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網絡藥理學

(學科)

鎖定
網絡藥理學是基於系統生物學的理論,對生物系統網絡分析,選取特定信號節點(Nodes)進行多靶點藥物分子設計的新學科。網絡藥理學強調對信號通路的多途徑調節,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從而提高新藥臨牀試驗的成功率,節省藥物的研發費用
我國學者李梢教授1999年率先提出中醫藥和生物分子網絡之間存在關聯的假説 [6]  ,2007年1月首次構建中醫寒熱證生物分子網絡,發現寒、熱方劑的網絡調節效應 [7]  ,同年9 月提出基於生物網絡中藥方劑研究框架 [8]  。英國Dundee大學、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於2007年10月提出“網絡藥理學(network pharmacology)”一詞 [9] 
2021年3月9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認證通過了《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 [5] 
2021年10月,首部系統介紹網絡藥理學理論、方法與應用的中、英文專著《網絡藥理學》由Springer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 [15] 
中文名
網絡藥理學
外文名
network pharmacology
基    於
系統生物學
模    式
一種藥物、多種成分、多種疾病的靶點
提出者
李梢,Andrew L. Hopkins [1]  [12] 
提出時間
2007年

網絡藥理學學科定義

網絡藥理學(network pharmacology [1]  )從系統生物學和生物網絡平衡的角度闡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從改善或恢復生物網絡平衡的整體觀角度認識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並指導新藥發現。 [1]  2007年英國Dundee大學 [1]  、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 [1]  率先提出了此概念,之後,"網絡藥理學"被迅速應用於眾多領域的研究中,顯示出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2] 
網絡藥理學的核心是“網絡靶標”。網絡靶標被“國際千名醫學家”(F1000)推薦為藥理學必讀論文 [13]  。網絡靶標是指生物網絡中,能夠機制性關聯藥物和疾病,並定量表示藥物整體調節作用機理的網絡關鍵環節,包括關鍵分子、關鍵通路或關鍵模塊等。 [10] 

網絡藥理學發展背景

在以前的藥物研發模式中,主要遵循“一個藥物、一個基因、一種疾病”的模式,這是導致70%的新藥在臨牀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實際上,臨牀上的多種慢性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僅根據單一作用靶點難以達到良好治療的效果。以腫瘤的發生為例:形成一個立方厘米的實體瘤需要10年的時間,經過6大步驟:克服凋亡、抑制衰老(無限增殖)、分泌自我增殖信號、對生長信號不敏感、血管新生和侵襲,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參與作用。
基於網絡藥理學形成藥物分子設計新模式,是發展創新藥物的重要途徑。網絡藥理學的發展可追溯至20 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李梢為突破當前以“單靶標”為特點的還原論研究模式的侷限,開始了一系列網絡藥理學的開拓性探索 [3]  :1999年在中國科協首屆學術年會上率先提出中醫藥和生物分子網絡之間存在關聯的假説 [6]  ;2002 年提出中藥方劑的作用機制可能在於對複雜疾病的功能基因網絡的影響,從而發揮“多因微效”的整體調節作用,由此“湧現”療效 [14]  ;2007年1月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首次構建出中醫寒熱證生物分子網絡,發表了中醫寒、熱證候的生物分子網絡相關研究成果,並發現寒、熱方劑的網絡調節效應 [7]  。隨後,英國Dundee大學、藥理學家Andrew L. Hopkins於2007年10月提出“網絡藥理學(network pharmacology)一詞 [1]  。2011年,李梢首次提出網絡藥理學的核心概念“網絡靶標” [10]  。2021年3月,李梢教授領銜制定首個網絡藥理學國際標準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這是中醫藥領域第一個正式制定的關於新興學科的國際標準,走出中醫藥原創研究引領交叉學科國際發展的關鍵一步 [5]  。由此可見,我國學者對於開啓網絡藥理學這一新興學科方向具有奠基作用 [11] 
隨着網絡藥理學的誕生,要求藥理研究人員藉助於現代化技術對於藥物研發模式進行研究與改進,逐漸轉變常規的研發理念,從多靶點與複雜疾病關係角度,形成一種新型的藥物研發模式,以此通過該模式研製的藥物治療更多疾病。 [3] 

網絡藥理學在中醫藥的應用

隨着網絡藥理學的興起,其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與中醫藥整體觀、辨證論治原則一致,已被廣泛應用於中藥研究。 [4]  網絡藥理學強調從系統層次和生物網絡的整體角度出發,解析藥物及治療對象之間的分子關聯規律,其研究理念與中醫藥學的整體論思想不謀而合,被廣泛應用於藥物和中藥活性化合物發現、整體作用機制闡釋、藥物組合和方劑配伍規律解析等方面,為中藥複雜體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為臨牀合理用藥、新藥研發等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撐 [5] 

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

《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 《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
2021年3月9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認證通過了《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這意味着由世中聯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牽頭提出的網絡藥理學研究標準,正式成為國際標準,這也是中醫藥領域第一個正式制定的關於新興學科國際標準,走出中醫藥原創研究引領交叉學科國際發展的關鍵一步。該指南的制定有利於網絡藥理學研究領域整體研究水平的提高,對規範網絡藥理學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該標準主要起草人李梢教授介紹,這一國際標準對網絡藥理學所使用技術方法的可靠性、準確性進行了定義,並提出了評價方法。該項標準制定從2018年開始籌備,由清華大學、世界中聯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發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澳門大學瀋陽藥科大學温州醫科大學遵義醫科大學蘭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清華-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等院校參加。
日前,該標準英文版首發於《世界中醫藥雜誌》英文刊(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JTCM),中文版發表於《世界中醫藥》雜誌,均可在線查閲使用。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