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鎖定
美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導彈的防禦系統,可以攔截所有種類的彈道導彈。它的反導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陸基中段攔截系統,一個是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海基標準-3攔截彈,還有陸軍裝備的愛國者-2、愛國者-3和薩德系統,該系統能對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所謂的末端攔截。其中,薩德系統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在大氣層內又能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 [1] 
7月5日,韓國國防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駐韓美軍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的時間和地點尚未敲定。部署薩德的候選地有慶尚北道漆谷郡忠清北道陰城郡京畿道平澤市等多處。 [2] 
中文名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所屬國家
美國
系統功能
導彈戰略防禦
系統提出
1983年
系統建立
1993年
目    標
彈道導彈
應對國家
伊朗、朝鮮、中國、俄羅斯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建立原因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冷戰時期,美國為取得對蘇聯軍事優勢,於1983年提出"戰略防禦"計劃(又稱"星球大戰"計劃)。
1993年,克林頓宣佈"星球大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和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發展歷史

196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下令部署“哨兵”系統,這也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前身,主要用於保護美國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區。一年後改名為“衞兵”防禦系統,保護的目標由人口密集地區改為美國的戰略核力量。美國會於1969年批准部署“衞兵”系統。但由於“技術原因”,該系統於1976年被關閉。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發展導彈防禦武器系統的“戰略防禦倡議” (SDI),要求20世紀末之前,在空間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為主、包括攻擊衞星和截擊導彈的新型反彈道導彈系統。這項計劃後被稱作“星球大戰計劃”。
美國當年設想的“星球大戰”計劃,旨在通過發展各種先進的非核高能防禦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結合的多層次、高效率的空間立體防禦網,對來襲導彈進行多層攔截,並摧毀於到達美國本土之前,從而“使核武器成為無效的和過時的武器”。1987年9月,美國開始“星球大戰”計劃第一階段的構造設計。
後來,隨着華沙條約組織瓦解和蘇聯解體,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無法繼續與美國在軍事上進行抗衡,克林頓總統於1993年5月宣佈終止“星球大戰”計劃,開始着手“彈道導彈防禦”計劃。該計劃包括兩個部分:用於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相關盟國免遭導彈威脅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TMD) 和用於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導彈襲擊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system -- N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使一個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綜合性武器系統,而後者則是保護美國全境不受任何彈道導彈攻擊的戰略防禦體系。
1994年6月,美國防部成立“彈道導彈防禦體系辦公室”,統籌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1996年初,克林頓政府把“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計劃由“技術準備計劃”改為“部署準備計劃”,即“3+3”計劃。該計劃決定,在前3年發展“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所需的各種技術和進行綜合試驗,後3年隨時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1999年3月17日和1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相繼通過了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法案,該計劃終於以法律形式得到確定。1999年10月,美國軍方對用於“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導彈攔截技術進行了首次試驗,並獲得成功。
