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樹林

(沿海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羣落)

鎖定
紅樹林(Mangrove)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羣落,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有“海岸衞士”“海洋綠肺”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中國紅樹植物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 [5]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紅樹林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初步扭轉了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但紅樹林總面積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外來生物入侵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保護和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 [2] 
根據2019年紅樹林專項調查結果,中國有紅樹林分佈的自然保護地共52處(不包括港澳台),包括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等類型。在這些保護地中,紅樹林面積為15944公頃,佔中國紅樹林的55%以上。從保護級別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9800公頃,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34%;地方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6144公頃,佔中國紅樹林面積的21%。 [3] 
中文名
紅樹林
外文名
Mangrove
生長地區
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
組    成
紅樹植物為主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
物    種
草本、藤本紅樹
生物類型
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
突出特徵
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主要作用
消浪先鋒、海岸衞士,生態繁殖
中國分佈
最北地帶是浙江省中南部
樹種數量
全世界約有55種紅樹林
紅樹林面積
中國43.8萬畝(截至2023年7月) [27] 

紅樹林植物簡介

紅樹林
紅樹林(10張)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羣落;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突出特徵是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
紅樹林名稱的來源有二,其一是林子裏的樹木大都是紅樹科家族的成員。紅樹科的名字來自紅樹,因為它的葉柄和花都是紅色的。其二是紅樹科家族的每個成員,其木材內都含有單寧物質一旦木材接觸到空氣,單寧就會氧化,變成紅色或紅褐色,紅樹科乃至紅樹林之名就產生了。 [26] 
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脱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約有55種紅樹林樹種。在中國,紅樹林主要分佈在的海南島、廣西、廣東和福建。淤泥沉積的熱帶亞熱帶海岸和海灣,或河流出口處的沖積鹽土或含鹽沙壤土,適於紅樹林生長和發展。它一般分佈於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潮間帶(見潮間帶生態)。隨着海岸地貌的發育和紅樹林本身的作用,紅樹林常不斷向海岸外緣擴展。紅樹林植物對鹽土的適應能力比任何陸生植物都強,據測定,紅樹林帶外緣的海水含鹽量為3.2~3.4%,內緣的含鹽量為1.98~2.2%,在河流出口處,海水的含鹽量要低些。紅樹林植物是喜鹽植物,通常它們不見於海潮達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現象也有,紅樹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樹就可以在中國廣東的黃埔一帶河岸殘留下來。温度對紅樹林的分佈和羣落的結構及外貌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區的紅樹林高達30米,組成的種類也最複雜,並表現出某些陸生熱帶森林羣落的外貌和結構,林內出現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熱帶的邊緣地區,如在中國海南島,紅樹林一般高達10~15米。隨着緯度升高,温度降低,紅樹林可不足1米,構成紅樹林的種類也減至1~2個種。
四必灣千餘畝紅樹林綠意盎然 四必灣千餘畝紅樹林綠意盎然

紅樹林樹林種類

植物照片
植物照片(20張)
紅樹林的成分以紅樹科的種類為主,紅樹科有16屬120種,一部分生長在內陸,一部分組成紅樹林,如紅樹屬、木欖屬、秋茄樹屬、角果木屬。此外還有使君子科的錐果木和欖李屬紫金牛科的桐花樹(蠟燭果)、海桑科的海桑屬、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欖雌)、楝科的木果楝屬、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櫚科的尼帕棕櫚屬等。在紅樹林邊緣還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樹)、蕨類的金蕨、爵牀科的老鼠簕、藜科的鹽角草、禾本科的鹽地鼠尾黍等。
在靠近紅樹林羣落的邊緣還有一些伴生的所謂半紅樹林的成分,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耐鹽力,如海杧果、黃槿銀葉樹、露兜樹、海棠果、無毛水黃皮、刺桐。

