉運動時艦載機駐留停放安全 [19] 
  • 設備艙室
航空母艦上的各個艙室中還包括供艦載機保養、維修、加油、充電、充氣、供氧、掛彈、沖洗、牽引、繫留、起吊和滅火等專用設備,存放航空燃料、彈藥的艙室和輸送設備,以及供航空人員(約佔航空母艦總人數的40%)工作和生活的艙室等 [25] 

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戰機

美國航空母艦的戰鬥裝備以艦載機為主。大、中型航母上通常搭載固定翼艦載機和人少量直升機,小型航母上通常搭載垂直/短距起降艦載機和直升機。艦載機的種類包括戰鬥機(殲擊機)、攻擊機、戰鬥攻擊機、反潛巡邏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加油機、反潛直升機等。戰鬥機裝有20~30毫米航炮和空空導彈武器系統;攻擊機除裝有小口徑航炮和空空導彈以外,主要裝載空艦導彈、航空炸彈武器系統及相應的配套設備;反潛巡邏機裝有搜潛設備和魚雷、深水炸彈等攻潛武器系統。艦上還裝備有艦空導彈和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等,有的航母還裝備艦艦導彈及其相應的武器系統 [19] 
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
美國航空母艦艦載各類戰機
類型
主要任務
代表機型
戰鬥機
空對空戰鬥
攻擊機
整合轟炸機與魚雷機的機種
戰鬥攻擊機
整合戰鬥機與攻擊機的機種
F/A-18戰鬥機
電子戰飛機
以電子戰進行支援
預警機
依靠雷達搜索敵人
反潛機
搜索、攻擊敵潛艇
運輸機
運輸物資

美國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美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航空母艦因其特定任務、級別的不同而性能參數各異,下面以美國現役核動力航空母艦布什號航空母艦為例,介紹其性能數據:
美國布什號航空母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飛行甲板長332.8米;兩柱間長317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
艦寬
40.8米(船體)76.8米(飛行甲板)
吃水
11.3米
飛行甲板面積
18211.5平方米
機庫空間
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
標準排水量
101000噸
滿載排水量
104000噸
最高航速
30節
艦員編制
艦員3200人、航空聯隊2480人
動力裝置
動力機組
2×西屋A4W壓水反應堆、4台蒸汽渦輪
總功率
260000馬力
推進器
四軸四槳雙主舵
艦電系統
雷達
1部AN/SPS-48E3-D空中搜索雷達、1部AN/SPS-49(V)52-D空中搜索雷達、
1部AN/SPQ-9B目標截獲雷達、2部AN/SPN-46空中管制雷達、1部AN/SPN-43C空中管制雷達、1部AN/SPN-41着陸輔助雷達、3台Mk91NSSM引導系統、3台Mk95海麻雀導彈火控雷達
電子對抗
1套SLQ-32A(V)4電戰反制系統、1套AN/WLR-1H電子戰系統、
10具MK-36干擾彈發射器(SRBOC)、1套SLQ-25ANixie魚雷反制系統
指揮作戰
ACDS先進戰鬥指揮系統(90年代加裝)、MK-23TAS目標搜獲系統、
SSDSMK-2船艦自衞作戰系統
艦載武器
艦載戰機
F/A-18A/B/C/D戰鬥機24~36架、E-2C空中預警機5架、
EA-18G電子戰飛機6架、SH-60F直升機6架
防空導彈
3套MK-29型ESSM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2套、
MK-31型RAM海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近防武器
3套MK-15型CIWS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參考資料 [23-24] 