2000年9月,克林頓宣佈,由於對“技術和實用效能”缺乏“足夠的信心”,克林頓政府決定暫不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至於何時開始部署,將由下一屆總統作出抉擇。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主體是陸基導彈攔截系統。布什總統上台後,加快了研製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步伐,並將擬議中的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擴展為由陸基、海基和空基攔截導彈組成多層次防禦體系;並謀求建立一體化的導彈防禦系統,將克林頓時期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合二為一,統稱導彈防禦系統 (MD --Missile Defense) 。
由於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違反了美國和蘇聯於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反導條約》),布什政府先是尋求修改這一條約,遭俄方拒絕後於2001年12月決定單方面退出。2002年6月13日,布什政府正式退出《反導條約》。
2002年12月17日,美國總統布什宣佈,他已經下令軍方着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以預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造成的“災難性破壞”。根據美國國防部17日公佈的初步導彈防禦系統計劃,美國軍方將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陸基攔截導彈,在2005年底以前在該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標準-3型海基攔截導彈將部署在三艘裝備有宙斯盾系統的軍艦上,百餘枚空基“高性能愛國者-3型”(PAC-3)導彈將在全球範圍內部署,以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
2004年,美國軍方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開始部署遠程導彈攔截裝置,正式啓動了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預計到2007年前導彈攔截裝置總數將達到20個。
此外,美國在東歐建立反導系統計劃包括在波蘭部署10個導彈攔截裝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聲稱是為防範來自伊朗等國的潛在威脅。與美國合作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還包括英國、澳大利亞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荷蘭以及烏克蘭
2013年3月15日,美國下令軍方在美國西海岸新增14個陸基導彈攔截裝置,以應對來自朝鮮的導彈威脅。這14個攔截裝置將部署在阿拉斯加州,部署計劃預計在2017財政年度之前完成。
2019年1月17日,美國發布新的導彈防禦報告,該報告要求美國建立更加有效的導彈防禦體系以應對來自朝鮮、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的導彈威脅。特朗普總統在五角大樓發佈該報告的儀式上表示:“我們的目標很簡單:確保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偵測並銷燬任何針對美國發射的導彈。” [3]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NMD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縮寫。在冷戰時期,為了與當時的蘇聯對抗,美國里根政府於1983年提出了“空間戰略防禦”(即“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倡議,該倡議主要是試圖通過發展各種先進的非核防禦武器,對來襲戰略彈道導彈飛行的全過程進行多層攔截,被稱為”星球大戰“計劃。
1993年,克林頓當選總統後,決定重點發展“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戰略導彈防禦系統”的研究重點,也改為主要發展地基的、能保護美國全國的戰略導彈防禦系統,並把這一系統稱為“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1994年,迫於共和黨方面的壓力,克林頓政府在1996年初把“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計劃由“技術準備計劃”改為“部署準備計劃”,併為此制定了一個“三+三”計劃,即先用三年的時間發展“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所需要的各種技術,並在1999年進行系統綜合試驗。如果屆時決定部署,在隨後的三年時間內,美國將隨時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保護美國全境不受任何彈道導彈的攻擊。它由地基攔截導彈、地基雷達、天基傳感器、改進型預近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和通信系統等組成。