紅樹林植物特性

紅樹林植物 紅樹林植物
由於海水環境條件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態和生理特徵。為了防止海浪衝擊,紅樹林植物的主幹一般不無限增長,而從枝幹上長出多數支持根,扎入泥灘裏以保持植株的穩定。與此同時,從根部長出許多指狀的氣生根露出於海灘地面,在退潮時甚至潮水淹沒時用以通氣,故稱呼吸根。胎萌是紅樹林另一適應現象:果實成熟後留在母樹上,並迅速長出長達20~30釐米的胚根,然後由母體脱落,插入泥灘裏,紮根並長成新個體。在不具胚根的種類則有一種潛在的胎萌現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樹的胚,在果實成熟後發育成幼苗的雛形,一旦脱離母樹,能迅速發芽生根。 在生理方面,紅樹植物的細胞內滲透壓很高。這有利於紅樹植物從海水中吸收水分。細胞內滲透壓的大小與環境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同一種紅樹植物,細胞內滲透壓隨生境不同而異。另一生理適應是泌鹽現象。某些種類在葉肉內有泌鹽細胞,能把葉內的含鹽水液排出葉面,乾燥後現出白色的鹽晶體。泌鹽現象常見於薄葉片的種類,如桐花樹、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鹽的種類則往往具有肉質的厚葉片作為對鹽水的適應。同一種紅樹植物生長在海潮深處的葉片常較厚;生長於高潮線外陸地上的葉片常較薄。
全球熱帶海岸的紅樹林在外貌、結構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這是由熱帶海岸鹽土所決定的一種生物羣落。亞洲紅樹林在種類方面最複雜;熱帶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區的紅樹林,在科屬方面與亞洲的類似,只是種不同,而且區系成分比亞洲的簡單些。非洲西海岸的紅樹林與美洲的是同一種類;同澳洲的紅樹林則更接近於亞洲。
2017年 海口市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 2017年 海口市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樹種分佈

紅樹林 紅樹林 [22]
紅樹林的分佈受地形地貌、潮位、海水鹽度、氣温和海浪等因素影響。總體上,它們喜歡風浪較小的隱蔽環境,在河口、內灣平緩的泥質灘塗,常常會見到它們的身影。目前,紅樹林廣泛分佈在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的124個國家或地區。 [9] 

紅樹林生物種類

紅樹林 紅樹林
紅樹林裏的動物主要是海生的貝類,常見的有篩目貝硨蠔、櫛孔扇貝、糙鳥蛤和馬蹄螺鳳螺粒核果螺和幾種寄居蟹。在紅樹林水域有多種浮游生物,常見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輻杆藻、三角藻、圓篩藻等浮游藻類。浮游動物則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麗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頭水蚤等。紅樹林內枝葉等殘落物的分解有利於各種浮游生物的滋長,隨之而至的是淺海魚羣在紅樹林帶的洄游和出沒。
紅樹林裏還有各種鳥類,多半屬水鳥和海鷗一類,也有一部分陸棲鳥類出沒於紅樹林帶。在發育良好的紅樹林還偶有野豬、狸類及鼠類等小型哺乳類出沒其間。紅樹林裏也招徠了某些蜂類、蠅類螞蟻等棲息。它們對紅樹植物的傳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紅樹植物是羣落中的主要生產者。其花、葉、枝條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為底棲動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因而紅樹林和其他樹林一樣,碎屑食物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紅樹林有防浪護坡、淨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護和發展紅樹林是開發熱帶及亞熱帶沿海資源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紅樹林紅樹作用