美國航空母艦航母概覽

美國航空母艦航母列表

美軍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編號
艦名
艦級
標準排水量(噸)
滿載排水量(噸)
服役年份
最後退役年份
備註
退役航空母艦 [8] 
CV-1
蘭利號
蘭利級
11050
14700
1922
1936
/
CV-2
列剋星敦號
列剋星敦級
38746
43400
1927
/
由列剋星敦戰列巡洋艦艦體改裝,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中受到重創,被美軍自行擊沉。
CV-3
薩拉託加號
列剋星敦級
38746
43400/
50000
(1945年改後)
1927
1946
比基尼環礁的核武器試驗中,因為原子彈爆炸破壞而沉沒。
CV-4
突擊者號/遊騎兵號
突擊者級/遊騎兵
14576
17577
1934
1946
/
CV-5
約克城號
約克城級
19900-
20100
25600-
25900
1937
/
1942年6月7日於中途島海戰中沉沒
CV-6
企業號
約克城級
20117/
21336
(改後)
25909
/32574
(改後)
1938
1947
/
CV-7
黃蜂號
黃蜂級
14546-
14700
17577-
19116
1940
/
於1942年9月15日被日本海軍潛水艦重創後,被美軍自行擊沉。
CV-8
大黃蜂號
約克城級
20000
26932
1941
/
1942年10月27日於聖克魯斯羣島海戰沉沒
CV-9
埃塞克斯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340
(作戰)
36380
1942
1969
馬薩諸塞州埃塞克斯縣
CV-10
約克城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70
/
CV-11
無畏號/勇猛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74
/
CV-12
大黃蜂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70
/
CV-13
富蘭克林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47
/
CV-14
提康德羅加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73
/
CV-15
倫道夫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69
/
CV-16
列剋星敦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91
/
CV-17
邦克山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47
/
CV-18
黃蜂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3
1972
/
CV-19
漢考克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76
/
CV-20
本寧頓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70
/
CV-21
拳師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69
/
CVL-22
獨立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46
/
CVL-23
普林斯頓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
1944年10月24日於萊特灣海戰中遭重創,被美軍自行擊沉。 [4] 
CVL-24
貝勞森林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47
/
CVL-25
考彭斯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47
/
CVL-26
蒙特利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56
/
CVL-27
蘭利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47
/ [27] 
CVL-28
卡伯特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55
/
CVL-29
巴丹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54
/
CVL-30
聖·哈辛託號
獨立級
11495
15200
1943
1947
/
CV-31
好人理查德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71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可憐的理查德”的法文拼寫。 [5] 
CV-32
萊特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6
1959
/
CV-33
奇爾沙治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6
1970
/
CV-34
奧里斯卡尼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50
1976
/
CV-35
復仇號
埃塞克斯級
/
/
/
/
建造中途取消,建造進度為52.3%。
CV-36
安提坦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5
1963
/
CV-37
普林斯頓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5
1970
/
CV-38
香格里拉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4
1971
/
CV-39
尚普蘭湖號/張伯倫湖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5
1966
/
CV-40
塔拉瓦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5
1960
/
CVB-41
中途島號
中途島級
45000/
51700
(改後)
60000
/65200
(改後)
1945
1992
/
CVB-42
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
中途島級
45000/
51700
(改後)
60000
/65200
(改後)
1945
1977
/
CVB-43
珊瑚海號
中途島級
45000
60000
1947
1990
/
CVB-44
/
中途島級
/
/
/
/
建造計劃取消
CV-45
福吉谷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6
1970
/
CV-46
硫磺島號
埃塞克斯級
/
/
/
/
建造中途取消
CV-47
菲律賓海號
埃塞克斯級
27500/
33400(作戰)
36380
1946
1958
/
CVL-48
塞班島號
塞班級輕型
/
14500
1946
1970
/
CVL-49
賴特號
塞班級
/
14500
1947
1970
/
CV-50~55
未命名
埃塞克斯級
/
/
/
/
二戰後建造計劃取消
CVB-56~57
未命名
中途島級
/
/
/
/
CVA-58
合眾國號/美國號
美國級
/
/
/
/
建造中途取消,龍骨已安置完成 [2] 
CVA-59
福萊斯特號
福萊斯特級
59060/
59500
(改後)
76300
/79450
(改後)
1955
1993
/
CVA-60
薩拉託加號
福萊斯特級
59060/
59500
(改後)
76300
/80600
(改後)
1956
1994
/
CVA-61
突擊者號/遊騎兵號
福萊斯特級
59060/
59500
(改後)
76300/
81163
(改後)
1957
1993
/
CVA-62
獨立號
福萊斯特級
59060/
59500
(改後)
76300/
80600
(改後)
1959
1998
/
CV-63
小鷹號
小鷹級
61170
81700
1961
2009
/ [6] 
CV-64
星座號
小鷹級
61174
82583
1961
2003
/
CVN-65
企業號
企業級核動力
75700
94000
1961
2012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 [3] 
CV-66
美利堅號
小鷹級
60100
81123
-84914
1965
1996
/
CV-67
約翰·F·肯尼迪號
小鷹級
(改良)
61170
82655
1968
2007
/
現役航空母艦(11艘) [29] 
CVN-68
尼米茲號
尼米茲級核動力
81600
91487
1975
/
服役中
CVN-69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
尼米茲級
81600
91487
1977
/
服役中
CVN-70
卡爾·文森號
尼米茲級
78434
91487
1981
/
服役中
CVN-71
西奧多·羅斯福號
尼米茲級
80777
97000
1986
/
服役中
CVN-72
亞伯拉罕·林肯號
尼米茲級
73973
102000
1989
/
服役中
CVN-73
喬治·華盛頓號
尼米茲級
98500
104000
1992
/
服役中
CVN-74
約翰·C·斯坦尼斯號
尼米茲級
95000
102000
1995
/
服役中
CVN-75
哈里·S·杜魯門號
尼米茲級
91487
97000
1998
/
服役中
CVN-76
羅納德·里根號
尼米茲級
78621
101200
2003
/
服役中
CVN-77
喬治·H·W·布什號
尼米茲級
101000
104200
2009
/
服役中
CVNX-78
傑拉爾德·R·福特號
福特級核動力
/
112000
2017.07.22
/
服役中 [28]  [30] 
CVNX-79
約翰·F·肯尼迪號
福特級
/
112000
/
/
建造中
CVNX-80
企業號
福特級
/
/
/
/
建造中 [26] 