“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則是用於一個地區免遭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4]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TMD的研製是由低向高發展的。用於攔截飛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導彈的愛國者導彈,已取得較大進展。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愛國者PAC-2 型導彈命中率為60%,此後美國不遺餘力地提高這種導彈的性能。美國還宣佈改進型的愛國者PAC-3型導彈攔截試驗獲得成功。據悉,美國還要進行16次攔截不同目標的試驗,使這種導彈進一步完善。愛國者導彈是TMD中唯一有效的攔截武器,也就是説,TMD 尚處於低空防禦階段。 NMD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導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從這一點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或繼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戰”計劃所依賴的是空中防禦系統,而NMD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為主。根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攔截導彈、地基雷達、天基傳感器、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按照設想,美國可以通過這一系統,從敵方導彈一發射,就對它進行偵察、跟蹤、定位、鎖定,在它進入美國領空前將其摧毀。這項計劃尚處於論證階段,到底搞成什麼樣子,誰也説不清楚。據説,如果把外來的導彈比作雨點,這一系統就像一把傘,把美國罩得嚴嚴實實,不受一點損害。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一位議員在國會辯論時,就曾當場撐起一把只有傘架的漏雨傘,以此形容NMD的防禦能力。
TMD計劃是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3年提出的,其前提是認為冷戰後"戰區彈道導彈"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迅速擴散,並已成為美國前沿部隊及海外盟友面臨的主要威脅。美國認為,所有威脅不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都屬於"戰區彈道導彈",只有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才是"戰略彈道導彈"。因此,TMD是相對於防禦"戰略彈道導彈"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而言的。TMD與NMD共同構成了美國"彈道導彈防禦"(BMD)構想的兩大內容,其開發工作由美國國防部彈道導彈防禦局具體負責。 "戰區"是指"美國本土以外,由一個聯合司令部和專門司令部管轄的地區"。因此,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用於保護美國本土以外一個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美國軍方對於戰區導彈的防衞有三種主要策略:一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前偵察到並將其摧毀;二是在來襲導彈發射升空時將其摧毀;三是在來襲導彈飛行途中或重回大氣層時予以攔截摧毀。 TMD的設想由低層防禦和高層防禦兩部分組成。低層防禦設想包括"愛國者-3"(PAC-3)、"擴大的中程防空系統"(MEADS)、"海軍區域防禦"(NAD)系統,高層防禦設想包括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NTW)、空軍"助推段防禦"(BPI)。其中,"愛國者-3"、"海軍區域防禦"系統、"陸軍"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海軍戰區防禦體系”構成TMD的核心和重點開發項目。 [5] 
PAC-3導彈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
PAC-3是愛國者系統的最新型號,是一種集團軍和軍級機動防空系統,可發射多枚導彈同時推毀距離不等的目標。愛國者系統因在海灣戰爭中表現突出而聞名。PAC-3系統將於2001年完全升級為低層彈道導彈防禦(BMD)體系,其任務是為部隊和固定設施提供保護,抵禦近、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固定翼或旋轉翼飛機等的攻擊。在設計上,要求PAC-3便於在世界各地部署和能用C-17或C-5飛機運輸。 PAC-3由3種配置組成,均為升級產品。為了儘快給部隊提供導彈防禦手段,兩種原始的配置已於1995-1996年期間部署。第3種配置於2001年實施部署。其最終配置將全部採用改型系統部件。升級後的地面雷達在其多功能、低空、威脅探測與識別等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目標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新型的PAC-3導彈採用猛烈撞擊的方式將其摧毀,這就是所謂稠密大氣層撞擊殺傷截擊。PAC-3的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比早期產品有了更好的改進,操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PAC-3的發射裝置主要由地面雷達設備、截擊控制站和8部導彈發射設備組成。 [6] 