紅樹林生態效益

紅樹林 紅樹林
在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紅樹林像母親庇護孩子一樣,維持了一個食物鏈複雜的高生產力系統,是物種基因和資源的寶庫。這裏有着完整的生態循環系統,涵養着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紅樹林伴生植物及水體浮游植物等,消費者有魚類、底棲動物、浮游動物、鳥類、昆蟲,分解者有微生物,還有無機環境。
潮起潮落間,生命生生不息。潮水靜靜漲上來時,幾乎全部淹沒紅樹林枝幹,只露樹冠,讓紅樹林宛如海上“綠島”;潮水退卻時,棲息於紅樹林內種類繁多的魚、蝦、蟹、貝、浮游生物及鳥類紛紛“登台唱戲”。在這一漲一退之間,紅樹林裏包括所有來自陸地和海洋的信息、物質、能量就此交流。
紅樹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生長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着豐富的漁業資源。紅樹林中豐富的魚類,吸引着活動於此的鳥類前來覓食。紅樹林下的底棲動物也非常豐富,吸引了鷺類、鷸類等潛藏其中;紅樹林上層,枝繁葉茂,很多種類的紅樹一年四季開花,招引了大量的昆蟲,為太陽鳥、啄花鳥、繡眼瞪林鳥提供食物;傍晚歸巢的鷺鳥、椋鳥多喜歡在紅樹林裏休息。
夏日炎炎,酷暑難耐,成片的紅樹林,覆蓋在海邊,猶如大自然的“空調”,讓這裏的温度低上幾度。優良的環境、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使得紅樹林成為候鳥遷徙的“落腳點”和“加油站”。 [9] 

紅樹林海岸衞士

紅樹林 紅樹林
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
在中國沿岸防護林體系中,消浪林帶是構築防護林體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線。消浪林帶樹種要求具有較強的耐鹽鹼、耐水泡、耐海水間歇性沖刷和抗風固土能力,這需要根系發達、枝幹富有韌性的林木,紅樹林自然成為理想的選擇。“只可惜紅樹林只能分佈在熱帶或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在中國浙江沿海以北,就只能另尋其他樹種了。”
紅樹林 紅樹林
1958年8月23日,福建廈門曾遭受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強颱風襲擊,12級颱風由正面向廈門沿海登陸,隨之產生的強大而兇猛的風暴潮,幾乎吞沒了整個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但在離廈門不遠的龍海縣角尾鄉海灘上,因生長着高大茂密的紅樹林,結果該地區的堤岸安然無恙,農田村舍損失甚微。1986年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里長海堤被海浪衝垮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佈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垮,經濟損失就小。許多羣眾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1982年,華僑郭春秧特地從南洋帶回"秋茄樹"等三種紅樹林種苗進行育種栽植,紅樹林的工業、藥用等經濟價值也很高。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造成23萬人死亡。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户家庭卻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原來,這裏的海岸上生長着一片茂密的紅樹林,成片的紅樹林不僅沒有被排山倒海的海浪摧毀,還守護了岸上漁民的生命。
比較:2013年第21號、24號颱風“蝴蝶”和“百合”過境後,西沙中建島上的海馬草和爬藤等植物幾乎損失殆盡,守島的海軍官兵強烈地期盼紅樹林能夠在這裏紮根。“每次休假歸來,大家都揹回種子、樹苗和泥土,這是我們中建島的傳統。”中建島守備隊隊長李輝對媒體説,剛剛過去的兩次大台風吹走了一兩米深的沙子,戰士們苦心經營的3萬多平方米的爬藤也大多被連根吹走。

