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線粒體病

鎖定
線粒體病是遺傳缺損引起線粒體代謝酶缺陷,致使ATP合成障礙、能量來源不足導致的一組異質性病變。線粒體腦肌病的不同類型發病年齡不同。
線粒體是密切與能量代謝相關的細胞器,無論是細胞的成活(氧化磷酸化)和細胞死亡凋亡)均與線粒體功能有關,特別是呼吸鏈的氧化磷酸化異常與許多人類疾病有關。根據線粒體病變部位不同可分為:
1.線粒體肌病
線粒體病變侵犯骨骼肌為主。
2.線粒體腦肌病
病變同時侵犯骨骼肌和中樞神經系統
外文名
mitochondrial diseases
就診科室
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骨骼肌和中樞神經系統
常見病因
編碼線粒體氧化代謝過程必需的酶或載體發生障礙
常見症狀
輕活動即疲乏,伴肌肉痠痛及壓痛;眼瞼下垂,眼外肌癱瘓,眼球運動障礙;神經性耳聾和智能減退等

線粒體病病因

線粒體是細胞內提供能量的細胞器,人類mtDNA是長16569bp的環狀雙鏈分子,分輕鏈重鏈,含37個基因,主要編碼呼吸鏈及與能量代謝有關的蛋白。mtDNA缺失或點突變使編碼線粒體氧化代謝過程必需的酶或載體發生障礙,糖原和脂肪酸等不能進入線粒體充分利用和產生足夠的ATP,導致能量代謝障礙和產生複雜的臨牀症狀。

線粒體病臨牀表現

1.線粒體肌病多在20歲時起病,臨牀特徵是骨骼肌極度不能耐受疲勞,輕度活動即感疲乏,常伴肌肉痠痛及壓痛,肌萎縮少見。易誤診為多發性肌炎重症肌無力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
(1)慢性進行性眼外肌癱瘓(CPEO) 多在兒童期起病,首發症狀為眼瞼下垂,緩慢進展為全部眼外肌癱瘓,眼球運動障礙,雙側眼外肌對稱受累,複視不常見;部分病人有嚥肌和四肢肌無力
(2)Keams-Sayre綜合徵(KSS) 20歲前起病,進展較快,表現為三聯徵:CPEO和視網膜色素變性心臟傳導阻滯。其他神經系統異常包括小腦性共濟失調、腦脊液(CSF)蛋白增高、神經性耳聾和智能減退等。
(3)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癥和卒中樣發作(MELAS)綜合徵 40歲前起病,兒童期發病較多。表現突發的卒中樣發作,如偏癱、偏盲或皮質盲、反覆癲癇發作、偏頭痛和嘔吐等,病情逐漸加重。
(4)肌陣攣性癲癇伴肌肉破碎紅纖維(MERRF)綜合徵 多在兒童期發病,主要表現肌陣攣性癲癇、小腦性共濟失調和四肢近端無力等,可伴多發性對稱性脂肪瘤

線粒體病檢查

(1)血乳酸丙酮酸最小運動量試驗:約80%的病人運動後10分鐘血乳酸和丙酮酸仍不能恢復正常,為陽性;線粒體腦肌病患者CSF乳酸含量也增高;
(2)線粒體呼吸鏈複合酶活性降低。
2.mtDNA分析
(1)CPEO和KSS為mtDNA片段缺失,可能發生在卵子或胚胎形成期;
(2)80%的MELAS病人為mtDNA、tRNA基因3243點突變;MERRF綜合徵是tRNA基因位點8344點突變。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肌肉冰凍切片Gomori染色活檢 可見肌細胞內線粒體堆積,RRF和糖原脂肪增多。
3.肌電圖 可表現為肌源性損害或神經源性損害

線粒體病診斷

線粒體肌病的診斷依賴於典型的臨牀症狀:四肢近端極度不能耐受疲勞、身體矮小和神經性耳聾等,伴各亞型臨牀特徵;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和肌肉活組織檢查發現RRF,mtDNA缺失或點突變等之結果。線粒體腦肌病患者CT或MRI檢查可見白質腦病、基底核鈣化、腦軟化、腦萎縮和腦室擴大等。
但應注意炎症肌病和其他肌病可同時伴存線粒體和糖原堆積之可能。嚴防過多過濫診斷線粒體肌病

線粒體病鑑別診斷

線粒體肌病需與多發性肌炎重症肌無力、週期性癱瘓和眼咽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鑑別。

線粒體病治療

目前無特效治療。可給予三磷酸腺苷ATP)、輔酶Q10和大量B族維生素等,丙酮酸羧化酶缺少的患者推薦高蛋白、高碳水化物低脂肪飲食。部分病例對腎上腺皮質激素反應良好。

線粒體病預防

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