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攻擊

鎖定
核攻擊 [1]  ,即使用核武器對敵方進行戰術或戰略攻擊,以求達成計劃作戰目標的軍事手段,一般不輕易編入作戰計劃之中,其啓動標誌着核戰爭的開始。鑑於核武器的威力及其造成的嚴重災難,通常僅作為戰略名詞被人提及。核攻擊的傷害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爆炸、熱輻射、核輻射和電磁脈衝。
中文名
核攻擊
外文名
Nuclear attack
使用武器
核武器或核裝備
用    途
消滅對手
應用範圍
戰爭
性    質
化學反應
領    域
國防、核能

核攻擊歷史案例

核攻擊日本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

日本廣島原子彈 日本廣島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軍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鈾彈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造成廣島市24.5萬人中的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繼襲擊廣島之後,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由5架B-29轟炸機組成的突擊隊將原子彈“胖子”投到長崎市中心。“胖子”是一顆鈈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轟炸造成長崎市23萬人口中的10萬餘人當日傷亡和失蹤,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2] 
根據計劃,美軍將根據天氣情況確定轟炸地點:京都、新瀉、廣島、小倉,長崎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廣島,與其在半個多世紀中拼命向世界表現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當時是一座陸軍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衞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國(日本地名,相當於中部地區)軍管區所在地。在廣島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軍隊,在“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市民夾道歡送下,登上運兵船,前往鴨綠江與清軍作戰,前往奉天與蘇軍作戰,前去吞併朝鮮,前去佔領中國東北,前往盧溝橋,前往哈爾濱平房,前往南京、武漢、平頂山、桂河大橋......廣島附近還有著名的吳海軍基地,擁有日本第一流的海軍造船廠。
長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倉則是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兵器工業城市。其他備選目標:新潟也是兵器工業城,還是化學工業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轟炸中被美軍故意遺忘,積累了大量從周邊遷移過來的兵工廠和居民。東京則是日本政治、經濟中心。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
9點14分17秒,一架裝載着原子彈的B-29(44-86292)上的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投彈裝置被啓動了。60秒鐘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着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1945年6月21日,美軍攻陷沖繩。美軍雖然勝利,但為期82天的戰役造成了48000餘人的損失(如加上非戰鬥減員,總傷亡人數超過7萬人)。日本出動2550架次“神風”自殺飛機,擊沉美國軍艦26艘,傷164艘,受到重創的軍艦甚至包括美國王牌航空母艦企業號。6月底。東京。日本軍方制定了“在日本決戰”的方針。經過塞班島、硫黃島、沖繩島戰役之後,日本軍閥們底氣倒足了。他們手上還掌握着幾百萬陸軍,有所謂“一億玉碎”的決心,準備打幾年,打出個體面的結局。同樣是經過塞班、硫黃、沖繩之戰後,美國軍方心裏倒有點發毛。這幾次戰役全打勝了,但付出的代價之高,是他們始料不及的。照這個樣子進攻日本本土,很難説會付出多大代價。在他們這時制定的計劃中,戰爭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後才進攻日本主要島嶼本州。當然,他們認為,也有縮短戰爭的可能,他們還有一張牌沒打出去,這就是“509小組”。這段時間以來,“509小組”與提尼安島基地的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所不同的只是,他們還是每次只攜帶一顆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與以前的訓練課目一樣,要求彈着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經過實戰,他們的這項技術已大為提高,並且熟悉了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這時,全組只有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要反覆演練這個動作,他就是帶隊的蒂貝斯上校。美國第一顆作戰原子彈被分成四個部分,由三架飛機和一艘巡洋艦分別運到提尼安島,並在這裏被組裝起來。它將由一架序號為82號的B-29型轟炸機投擲。據美國方面事後報道,在投擲原子彈之前的很短時間內,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麼其他原因,訓練有素的“509小組”接二連三出事故,接連有4架B-29型轟炸機在起降過程中損壞或完全報廢。
1945年8月5日,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開會,這是一次交底會。他第一次宣佈,“509小組”之所以訓練10個月,是為了在日本投擲一顆炸彈,但它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相當於兩萬噸TNT能量的原子彈。44-86292號B-29型轟炸機將由蒂貝斯上校擔任正駕駛,原來的正駕駛羅伯特-劉易斯為副駕駛。機組人員中無一人瞭解原子彈的構造,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隨機飛行,一旦沒有完成任務且被捕,柏森斯應立即自盡。原子彈被裝上82號機。隨82號機一同行動的還有五架B-29型轟炸機,其中兩架負責偵察,三架隨時報告天氣情況。然後根據天氣情況確定轟炸地點--廣島、長崎或小倉。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82號機臨時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蒂貝斯的母親的名字。飛機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從裝上引爆裝置那一刻起,用丘吉爾事後的話來説,82號機上裝了一個“憤怒的基督”,再過幾個小時,他就要降臨人世了。7時,天空一片晴朗。7時30分,為投彈做準備。因此可以確定把原子彈扔到哪兒了,廣島和長崎相距不遠,前者在本州島的西部,後者在九州島西北。目標:廣島。7時35分,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迅速離開。8時正,“依諾阿蓋依”號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這是為了防止強光灼傷眼睛。8時16分,原子彈被投出彈艙。這一天,全廣島的鐘表都停止在8時16分。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處爆炸。在閃光、聲波和蘑菇狀煙雲之後,火海和濃煙籠罩了全城,在方圓14平方公里內有6萬幢房屋被摧毀。[3]