紅樹林主要價值

紅樹林不僅有很高的生態價值、科研價值、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強的醫藥功能。在紅樹林大家族中,一些紅樹品種的果實可供食用。例如,果實成熟後像茄子的秋茄,果實如椰樹、種仁可食的水椰,樹皮可以止血、通便、治療惡瘡的角果木,木材燃燒能散發沉香味、具有白色乳汁的“牛奶紅樹”(海漆)。 [9] 
紅樹林植物分為真紅樹林植物和半紅樹植物。其中,真紅樹植物是指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海岸潮間帶灘塗上生長的木本植物,具有較強的藥用功能。例如,紅樹樹皮入藥,可治肺虛久咳;角果木樹皮搗碎可以止血、收斂、通便和治療惡瘡,種子榨油可以止癢;欖李,葉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可用於治療鵝瘡、濕疹和皮膚瘙癢等;老鼠簕的根可藥用,用於治療淋巴結腫大、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等症狀。 [9] 
中國沿海居民利用紅樹植物治病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許多人利用木欖樹皮治療燒傷。近年來,一些企業還把紅樹植物作為海洋藥物開發和新藥研究的藥源之一。其實,不少紅樹林品種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例如,海蓮、桐花樹等花多、花期長,是沿海主要蜜源植物,有科研機構就在紅樹林嘗試養蜂,實現育林釀蜜兩相宜。 [9] 
紅樹林 紅樹林 [23]
半紅樹植物是指既能生長在海岸潮間帶,也能在陸地非鹽漬土生長的兩棲木本植物。半紅樹林植物也是各具特色。例如,銀葉樹,花、葉和果實都具獨特觀賞價值,木材紅色,材質優良,種子富含澱粉,可食用,亦可榨油。海檬果,花香、果形奇特,是濱海地區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木材質地輕軟,常用於製造箱櫃、木屐等;鈍葉臭黃荊,枝葉青翠、明亮光澤,適用於花壇美化、綠籬或盆景。水黃皮、黃槿、玉蕊等可形成獨特的護岸林帶。 [9] 

紅樹林危害因素

紅樹林天敵團水蝨

2013年廣西北海市民發現位於廉州灣紅樹林基地部分紅樹林死亡。10月30日,北海林業部門及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專家到現場瞭解,發現329株紅樹枯死的元兇是團水蝨,而蝦塘排污是禍因。團水蝨是一種鑽孔生物,靠濾食懸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藻類和細菌為生。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浩郎分析指出,污染嚴重、富營養化的濕地區域,會導致團水蝨大量繁殖,為了覓食和尋求蔽護所,它們會鑽入紅樹的氣生根內部,鑽空紅樹林的樹根、樹莖,從而造成紅樹死亡的現象。他認為周邊蝦塘排放的污水是污染的原因之一 [1] 

紅樹林海鴨養殖

自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位於海南瓊山的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因團水蝨侵害約造成上百畝紅樹林死亡。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研究員祝閣此前曾調查該地區集約化海鴨養殖對紅樹林及林內底棲動物的影響,調查結論認為,集約化海鴨養殖對紅樹植物的負面影響是顯著的,幼苗、成年樹的死亡率明顯高於非養鴨區 [1] 

紅樹林凍害

紅樹林除了面對人禍的威脅,還難逃天災,凍害即是其一。2008年年初持續的低温天氣致使廣西北部灣各類紅樹林不同程度受災,部分紅樹林死亡或瀕臨死亡,其中無瓣海桑、紅海欖苗木死亡率更在95%以上,被專家視為“導致自然演替過程倒退” [1] 

紅樹林海岸變遷

另外,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範航清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紅樹林的分佈變化也會隨着海岸變遷而遷移,當海水侵蝕海岸或泥沙淤積抬高海岸時,原本適宜紅樹林生長的條件可能會變差 [1] 

紅樹林外來物種

外來物種入侵也考驗着紅樹林的堅強。楊娟舉例説,互花米草的入侵曾經導致了福建雲霄漳江口紅樹林灘塗不同程度的退化。一名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生在其2008年的一篇論文中無奈寫道:“福建省寧德市飛鸞灣20年前約有紅樹林150 公頃,現僅剩百餘株,零星點綴在一望無垠的互花米草叢中。” [1] 