美國航空母艦縮寫代號

美國航空母艦相關縮寫含義
縮寫代號
英文原義
譯文
CV
aircraft carrier
CVA
attack aircraft carrier
攻擊型航空母艦
CVAN
attack aircraft carrier (nuclear propulsion)
核動力攻擊型航空母艦
CVB
large aircraft carrier
大型航空母艦
CVE
escort aircraft carrier
CVHA
assault helicopter aircraft carrier
攻擊直升機航空母艦
CVL
small aircraft carrier
小型航空母艦
CVNX
aircraft carrier (nuclear propulsion)
CVS
antisubmarine warfare support aircraft carrier; or seaplane carrier
反潛戰支援航空母艦
或水上飛機航空母艦
CVT
training aircraft carrier
訓練用航空母艦
CVU
utility aircraft carrier
多用途航空母艦
參考資料 [7] 

美國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美國航空母艦二戰對決

  • 襲擊珍珠港
二戰時期航空母艦
二戰時期航空母艦(5張)
1941年12月7日,從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354架日本飛機襲擊了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隊。炸沉和重創美國戰列艦各4艘,巡洋艦和驅逐艦16艘,炸燬飛機188架,官兵死傷約4500人,美國太平洋艦隊除航空母艦外幾乎全軍覆沒,而日軍僅損失飛機29架 [20]  。珍珠港事件是美國航空母艦作戰史上的轉折點,戰列艦部隊已經不復存在,不可能再採用“戰列艦戰術”了;唯一的選擇是,採用“航空母艦戰術”來進攻日本人。從1942年初開始,美國海軍儘管沒有正式頒發文件,實際上卻已放棄用戰列艦來作為艦隊主力,改而組編航空母艦特混艦隊,重視已有相當經驗的海軍航空兵 [20] 
  • 珊瑚海大戰
1942年5月4日至8日,珊瑚海大海戰是日本與美國一場航母對航母,由艦載機決勝負的全新型遠距離海戰。該戰中,美國有2艘航母和122架飛機參加參戰,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飛機參戰。結果是美國1艘航母被擊沉,另1艘受傷,損失飛機66架;日本1艘航母沉沒,2艘受重創,損失飛機85架。而雙方的艦隊始終未互相見面,也未互射一炮。該次海戰改變了傳統海戰的面貌。在此後一系列太平洋海戰中,美國在大部分海戰中取得了勝利。可以説,美國正是藉助航空母艦最終取得了太平洋海戰的勝利。航空母艦已成為新時代海戰的主宰力量 [15]  [21] 
  • 空襲東京
1942年4月18日,由波音公司生產的16架B-25“空中堡壘”轟炸機,各自攜帶4顆230千克重的炸彈,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騰空而起,向日本列島飛去。美國航空母艦首次攻擊日本本土、轟炸了東京 [31] 
  • 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4日,日本海軍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率4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對中途島美軍發起攻擊,與美軍3艘航母的編隊展開激戰,數百架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交錯攻擊。擁有情報優勢的美國人最終取得勝利。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中途島海戰顯然是美國一次戰略上的勝利,雖然在海戰中損失了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但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制艦不久即竣工,美國憑藉航空母艦的優勢掌握了海戰的主動權 [22]  [32-33] 
  • 東所羅門羣島海戰
1942年8月24日至25日的東所羅門羣島海戰,是瓜島戰役美國和日本的第二場交鋒,亦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三次航母之間的對決。日本與美國雙方出動的主要兵力對比為——航母3:2,水上飛機母艦1:1,戰列艦3:1,巡洋艦16:4,驅逐艦30:11,日軍幾乎比美軍多一半,然而日軍被擊沉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被擊傷水上飛機母艦、驅逐艦各一艘,損失飛機90架。美軍僅一艘航母被擊傷,損失飛機17架。日本不僅殲滅美軍航母編隊的企圖沒有實現,而且向瓜島增援的目的也沒完成,因此日軍在東所羅門羣島海戰中徹底戰敗 [34] 