核攻擊後續影響

當時廣島人口為 34 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日死者計 8.8 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 5.1 萬餘人,以上數字不含軍人(據估計軍人傷亡在4萬人左右);全市 7.6 萬幢建築物全被毀壞的有 4.8 萬幢,嚴重毀壞的有 2.2 萬幢 [3] 
廣島和長崎因原子彈轟炸造成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迄今,廣島、長崎因受原子彈爆炸傷害而死亡的人數已分別超過25萬和14萬。 [4] 

核攻擊瞭解核武器

核攻擊核武器傷害

通常情況下,核武器的傷害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爆炸、熱輻射、核輻射和電磁脈衝。核武器爆炸後,會產生強大的衝擊波和強風,而且殘骸會在空中飛舞,並造成遮蔽處和一些作戰陣地的坍塌。同時,核武器爆炸後還會產生熱輻射(光和熱),引起燃燒和大火。爆炸時會產生強光,尤其是在夜間條件下,會造成暫時性的失明或眼睛永久性的損傷。
核武器造成的第三個傷害是核輻射,將持續數天時間,具有覆蓋面積大的特點。核輻射一般分為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殘留物兩個階段。早期核輻射是核爆炸最初一分鐘內由火球發射出的。這種輻射沿着直線以光速傳播,而且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放射性殘留物則是在爆炸後持續一段時間。其主要來源是核武器內的放射性物質,以及來自土壤和裝備等爆炸而產生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質。
第四個傷害是電磁脈衝。核爆炸的瞬間,會產生一個強大的電磁場,並以光速傳播。電磁脈衝會損壞無線電和雷達等電子設備的固態組件。這種傷害主要是針對裝備的。如果在爆炸之前,沒有收到任何警報,幾乎一切防護措施都會失去效果。 [5] 

核攻擊遭受核打擊後的行動措施

遭遇核攻擊的時候,很少會有預警信號。其最重要的標誌是高強度和高熱量的閃光。最初僅僅是光輻射,而在幾秒鐘之內,衝擊波和颶風或強風就會隨之而來,可以採取應對措施的時間非常短暫。通常情況下,人們採取的行動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背向爆心,立即面向下方,頭朝前卧倒。
第二,保護裸露皮膚,尤其是要保護眼睛、脖子、臉和手等容易被衝擊波吹起的灰塵、沙子以及碎片傷到的部分。衝擊波散去之前,一直要保持蹲伏姿勢。
第三,如果在坦克和裝甲車裏面,撐穩身體不要動,並使車輛保持封閉狀態。
第四,如果在建築物或者其他掩蔽的地方,要在地板上卧倒,躲在桌子底下,遠離門口和窗口。
第五,從輪式車輛裏走出來,面向下卧倒比在輪式車輛裏更安全。如果是在坐飛機,一般情況下沒有機會着陸。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着陸,或者核輻射造成的閃光導致沒有辦法着陸,應當調轉機頭背向衝擊波,全力向上方飛行。 [5] 