紅樹林生態適應

紅樹林 紅樹林
胎生現象——紅樹林最奇妙的特徵是所謂的“胎生現象”,紅樹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種子還沒有離開母體的時候就已經在果實中開始萌發,長成棒狀的胚軸。胚軸發育到一定程度後脱離母樹,掉落到海灘的淤泥中,幾小時後就能在淤泥中紮根生長而成為新的植株,未能及時紮根在淤泥中的胚軸則可隨着洋流在大海上漂流數個月,在幾千裏外的海岸紮根生長。
特殊根系——紅樹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密集而發達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樹幹的基部長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穩固的支架,使紅樹林可以在海浪的衝擊下屹立不動。紅樹林的支柱根不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護了海岸免受風浪的侵蝕,因此紅樹林又被稱為“海岸衞士”。
紅樹林
紅樹林(20張)
紅樹林經常處於被潮水淹沒的狀態,空氣非常缺乏,因此許多紅樹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內有海綿狀的通氣組織,滿足了紅樹林植物對空氣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縱橫交錯,使人難以通行。
泌鹽現象——熱帶海灘陽光強烈,土壤富含鹽分,紅樹林植物多具有鹽生和適應生理乾旱的形態結構,植物具有可排出多餘鹽分的分泌腺體,葉片則為光亮的革質,利於反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

紅樹林國內分佈

中國處於世界紅樹林分佈區北緣,有紅樹植物8個羣系21科25屬37種,其中真紅樹植物11科14屬26種,半紅樹植物10科11屬11種。主要樹種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樹、紅海欖、海蓮、木欖、角果木以及海桑等。 [8] 
中國紅樹植物有37種,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 [6]  近40年來,中國紅樹林面積呈現出先減少後增加的總體趨勢。2000之前一直呈負增長,相對於1978年,2000年紅樹林總面積淨減少了9662.85公頃,1978年~1990年負增長率甚至達到24.4%。2000年以後,轉為正增長態勢,2018年紅樹林淨增加5748公頃。其中2000年~2013年增長尤為突出,增長率達到20.5%,2013年~2018年增長速率減緩至6.9%。 [7] 
廣東紅樹林變化最為劇烈,1978年~2000年期間紅樹林急劇減小,之後小幅持續增加。廣西在1978年~1990年有小幅減少,之後持續增加,特別是2000年~2013年增加顯著。海南在2000年前小幅減少,2000年後小幅增長。福建、台灣、香港的紅樹林面積較小,但40年間一直保持增加趨勢。 [7] 
40年來,紅樹林的面積整體呈先減小後增加的趨勢。紅樹林減少的主要原因,除一部分被開闢為耕地外,更多的是因為建設開發、養殖等人類活動佔用。養殖佔用在2013年以前是紅樹林減少的最主要原因;2013年以後,養殖佔用持續減少。紅樹林增加的主要原因各階段有所不同,1990年以前,紅樹林增長多來源於自然恢復。1990年以後,人工種植貢獻遠遠高於自然恢復,廣東表現尤為突出。2013年以後,自然恢復和人工種植對紅樹林面積增加的貢獻基本相當。 [7] 
監測結果表明,2020年中國紅樹林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和浙江等區域,廣東紅樹林面積最大,約佔總面積的41%。2020年相較於2018年新增的紅樹林共約487公頃,其中人工種植面積約289公頃,佔比59%;自然恢復面積約198公頃,佔比41%。減少的紅樹林共約153公頃,其中圍塘養殖和港口建設等人為原因導致的減少面積約116公頃,佔比76%;自然減少的紅樹林面積約37公頃,佔比24%。 [4] 

紅樹林生物分佈

紅樹林中的鳥類
A1.夜鷺 A2.長尾縫葉鶯.A3.池鷺A4.普通燕鷗 A5.鶚 A6.大白鷺 A7 絲光椋鳥A8 大勺鷸 A9.反嘴鷸 A10.青腳鷸 A11.黑臉琵鷸 A12.白腰勺鷸 A13.綠翅鴨 A14.蒼鷺A15. 暗綠繡眼 A16.白胸翡翠
紅樹林的典型植物
B1.紅樹 B2.木欖 B3.老鼠簕 B4. 欖李B5. 苦郎樹 B6.秋茄樹B7. 海桑B8. 桐花樹
紅樹林中的魚和蛙
C1.大彈塗魚 C2.青斑細棘鰕虎魚 C3.淄魚 C4.雜食豆齒鰻 C5.海蛙