  • 聖克魯斯海戰
1942年10月25日至27日的聖克魯斯海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雙方的第四次航母大戰。海戰中,美軍沉航母、驅逐艦各一艘,傷航母、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損失艦載機74架。日軍無一艘軍艦沉沒,僅傷航母兩艘,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損失艦載機100架。從損失情況看,日本取得了一次戰術性的勝利,美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換來了長遠戰略上的勝利。海戰給日軍造成的損失是難以用雙方飛機數量的損失所能説明的,因為聯合艦隊再也損失不起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了,作戰報告表明,日機發動進攻時已明顯不如以往強勢。而美國培訓飛行員和製造飛機的速度是日本所難以達到,因此美太平洋艦隊逐漸強大,而日聯合艦隊卻衰落下去 [35] 
  • 馬里亞納海戰
1944年6月19日至20日的馬里亞納海戰,也被稱為菲律賓海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日本與美國海軍之間的歷史上最大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決戰。美國航空兵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佔有絕對優勢,日本艦隊的360架艦載機,僅僅幾個小時就損失了近300架,另外還有100架駐關島的岸基飛機被擊落。同時,日本艦隊的“翔鶴”號、“大鳳”號航空母艦也被美國潛艇擊沉。美國方面被擊落的飛機只有20多架。次日,美軍又擊沉一艘日本航空母艦,擊傷其它艦隻多艘,並摧毀65架日本飛機。美方也有100架飛機被擊落或在夜間返航降落時墜毀。該次海戰,日本艦隊雖然未被全殲,但其航空母艦和艦載機遭到毀滅性打擊,從而完全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36] 
  • 萊特灣海戰
1944年10月20日至26日的萊特灣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美國與日本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展開的一次海戰。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該海戰堪稱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與二戰中大多數戰役不同,在這場戰役中,各種海軍武裝力量悉數登場,航空母艦雖不是主角,但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角色。美軍出動航空母艦3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144艘、潛艇29艘、艦載機1280餘架。日軍共投入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35艘、潛艇17艘、飛機716架(其中艦載機116架)。此役,日軍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9艘、潛艇7艘被擊沉,損失飛機500架,傷亡約1萬人;美軍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2艘、護衞艦1艘被擊沉,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美軍從此掌握了菲律賓羣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權,為佔領整個菲律賓商定了基礎;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37]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戰場上起了決定性作用。從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偷襲珍珠港,到美國、日本雙方艦隊自始至終沒有見面的珊瑚海海戰,再到運用航空母艦編隊進行海上決戰的中途島海戰,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現代遠洋艦隊的主幹。美國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航空母艦編隊,成為海戰的主角 [22] 

