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棕櫚屬

鎖定
棕櫚屬 (Trachycarpus H. Wendl)約有10個種 (有專家認為其中“ 叢生棕桐 ” 未見標本實物, 只能算 9 種 ) , 主產我國中部和西南山地, 除江南習見的棕樹外, 還有瓦氏棕、樹幹蟄伏盤曲在地下的龍棕、生在怒江峭 壁上的怒江棕桐、西藏的雪山棕桐和喜馬拉雅棕擱等稀有種 [1] 
小或中等大喬木;葉掌狀分裂;佛焰花序短,由葉叢中抽出,分枝密集;佛焰苞多數,革質,被茸毛;花小,單性同序或異序或有時兩性,單生或成對着生,黃色;萼和花冠3裂;雄蕊6;子房3深裂;果球形、長橢圓形或腎形;胚乳均勻,胚背部着生。
中文名
棕櫚屬
拉丁學名
Trachycarpus H. Wend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棕櫚目 Principes
棕櫚科 Palmae
棕櫚屬
亞    綱
棕櫚亞綱
亞    科
貝葉棕亞科 Coryphoideae
貝葉棕族 CORYPHEAE
亞    族
三齒棕亞族 THRINACINAE
分佈區域
印度、中南半島至中國和日本。
中文學名
棕櫚屬
中國植物誌
13(1):11
屬拼音名
zonglvshu

棕櫚屬特徵描述

棕櫚
棕櫚(5張)
喬木狀或灌木狀,樹幹被覆永久性的下懸的枯葉或部分地裸露;葉鞘解體成網狀的粗纖維,環抱樹幹並在頂端延伸成一個細長的幹膜質的褐色舌狀附屬物。葉片呈半圓或近圓形,掌狀分裂成許多具單折的裂片,內向摺疊,葉柄兩側具微粗糙的瘤突或細圓齒狀的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花雌雄異株,偶為雌雄同株或雜性;花序粗壯,生於葉間,雌雄花序相似,多次分枝或二次分枝;佛焰苞數個,包着花序梗和分枝;花2-4朵成簇着生罕為單生於小花枝上;雄花花萼3深裂或幾分離,花冠大於花萼,雄蕊6枚,花絲分離,花葯揹着;雌花的花萼與花冠如雄花的,雄蕊6枚,花葯不育,箭頭形,心皮3,分離,有毛,卵形,頂端變狹成一個短圓錐狀的花柱胚珠基生。果實闊腎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有臍或在種脊面稍具溝槽,外果皮膜質,中果皮稍肉質,內果皮殼質貼生於種子上。種子形如果實,胚乳均勻,角質,在種脊面有一個稍大的珠被侵入,胚側生或背生。本屬後選模式種:棕櫚 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 (Chamaeropsfortunei Hook. ) [2] 

棕櫚屬生長習性

分佈於亞洲熱帶、大洋洲,北延至中國海南島和台灣,常生長於海灣泥沼地帶或在紅樹林中混生;部分常有胎生習性;果肉可食或以鹽漬後食用。性喜温暖、潮濕。
其中刺葵亞科中的海棗是熱帶乾旱地區的重要植物,是西亞、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見於沙漠綠洲,有生命之樹之稱。乾果從中東輸入,稱伊拉克棗。

棕櫚屬物種分佈

約8種,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至中國和日本。我國約3種,其中1種普遍栽培於南部各省區,另2種產於雲南西部至西北部。
Trachycarpus Wendl. 棕櫚屬,棕櫚科,8種,分佈於東亞,我國有6種,產西南部至東南部,其中棕櫚T. fortunei Wendl. 各地均有栽培。
棕櫚屬

棕櫚屬功能用途

取其葉柄基部的纖維(即棕衣)供編繩和扎掃帚之用,材可為支柱或小器具之料 [2] 
包含很多經濟樹種。其主要產品棕皮能製作徐繩、棕墊、地毯等,嫩葉可編織帽、扇、籃、包,木材可以做橋樁、豬牛欄柱和水槽等,種子粉碎後可以餵養家畜,花果與陳舊棕絲燒製的“陳棕碳”可入藥。棕樹樹姿優美,四季常春,又是較好的園林樹種。棕樹一次種植,幾十年受益。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係,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着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棕櫚屬近屬區別

本屬與省藤屬Calamus Linn.的區別在於:前者為常綠喬木,葉片掌狀深裂;後者為常綠灌木,葉片一回羽狀全裂。 [4] 
參考資料
  • 1.    胡世晨. 南棕北引叢談(七) 南棕北引先鋒隊——棕櫚屬[J]. 中國花卉盆景,2005,(12):24-25.
  •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第13卷第1冊棕櫚科[J]. 1990.
  • 3.    棕櫚屬 Trachycarpu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08]
  • 4.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五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2月:第238頁