紅樹林保護工作

紅樹林綜述

2001年起,原國家林業局啓動紅樹林保護工程,將中國約50%的紅樹林劃入自然保護區。《中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中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中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規劃(2016-2025年)》等規劃和文件相繼出台,國家對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的投入不斷加大,各地營造紅樹林的熱情高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進程加速。中國紅樹林面積由2000年的2.2萬公頃,增加到現在的約2.9萬公頃,新增7000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的國家之一。 [8]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工作。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北海金海灣紅樹林保護地考察時強調,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建設生態海堤,提升抵禦颱風、風暴潮等海洋生態災害能力。 [8] 
總書記對紅樹林保護恢復的重要指示、批示,為紅樹林保護恢復指明瞭方向。2019年4-6月,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開展紅樹林資源現狀和適宜恢復地調查,編制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將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 [8] 
根據福建省濱海沙地保護與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文卿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國已建立以紅樹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地(不包括港澳台)38處,超過50%的紅樹林被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遠遠超過25%的世界平均水平。紅樹林已成為中國保護力度最大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 [8] 
中國已建立並不斷完善紅樹林保護國家法律制度體系,出台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多個與紅樹林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全面強化紅樹林保護修復。各地各部門開展了紅樹林資源調查、保護修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等工作,加快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和保護體系建設。已在紅樹林分佈區域建立了52個自然保護地,使55%的紅樹林納入保護範圍。同時,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已制定紅樹林行業標準5項,指導地方出台標準8項。 [10] 
2022年11月,從正在召開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了解到,中國紅樹林面積現在達2.7萬公頃,比本世紀初增加5000公頃。全國一半以上紅樹林得到有效保護,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 [19] 
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顯示,在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方面,2022年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等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當年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60公里、濱海濕地2640公頃,營造和修復紅樹林519公頃;有序推進446個鄉鎮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24] 