美國航空母艦戰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助降瞄準鏡的設計,提高了艦載重型噴氣式飛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噴氣式飛機得以搭載到現代化的航空母艦上,排水量越來越大,美國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是第一艘專為搭載噴氣式飛機而建造的航空母艦。
1961年11月25日,美國建成服役的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 CVN65)是世界上第一艘用核動力推動的航空母艦。採用核動力的最大好處是提高續航能力。核動力燃料更換一次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里,使航空母艦具備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消除了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大型煙囱對飛行作業的影響。
1975年5月3日,美國建造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入役,該艦是排水量80000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開啓了核動力重型航空母艦的時代。
20世紀80年代後發生的英-阿馬島戰爭、美軍空襲利比亞和海灣戰爭中,航空母艦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波斯灣、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區美國利用其的航空母艦艦隊維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的過程中,美國儘管在中東沒有足夠的陸上機場,依然能夠利用其航空母艦戰鬥羣進行主要攻擊 [38] 
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

美國航空母艦部署巡航

進入21世紀,美國建造了新一級核動力福特號航空母艦(舷號:CVN-78),該艦2009年正式開始建造,2017年5月底交付美國海軍。福特號航母艦長337米,高76米,飛行甲板寬78米,可攜帶75架艦載機;滿載排水量達11萬噸,最大航速超過30節,船員約2600名。該艦配備了先進的電磁彈射器和降落攔截系統,比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和攔阻索效率更高,戰機出勤率預計提升33%。與以往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相比,福特級航母的核電站可以產出3倍的電量,兩個核反應堆滿載核燃料的情況下,福特號能連續航行20年 [17]  。福特級航母的技術提升和進步,首先是搭載的作戰飛機由非隱身的大黃蜂變成了隱身的F-35C戰鬥機,預警機則有可能要從E-2C變成更為先進的E-2D這種可以探測隱身飛機的預警機;而且福特級航空母艦上還預留了電磁武器的位置,比如電磁導軌炮激光武器等,所以在未來的信息化作戰中,美國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將會更強 [39]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美國航空母艦前景展望

進入21世紀,一些主要海軍國家將繼續發展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例如、美國論證的新一代CVNX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滿截排水量約11萬噸,按照隱身、創新動力系統、全艦資訊網絡、新概念的飛機起飛與着艦回收裝置,以及攜載無人駕駛飛機作戰等進行設計。隨着垂直/短距起落飛機性能的提高.有的國家仍將重點發展中、小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此外,美國還對潛水航空母艦的可行性作了大量論證和試驗,預計成為航空母艦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18-19] 

美國航空母艦總體評價

航空母艦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是國家海上力量的核心之一。在和平時期,可現實存在、執行和平外交,維護海上主權和海洋權益,遏制危機,起到戰略威懾作用;戰時可遠離國土和基地執行各種戰略、戰役、戰術級的作戰任務。航空母艦具有綜合作戰能力強、攻防兼備、航海性好、適航性強和續航力大等特點 [10]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裝備》評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掌握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後,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該級航母是世界上體積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美國航空母艦在數量和質量上對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保持着優勢 [14]  。(科普中國網 評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