核攻擊中國多次與核攻擊擦肩而過

“冷戰”期間,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足以讓對方毀滅數十次,因此不得不保持“恐怖平衡”。不少人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核裁軍導致了核武器數量的削減,核恐懼以前沒有導致核戰爭,以後也不會導致核戰爭。印度一位學者研究認為,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面對美國和蘇聯兩個核大國數次核威脅。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不但向總統提出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而且提出要使用原子彈。
英國不只一次計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 [6]  。英國戰略核力量在世界範圍內的秘密部署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並且一直到1998年才停止在海外部署核武器,部署的範圍遍及歐洲、美洲、澳洲和亞洲,其中最為驚人的是,英軍曾制定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絕密計劃,1963年11月,開始在新加坡進行針對中國的原子彈投擲訓練。我們老老實實過自己吃糠咽菜的窮日子,沒招誰沒惹誰,真是人在家中坐,禍自天上來。英國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核武器部署的理由,是準備對付東盟與中國之間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有限戰爭,也是不讓美染指英國“傳統的勢力範圍”。英國首相麥克米倫此時的想法是美國人的勢力控制了朝鮮半島、台灣和印度支那半島,那麼東南亞這一片決不能再落入美國人手中!向東南亞地區部署核武器是“最沒有風險”便可達到控制該地區的一個辦法。更讓人震驚的是,英國轟炸機的攻擊目標還包括緬甸,因為英國軍方異想天開地認為,一旦中國與東盟開戰,那麼中國軍隊肯定要向緬甸挺進,所以原子彈打擊的範圍包括緬甸境內的目標。英軍在新加坡丁加機場低空核轟炸演習,一直持續到1970年。2006年6月30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間的絕密檔案,從而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英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防止中國收回香港,曾計劃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並且在新加坡部署核轟炸機,計劃秘密儲存48枚核彈。為給保衞香港上“雙保險”,又唆使美軍參與對華核戰爭計劃,狼子野心,何其毒也。1966年,中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這場核戰爭鬧劇終於偃旗息鼓。
這是英國,美國也同樣,多次計劃動用原子彈 [7]  。白宮的一份文件《美國對共產黨中國的政策》認為,“在與中國全面衝突時,美國的力量(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將給中國共產黨的空軍和地面裝備以致命打擊”;並且指出,這樣做,“或許會消耗掉美國原子彈儲備的一個相當的比例”。據公開的文件表明,1954年一年之內,白宮專家們曾五次勸説艾森豪威爾對中國進行核攻擊。五次建議雖然都未被艾森豪威爾採納,但是,為了對“迅速增長的蘇聯和中國的威脅”作出反應,艾森豪威爾還是於12月1日會晤國防部長威爾遜和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安排“增加在海外部署”美國的核武器,讓他們放手執行一項把36%的氫彈和42%的原子彈部署在海外的計劃。他還指示斯特勞斯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對原子彈的控制權移交給國防部。
美國軍事指揮官也曾計劃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8]  ,以保護法國統治的印度支那免遭侵略。並説,他們“並不打算對共產黨國家的領土和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核打擊,而是打算在適當的時候,對朝鮮的軍事目標以及中國境內的那些被用來支持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的軍事目標進行常規打擊和核打擊”。國家檔案館公開這份備忘錄只是大量銷密工作的第一階段。根據克林頓總統的命令,大約有長達4400萬頁的曾經是機密的文件最近將公之於眾。
2006年4月30日,美國國家 [9]  安全檔案館公佈了12份冷戰期間的文件,有原子彈攻擊中國廈門的具體步驟。艾森豪威爾回憶説,在1958年8月解放軍炮擊金門後的九個月裏,美國為了支持台灣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捲入一場危機之中,也差點使國家走向“戰爭的邊緣”。 從一開始,白宮內部就有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W·雷底福海軍上將代表參謀長聯席會議大多數成員宣稱,對這些島嶼全力防禦對於保衞台灣至關重要,他還提出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美國就應動用原子武器。這是雷底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裏,第三次建議對中國採取侵略行動,包括投擲原子彈。核戰爭的幽靈嚴重威脅着中國與世界的安全。波蘭解密的歷史檔案顯示,華約曾想用核彈蕩平歐洲。中蘇關係緊張時期,蘇聯也曾計劃動用原子彈襲擊中國。

核攻擊終極設想

核攻擊模擬地球遭到100枚核彈攻擊

來自科羅拉多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型揭開地球遭遇核冬天後將出現何種變化,在研究論文中,科學家指出大規模投擲核武器結果將導致數十億人死亡,全球都將面臨嚴重的饑荒,臭氧層也會出現大面積空洞,臭氧含量也會鉅額虧損,核輻射對人類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在計算機模擬中,科學家設想了地球遭受100枚小型核彈頭轟炸後對氣候造成的影響,這也是首次使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核大國之間爆發小型核彈頭互射後的地球命運。 [10] 

核攻擊核爆危害

核武器最典型的效應是能瞬間摧毀城市,同時造成核爆中心附近強烈的核輻射,一段時間後放射性塵埃將會下降,影響更大範圍內的人羣,科學家發現全球遭受核彈攻擊後臭氧損失達到一半以上,太陽紫外線將威脅到地球表面人類的生存,接着核冬天的到來使得全球開始變冷,大約5百萬噸的黑碳進入大氣,這些物質可吸收陽光,地球表面温度逐漸下降,同時黑碳雨也將殺死數百萬人口。
核爆過去一年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下降1攝氏度,第二年時農作物生長季節開始縮短,從10天至40天不等,五年後地球平均温度降低1.5攝氏度,降雨減少百分之九,大約25%的臭氧層比以前更薄,紫外線量明顯增加,核爆之後十年至二十年內,臭氧含量進一步下降,降雨量不到如今的4.5%,這是過去一千年內人類所面臨的最嚴峻氣候變化。更嚴重的是,由於核彈攻擊主要發生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區,因此這裏的臭氧環境下降最為嚴重,大約20%至50%的臭氧減少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
臭氧含量的減少意味着一些地方皮膚癌的發病率將達到80%以上,核爆引發的農作物生長季節縮短使得饑荒開始蔓延,全球食品供應都面臨巨大的壓力,可能引發全球核饑荒。這一切的結果就是造成人類自我毀滅。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