海軍區域戰區彈道導彈防禦計劃涉及裝備標準導彈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將對宙斯盾武器系統進行改進,使其能用AN/SPY-1雷達探測、跟蹤戰區彈道導彈,並用SM-2BlocKⅣA導彈將其攔截。SM-2Block ⅣA導彈由SM-2BlocⅣ導彈改進而來,增加了一個紅外導引頭,改進了戰鬥部自動駕駛儀和引信,使其能攔截戰區彈道導彈。這一計劃包括宙斯盾探測戰區彈道導彈能力的驗證。美國還計劃研製用户作戰評估系統(UOES),以使早期參戰單位能進行試驗,並在國家緊急情況下提供有限的大氣層內防禦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 [7]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美國THAAD系統

隨着朝鮮半島局勢的日益緊張化,尤其是朝鮮向美國發出“核攻擊作戰”的通告,以及韓國媒體報道朝鮮中程導彈部署到東海岸後,美國也針鋒相對的進行了防禦部署,如調動海基X波段雷達加強對朝鮮的監視,向西太平洋地區增派戰艦。作為更直接的措施,4月3日美國國防部宣佈將在關島部署一個THAAD連,4月16日整套THAAD系統部署到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美國陸軍裝備的反導系統中,THAAD系統知名度遠低於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和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但它在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中的作用,卻是獨一無二的。
THAAD系統原名戰區高空防禦系統,雖然在2001年美國導彈防禦局導彈防禦系統進行重定義後,它已經改稱末端高空防禦系統,不過縮寫都是THAAD。THAAD系統設計用於為美軍及其盟軍、大城市以及關鍵基礎設施提供攔截3500千米以內射程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也具備進一步擴展到防禦中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的潛力。每一套THAAD系統包括5個組成部分:THAAD攔截彈、AN/TPY-2火控雷達導彈發射車、火控通信單元和專用支持設備。
THAAD具有獨一無二的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填補了大氣層外SM-3和大氣層內愛國者3之間的空白 。
THAAD的攔截彈設計上可用於大氣高層和大氣層外攔截,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的反導攔截彈。儘管大氣層內外攔截的要求提高了設計的難度,但THAAD攔截彈本身相當簡潔,主要由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和一個動能殺傷器組成。THAAD攔截彈全長6.17米,其中發動機部分長度為3.845米,動能殺傷器部分長度為2.325米,動能殺傷器頂端為長度0.766米的頭罩。發動機和動能殺傷器的直徑也有所不同,發動機直徑為0.34米而動能殺傷器最大直徑0.37米。雖然導彈結構並不複雜,但無論發動機還是動能殺傷器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據推測這台ATK公司負責研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總質量約510千克其中推進劑質量450千克以上,推進劑比衝274秒左右,整個發動機燃燒時間僅有約12秒。THAAD攔截彈使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就達到了約2.7千米/秒的燃盡速度,在單級固體導彈中是數一數二的,也是THAAD導彈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基於高性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THAAD系統的攔截彈的射高覆蓋了40~150千米的範圍,射程高達200千米,防禦範圍比原有的各種末端反導系統有了很大提高。
THAAD攔截彈擁有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要比傳統的末端反導系統先進的多。俄羅斯S-300/400防空導彈系統的48N6E3導彈的最高速度也超過了2千米/秒,但它使用氣動舵面控制,只能在30千米高度以下的空域作戰,而THAAD攔截彈的動能殺傷器使用轉向姿態控制系統(DACS)高效的調節自身的姿態和彈道,具備了大氣層外機動和攔截的能力。THAAD攔截彈動能殺傷器為了實現大氣層內外攔截能力,質量要比SM-3導彈只用於大氣層外攔截的LEAP重的多。動能攔截器使用普惠洛克達因公司研製的轉向姿態控制系統,繼承了“和平衞士”洲際導彈第四級的發動機技術,使用雙組元液體推進劑,不僅可靠性高而且性能也相當出色。為了降低彈頭摩擦加熱對紅外傳感器的影響,它不僅選用了受此影響較小的中紅外波段,而且使用了光學側窗,THAAD攔截彈的光學側窗是它最明顯的標誌之一,曾多次在航展上摘去整流罩展示。