紅樹林保護區

(備註:以下保護區僅做部分列舉)
深圳紅樹林保護地
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濕地沿海岸線長約9公里,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52.7公頃,是國內唯一位於城市中心城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重要候鳥棲息地之一,主要保護對象有紅樹林及其生態系統,黑臉琵鷺、白腰杓鷸等世界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 [13] 
珠海淇澳紅樹林濕地
珠海淇澳紅樹林濕地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廊道中心地帶,是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組成部分,紅樹林濕地面積約5100公頃,紅樹林面積約500公頃。1998年,淇澳原生紅樹林僅存32公頃,大片灘塗被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佔據,本地物種和生境遭受重創。為了修復這片退化濕地,科技人員研發出“利用速生紅樹植物生態控制互花米草及快速恢復紅樹林技術”。歷經15年的生態修復,互花米草面積由1998年的260公頃降至1公頃,紅樹林面積由32公頃增至近500公頃,成為國內最早開展人工恢復、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12]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海口市中心約30公里處,風景區地域跨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三江農場、三江鎮,與文昌市的羅豆農場交界,海岸線總長84km,距海口美蘭國際機場12公里,交通、通訊非常方便。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1986年7月9日經國務院審定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中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11]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始建於1990年的省級保護區,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總面積20278.8公頃,其中天然紅樹林面積9000餘公頃,約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33%,廣東省紅樹林總面積79%,是中國大陸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它屬森林與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紅樹林資源、鄰近灘塗、水面和棲息於林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性地區和國際濕地生態系統就地保護的重要基地2005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野生動物﹙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點、國家級沿海防護林監測點。 [14] 
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廣西山口國家級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8003公頃,主要由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沙田半島的英羅港片區和丹兜海片區組成,涉及合浦縣山口鎮、白沙鎮和沙田鎮3個鎮。自然保護區地理座標範圍為東經109°37′22.10″~109°47′02.59″,北緯21°28′20.65″~21°36′59.08″。其中,英羅港片區面積為2868.20公頃,丹兜海片區面積為5134.80公頃。 [15] 
海南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81年9月設立; 1990年—1991年文昌縣人民政府對保護區進行劃界確權;1992年9月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組織專家開展保護區三大功能區規劃,編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9年6月經省政府審核通過。海南清瀾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文昌市行政區域,保護區面積為43719畝,其中核心區13261畝、緩衝區14499畝、實驗區15959畝。保護區內紅樹林面積21667畝,屬於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區由八門灣片區、會文片區、鋪前片區等三大區域組成,分佈呈帶狀,涉及文昌市文城(包括頭苑、清瀾)、東閣、文教、東郊、龍樓、會文、鋪前等7個鎮以及文昌市羅豆農場。 [17]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東經117°24′07″--117°30′00″,北緯23°53′45″--23°56′00″,位於漳江出海口石礬塔以西的廣闊灘塗上,是以保護紅樹植物、濕地水鳥、東南沿海優良經濟水產種質資源為主要對象的濕地類型保護區,總面積236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700公頃,緩衝區460公頃,實驗區1200公頃。保護區1992年成立,1997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2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迄今為止種類最多的紅樹林天然羣落,是北迴歸線北側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羣落。 保護區內現有天然紅樹林3000多畝,主要樹種有秋茄、木欖、白骨壤、桐花樹、老鼠勒等5種,保護區範圍內有鳥類15目38科154種,其中陸鳥8目23科74種,水鳥7目15科80種。保護區還是許多水產資源的優良種質資源庫,重要的經濟魚類種質資源有斑鰶、黃鰭鯛等,重要經濟軟體動物種質資源有泥蚶、多紋巴非蛤、長竹蟶、縊蟶等,重要經濟種質資源有二色桌片參、黑斑口蝦蛄、方格星蟲等。 [16] 
海口紅樹林 海口紅樹林
建立中心
2022年,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 [18] 
2022年11月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通過中國提議的《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等決議 [20] 

紅樹林保護現狀

2023年5月17日消息,中美兩國科學家最新聯合研究表明,全球紅樹林生境較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紅樹林斑塊約有33.7萬個,其中95%以上斑塊的面積小於1平方千米。 [25] 
2023年7月11日,從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中國紅樹林面積已達43.8萬畝。 [27] 

紅樹林存在問題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紅樹林總面積偏小。全世界紅樹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中國紅樹林面積僅佔全球的0.2%。中國紅樹林面積20世紀50年代約5萬公頃,2001年面積為2.2萬公頃,2019年面積恢復至2.89萬公頃。總體來説,中國紅樹林面積呈先減少、後增加的趨勢,但總面積依然偏小。
二是生境退化。生境退化主要表現為紅樹林羣落退化、生境破碎化、棲息地質量下降和生態功能降低。目前,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樹林佔據了中國紅樹林的主體。
三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相關研究表明:中國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於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不超過100株。同時,人為干擾導致紅樹林矮化、稀疏化及生物多樣性下降,尤其是掘穴動物蟹類棲息密度的下降減少了土壤氧氣供應,不利於紅樹植物生長。
四是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部分生態區位重要的紅樹林分佈區還未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紅樹林整體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地方相關規劃銜接不夠。
五是保護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作為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法律還沒有對紅樹林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專門規定。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存在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保護效率不高;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職責不清晰等問題。此外,紅樹林保護修復技術標準體系還需完善。
目前,中國紅樹林還面臨污染、過度捕撈和採集、外來生物入侵等主要威脅。以上這些問題和威脅,在專項行動計劃中都給予了重點考慮,我們將採取具體行動逐步進行解決。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