THAAD系統獨具一格的設計,使它可以利用大氣阻力過濾彈道導彈釋放的輕誘餌和部分重誘餌,降低了識別誘餌和彈頭的難度,提供了攔截具有各種突防措施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THAAD系統還因此具備了“射擊-查看-射擊”的能力,本身即可提供兩層防禦,提高了對彈道導彈的攔截概率。從理論上説THAAD系統也具備擴展到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這不僅是“憂思科學家聯盟”裏部分人的看法,美國官方2008年反衞星試驗的論證階段也曾將THAAD作為備選系統,間接證明了THAAD系統的潛力。考慮到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自部署以來,從未成功進行過誘餌干擾條件下的攔截試驗,THAAD系統末段有限的洲際導彈攔截能力,堪稱是美國導彈防禦最後的保護傘。
THAAD系統另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部分是它的AN/TPY-2火控雷達,該雷達由雷神公司研製,是一種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AN/TPY-2雷達主要由天線部分、電子設備部分、主動力單元、冷卻單元和控制單元組成,整套雷達相當複雜。AN/TPY-2雷達天線面積約9.2平方米,天線陣元數為25344個,而且使用了新一代的固態接收/發送單元,單元的峯值功率高達16瓦,平均功率也比第一代固態接收/發送單元至少翻一番,這使整部雷達的平均功率超過60千瓦,另有説法認為AN/TPY-2雷達的平均功率高達81千瓦。由於雷達功率巨大,它使用的發電機功率超過1000千瓦,而且不得不配備專門的冷卻單元,不過對比雷達性能的跨越,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AN/TPY-2雷達不僅雷達陣面大而且平均功率高,巨大的功率孔徑積使它實現了遠高於普通X波段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根據外界的估算AN/TPY-2雷達對0.01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約870千米,可在580千米距離上對0.01平方米目標進行識別,如果換算為雷達反射截面積更大的目標如1平方米目標,它的識別距離將高達1800千米左右,幾乎是宙斯盾系統現有的AN/SPY-1D雷達的3倍。AN/TPY-2雷達工作在X波段,而且雷達陣面較大,這意味着它的波束很細,或者説它的角分辨率高橫向測量誤差小,粗略估算在1000千米距離上該雷達的橫向測量誤差約為5千米。由於該雷達工作在X波段外加雷達瞬時工作帶寬較大的關係,它的距離分辨率同樣很高,可能達到了0.2米以下,這對從誘餌中分辨出彈頭是十分有利的。
AN/TPY-2雷達不僅性能強大,而且設計上考慮到空運的需求,它的各個部分都可以通過C-5或是C-17運輸機快速空運,機動和部署十分靈活。由於性能強大和運輸部署方便的特點,AN/TPY-2雷達不僅成為THAAD系統的火控雷達,還承擔起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早期預警、中段跟蹤識別和末段探測跟蹤等任務,成為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性能強部署靈活的AN/TPY-2雷達用於早期預警,有效的彌補了美國X波段反導雷達數量的不足,美國已經在日本、以色列土耳其卡塔爾等地都部署了AN/TPY-2雷達用於彈道導彈預警。美國導彈防禦局的多次飛行攔截試驗中,AN/TPY-2雷達還多次承擔早期預警探測的任務,如宙斯盾反導系統的FTM-15試驗中就使用威克島上的AN/TPY-2雷達為宙斯盾反導戰艦上SM-3導彈的發射提供目標數據,FTI-01綜合試驗中AN/TPY-2雷達同樣大顯身手。
AN/TPY-2雷達雖然性能上佳,不過由於技術難度大尤其是有源接收/發送模塊的生產量問題,生產一部雷達需要約30個月的時間,生產速度慢是制約該雷達部署的主要因素之一,。雷錫恩公司已經向美國導彈防禦局交付了8部AN/TPY-2雷達,其中作為預警用途前置部署在日本、以色列、土耳其和卡塔爾各一部,還有一部即將部署到日本中部用於加強對朝鮮彈道導彈的早期預警,此外現有的3個THAAD連各配備一部AN/TPY-2雷達。部署到關島的第3個THAAD連,使用的就是最新交付的第8部AN/TPY-2雷達。
相比於高性能的攔截彈和雷達,THAAD的發射車相對平庸,它選用美軍HEMTT重型高機動戰術卡車家族中的M1120型號作為底盤。美軍使用的HEMTT家族戰術卡車數量高達1.3萬輛以上,而且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也使用HEMTT戰術卡車,THAAD系統這樣的選擇對於降低後勤壓力有很大好處。THAAD系統的每輛發射車安裝8聯裝發射器,除了戰術卡車底盤帶來的高機動性,據稱還具備30分鐘內完成戰鬥準備的能力。THAAD系統的火控和通信單元也可圈可點,它提供了發射準備、制導控制、攔截和評估等諸多功能,而且與導彈防禦系統集成,可以和各個組成部分如天基預警衞星和陸基預警雷達交換情報和信息,甚至可以通過Link16等數據鏈傳遞的數據發射THAAD攔截彈。
或許是由於THAAD系統尤其是攔截彈技術上的挑戰性,THAAD系統的研製相當坎坷。1992年美國陸軍選定洛克希德公司作為THAAD系統的主承包商,當時作為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它的名字是戰區高層防禦系統。得益於過去數十年裏導彈防禦技術的積累,尤其是1980年代“星球大戰”計劃中動能攔截技術的實用化,洛克西德公司很快完成初步研製,於1995年在白沙靶場開始了飛行試驗。不過即使是技術力量雄厚的美國,也低估了導彈防禦的難度,1995年12月THAAD的攔截試驗由於軟件錯誤失敗,1996年3月由於機械故障動能彈頭未能分離,隨後7月的試驗中彈頭導引頭沒能識別到目標再次失敗,1997年3月和1998年3月由於電子設備故障攔截試驗連續失敗。由於試驗接連不斷的失敗,即使對導彈防禦極為熱衷的美國國會也削減了THAAD系統的研製預算,而1999年3月的攔截試驗中,THAAD系統更是多處出現問題,導致攔截失敗。多次失敗不僅導致研製進度的延遲,而且讓原定的1998年的採購成為泡影。1998年美軍終於痛下決心對THAAD項目進行重構,而在簡化了實驗條件後,1999年6月和8月THAAD系統完成了兩次成功攔截,這證明THAAD系統的基本設計問題不大。事後的報告顯示,THAAD系統這段時間的失敗,主要是由於質量控制出現問題,以及轉向與姿態控制系統性能不足導致的。
THAAD系統的作戰包線和實際攔截記錄
2000年開始THAAD系統的研製進入工程和製造發展(EMD)階段,2003年12月項目通過了系統關鍵設計評審(CDR),2004年5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THAAD系統的生產。經過多年的卧薪嚐膽,2005年11月22日THAAD系統重振旗鼓成功完成了代號FTT-01的飛行試驗,2006年7月FTT-03試驗中THAAD系統首次實現了成功攔截,擊毀了Hera靶彈,讓長期以來備受壓力的THAAD系統有了喘息的擊毀。THAAD系統的研製從此走上快車道,雖然靶場的試驗環境設定越來越複雜,但自2006年的第一次攔截實驗以來總計10次攔截試驗都獲得了成功,100%的成功率在美國諸多反導系統中是獨一無二的。從FTT-03到FTI-01試驗,THAAD系統攔截了彈頭分離和不分離的彈道導彈靶標,其中既有射程數百千米的飛毛腿類短程彈道導彈靶標,也有射程約3000千米的空射中程彈道導彈靶標,在試驗中THAAD成功在靠近射高低界、射程近界和遠界對諸多類型的目標成功實現了攔截,THAAD系統還試驗了雙發齊射攔截,而且既有一次齊射攔截兩個目標,也有兩發THAAD攔截彈先成功攔截了靶彈隨後又擊毀了最大的殘骸碎片的記錄,這些飛行和攔截試驗充分檢驗了THAAD系統的設計指標,證明了THAAD系統具備攔截各種類型中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
根據美國導彈防禦局2013財年的預算報告,截至2017財年美軍將採購6個連的THAAD系統和11部AN/TPY-2雷達,THAAD攔截彈的採購數量也將達到320枚之多,最終將為6個THAAD連採購500多枚THAAD攔截彈。遠景雖好,但THAAD系統生產裝備的現狀並不是那麼令人滿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向美國導彈防禦局交付第3個連的THAAD系統,並簽訂了第4個和第5個THAAD連的生產合同,不過現有的3個THAAD連都沒有滿編,如發射車只配備了3部而導彈也只有額定的一半,預計2015財年前5個THAAD連才能滿編。相對而言AN/TPY-2雷達的生產要好得多,根據雷錫恩公司的消息,第9部和第10部雷達已經制造了一半,而第11部雷達的生產合同已經簽訂,它們將分別配備給第4、第5和第6個THAAD連。雖然近些年來美軍自用的THAAD系統採購數量不斷下滑,但THAAD系統以其獨一無二的性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大受青睞,2011年阿聯酋與美國簽訂價值34.8億美元的合同,購買兩套THAAD系統。2012年阿聯酋又增購了9輛發射車和48枚THAAD攔截彈,同年卡塔爾也簽訂合同訂購兩套THAAD系統,其他一些國家如日本、沙特和以色列也對THAAD系統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組成結構

NMD全部組成是: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衞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導彈系統。
具體地説,NMD是由5大部分組成的,即預警衞星、改進的預警雷達、地基雷達、地基攔截彈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
預警衞星
用於探測敵方導彈的發射,提供預警和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點和落點的信息。這些衞星都屬於天基紅外系統,也就是説靠敵方發射導彈時噴射的煙火的紅外輻射信號來探測導彈。
改進的預警雷達
它們是NMD系統的"眼睛",能預警到4000-4800千米遠的目標。美國除要改進現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彈預警雷達以及部署在加州馬薩諸塞州的"鋪路爪"雷達外,還要在亞洲地區新建一個早期預警雷達
地基雷達
是一種X波段、寬頻帶、大孔徑相控陣雷達,將地基攔截彈導引到作戰空域。
地基攔截彈
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和攔截器(彈頭)組成,前者將攔截器送到目標鄰近,後者能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在尋找和鎖定目標後與之相撞,將它擊落在太空上。
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
利用計算機和通信網絡把上述系統聯繫起來。
這些系統部署後,24顆整天圍繞地球不斷旋轉的低軌道預警衞星和6顆高軌道衞星,一旦探測到敵方發射導彈,立刻跟蹤其紅外輻射信號。通過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衞星除將導彈的飛行彈道"告訴"指揮中心外,還要為預警雷達和地基雷達指示目標。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將導彈的跟蹤和評估數據轉告地基雷達。一旦收到美國航天司令部的發射命令後,攔截彈就騰空而起。攔截器靠攜帶的紅外探測器盯上來襲導彈後,竭盡全力(靠動能)與它相撞,與對方同歸於盡。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